范本网活动方案内容页

社保基数调整方案{甄选5篇}

2024-08-01 04:50:01活动方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社保基数调整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社保基数调整方案范文第1篇

20xx年最新北京市养老方案

北京市相关社保待遇今年继续上调。记者今天下午从北京市人力社保局获悉,北京市集中调整20xx年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和福利养老金、工伤保险定期待遇、企业最低工资标准与失业保险金等六项社保待遇标准,其中企退人员养老金月均提高到3573元。

企退人员养老金月均达3573元

市人力社保局昨日宣布,集中上调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和福利养老金等六项社会保障待遇标准,其中最受关注的企退人员基本养老金继续上调,调整后人均水平将达到3573元。同时,最低工资标准也将在9月起由目前的1720元上调到1890元。据悉,六项标准调整后将惠及本市325余万人。

企退人员基本养老金从1月补发

按照调整方案,北京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平均水平将提高到每月3573元。据悉,此次调整是北京市1994年建立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调整制度以来第24次连续调整,将惠及234万企业退休人员。据悉,调整方案采取定额调整加挂钩调整再加向高龄退休人员、特殊人群适当倾斜相结合的调整办法。

20xx年北京养老金调整方案是什么?所谓定额调整,就是针对每位20xx年底前企业退休人员每人每月增加50元。在调整的第一步首先对所有企退人员给出普惠,重点体现了公平,尚属首次。而挂钩调整体现了多缴多得原则,增加的额度与缴费年限挂钩,其中,缴费年限满20xx年及以上的退休人员,缴费年限每满1年,每月增加3元;缴费年限不满20xx年的,每人每月增加30元;缴费年限不满20xx年的建设征地农转工退休人员,每人每月增加45元;同时体现对低收入者的适当倾斜,将退休人员20xx年年底前的月基本养老金由高到低划为三档,按由少到多的绝对额标准上调,保障了待遇水平偏低的人员能够适当多增加基本养老金。

在普惠的基础上,方案还针对几类特殊人群进行倾斜,其中涉及最广的是针对65周岁以上的高龄退休人员,分不同年龄段再给予不同额度的增长,这使得这些退休时间早、年龄偏大的退休人员能够适当增加基本养老金。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本市机关事业单位20xx年底前退休的人员也将按照定额调整、挂钩调整与适当倾斜相结合的办法调整基本养老金,于9月底前发放到位。

市人力社保局强调,此次调整将从1月开始补发,而本月15日正是开始发放养老金的日子,1至8月增加的养老金将于本月底补发到位。企退人员在查询账户的时候可以看到两笔款项,一笔是补发1至8月的养老金,另一笔是原标准的8月养老金。到9月时,发放的就是新标准的养老金了。人力社保局相关负责人指出。

北京市城乡居民养老金月增40元

自20xx年1月1日起,北京市城乡居民的基础养老金和福利养老金将每人每月增加40元,其中,基础养老金由每人每月470元增加到510元;福利养老金由每人每月385元增加到425元。此次调整从今年1月1日起开始执行,在8月底之前发放到位。北青报记者了解到,此次城乡居民养老保障待遇调整,预计20xx年受益人数为89.8万人,其中享受福利养老金的44.7万人,享受基础养老金的45.1万人。

相关阅读

北京市相关社保待遇今年继续上调。记者今天下午从北京市人力社保局获悉,北京市集中调整20xx年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和福利养老金、工伤保险定期待遇、企业最低工资标准与失业保险金等六项社保待遇标准,其中企退人员养老金月均提高到3573元。

20xx北京养老金上调细则:企退人员养老金月均达3573元

市人力社保局昨日宣布,集中上调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和福利养老金等六项社会保障待遇标准,其中最受关注的企退人员基本养老金继续上调,调整后人均水平将达到3573元。同时,最低工资标准也将在9月起由目前的1720元上调到1890元。据悉,六项标准调整后将惠及本市325余万人。

企退人员基本养老金从1月补发

按照调整方案,北京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平均水平将提高到每月3573元。据悉,此次调整是北京市1994年建立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调整制度以来第24次连续调整,将惠及234万企业退休人员。据悉,调整方案采取定额调整加挂钩调整再加向高龄退休人员、特殊人群适当倾斜相结合的调整办法。

