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写实践研修总结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实践研修总结范文第1篇
(一)有利于营造学习氛围,促进教研观念转变。
现代教育观念的不断进步,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初中班主任专业化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和更高的目标。通过校本研修将使初中班主任的角色发生变化,初中班主任由原来的日常的教育引导工作、班级的管理工作、班集体活动等班级行政和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为主,逐步向组织、指导、参与教育教学研修转变,成为教师的伙伴和教学设计的合作者、教学过程的评估考量的综合管理者。通过校本研修增强了班主任的育人意识、创新意识,发展意识。
(二)有利于开展实效研修,促进初中班主任全面成长。
初中班主任的专业化成长,直接关系到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提高,关系到学校的未来的发展前景。校原有师资队伍年龄偏高,文化素质偏低。通过近两年来大量的人才引进和内部调整,学校初中师资力量正朝着年轻化、知识化方向发展。但是,一老一少,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主要短板是中老年初中班主任年龄偏大、学历层次低、对新事物接受慢;青年班主任年轻气盛,在班级管理和中队建设中,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不足,还缺乏解决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为了保证学校的发展后劲,开展初中班主任校本培训势在必行。校本研修是塑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具有开拓进取精神的初中班主任队伍,加强初中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
(三)有利于凝聚班主任个体力量,促进学校向内涵发展。
校本研修是班主任自我历练过程,首先班主任要更新观念,转变行为,转换角色,否则学校的内涵发展很难实现。学校要千方百计最大限度的激励班主任,政策上大力支持支持,给初中班主任搭建展示平台,明确他们的发展取向,准确定位,激初中发班主任的工作热情,建立起一支思想过硬、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初中班主任队伍,使之真正适应学校改革与发展的要求,真正理解和自觉践行学校的核心价值体系。
(四)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整合优势教育资源。
班主任是学校的中坚力量,是学校具有特殊身份的教育工作者,是班级各项工作的设计者、组织者、管理者、和指挥者。初中班主任综合能力的高低,直接地影响到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的成败,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成长及学校、教育工作的可持续发展。随着学校现代化信息设施建设的飞速发展,每位教师都可以通过校园网博客圈观摩优秀的视频教学案例,随时与同行、学生、专家进行互动交流,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二、初中班主任校本研修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研修认识不到位。
一些学校对校本研修的认识比较模糊,校本研修已开展数年,但有的学校没有请专家讲过一次课,有的初中班主任没有参加真正的培训学习,对于校本研修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更不知道它的特征和价值了。还有的学校通常把“教研”与“科研”类同乃至等同,从而让广大班主任感到深不叵测,望而生畏。
(二)研修机制不健全、不完善。
大多数学校的校本研修只停留在办班培训上,教研组织、人员、制度不到位,作用发挥不够好,集体研讨互动少,重大课题研究没有新突破,研修质量得不到明显体现和较大的提升,导致问题聚焦不够,研修氛围不浓厚,成果总结、推广不及时。
(三)研修方式简单。
由于校本研修是上级提出的要求,所以不得不落实,可是没有专家指导,大家都摸着石头过河,校本研修的内容大都停留在听课、评课方面,蜻蜓点水多,入木三分少。因此校本研修效果不太明显。
(四)对校本研修缺乏规划。
目前,各学校对校本研修基本上没有正确的价值定位,也无明确的目标任务,更无有效的推进策略。由于处于人行我行,人往我去的跟风状态。
三、加强初中班主任校本研修措施与建议
(一)提高研修思想认识,准确把握研修定位。
