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本网活动方案内容页

线上教学培训方案{甄选5篇}

2024-08-02 06:05:01活动方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线上教学培训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线上教学培训方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档案;档案专业人员;档案继续教育;实施策略

2024年12月24日国家档案局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布了《档案专业人员继续教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为档案教育培训机构实施继续教育提供了参考标准,也为档案专业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学习提供了依据。继续教育是指已经脱离正规教育,已参加工作和负有成人责任的人所接受的各种各样的教育,是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知识更新、补充、拓展和能力提高的一种高层次的追加教育。《规定》提出“档案专业人员继续教育是建设高素质档案人才队伍的基础性、战略性工作”。“档案专业人员继续教育要培养造就有理想信念、有职业操守、有创新意识、有专业能力的档案专业人员,为档案事业发展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前期的调研结果显示,档案专业人员继续教育仍存在缺乏统一的线上教育平台、课程与教材资源开发不足、教学形式单一等问题,基于此,文章立足现状对未来的建设策略进行探究。

一、继续教育平台

(一)档案继续教育机构基本情况分析

《规定》中明确“国家档案局档案干部教育中心、省级档案干部培训机构是实施档案专业人员继续教育的主要力量”。作者从国家档案局官方网站的教育培训版中了解到,目前国家级、省级档案教育培训机构共有16家(详见表1)。国家档案局官方网站显示有国家级档案教育培训机构1家,省级档案培训机构15家,笔者通过百度搜索,找到两个档案培训机构官网:国家档案局档案干部教育中心,网站设置中心概况、档案要闻、培训信息、培训动态、培训剪影、政策法规、学员天地及培训报名等版块。培训信息版块针对不同的培训对象开设了个性化培训班,譬如,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培训班、金融企业档案基础业务培训班、农业农村档案工作培训班等。网站还设有在线报名系统,用户可以以个人或团体名义进行注册和报名,为档案专业人员参与档案培训提供了便利。浙江省档案干部教育培训中心,网站设有培训通知、培训报名、网络课程、教材资料、职称考试、培训动态、单位概况、开放课程等版块,设置合理,资源丰富,开放课程可供学员自主选择免费学习。

(二)建立统一的继续教育培训平台

统一的继续教育平台建设应着力解决三大问题:建设主体。统一的培训平台,涉及范围广,建议以国家档案局或国家档案局档案干部教育中心为建设主体,对平台的整体建设和运行机制进行宏观规划和部署,研究出台相关制度,为线上培训提供制度支撑。平台版块。培训平台可以设置五大版块:一是在线报名版块。全国范围内的档案专业人员以个人或团体名义进行注册并设置报名入口,报名成功后方可开展后续学习。二是培训通知版块。集中发布各类培训信息,明确培训时间。三是课程资源版块。主要包括系列专题网络课程,根据课程时长设定1-6学时,学员可以自主选择课程,达到《规定》要求学时数。四是师资库版块。建立高校档案学专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档案专家以及经验丰富的企业档案专家师资数据库。五是考试中心版块。课程结束后通过考试检测学员的学习反馈效果。学时认定。当前,各省份针对档案专业人员继续教育存在一定的差异,学时认定是学员关注的核心问题,平台建成后,如何在全国范围内形成统一的学时认定标准至关重要。一方面需要从制度层面进行界定,另一方面,构建“国家—省(市)”两级运行机制,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进行顶层设计,各省(市)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具体执行。