20xx年北京养老金调整方案是什么?所谓定额调整,就是针对每位20xx年底前企业退休人员每人每月增加50元。在调整的第一步首先对所有企退人员给出普惠,重点体现了公平,尚属首次。而挂钩调整体现了多缴多得原则,增加的额度与缴费年限挂钩,其中,缴费年限满20xx年及以上的退休人员,缴费年限每满1年,每月增加3元;缴费年限不满20xx年的,每人每月增加30元;缴费年限不满20xx年的建设征地农转工退休人员,每人每月增加45元;同时体现对低收入者的适当倾斜,将退休人员20xx年年底前的月基本养老金由高到低划为三档,按由少到多的绝对额标准上调,保障了待遇水平偏低的人员能够适当多增加基本养老金。

在普惠的基础上,方案还针对几类特殊人群进行倾斜,其中涉及最广的是针对65周岁以上的高龄退休人员,分不同年龄段再给予不同额度的增长,这使得这些退休时间早、年龄偏大的退休人员能够适当增加基本养老金。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本市机关事业单位20xx年底前退休的人员也将按照定额调整、挂钩调整与适当倾斜相结合的办法调整基本养老金,于9月底前发放到位。

市人力社保局强调,此次调整将从1月开始补发,而本月15日正是开始发放养老金的日子,1至8月增加的养老金将于本月底补发到位。企退人员在查询账户的时候可以看到两笔款项,一笔是补发1至8月的养老金,另一笔是原标准的8月养老金。到9月时,发放的就是新标准的养老金了。人力社保局相关负责人指出。

社保基数调整方案范文第2篇

规范统一。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建立。按照规定范围、程序、方法和内容编制。依法建立。严格执行国家社会保险政策。

明确责任。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按统筹地区编制执行。明确本地区各级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责任。统筹编制。统筹地区根据预算管理方式。

专款专用。社会保险各项基金预算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范收支内容、标准和范围。不得挤占或挪作他用。专项基金。专款专用。

有机衔接。预算体系中。与公共财政预算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相对独立、有机衔接。社会保险基金不能用于平衡公共财政预算,相对独立。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单独编报。公共财政预算可补助社会保险基金。

留有结余。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坚持适当留有结余。收支平衡。

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编制范围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按险种分别编制。包括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失业保险基金、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工伤保险基金、生育保险基金等内容。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建立的其他社会保险基金。也应尽快纳入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条件成熟时。

三、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编制方法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编制采用科学、规范的方法。提高预算编制的预见性、准确性、完整性和科学性。

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预算的编制应综合考虑统筹地区上年度基金预算执行情况、本年度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预测以及社会保险工作计划等因素。合理安排本级财政对社会保险基金的补助支出。包括社会保险参保人数、缴费人数、缴费工资基数等。统筹地区人民政府应根据社会保险基金收支、财政收支等情况。

同时考虑本年度变动情况;社会保险非待遇性支出预算要严格执行社会保险政策和管理制度规定。社会保险基金支出预算的编制应综合考虑统筹地区本年度享受社会保险待遇人数变动、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社会保险政策调整及社会保险待遇标准变动等因素。社会保险待遇支出预算应根据上年度享受社会保险待遇对象存量、上年度人均享受社会保险待遇水平等因素确定。

四、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编制和审批统筹地区社会保险基金预算草案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编制。经本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审核汇总。由财政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联合报本级人民政府审批。社会保险费由税务机关征收的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预算草案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会同税务机关编制。财政部门审核后。

统筹地区财政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将社会保险基金预算草案报本级人民政府审批后。报财政部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报上一级财政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省级财政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将本省(区、市)社会保险基金预算草案报本级人民政府后。

财政部审核后。由国务院适时向全国人大报告。全国社会保险基金预算草案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汇总编制。由财政部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向国务院报告。待条件成熟时。

五、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执行和调整社会保险基金预算草案经统筹地区人民政府批准后。由财政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批复。并定期向本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和财政部门报告。社会保险费由税务机关征收的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预算批复税务机关和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具体执行。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严格按照批准的预算和规定的程序执行。税务机关应严格按照批准的预算和规定的程序执行,并定期向本级财政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报告。