随着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行,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又重新回到了以人为本上来。班主任工作是研究人、教育人,面临的新事物、新问题越来越多,现有观念在日益变化,作为学校、家庭、社会的核心者,其工作的复杂性、重要性越来越显现。因此,过去那些管理型、经验型、操作型靠吃老本过日子的班主任,已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现状,校本研修用先进的教育理念,促使班主任与时俱进,向专业型、复合型、研究型的班主任方向发展和转变。校本研修要坚持不断强化研修意识,紧紧围绕新课改做文章,积极关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及时总结、发现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确定并及时调整校本研修的工作重点,使研修活动课题化、系列化、正规化,构建资源共享平台,营造良好的校本研修氛围,切实通过校本研修促进教研活动有序开展,进一步通过班主任素质和班级管理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完善校本研修机制,构建研修完整体系。
笔者认为,构建科学的校本研修机制,使学校课题研究工作和教育教学管理纳入学校发展规划,实现学校管理工作的良性循环,从而提高办学效益,促进班主任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应专门成立以校长任组长,教研室主任任副组长,各班主任为成员的校本研修组织机构,在班主任中建立校本研修小组,让班主任都能掌握和运用素质教育管理新模式;同时,要进一步完善校本研修的工作机制和目标考核办法,加大校本研修的激励力度,努力使校本研修成为学校管理的重要一环,使校本研修成为班主任专业发展的必修课、提升平台和助推器。保障经费奖励落实,积极构建“工作研修化、研修常态化、研培一体化”的研修体系新格局。
1、建立班主任学习制度。通过班主任学习日、例会等制度,每周至少组织班主任学习一次,加强心得交流。为班主任加强学习创造条件,学校要挤出资金为班主任购买有关自我提升的教材、影像、光盘,并积极向班主任推荐有关的专业书籍等等。
2、建立班主任反思制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要学会举一反三,善于总结经验教学,每学期应至少写出2-3篇如总结、教育反思、班队工作日志、案例分析或其它文章,记叙自己在班级管理中的成功经验、问题、困难与得失,为更好地开展下期工作和其他班主任提供借鉴和参考。
3、加强对班主任的培训。根据培训的目的、内容和对象及培训资源等因素,须选择恰当有效的培训方法。常规的有工作转换、岗位交流、专题讲座、课题研讨、班队活动案例交流、内部网络培训等等,充分利用现代视听技术如电视、电影、投影仪、录像、电脑等工具对班主任进行培训。学校行政领导和优秀班主任担任培训工作的教员。
4、推广先进的工作经验。每学年举行班主任工作研讨会、经验交流会,规定每位班主任要上交一篇科研论文。让学习型、知识型、专业型和创新型班主任脱颖而出,推荐评选出优秀班主任进行大力表彰,并将优秀班主任的先进经验在校内外加以推广。
5、在制度上切实保障。学校、教研组、班主任要有校本研修年度计划、总结,做切实到行之有效。建立班主任团队研修与管理目标责任制,将班主任校本研修与学年度班主任工作评优挂钩,与职称评定、职务晋升挂钩。合理安排研修时间。
(三)扎实开展实效研修,重视班主任专业发展。
初中班主任岗位非同小可,其工作质量的好坏,对班级、学校的稳定、发展,对全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学校的社会形象建设都至关重要。这个岗位需要专业的理论基础、专业的知识结构及相应的专业能力。班主任工作不仅要有饱满的工作热情,还要有一定的工作方法和艺术;不仅在所教学科有较高的水平,还必须具备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学生发展指导、心理健康教育等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开展班主任校本研修工作,在全面提升班主任队伍专业素养和能力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要建立完善班主任研修制度,选拔优秀的班主任参加全国、省、市、区级业务培训和专题讲座;有外出学习机会时也要优先考虑班主任。积极探索不同层面、形式多样、行之有效的校本研修活动。班主任研修活动内容如下:
(1)自主学习:新时期班主任工作职责、班集体建设意义、方法、途径;
(2)专题讲座:建立良好师生关系,促进学生主动有效发展;
(3)经验分享:“温馨教室”建设“优秀教师团队”创建;
(4)实践体验,探索班级活动的组织策略和原则;
(5)自我反思:培训活动中的收获、思考,形成个人小结;
(6)评价激励,交流提升。班主任自我评价、年级互评、主管领导对班主任评价、校本培训领导小组评价。评价内容包括:社会实践活动、学校活动的有效开展、主题班会。激励措施:把校本研修评价结果与晋职、评先、选优等工作相结合,作为激活班主任发展的动力和依据。
(四)明确校本研修目标任务,丰富校本研修活动内容。