二、课程资源

(一)档案继续教育课程分析

各单位的档案专业人员储备的档案专业知识参差不齐,课程内容难以契合所有人的需求。2024年,国家档案局档案干部教育中心针对不同的用户群体开展了系列培训课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类别:一是对标准规定解读。如《机关档案管理规定》《归档文件整理规则》《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规定》等。二是档案信息化建设。如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与档案编研、机关事业单位数字档案馆建设暨电子档案管理、档案实体与信息安全等。三是基础业务培训。如第二期档案馆基础业务工作培训、金融企业基础业务培训、会计档案管理培训、企业档案基础业务培训等。浙江省干部教育培训中心设有网络课程、开放课程两个版块,网络课程版块共有188个视频供学员选择,课程主题丰富,涉及广泛,如城建档案管理、档案基础知识、会计档案管理等等;开放课程版块推出14个视频,可实现在线学习,课程契合时展主题,如《疫情防控档案管理(上)》《疫情防控档案管理(下)》等。此外,各省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积极探索符合区域档案工作需求的课程主题。如湖南省档案局2024年组织的继续教育聚焦“新时期档案信息化建设和标准化建设发展趋势研究”,并结合湖南省的具体实际对档案职称评审工作政策法规进行了系统解读;长沙市档案局2024年组织全市档案业务培训,邀请高校著名学者对近些年颁布的标准规范进行深度解读;湖北省档案科技推广中心组织档案业务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企业档案工作规范、湖北省机关档案工作业务建设规范、电子公文归档管理暂行办法、湖北省直机关电子文件在线归档管理规范(试行)、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等系列文件解读”。

(二)构建“共性+个性”的课程体系

一是满足公共需求的普适性档案课程资源。在全国范围内,档案工作的基础性业务具有共性,如文书档案管理、人事档案管理、会计档案管理等,都有对应的推荐性标准,可以在线开放这些课程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此外,国家档案局发布的标准规范其条款具有相对稳定性,同样可以采取在线开放课程的学习形式。譬如,浙江省档案干部教育培训中心开发的《归档文件整理规则》《档案虫霉防治一般规则》等标准解读课程,对所有的单位均具有借鉴意义,可以打造为全国范围推广的课程。二是满足个性化需求档案课程资源。开发个性化档案课程资源主要基于两个原因:一方面是不同系统的档案管理存在差异。如高校档案管理参照标准主要为《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公检法系统的档案主要为诉讼档案,其管理方式参照标准又有所不同。另一方面是不同地域档案工作存在差异。各省档案工作的思路和重点不同,以档案信息化建设为例,经济发达的省份信息化程度相对较高,而经济落后的省份其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因此,需要以省为单位,分系统开发符合本省档案工作实际需求的系列个性化课程。三是单位内训课程资源定制。每个单位的发展规模以及遇到的困惑不尽相同,需要深入调研,了解单位档案工作当前面临的问题,制定有针对性的课程体系,解决单位档案工作发展的瓶颈。

三、教材资源

(一)档案继续教育教材基本情况分析

从网络调研结果来看,国家档案局从2010年至今陆续组织编写了15本“档案专业人员培训多媒体教材”;浙江省档案干部教育培训中心组织编写了7本培训教材;此外,还包括其他省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组织编写的部分教材(详见表2)。通过教材将档案专业知识系统梳理、呈现,对于提升档案专业人员,特别是缺乏档案学专业背景人员的理论素养起到重要作用。为推动档案专业人员继续教育发展,各培训中心、省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出版了一批符合教学需求的培训教材,对于提升继续教育效果具有重要意义。但教材出版周期长、更新速度慢的特点难以满足学员知识更新需求;此外,各省教材出版“各自为政”容易造成资源的重复开发,利用效率低。档案教育培训机构应考虑资源整合,合作开发档案类培训教材,进一步丰富教材形式,编写一批在全国范围内通用的“公需”教材和一批展示地方特色的“个性”教材。

(二)开发“理论+实践”的教材资源

教材是课程知识的载体,教材资源的开发可从两个角度着手:理论类教材。前文的调研数据显示,不具备档案专业背景的人员达到252人,占比将近70%,在实践领域,非专业人员从事档案工作的现象也较为普遍,这些人员未经过系统地档案基础理论学习,缺乏必要的档案专业知识储备。可以将档案专业人员必备的基础知识,如档案管理制度、档案管理流程、电子文件管理等内容进行系统梳理,编写档案专业人员入门简易版教材,帮助非档案专业人员迅速掌握档案工作的必备知识,快速适应岗位需求。实践类教材。此类教材以实践案例为主体,搜集实践领域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问题,并对系列问题进行“精加工”,最终以案例的形式呈现,使其变为教学案例用于培训课堂或用于档案专业人员自学资料。此外,教材还可以融入档案行业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及解读类文件、文章,使条文化的文字和专业术语更加通俗易懂,帮助学员领悟。此外,档案教育培训机构应创新教材形式,打造“纸质+电子”的立体教材体系,通过手机APP或小程序即时观看视频,为档案专业人员提供更为便捷的随时学习方式。