应当编制社会保险基金预算调整方案。社会保险基金预算调整由统筹地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提出调整方案。财政部门审核后,社会保险基金预算不得随意调整。执行中因特殊情况需要增加支出或减少收入。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审核汇总。由财政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联合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社会保险费由税务机关征收的社会保险费收入预算调整方案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会同税务机关提出。

六、社会保险基金决算年度终了统筹地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按有关规定编制年度社会保险基金决算草案。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审核汇总。由财政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联合报本级人民政府审批。财政部门审核后。

统筹地区财政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将社会保险基金决算草案报本级人民政府审批后。报财政部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报上一级财政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省级财政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将本省(区、市)社会保险基金决算草案报本级人民政府后。

全国社会保险基金决算草案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汇总编制。由财政部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向国务院报告。财政部审核后。

社保基数调整方案范文第3篇

为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了解掌握我镇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状况,有效实施“惠民”工程,扎实推进和谐杨寿建设,经镇党委、政府研究,决定在全镇开展“万户民生档案”调查工作,现就建立万户民生档案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建立万户民生档案工作的重要意义

民生档案是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群众权益、有效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涉及广大群众生产、生活等实际利益和问题。在全镇开展“万户民生档案”调查工作,是镇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构建和谐杨寿的重要举措,是镇党委、政府了解基层民生、掌握基层民情、务实推进民生工程的重要依据,是惠及全镇2万多群众的实事工程,对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维护公民合法权益、提升人民生活品质具有重要作用。全镇各村(居)、各有关部门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切实增强对建立万户民生档案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认真做好万户民生档案调查工作,充分管好用好万户民生档案,不断提高服务群众、改善民生的水平和能力,努力实现杨寿百姓“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目标。

二、切实做好万户民生档案调查工作,确保基础资料的全面性、准确性

1、强化组织领导。为切实做好万户民生档案调查工作,镇党委、政府成立了以贺宝兰镇长为组长、镇党委副书记周华青、镇人大副主席袁国昌、副镇长昌、胡燕萍、党委委员吴正岗、冯大江为副组长,以统计农经站、民政科、计生科等10个科室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镇万户民生档案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镇统计农经站站长纪广福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万户民生档案调查、立卷、管理、调用工作。各村(居)也要抽调3-5名文化素质较高、业务能力较强、工作认真细致、具有较强责任心的精干人员组成民生档案调查工作小组,在镇统计农经站的统一指导下,深入到农户、居民家中认真调查填写民生档案表格。

2、明确工作要求。各村(居)要高度重视万户民生档案基础数据调查工作,9月份为基础数据调查阶段,各村(居)要集中精力、集中人力挨家挨户走访调查、认真填写,确保在9月底将基础数据报送至镇统计农经站;10月份为基础数据入库归档阶段,统计农经站要组织专门业务人员将各村(居)调查的基础数据录入数据库,实现电子化管理,以便随时抽调利用。万户民生档案基础数据每年要适时更新,保证数据的可用性,每年更新时间为12月底,各村(居)要将本地情况进行适时更新上报统计农经站。

3、注重抽样调查。万户民生档案调查工作要深入到农户、居民家中逐项填写,确保应填尽填,不漏填、不误填,保证各项基础资料的全面性、准确性。镇统计农经站要将万户民生档案调查工作纳入年终综合考核,并组织专门人员对各村(居)所调查档案进行随机抽样,对发现误填漏填的村(居)要追查责任,对问题严重的村(居)要在年终考核时给予扣分。

三、严格万户民生档案管理利用,确保档案利用的规范性、安全性

1、加强对万户民生档案的规范管理。万户民生档案是档案资源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按照有关业务标准,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将其纳入档案基础业务建设范畴,实行集中统一管理。镇统计农经站要全面负责万户民生档案的调查、管理和利用工作,建立和完善万户民生档案的归档制度,包括万户民生档案的分类方案、归档时间和归档要求等。要完善万户民生档案的整理更新,编制档案检索目录,并运用档案管理软件管理档案,进一步提高万户民生档案管理水平。

2、加强对万户民生档案的安全保管。民生档案涉及面广,数量大,因此确保民生档案的安全与完整至关重要。镇统计农经站要认真做好民生档案的安全保管工作,建立档案安全管理责任制,明确相关人员的工作职责,建立统计台帐,定期检查民生档案的保管情况。同时,统计农经站要将万户民生档案整理归档后每年定期向镇档案室移交一套目录备查。档案管理人员变动时,必须办理万户民生档案的交接手续,确保档案的完整与安全。