一是明确校本研修目的。以提高班主任专业素质,促进班主任成长和改善学校教育教学环境,解决班级管理中各种实际具体问题为出发的,建立资源共享、合作交流、优势互补、勇于探索的学习型组织,通过开展校本研修,使全校班主任更新教育管理观念,提高班级管理质量,切实应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需要,使之成为学校学科管理的骨干、教学研究的带头人。二是制定校本研修规划。把校本研修作为班主任专业提升的主要措施,制订完善校本研修工作条例、制度,如《校本研修方案》及《班主任专业发展规划》,有计划地开展校本研修活动,为校本研修工作提供制度保障。校本研修工作以解决班级常规管理实际问题和提高班主任自觉研习行为为目标,采取校本教研、集中培训、专题研究、自我学习、网络研修等形式,聘请专家顾问专业引领,广泛开展班级管理改进与学科组活动,不断丰富初中班主任专业发展宗旨和校园文化内涵。丰富校本研修活动内容。结合班主任的实际情况,通过不同途径的学习、实践活动,科学地、合理地设计校本研修工作内容,深入开展道德、课程开发、管理研究、、培训丰富多彩的校本研修活动,培养班主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班主任工作的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
实践研修总结范文第2篇
我市中小学校本研修试点工作已基本结束,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和经验。13所试点学校全部被省教厅确认为省级校本研修示范学校。为了全面推进我市中小学校本研修工作,建立科学规范的校本研修机制,使我市校本研修工作得到健康和有序的发展,促进中小学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可持续性发展。根据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的有关要求,结合我市中小学教师发展的实际,特提出以下意见。
一、校本研修的目的意义
1、校本研修是在教育行政部门的统筹指导下,在专业人员的引领下,由学校组织实施,着眼于满足学校与教师发展需要,由学校自主确立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以解决学校和教师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为目标的一种教师继续教育形式。
2、校本研修以校为本,通过学校组织各种研修活动,营造学校的研修文化,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校特色的形成。
3、校本研修坚持从学校与教师发展的实际出发,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着力解决学校和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有利于提高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实效。
二、校本研修的工作目标
1、加强校本研修理论研究,在推进校本研修过程中逐步完善相关机制,丰富校本研修的内涵,构建具有我市特色的教师校本研修体系。
2、全市所有学校建立校本研修制度,逐步形成符合本校实际、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研修模式,有效地开展校本研修活动,创设自主研修和专业引领相结合的良好氛围,努力营造校本研修文化,使学校成为教师成长的摇篮。
3、树立“教师即研究者”的现代教师角色理念,全市所有教师人人参与校本研修活动,在研修中不断修正教育教学中的不良行为,提高专业水平和素养,促进自我发展,造就一批具有较高教研水平的学科骨干教师,整体上提高教师队伍的教育能力。
4、在教育行政部门的统筹指导下,加强校际间联动,建构由教育行政管理人员、教育专家学者、教研人员、校长和教师共同参与的区域协作机制,实现区域甚至全市范围内的教育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促进校本研修工作均衡发展。
三、校本研修的内容和形式
1、校本研修应以师德修养和专业能力的提高为主要内容,着重抓好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研修、教师职业角色意识的研修、新课程教学素养的研修、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研修和教师综合素养的研修。
2、校本研修的形式没有统一的规定,各校应结合本校实际,根据不同研修主题、不同研修阶段、不同学科和学校教师队伍的状况,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努力探索出有本校特色的研修形式。在开展校本研修活动时,要引导教师以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为切入点,通过自主学习教育科学理论与成功经验,或者咨询、请教专家作为引领,研究制订解决现实问题的工作方案,并在实践中不断研究修正,促进自身教育教学实践不断提高与完善。目前,可供参考的研修活动形式主要有:案例分析、课堂观摩、自修反思、沙龙研讨、专题讲座、师徒结对、校际合作、网络交流、主题研讨、情境体验、专题辩论、课题研究、考察交流等。
四、校本研修的组织管理
1、*市教育局成立*市校本研修工作领导小组,由主管教师培训和教研工作的副局长、教研室主任和教研员、继教中心人员、市教师进修学校领导组成。负责宏观管理,制定全市校本研修规划,指导、督促、参与和评估学校的校本研修活动,筹措校本研修经费。
2、各县(市、区)教育局成立相应的校本研修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本县(市、区)校本研修总体规划,组织人员经常深入学校指导研修工作,初步评价本区域内各校校本研修工作,确认教师校本研修学时。