四、教学形式

(一)继续教育形式分析

《档案专业人员继续教育规定》明确了档案专业人员可计入继续教育学时的五大形式,即档案培训班、研修班或者进修班学习,档案业务实践活动,档案远程教育,档案学术会议、学术讲座、学术访问等活动,以及省级以上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或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认可的其他方式。档案专业人员继续教育仍以面授为主,直播和录播辅助结合的方式进行。2024年在疫情影响下,线上教学模式优势明显,逐渐被公众所接受。

(二)推行“线上+线下”的教学形式

继续教育的具体实施,可以采取面授、直播、录播组合式教学模式,以公需科目和专业科目为划分,合理选择教学形式。公需科目采用线上录播教学,通过在线观看课程视频,掌握相关的政治理论、法律法规、职业道德等知识。目前,线上公需课程相对丰富,一般与国家和省市发展战略紧密相关,譬如,湖南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网2024年公需科目主题为《一带一路与开放强省》,2024年公需科目主题为《专业技术人员在新时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的担当作为》。专业科目以线下面授教学为主,四川省档案干部教育培训基地每年面授培训达5000人次。一般集中面授课程以3-4天为主,无法达到60学时的要求,可通过参加档案学术会议、各级档案学会年会、发表论文、出版专著、出版教材、申报课题等形式抵扣学时。此外,可通过参加线上直播教学来补充学时,还可通过专业档案培训网站学习录播视频抵扣学时。各级档案干部教育中心可以整合优质资源,开发一些普适性在线学习课程。根据课程时长设定学时,全国范围内的档案专业人员均可选修,使资源得以优化配置。总之,依托国家档案局以及各省(市)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进行资源整合,以《规定》为依据,联合企业发挥其技术优势建设培训平台以及开发创新型教材,建立完善的师资库资源,确立学时认定机制,最终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当前,档案专业人员继续教育得到了重视,《“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中明确“加强继续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推动继续教育形式多样化,完善继续教育学时制度,优化继续教育课程和教材,强化数字课程开发,推进教育资源共享,促进档案教育培训和互联网融合发展。”可以预见的是,档案领域未来将构建完善的档案专业人员继续教育资源体系,为档案事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参考文献]

[1]鄢嫦,王巍巍.档案专业人员继续教育调研分析[J].浙江档案,2024(04).

线上教学培训方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民族地区;干部培训;多媒体技术;网络应用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959(2008)05-0136-04

“十一五”时期,是改革开放深入发展,经济结构实行战略性调整,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施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的关键时期。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是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一项事关全局的战略任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紧密结合各个历史时期党的中心任务,在培养大批治党、治国、治军的领导人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力地推动了党的事业不断发展。

当前,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当今和未来世界的竞争,从根本上说是人才特别是各类领导人才的竞争。