社保基数调整方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信息;惠民视角;档案整合;研究

1 三大问题的具体说明

(1)资源整合过程标准不统一

在信息资源进行相互交流时,信息系统内部的接口需要保持相对一致才能保证信息沟通的顺利进行。目前档案信息资源管理进程中存在的“双轨制”和“双套制”运行方式,不仅使作为信息惠民服务及电子政务平台有机组成部分的“单轨制”难以得到落实,而且严重阻碍数字民生档案在最后一公里的“互联互通互信,共建共享共认”,为三证合一等电子证照的再用带来困难。此外,区域间规则及管理方式差异造成的“资源整合标准不统一”问题,影响并妨碍区域间/内部信息的整合和再次利用,使得管理实践与政策规定间的鸿沟不断加深,影响信息系统整体效用的充分发挥。

(2)实践工作过程“公共服务意识欠缺”

民生档案资源建设与城市社会整体治理模式转变过程的相对脱节,不仅使信息惠民工程的管理目标未能落到实处,也使得民生信息资源自身社会效用的发挥受到局限,民生档案的各类数字化整合及服务成果成为“政府的管理工具”而非“社会的公共资源”。

(3)资源管理服务过程存在“碎片化管理倾向”

这一倾向产生的原因是对管理模式背后隐含的“社会意义”的忽视。一项研究的调查数据表明:在68个有效样本城市中,地方城市提供的民生档案种类多达 100 余种,涉及 20个系统和部门,可依照其功能差异被划分为包括“人事、保险、住房、户籍、公共安全、医疗、教育、知青及就业”等 17 个类型。如果将上述每个子类都单独提出并形成所谓“分支类

型”,对民生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的发展而言,极有可能造成资源的浪费,可谓“有弊无利”。而看似“多样化”的分支管理类型,并未从实质上理解和阐释信息化治理模式与社会实践及社会发展变迁间的关系。

2 对策分析

从系统的整体角度看,缺乏对信息资源的管理策略以及宏观与微观层面的信息资源规划是造成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虽然就信息惠民工程来讲,受益于提出的国家信息资源整体发展战略目标,但“自下而上”进行的“区域信息工程”的突出进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顶层设计,区域管理和个人、组织的设计和实践之间所存在的差距,对解决在不同的管理水平和地区之间的差距也缺乏有效的措施。信息资源管理领域,强调价值管理的理念,资源管理和信息处理技术在民生档案管理领域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应用,民生档案由“文件”到“资源”的转向过程中还需要进一步推广。在这一前提下,我们应该更加重视资源价值的概念,强调连续管理的特点,注重数字化技术和方法的信息资源管理模式。民生档案数字化管理模式为解决民生档案信息化管理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在2007年,首先提出了数字连续性的概念,并试图通过数字连续性来解决信息资源整合过程中的技术、业务和管理问题。数字连续性只要需要,就能够以所需要的方式,在需要的时间去使用数字信息的能力之特点,要求数据的连续性管理工作在业务、技术、人员技能和系统流程支持协调联动的四个方面;信息强调社会意义的数字连续性管理及其在社会公共服务创新中的作用。惠民工程,信息是一种社会公共服务型政府在我国基于新的目撕鸵求的社会生活和管理。它还强调城市信息惠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政府公共服务水平和社会管理能力的培养。两者结合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从技术的角度来看,强调统一信息格式识别和数字连续性管理模式的元数据管理,避免信息孤岛,信息惠民工程还需要一个“单轨制”的资源整合和信息档案管理模式的统一标准的实施。从公共服务的角度,强调“数

字连续性管理模型的能力,提高公共服务能力”作为信息惠民工程的根本目的,也需要协同各方信息,扩大服务范围。从组织和管理的角度,强调“协同服务数字持续管理模式和以企业合作为核心的信息项目,造福于人民,还强调信息共享,以避免重复投资和建,充分发挥两者之间的联系和共同的优势,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顶层设计和具体管理工作中的问题。