3、各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学校校本研修工作小组,负责组织本校教师开展校本研修活动,安排校本研修经费。
4、成立“*市校本研修专家组”,负责制定具体的校本研修实施方案,研究分析学校开展校本研修工作的动态,总结推广学校开展研修活动的好经验,指导学校开展校本研修活动,培养各县(市、区)校本研修骨干和带头人。
5、*市教师进修学校为*市校本研修工作的项目执行机构,负责研修活动的日常管理工作,包括建立校本研修网站、收集资料、聘请专家等。
6、建立校本研修激励机制,将校本研修活动与教师业务考核、职务晋升挂钩,表彰校本研修先进单位和个人。建立经费保障制度,市安排一定经费用于全市校本研修的研讨、评价和表彰。各校要安排好校本研修活动经费,确保校本研修活动的顺利进行。
7、建立校本研修学时管理系统,对按要求完成校本研修计划的教师,每年录入校本研修20学时(本周期内录入学时上限为40学时)。
五、校本研修的实施步骤
根据教师继续教育周期安排,我市第一轮校本研修工作自*年开始至2012年结束,分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试点工作阶段(*.3—2009.1)
1、在全市经过推荐,确定13所学校为试点学校。
2、举办校本研修工作高级研修班,聘请专家从理论层面给予引领。
3、赴上海浦东区考察学习校本研修活动的经验。
4、举办试点学校间的研讨交流活动。
5、以校为本的研修实践与探索。
6、校本研修试点工作成果展示活动。
7、总结推广试点学校开展校本研修活动的经验和做法。
第二阶段:全面实施准备阶段(2009.3—2009.6)
1、成立市、县(市、区)、校三个层次的组织管理机构。
2、成立“*市校本研修专家组”,对全市中小学校进行调研,结合实际制定全面推进中小学校本研修工作具体实施方案。指导各校制定校本研修制度,形成工作方案,主要包括校本研修工作管理、职责分工、学习要求和研修质量考评等内容。
3、各校要根据本校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发展能力,提出不同层次的专业发展要求,并组织教师学习校本研修的相关理论知识,提高思想认识水平,指导教师根据自我发展要求,制定教师个人专业发展的计划。
4、举办学校学科教研骨干培训班,培养校本研修骨干力量。
5、完成学校向上一层校本研修组织管理机构的校本研修活动或研修课题的申报工作。
第三阶段:全面实施阶段(2009.9—2011.7)
1、各校将制定的校本研修方案的内容细化为工作计划,分步组织实施校本研修活动,并根据教师个人的研修计划,建立教师校本研修档案,及时收集整理校本研修活动记录、教师研修成果、书面总结等档案资料。
2、充分发挥我市现有的国家级、省级学科骨干教师和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培养对象在校本研修活动中的带头和示范作用,引领校本研修工作扎实推进。
3、充分发挥学科教研组在校本研修中的核心作用,通过学科教研组组织教师围绕研修主题和热点问题开展研究,探索适合学校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研修方式,切实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提高。
4、各级教研部门和各类教师培训机构要加强校本研修工作的研究,加强研修过程的专业引领,深入学校指导研修活动。
5、充分发挥省级示范学校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加强校际联系,有目的地开展区域研修协作活动。在各校取得阶段性研修成果的基础上,选择部分学校进行校本研修活动的现场交流和示范观摩。
第四阶段:评价总结阶段(2011.9—2012.7)
1、学校对研修工作进行总结,并将总结材料及典型个案材料上缴上一级组织管理机构进行初评,并确认教师校本研修学时。
实践研修总结范文第3篇
1、教材的问题。
第一、新教材和老教材在编写的内容、思路、目标等方面有明显的区别。老教材难、繁、偏、旧,新教材更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更贴近儿童,贴近生活。但一些教师认为现在的新教材难教,内容少,不知道怎么上;后面的作业题都没有,学生的基础知识不能落实。
第二、新老教材在课堂教学中有明显的区别。老教材注重知识的灌输和掌握,新教材注重知识的获得过程、能力的培养以及良好习惯的形成。
第三、对小学阶段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理解有差距,对开展实践活动的时间、地点、方式、目的等存在着许多误区,有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上成了文字课,与教材的编写大相径庭。
2、教师的问题。
第一、一些教师还在用以往旧的理念理解新教材,甚至认为新的教材还没有老教材实用,对新课程的实施抱着怀疑、抵触等情绪,怕因为新课程的实施影响了教学质量。不愿意开展新课程教学活动。
第二、一些教师认为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要开展许多活动,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准备,很难完成教学任务。因而,仍然是“穿新鞋走老路”,继续沿用老的教学方法来上新教材。