因此,大力加强和改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要提高培训的技术含量,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技术,使之为培养和造就大批符合“三个代表”要求、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干部发挥应有作用,已经成为当前各级党委面临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文化教育水平,与发达省市相比存在着很大差距,在实施干部教育培训过程中,将会遇到比发达省市更大更多的困难与问题。民族地区如何抓住机遇,实现教育、社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应用网络多媒体技术来实现干部教育培训,是民族地区实现干部培训工作跨越性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开展干部培训工作的网络多媒体技术应用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民族地区干部培训工作,要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培训的方式要由单一的课堂授课辅导向多元化、灵活性的教学方式转变,要增加教学过程中的互动性,多开设一些情景模拟、案例讨论分析、对策研究、双向交流、实际观摩等课程。在培训课程的安排上应采用模块化结构,由培训单位向参训者提供若干个培训的教学产品模块,参训人员在完成规定的基础内容后,可根据自己现有的知识结构和工作岗位的要求,自主地选择培训内容,实现自助菜单式培训,使培训的供需达到最佳匹配。因而不断推进干部教育培训信息化和教学手段现代化建设,积极采用电化教育设施和计算机等多媒体手段开展教学,加强干部教育培训网络化建设,充分利用现有的互联网技术、多媒体技术等手段;发展远程教育,逐步使干部教育培训系统建立远程教学网;运用现代教育的培训方法,采用情景模拟、案例教学、对策研究等方式,提高学员的参与程度,注重能力培养。这是民族地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大势所趋。

一、民族地区干部教育培训网络多媒体技术解决方案

(一)总体规划

1.教学环节

教学特点:教学内容的适时性。可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向学员介绍所学课程的新知识,以及相关领域的高新技术。

教学手段、教学内容的数字化、网络化。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资源共享。为上机教学、自学及远程教学提供方便。

教学内容:可根据培训需要,设置教学内容。如:教育部门干部培训的两门必修课程《教育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有关教学资源。根据需要可扩充其他相关课程的教学资源,如民族语言学、民族地方史等。

教学形式:主要利用多媒体光盘和网络进行教学,采用上机(网)授课、上机(网)自学、上机(网)辅导、上机(网)练习、上机(网)测试、上机(网)考试等相结合的形式进行。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库。提供培训课程的多媒体课件资料,供教师授课和学员自学用。

试题库:提供学员同步练习和测试所需试题,以及课终考试试卷所需试题。

优秀教师、教授、学者授课实录资料库:在方案实施过程中,可邀请多名具有丰富干部培训经验的专家、教授组织、实施教学并进行了录像、编辑,形成了丰富的教学资源。

资深教授参与的在线答疑、辅导:聘请资深教授参与在线讨论、辅导、答疑,对典型性、共性问题进行解答,增强方案实施的效果,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学员在线相互交流、讨论:提供论坛空间,学员通过网上在线论坛交流、讨论,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网络支持平台:构建民族地区干部教育培训网络多媒体技术网站,提供在线答疑、论坛空间等。

2.知识巩固环节

使用同步练习测试系统,学员可随机抽题对所学章节知识进行同步练习、测试,巩固所学知识。

3.考核环节

授课(自学)结束,经过复习、学员自我上机练习测试等教学环节,最后将通过考试系统对学员进行课终结业考式,以检验学员的学习成效。使用考试系统及试题库可随机抽取试题,并自动组成考试试卷。

4.管理环节

系统管理人员维护管理;教师授课、辅导管理;学员登录自学、进行同步练习、测试管理;课终考试管理;教学资源扩充管理;在线答疑管理;学员论坛管理。

此外,可将与课程相关的教案、规章制度、课后作业、课外制作等资料全部进行数字化处理。既有利于教学资料的存储与查阅,又为上机教学做好教学档案准备。

(二)实施方案

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构造一个网上多媒体现代化教学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以下YLA"子系统:登录管理。完成对学生的登录和管理。学生通过WWW网页填写用户名和密码,并发送给服务器进行登记验证,登录成功后即成为本课程的合法用户,才能有效使用本系统。如不注册登录,只能使用光盘上的资源。

上机授课子系统,采用同步授课模式,授课内容以文本、图形、图像、声音、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呈现,将教学要求、教学内容、课程作业、教学课件等以超文本形式存放在服务器上。教师可以通过访问Web服务器呈现教学内容并进行讲解,学生通过浏览进行学习后,通过Web页面上的问题提问达到交互目的。如果利用多媒体视频会议系统,则实时交互性更强。

自学子系统,主要由各种多媒体课件和相关教学资料组成,学生通过使用本系统多媒体光盘或在线下载课件进行自学。

测试子系统,通过进行上机在线测试,检验学习效果。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系统光盘课件自带的测试题,学习时随时进行测试;另一种是上机试题库系统,可以进行章节同步测试、综合测试,也可以进行课终全面考试。