3 结束语

社保基数调整方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 痛苦指数 医疗服务费用 控制措施

接受医疗服务毕竟不是一种让人愉快的过程,形成的往往是一种痛苦感知,尽管医疗服务的信息是不对称的,但不同就诊人员对诊疗方案还是会产生自己的感知和判断,当诊疗方案低于患者期望的标准时,患者便产生一种痛苦的感知。患者对诊疗方案的痛苦感知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会同时对诊疗方案的选择进行干预,进而影响到医疗费用的变化。

一、医疗服务利用痛苦指数的定义与意义分析

1、医疗服务利用痛苦的定义

现代汉语词典对痛苦的解释有五种:一是指身体或精神感到非常难受的一种心理状态;二是指使身体或精神感到非常难受的事;三是指疼痛苦楚;四是指使疼痛苦楚;五是沉痛、深刻。在医疗服务利用中,既有因期望未得到满足的精神痛苦,也有因诊疗方案可能会对身体造成疼痛和伤害的身体痛苦,因而可以将卫生服务利用痛苦定义为:患者在就诊过程中,因诊疗方案的措施未达到预期标准而使患者产生的某种心理不适,或者损伤性诊疗措施对患者造成身体的器官损伤超过期待水平造成的疼痛苦楚。从此定义可以看出,只要是诊疗方案措施使患者在精神上或肉体上产生的负面感知超过预期,就会产生痛苦现象。

2、医疗服务利用痛苦指数的定义

由于痛苦属于一种心理和生理上的感知,在诊疗服务过程中针对相同的诊疗方案,不同的人会产生不同的痛苦感知。造成对诊疗方案的痛苦感知与患者的经济压力、对诊疗方案的认同程度、文化感知、生理损害对生存质量的影响等相关。以上影响因素之间又存在相互矛盾的现象,如疗效越好的药品产生的副作用比较小,但价格也就越高,高端诊疗技术对生理损害的程度较小,但相对医疗费用支出也越大,同样对中医与西医的诊疗措施、药品的感知也在不同的人群之间形成较大的差异。

如果将影响因素之间的作用程度和影响关系综合成一个指标,反映在一次诊疗过程中患者对诊疗方案措施的痛苦感知,就是卫生服务利用痛苦指数。痛苦指数的构建,首先是要明确影响患者对诊疗方案措施感知的要素,如经济承受力、诊疗方案的认同程度、社会文化习俗的认同、预后生存质量损失、就诊过程满意度和心理期待要求等等。然后根据要素的影响作用,确定不同要素的感知方向,如医疗费用支出越高经济承受力越低,其痛苦程度越大;诊疗方案和文化习俗的认同越高,痛苦程度越低。最后利用有关的统计学指标量化方法确定影响要素的权重,并对其进行加权综合获得医疗服务利用痛苦指数。

3、医疗服务利用痛苦指数的意义

任何一位患者总期待在就诊过程中获得较理想的救治效果,尽力避免在诊疗过程中不期望事件的产生,这种就诊心理会影响到患者最终的就诊评价。从表象上看,医疗服务利用痛苦指数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影响患者就诊的满意度,如果患者不得不接受痛苦指数较高的诊疗方案,那么患者预后的满意度就会偏低,进而会导致医患纠纷的产生;二是影响患者对就诊方案的选择或者是诊疗方案的修改,对诊疗方案的选择或修改会导致两种结果,要么重新选择诊疗机构,要么对诊疗方案的措施进行调整,其最终走向是医疗服务成本的多元化走向;三是导致延伸性的医疗服务问题,如基本医疗保险对诊疗项目和药品处方过于基本化,经济条件较好的患者会增加自费项目比例,或者医患之间达成某种利益协议,对诊疗项目和药品进行分解、替换;四是因经济和社会文化习俗等因素造成的,还会导致未就诊率和自我治疗比例增加,影响患者医疗服务利用。

因而,通过分析医疗服务利用痛苦指数可以分析患者未就诊率问题、医疗纠纷的产生问题、医疗成本变化问题、患者就诊机构选择倾向问题,以及如何通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缓解患者的痛苦指数,涉及到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政策措施问题。另外,与痛苦指数对应的是幸福指数,即患者参与医疗服务利用以后的某种满足感,这对于研究改善和提高群众的健康保健水平也具有一定的价值。