第三、一些教师对新课程提出的“三维目标”不明确,不能正确处理三者的关系,往往注重了知识的灌输,忽视了能力的培养。
第四、一部分教师关注教材和课堂多,忽视对学生的关注。由于学生观的问题,使得教师把学生当成了接收知识的容器,而不是活生生的人。
3、评价的问题。
第一、学生的评价问题。
注重学习成绩评价,忽视思想品德、身体素质、生活能力评价。
第二、教师的评价问题。
只注重教学效果的评价,忽视教学过程的评价;
二、现实问题存在的原因及反思。
第一、教师的教学观念跟不上时代的要求,跟不上时代对教育提出的更新要求。少数教师还在吃老本,不愿接受新的观念和方法。
第二、教师的业务素质有待提高。不少教师现有的知识、文化水平难以适应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不能胜任新课程的教学。
第三、新课程师资培训远远落后于新课程推进的速度,绝大多数教师得不到强有力的专业指导和课程培训。
第四、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突出问题和根本问题迫切需要得到解决,专家引领要发挥主要作用。
三、开展有效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学校进步。
第一、领导重视,组织规范。
1、学校根据上级要求成立了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校本研修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以主管副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校本研修工作专家指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实施方案的制定、工作协调、过程督查、效果评价等工作,专家指导小组负责具体的业务指导工作并参与教师专业发展评价。
2、学校建立了“校行政---教研室---教研组---年级组---学科教师”的梯级运行网络,并以教研组为单位组建了学习团队,运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校本研修。
3、学校根据上级要求并结合本校实际,认真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校本研修方案和计划,教研组制定了团队年度研修计划,教师制定了年度个人研修计划。
第二、以校为本,重点突出。
开展校本研修坚持“从学校中来到学校中去;以校为本,以问题为中心,让培训随时随地渗透到教师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之中”,以师德教育和“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作为研修重点。
第三、健全机制、保障实施。
一是健全校本研修保障机制,认真落实州教育局制定的《湘西自治州中小学校本研修常规》。作为开展校本研修的行动指南和工作准则;围绕“推进校本研修、创建学习型学校”工作,认真制定切实可行的校本研修保障制度,使计划制定、计划实施、过程督查、教师研修、团队学习以及时间保证,经费投入、考核奖惩等落到实处。
二是完善校本研修运行机制。校长为校本研修的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本校校本研修的实施。坚持以教师个人自学、团队研修为基础,走“专业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行动研究”的校本研修路子,组织教师广泛地开展“集体备课、案例研讨、教学诊断、课堂切磋、成果、信息交流”等系列活动,使教学、教研及培训真正融为一体。
三是创新校本研修评价机制。教师认真撰写好《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与专业发展报告册》,把它作为评价教师参与校本研修、实现专业发展的主要依据。建立完善的校本研修评价体系,认真落实对校领导的评价、对教研组的评价、对年级组的评价;进一步完善教师自评、小组互评、校长导评的发展性评价体系,统一建立校本研修教师个人专业成长档案,落实对教师个人专业发展的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填入《湘西自治州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与专业发展报告册》中,学校定期检查教师《报告册》完成情况,并作为考核评估的重要依据。
第四、注重过程,研教合一。
1、在课程改革培训上,集中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课程标准》,重点解决了教师传统的教育观念和陈旧的教学方法。每学期学校组织一至两次新课程师资培训专题讲座。
2、结合新课程实施举办骨干教师示范课、新教师汇报课、青年教师优质课、cai课件说课等活动,并聘请县教研员到我校进行评析与指导,使每一位教师都得到了迅速的提高。2006年4月—2006年12月,我校有多名教师在县、州各级教学比赛中获奖。教师在课堂教学上,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及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走进我们的课堂,可以直接感受到新课程、新课堂的清新气息。