管理子系统。主要供任课老师所使用,用于教学档案、教学资料、学生学习情况、考试出题、考试成绩评估、教学资源扩充等管理。

二、解决方案的特色功能

(一)丰富多样的学习模式

1.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

在该方案中教师可以通过访问Web服务器呈现教学内容并进行讲解,学生同步进行浏览学习,能 充分调动学员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良好。

2.基于Internet的网络教学模式

系统方案中为学员开辟了网络教室、在线讨论、个别辅导、答疑相结合,充分考虑了教学中面和点的有机结合。

3.自学

学员可以通过在线自学和下载课件进行自学,消除了时间、空间给学习带来的不便,体现了现代教育的先进理念。

4.以“练”代“学”

在本方案中强调了测试在巩固、强化、应用学员所学内容上的重要性。学员可通过课件自带的测试题,学习课件时随时进行测试;另一种是上机试题库系统,可以进行章节同步测试,也可以进行全面的综合测试。

(二)多点视频自动浏览

学员可对系统方案所提供的音、视频资源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在线点播或下载后学习,体现了多媒体教学的多样性、灵活性。

(三)网络研讨

本方案为干部培训提供了一个能够集成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解决方案,为师生提供了一个实时讨论、答疑的教育管理平台,可快速、全面地解决问题,交互性强。

(四)核心技术 主要用基于WEB、Internet技术开发,使用WEB课件:WEB课件是一种以WEB方式(网页或网站)的网络课件,是学生网络学习的内容主体。开放式网络教学平台将老师制作的WEB课件(PPT课件,情景课件等)到平台中,并且在相关章节中创建链接。通过设定简单的一些知识参数,经过特定设计的教学平台,能在学习该课程时,分析,评估学生对课程的撑握水平,为学生量身制定最佳的课程内容学习路线,为学生设定可到达的期望目标,对学习过程进行跟踪与记录,随时告之其课程的真实撑握进度和差距,成功引导学生在轻松和保持兴趣的情况下撑握该教学内容。

本系统方案犹如一个教师亲自辅导学生学习。

三、民族地区干部教育培训多媒体技术应用小结

(一)纯软件实现

可利用普通PC机和互联网、实现基于多媒体光盘和Internet的教学方式。用户无需投入高成本,就能实现高质量、高可靠性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共享,有效地节约时间和经费,提高培训的效率。

(二)方便强大的学习系统

网络和计算机技术相交融的学习环境为学员提供了内容丰富、学习形式多样的教学环境,从教育学、心理学的角度充分调动学员接受知识的各种感观,达到良好的培训、教学效果。

(三)灵活方便的网络讨论方式

为师生提供了一个实时讨论、答疑的教学互动平台,可快速、全面地解决问题,具有较强的适时性和交互性强。

(四)高性能

本方案是一个先进的网络多媒体培训体系,是一个能够集成网络环境下教学资源的解决方案,它集网络多媒体授课、本地上机或网络自学、本地或网络同步练习、网络自我测试、网络考试、教育管理为一体,带有专业的网络培训资源,能有效地完成民族地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

线上教学培训方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新能源发电;智能电网发展;教学改革;新型人才

作者简介:贺健伟(1979-),男,吉林省吉林市人,福建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讲师;陈华贵(1970-),男,福建泉州人,福建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福建 泉州 362000)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8-0096-02

目前,化石燃料资源枯竭,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均有资源可持续、清洁、分布均衡等特点,新能源的应用和发展必将成为电力可持续能源的支柱。与此同时,一场以智能电网(smart grid)为核心的电力事业正在全球迅猛展开,建设坚强智能电网,具有巨大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尤其对于电力系统而言,能够提高电网资产利用效率,提升电网输送能力,降低输电损耗,提高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减少停电损失。随着二者的发展,这对高职院校从事电力教育的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课题,针对目前电力新能源和智能电网的发展趋势,应通过深入调查研究,了解新能源和智能电网的发展方向,知道电力企业到底需要从业人员具备什么样的职业操守、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因此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和建立与之相应的配套实训基地,并且充实相关知识的教学改革研究势在必行。