二、医疗服务利用痛苦指数对医疗费用控制的影响

通过对医疗服务利用痛苦指数的定义和意义分析可以看出,由于痛苦指数可能会影响到医疗纠纷、医疗成本和就诊机构选择等问题,以上这些问题的最终结果就是对医疗费用的影响,也就是说,要改善患者痛苦指数,最终的结果是医疗费用的变化,而且这种变化会推动医疗服务费用的增加。

1、痛苦指数诱导的医疗纠纷会导致医务人员服从患者意志

从医学专业性角度来看,患者往往处于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在正常的医疗服务行为假设下,医生所给予的诊疗方案具有较科学的针对性。但由于患者经常从自身的痛苦感知情况,对医生的诊疗方案进行干预,在缺乏有效的医疗纠纷化解机制的情况下,医生为了规避医患纠纷,就会根据患者的意志和要求对诊疗方案进行调整。医生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会造成医生主动控制医疗费用的难度增加,这在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现象比较普遍,而随着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社会医疗保险机构期望通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首诊制度,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担负起首要责任,这无疑是非常不利的。

2、痛苦指数感知的群体差异性导致诊疗方案的多元化

由于医疗服务利用痛苦指数影响要素构成的复杂性,使得患者对诊疗方案的感知存在较大的差异。感知差异的多样性,使得不同患者对诊疗方案的评价也不尽相同,进而使患者最终可接受的诊疗方案呈现多元化的趋势。诊疗方案多元化为医疗费用控制增加了很大的难度,也使得单病种限价措施的实施有一定的阻力,增加了统一规范医生的诊疗行为和对医生诊疗方案合理性的评估难度。在一切从患者利益出发和一切为了患者的医疗服务宗旨的背景下,如何平衡医生与患者之间对医疗方案的可接受问题,无疑对医院的服务规范化管理战略形成了较大的挑战。

3、痛苦指数的双向调整破坏医疗服务资源利用的均等化

为了改善痛苦指数,诊疗方案往往会在医患之间进行博弈,诊疗方案的调整无非是使医疗费用向两个方向变化,对于经济承受力较低的患者,可能会要求更为保守的诊疗方案,尽管这种调整可能会增加患者的生理痛苦,甚至是预后的生存质量,这对于农村贫困人口的情况比较常见;对于经济承受力较强的患者,多数会强调疗效更好、诊疗手段更先进和对身体生理损害更小的诊疗措施,这种现象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越来越成为主流趋势,其结果就会造成医疗资源过度利用,推动医疗费用大幅度增加。医疗服务费用的两极化发展,与我国当前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改革方向是相背离的。

三、医疗服务利用痛苦指数的缓解机制与医疗费用控制措施

从医疗服务利用痛苦指数及其对医疗费用的影响可以看出,患者对痛苦指数的感知会影响到诊疗方案的正常实施,不仅影响到自身医疗服务的利用,也可能会影响实际的治疗效果,因而要减少医疗服务利用痛苦指数,就必须采取有效的缓解机制,合理控制医疗费用。

1、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建设,解决群众基本医疗需求

当前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加上近年来基尼系数不断提高,对于大部分的群众来讲,造成医疗服务利用痛苦感知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因而要缓解低收入群体的痛苦指数,就必须提供廉价高效的医疗服务,这就需要做好基层医疗服务机构建设。我国近年来一直在加大社区卫生服务建设,通过将医疗、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康复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六项功能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集中,有效地缓解了当前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今后应该进一步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做好基本药品目录实施工作,加大政府保障力度,不仅能够有效缓解经济困难群体的医疗服务利用痛苦指数,也能够有效解决医疗费用过快增长问题。

转贴于

另外,强调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建设,不仅仅是指医疗基础条件的完善,还应该随着医学技术进步和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逐步调整基本医疗服务项目、扩大基本药品目录范围,将更为舒适性的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基本医疗支出范围,特别是社会基本医疗保险的项目要逐步扩大。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医疗主要解决的是经济因素造成的痛苦感知,逐步提高社区卫生服务项目则是改善因就医不适、生理性损害造成的痛苦感知。