3、我校通过集体备课和“自学—反思—辅导—测试”的培训过程,采取看(录相)—听(报告)—研(讨)—练(技能训练)的培训形式,初步形成了:自学—反思—实践—研究的研训模式。
4、结合教师研修计划,学校定期进行检查。教师根据自己的学习内容开展自学,并把所学所思记录于《校本研修与教师专业发展报告册》中,教师每周写一篇教学反思札记、案例分析并在期末进行交流。我们还组织教师全面开展教育教学技能训练,如三笔字练习、基本功训练、课件制作展示大赛。鼓励教师总结经验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我们通过种种方式,目的就是在教师中逐步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使我们教研组成为学习的团队,把我校建成学习型学校。
5、多层次,多角度开展培训工作,寻找培训最佳切入点。
在培训对象上,把教师分为新教师(参加工作三年以内)、青年教师(30周岁以下)、骨干教师(县、州级)。进行多层次培训;按岗位特点划分班主任、科任教师、特殊岗位人员(实验员、电教员、微机教师);新教师和青年教师要过三关“基本功过关:教育理论政策法规关,计算机应用关”。骨干教师要在三个能力方面“上挡次”:科研能力上档次,教学及指导能力上挡次,计算机机应用能力上挡次。班主任要提高“三种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处理偶发事件能力,协调与科任教师,家长,学生等各种关系的能力;特殊岗位要做“一个精通”:精通专业知识,熟悉与相关学科之间的联系,具有一定的综合能力。
6、坚持走科研、教研、培训相结合之路,促进整体工作协调发展
我校走的是以校本培训为主,科研—教研—培训相结合之路,三者的结合形成理论的培训和教育教学研究,科学研究和发展的合力效应,科研重点工作之一是探索青年教师培训工作新道路,基于我校青年教师40岁以下占75%以上的情况,开展结队子活动。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结队子,建立师徒关系,进行传、帮、带,一帮一、一对一,相互促进,教学相长。每学期根据学校教研室制定的月听课计划,进行说、讲、评活动,既是校本培训课堂,又是教师从事教研和科研活动的阵地,既培训了教师,又有利于促进教师教育改革,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7、注重发挥校内外校本培训资源,努力为教师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在推进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我校为教师努力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与优质的培训资源,以促进教师的自我发展,使教师的专业发展更具有可持续性。我校的具体做法是:整合校内外的优质培训资源进行校本培训,一方面努力开发校外培训资源,采取将专家、名师(录像)、教研员等请进学校进对教师行培训、指导,积极组织教师到校外听课、学习;另一方面,在分析我校教师自身发展需求和教师队伍结构特点的基础上,积极开发、利用校内的培训资源,采用课题组的形式、学科组的形式、学习团队形式,骨干教师带徒弟的形式,积极创设条件促中、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
8、整合各学科骨干教师力量,加大各学科的培训力度。
我校为促进各科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整合各学科骨干教师的力量,利用现有的资源进行校本培训,体现校本培训的专题性、针对性、实效性,如: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如何把握各学科的特点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找准各学科教学的主要问题”、“如何以培养运用能力为重点,改进课堂教学”,“如何根据新课标指导教师进行备课”等等,并结合具体的课例进行具体的研究,结合教研组活动集体备课,组织教研组教师进行听课、评课,肯定成绩,找出问题,努力使校本培训落到实处,促使一批优秀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第五、定量考核,特色评价。
实践研修总结范文第4篇
光阴似箭,转眼间2006年工作已接近尾声.回顾下半年工作,我们按照市、县教育行政部门的指示精神和工作要点,根据本县教师培训工作的实际,结合新形势对教师培训工作的新要求,在学校的正确领导下,在师训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较为圆满地完成了学期初制定的各项工作任务。现做以简要总结:
一、进一步深化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为了进一步提高全县中小学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提高教师的学习能力、反思能力和行动研究能力,将新课程理念真正应用于教学实践;同时进一步深化校本培训,加强学习型团队建设,发挥校本研修在教师专业成长中的功能,7月份,由我部牵头,县教育局和教师进修学校联合向全县广大教师提出了以《新课程怎样教》一书为专题,以校本培训为主阵地的“四个一”研修形式的新一轮全员培训。
1、制定方案及细则,加强培训管理