本文主要根据电力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实际情况,制订与新能源发电和智能电网发展相匹配的培养方案,建立新的课程设置体系以及提出实训室建设方案。

一、基于新能源和智能电网人才培养方案的建立

电力高职教育主要为电力企业培养生产一线所需要的高级技术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其培养方案应有针对性、直接性、实用性和与时俱进性。因此,要依据电力行业目前发展的趋势以及高职教育的规律办事。

1.传统人才培养方案的弱势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的开发和智能电网的发展,无论是电力人才的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实训的硬件条件和师资力量的培养都滞后于电力事业的发展,这种弱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教材陈旧不能融入行业新技术;第二,学科体系痕迹太重,内容过于空泛;第三,技能项目不能结合现场。而电力企业对电力高职院校所培养的人才的知识结构、技能水平、创新能力和职业素质等方面的要求不断发生质的改变,这就要求电力高职院校必须根据社会经济、技术人才结构和需求的发展来不断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在调整的同时,务必从电力职业教育的特点出发,既不能照搬本科“强调理论完整性,淡化技能”的培养模式,也不能照抄专科“翻版型”,应与时俱进地按照电力行业的发展规律对电力高职教育进行理论知识和技能训练的优化改革。

2.新型人才培养方案思路的确立

电力高职院校在主干专业设置上主要分为:电力专业和热动专业。智能电网发展与能源变革、城市发展及现代生活等方面密不可分,智能电网已融合了信息、控制、电力电子等技术,使效率进一步提高,是实施低碳经济的基础。电力高职院校的主干专业已成为一门交叉学科,传统的培养方案显然已不能满足电力企业对一线员工的要求,福建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校”)作为福建省唯一的电力高职院校,在电力人才培养方面应放手大胆尝试,将新能源发电和智能电网新技术合理地、有机地加入新的培养方案。以现有的条件,采用“以实训为促进,深化教学;以企业为依托,升华教学”的培养模式培养厚基础、宽专业、强能力的高素质新型电力人才,即向学生灌输电力安全知识,强化职业道德,提升职业操守。通过打造新能源发电与智能电网的新型课程体系,夯实学生专业基础,拓宽学生专业宽度,解决发电企业、供电局、企业动力部门、电力建设单位对一线员工日益增长的专业要求与落后的培养方案之间的矛盾。

培养方案的基本要求是能够实现预期的培养目标,因此培养方案的确立是基于培养目标而设定的。新型人才培养方案的确立包括以下三点:第一,深入了解学科前沿发展趋势以及电力企业对一线员工的需求;第二,整合优化课程,改革不适用的课程,融入学科前沿的新内容,形成专业体系;第三,建立结合现场的实训基地,使技能实训具有真实性、综合性、先进性和可开发性,真正体现了实践教学环境与现场接轨,与时代接轨。

3.新型电力人才培养方案的特点

根据电力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和电力企业对一线员工的要求,电力高职院校体现时代性的人才培养方案的特点可概括为:一个原则,两个更新,三个协调,四个引入。

一个原则:以专业能力、实践能力、学习能力、就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坚持与时俱进,以电力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的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人才培养的始终,合理增加学科前沿课程和技能训练方面的实训,理论知识以必须、够用为度,不追求系统性和完善性,从实践课程上全面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两个更新:一是更新理论教学内容,突出教学内容的时代特征;二是更新实践教学内容,突出技能能力培养的针对性。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中,结合学科的发展对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学内容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更新。例如,通过选修课的形式,开设“电网监控与调度自动化”、“核能及新能源发电技术”、“新能源和智能电网”、“特高压电网技术”等反映学科前沿知识的课程;结合目前电力行业生产现场的实际,对电力系统实践环节的综合自动化、微机保护内容进行更新,以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三个协调:一协调理论课和技能课的比例;二协调校企合作关系;三协调校内理论教师和技能教师的比例。