2、完善社会医疗保障制度,发挥医疗保险的二次分配调节机制

社会医疗保障属于二次分配范畴,完善社会医疗保障不仅能够增强群众疾病风险抵御能力,而且也通过医疗保险基金的调节平衡医疗资源的利用。当前我国社会医疗保障体系由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补充医疗保险和公务员医疗保险等多种保险制度,还有民政部门实施的医疗救助制度。尽管我国医疗保险的多样化有助于满足不同人群的医疗保险需求,但是在不同的医疗保险制度之间,保险水平还存在较大的差异。其中公务员医疗保险和附加补充医疗保险的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保障水平,明显高于居民医疗保险,这对于提高医疗服务利用的均等化是不利的,今后应该进一步完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在实现城乡统筹和保险关系转移接续过程中,对保险制度之间的保障水平进行适度调整。

3、改善医疗服务质量,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协调

除经济因素以外,对诊疗方案的感知差异,特别是带有身体损伤性的诊疗方案的怀疑,也与近年来医患双方缺乏信任有关。另外,医生的服务质量和态度,以及患者在服务过程中的排队等候等问题,也是导致患者形成痛苦感知的重要因素。因而,医疗服务提供方首先要改进医疗服务的质量,使患者在一个充满信任的和谐就医环境中完成诊疗过程,在此基础上,才有助于医患之间的真诚沟通,使患者能够从内心接受医生的诊疗方案。改善医疗服务质量是前提,加强与患者的沟通是寻求理解并降低患者痛苦指数的重要手段,良好的沟通使患者即使面临有身体损伤性的诊疗方案,也不会造成医患纠纷,控制医疗费用的目标也就最终得以实现。

4、建立医疗纠纷化解机制,提高医生对诊疗方案的主控权

医生之所以不愿意与患者之间就诊疗方案产生冲突,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医疗纠纷问题,在没有医疗费用控制硬性标准,并不会对诊疗效果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时,除首诊制度进行特殊的转诊规定以外,高级别医疗机构的医生往往会采纳患者降低痛苦指数的要求,尤其是那些患者要求提高诊疗待遇的方案更容易被医生采纳,医生对诊疗方案的主控权受到一定的抑制。患者单纯追求降低医疗服务利用痛苦指数对诊疗方案的干预,往往会增加合理控制医疗费用的难度,加上医疗机构本身对经济收入的追求,医疗费用过快增长问题也就缺失了医生这一道控制阀门。建立医疗纠纷化解机制,可以缓解医生在诊疗过程中的被动性,使医生能够更好地坚持更为合理的诊疗方案,达到合理控制医疗费用的主动权。从另外一个角度讲,医患纠纷的产生也是医患双方对诊疗方案的一个博弈过程,即双方各自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过程,建立医疗纠纷化解机制,也有助于实现医患双方的博弈均衡,使双方最终受益实现相对平衡。

5、建立先进诊疗设备价格监管机制和共享机制

医疗服务利用痛苦指数的形成,也与先进诊疗设备的使用有着密切关系,除了前面提到的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推广基本药品目录,可能会使患者产生轻微的痛苦感知以外,具有微创伤和较小生理损害的先进诊疗设备,也是患者降低痛苦感知程度的一条重要途径。大部分无痛苦诊疗设备也往往是伴随着高额医疗费用的,无论是从医疗保险机构控制保险基金支出,还是国家宏观控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的需要,都在相关文件政策中对高端先进诊疗设备的使用进行了严格的规定,避免因大检查、大处方造成医疗资源过度利用。要在患者的痛苦感知与医疗费用控制之间寻求一种平衡,则需要建立一种先进诊疗设备的价格监管机制,并针对基层医疗机构的需求建立设备共享机制,一方面防止医疗机构垄断性高额收费,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提高先进诊疗设备的利用率,降低其单次服务的收费额度。

总之,由于患者的个体差异,使得患者在诊疗过程中产生对痛苦程度的感知不尽相同,通过医疗服务利用痛苦指数的构建分析,可以对患者的就诊心理进行深入分析,并有针对性地采取医疗费用的控制措施。但是,痛苦指数毕竟是一个负面指数,也不能期望利用痛苦指数实现全方位的医疗费用控制,还必须同时配套其他相关的控制措施,切实解决我国当前出现的医疗费用过快增长和部分人群医疗服务可及性差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刘牧、潘益兴:痛苦对于经济学的意义[J].江汉论坛,2010(7).

[2] 王鉴岗:医疗费用世界难题最优解的博弈论分析[J].社会保障研究,2010(1).

[3] 阎玉霞、徐勇勇:超高消费住院病例的费用分布及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J].中国卫生经济,2006,25(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