培训初,为了确保研修活动扎实有序地开展,达到预期的培训效果,我们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研修计划,明确了研修目的、内容,并针对研修的具体要求制定了详细的考核细则,对各项研修指标做以细化、量化,以此作为我们考核各校及各校考核教师的依据,从而确保培训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
2、领导重视力度大,教师学习兴趣浓厚
各校对此项工作都非常重视,将之列入学校重点工作日程当中,建立健全了研修领导小组,由一把手亲自挂帅,增强了培训的力度,为此次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保障。由于学校组织周密,措施得当,使广大教师充分认识到“四个一”研修对于提高其自身专业水平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因而增强了他们参加“四个一”研修学习的劲头和信心,有1467名中小学专任教师参加了培训,呈现出极高的学习氛围。
3、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根据培训计划,我们不定期下校进行督促检查,在检查中发现各校在开展研修的过程中,以教材为依托,紧密联系本校实际,恰当地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拓宽了培训内容和方式。如:乌鸦泡中学,每位教师根据学习专著,结合课堂教学实际,开展了教学周记活动,并且做到了领导亲自批阅,写下评语及改进意见,激励教师进一步成长;第三中学,每位教师一周写一篇反思日记,每月打印一篇,并且装订成册,相互传阅,取长补短,使研修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富林中心校,每位教师根据培训计划,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切合自己的校本研修发展目标,为自身向专业发展做出规划,并根据“四个一”学习体会,结合自身实际,撰写单元教学反思,对自己阶段性学习及教学做出评价;第一小学、实验小学、凤山中心校、祥顺中心校充分利用本次培训活动,以新课程怎样教为主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学科、学年组的教研活动,以培训促教学,以教学成果体现培训成效,体现了“研培一体”这一大的培训观;浓河中心校做到了周检查,月总结,提高了学习质量;岔林学校还根据教师的学习进度拟订了测试卷,对教师的学习情况做以测评。这些都极大地调动了教师的学习热情,使教师在学习中看问题,找差距,谋发展,扩大了培训效果。
4、注重理论提升,推荐成果
十月下旬,针对教师经过对“四个一”的学习、反思、感悟、实践,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较大的收获这一实际,我们要求每位参培教师根据自己的观点,撰写并上交一篇较高水平的教育教学研究论文,并组织人力认真评选,及时推荐。通过这一活动,致使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提升了教师素质。
5、精心组织,注重实效
经过一个学期的“四个一”的研修学习,全县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都有了较大的提高。为了确保培训成果,突出实效,十一月下旬,师训部组织精干力量,结合“四个一”研修内容,针对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拟订了一份符合教师实际的测试卷,对教师的学习情况进行测评。通过评卷,感觉到绝大多数教师从理念到行为都符合了新课程的要求,跟上了新课改的步伐,尤其通过案例分析这部分的答卷,看到教师的思想新,对策得当,方法灵活,真正走进了学生的心里,与学生交流、沟通,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拓展学生的思维,阔步走进了新课程。同时,我们将考核情况登记在培训手册上,做为学校考核个人的参考。
二、以学习型团队为载体,深化校本研修
如何解决新课改以来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学习型组织可以说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直接、灵活、有效的手段,也是近年来我县各中小学广泛开展的一种教师学习研修的方式。本学期我们仍将工作重点放在学习型团队建设上。为使团队建设有章可循,我们印发了团队建设实施意见和评估细则,要求各单位对照评估细则找出团队组织中的薄弱环节,积极探索团队建设的有效途径。我部教师还多次深入基层学校,和他们共同探索教师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新思维、新方式;指导其如何运用集体的智慧和团队的力量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深化校本研修。
三、加大远程培训力度,提高教师应用信息的能力
为了加快提高教师处理信息的能力,充分发挥网络优势,使其在教学中真正发挥作用,我们多次深入基层,有针对性地指导网上学习,让教师充分利用“全国教育网络联盟”资源,实行网上学习,与专家零距离沟通,互发帖子进行交流、研讨,打破空间距离,各抒己见,取长补短,做到资源共享,从而促使教师应用信息能力逐步提高,促进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四、注重回访,跟踪问效
为了使培训工作有始有终,取得效果,扩大成果,提高教师整体素质,我们对参加“2006年贫困地区教师免费培训”和“2005年继任骨干教师培训”的教师进行了“校本培训跟踪问效”工作,督促并指导他们完成各项考核内容。以校为单位分别组织他们撰写论文、案例、召开座谈会、上示范课等活动,再次强化了他们把参加培训学习的经验运用到实际教学工作之中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同时,也发挥了他们的辐射作用,提高了培训工作的实效。
实践研修总结范文第5篇
(一)进一步加强专业引领力量建设1、加强学科中心组建设。在对中心组成员20*年工作考评的基础上,各学科重新组建20*年中心组队伍,引导中心组成员更好地发挥对全区教师专业成长的引领作用。2、教研员继续转变工作方式,强化服务合作职能。教研工作重心下移,深入基层,深入课堂;教研工作重心前移,研究课程改革,研究教师专业成长。倡导在与基层教师的伙伴合作中发挥教研员的引领作用。3、组建我区的市项目专业引领队伍,并组织开展形式丰富的研修活动。我区的市项目专业引领队伍包括校长、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教研员等近20名优秀教师。组织了两次区级研修和参加了四次市级研修活动,主题包括“教师成长档案袋研究”、“教研组建设研究”等。由于研修主题明确,针对性强,参与教师得到很好的启发。4、各学科探索学科报告制,推进学科建设。各学科在每学年结束时,结合平时的视导工作及调研情况,认真总结本学科的发展现状,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建议,在学科报告中,将校本研修开展情况作为一个重要考虑方面。
(二)加强基地工作,引领学校主动发展1、教研员深入基地学校,指导校本研修的开展,探索相关机制建设。2、经过基地学校的充分主动发展,目前我区已涌现出包括二中、晋元、延河、梅陇、教院附校、沙田、华师大附小等一批特色学校,这批学校的经验做法在20*年初的*现场会上作了专题交流,受到与会专家的充分关注。
(三)加强课例研究,引领教师的实践反思1、继续推进课例研究为载体的行动教育模式,探索有效教研活动方式。2、评选优秀课例,发挥课例的引领作用。在《普陀教育》上专栏交流优秀课例成果;同时将近两年的优秀课例成果汇编成《变化从这里开始——普陀区课堂教学研究与实践》,中小幼各一册,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这对引领全区教师的课堂实践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另外推选了11篇课例参加市总项目组的评比。
(四)开展主题研究,探索校本研修的微观操作技术本阶段主要以“课堂观察技术”为主题,各学科开展实践研究,探索具有本学科特点的课堂观察视角。在各学科研究的基础上,组织了两次区内的交流,同时组织了5月16日的全市集中研修活动。
(五)加强与教科院的合作,推动我区的项目研究1、在教科院总项目组的指导下,我区于20*年底对校本研修开展状况进行深入的调研。通过问卷、访谈等形式收集一手资料,经充分分析后形成我区的校本研修制度建设综合调研报告《普陀区校本研修现状、问题及对策》,这对我区今后进一步工作将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2、认真组织了市总项目组普陀集中研修活动(5月16日)。这次活动同时也承担着全国校本研修骨干教师的培训任务,我区周伟灿院长以一节数学课为例作了系统的课堂观察技术报告;陈非老师交流了创新设计的语文学科课堂观察视角,引起全国和上海市校本研修骨干教师的热烈反响。3、5月20日我区接待了全国校本研修骨干教师培训班的学员,开放了曹杨二中、沙田学校、教院附校等特色基地学校。通过展示、交流,也进一步推动这些学校的发展。
二、目前我区在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思考
(一)校际差异已成为区域性校本研修制度建设深入发展的瓶颈根据调查,学校推进校本研修制度建设存在较大的差异,具体比例如下图。其中,a类学校的特点是能积极开展校本研修活动,形成了一定特色,并初步形成一些能上升为制度层面的经验;b类学校的特点是能积极开展校本研修活动,但缺少活动创新,研修活动尚未形成特色;c类学校的特点是行动不力、几无成效的一些学校。当前区域校本研修制度建设推进过程中学校之间的差异主要体现为资源建设和利用情况的差异、活动开展的差异、文化建设的差异,尤其是研修文化建设的差异。
(二)专业引领力量不能满足基层教师的及时需求主要表现在一些薄弱学校由于自身师资力量不够,不能及时获得所需的专业帮助;同时一些专业力量较强的学校,由于机制或体制问题,这些学校的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或区中心组成员不能在全区充分发挥其专业作用。
(三)部分学校教师的实践反思的内涵不高通过区教育局的广泛宣传发动,我区各学校领导都很重视校本研修制度建设,教师也基本都了解行动教育,熟悉课例研究过程。但是在操作中,部分教师过分追求形式和过程,甚至将课例研究过程简单等同于传统的公开课的准备过程,而没有把握其“问题解决为中心”的内涵。同时也有部分教师没有将焦点聚焦到对新课程的探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