四引入:一引入第二课堂,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二引入学科竞赛,通过竞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习的积极性;三引入电力企业的专家定期做学科前沿讲座,增进学生对目前电力行业发展的初步认识;四引入职业技能认证。

围绕着上述四个特点,建立确保满足电力企业对一线员工在理论和技能上日益增长的要求的培养方案,同时要兼顾考虑培养学生的就业弹性与可持续学习能力,形成“理论知识+职业能力+专业特长=就业能力+发展能力”的新型电力人才培养方案。

二、基于新能源和智能电网的课程设置体系

课程设置是指学校按照一定的教育目的所建构的各种教育、教学活动的系统,是将宏观的教育理论和微观的教学实践联系起来的桥梁,是实现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是使学生定向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学校与培训机构进行一切教育和教学活动的核心。[1]

1.传统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电力高职院校课程设置的合理性,直接影响电力高职教育培养的学生是否能服务于电力企业,是否适应电力企业的发展。经过对电力企业和新能源发电以及智能电网的发展的深入调研,我校目前的课程体系劣势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理论教学内容面面俱到,重点不突出,导致学生对于每一门课程掌握不精、针对性不强;毕业生知识和能力结构与电网发展脱节;技能培养缺乏先进性,不能与现场结合。原有的课程体系技能项目过于陈旧而且技能实训时间较长,技能项目不能实现与电力企业岗位的无缝对接,导致学生参加工作后对现场和工作环境非常陌生,还必须进行长时间的岗位培训或再学习才能胜任工作。可见,为提高我校毕业生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水平,就必须打破旧有的课程设置体系,建立新的突出职业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的课程体系。[2]

2.新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原则以及特点

对课程设置的一个原则:课程设置应给予学生精炼的专业教育和技能训练,以适用于目前电力企业岗位发展。例如:智能电网中的数字化变电站、配网自动化、电网监控与调度自动化、新能源发电(风能发电、核能发电等)、智能电表等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3]课程设置体系既要为学生以后在电力行业的工作岗位提供必要的理论知识和知识储备、技术能力,又要为倾向于有能力跨学科的学生提供进修的学习机会和具备跨学科进修的条件。[4]

新型人才课程设置体系包括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理论教学体系是整个课程体系的基础部分。新型人才理论课程体系应具有下述特点:理论教学体系要求保持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先进性、完整性,应把生产现场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及时充实到教学当中;知识结构具有面宽、内涵丰富、多学科交叉、对外延伸性强等特点;体系设置必须保证新型人才具备其岗位再培养的基本知识。

实践教学是促进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重要环节,包含技能教学、实验教学、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技能鉴定、毕业设计等。以我校为例,在实践教学体系中,缩短学生不必要的技能课时,摒弃陈旧过时的项目。通过调研,确定了本专业所覆盖的岗位群并结合智能电网的发展情况进行岗位分析,引入新的实训项目。例如:风力供电系统的调试、自动化厂站端调试检修实训、直流系统实训、智能变电站调试实训等,从而加强技能课程的时代性、实践性和创新性。

三、实训基地的建设

1.实训基地的建设的重要性及原则

实训基地是针对电力企业生产经营过程并结合新能源发电企业和智能电网发展中专业岗位群的技能而设立的工作环境,也是实践教学的重要载体,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动手能力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模拟环境。而实训基地的建设理念、技术、资源、教学手段、实训教学展示的先进性决定了在校学生技能能否满足电力企业的岗位要求。

实训基地的建设原则以为电力企业培养高技能一线员工做为主线,以行业技术革新为发展方向,建设集教学、实训、技能竞赛、职业技能鉴定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实训基地,为电力企业培养新型人才队伍做出积极贡献。

2.福建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基于新能源与智能电网实训基地建设情况

我校自2008年开始筹划实训基地建设以来,主要围绕“高技术含量、结合现场、结合学科前沿、结合电力企业需求”的思路,目前实训基地建设成果如下:

(1)风光互补发电实训室。风光互补发电系统主要由光伏供电装置、光伏供电系统、风力供电装置、风力供电系统、逆变与负载系统和监控系统组成,适用于电气自动化技术、电力自动化、机电一体化等专业进行综合实训,可以进行光伏供电装置实验、光伏发电系统实验、风力供电装置实验、风力发电系统实验、逆变与负载系统实验、力控组态软件实验、PLC开发实验、变频技术开发试验、追日系统开发实验、DSP技术开发实验等。

目前,可完成的实训项目有:离网型风光互补发电系统规划;根据功率要求,光伏电池组件的选择、安装和连接;根据功率要求,风力发电机的选择、安装和连接;基于MCU的光伏电池组件最大功率跟踪程序设计;基于MCU的风力发电机最大功率跟踪的程序设计;蓄电池容量匹配计算与选型;蓄电池充放电参数设置、保护参数设置;逆变器参数设置;监控系统组态及操作;光伏供电系统的调试;风力供电系统的调试;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的调试;电能质量的监测、调试和分析。同时,风光互补发电实训系统可以作为我校技能竞赛的设备,并为参加省赛和国赛提供实训平台。

(2)继电保护实训室。本继电保护实训系统按电压等级分 500kV、220kV和110kV 变电站三部分,本期建成 220kV和110kV变电站继电保护实训系统,500kV仅上自动化部分,保护部分不上,预留二期扩建 500kV 保护及智能变电站实训系统的位置。

变电站里的一次设备断路器、刀闸、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等均采用模拟断路器、小开关、小互感器来代替真实设备,监控系统、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与实际变电站相同,为了模拟正常的各路电流、电压及故障时的各路电流、电压量,考虑采用仿真模拟测试系统,模拟系统正常及故障方式下多路同步的电流、电压量。仿真测试系统、监控系统、继电保护装置、测控装置、模拟电流互感器、模拟电压互感器 、模拟断路器组成了一个软、硬结合的、具有完整的二次回路的综合自动化变电站继电保护与自动化实训系统,本系统主要完成的培训项目有继电保护实训、自动化厂站端调试检修实训、直流系统实训、智能变电站调试实训。

(3)反窃电、剩余电流动作保护系统仿真实训室。本实训室完成的实训项目:单相直通电能表的窃电演示;单相带互感器的电能表的窃电演示;三相四线直通接线方式的窃电演示;三相四线带互感器的电能表的窃电演示;三相三线直通接线方式的窃电演示;三相三线带互感器的电能表的窃电演示;两户联合窃电演示;改变单、三相电能表内部结构和参数的窃电演示;在电流回路叠加反相工作电流、升高表尾零线电压窃电演示;剩余电流保护装置的故障设置及排查;供电系统的保护形式;无功功率补偿电路故障设置与排除;动力回路正反转电路的故障查找与排除;动力回路星型启动三角型运行电路的故障查找与排除;供电系统中的漏电故障设置与查找;供电系统三相不平衡的测试与调整功能培训;三级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动作时间与动作电流整定实训;总保护装置的远程监控和控制、报警演示;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分级试送投运与退出操作实训。

通过上述“教、学、做”一体的实训室的建设丰富了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充分体现了该实训基地立足学科前沿、立足于岗位、立足于实用性的优势。

四、结束语

本文就新能源和智能电网发展的技术革新给电力高职院校新型人才培养带来新的变化进行了探索,通过对电力企业岗位群的深入调研,打破旧有的培养方案、课程设置体系,结合实训基地的建设,把电力行业的前沿技术、新技能纳入整个教学过程中。

科技为电力行业带来的技术革新是永无止境的,对电力教育者意味着要不断调整培养方案、课程设置体系,以及保持实训设备的更新,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新能源发电和智能电网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郭艳萍,李晓波.浅析高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课程设置[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5,27(2).

[2]汪祥兵,余建华,张家安.职业导向的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8,(22).

线上教学培训方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教学实训中心培训平台

一、建设方案

办学理念、教育教学思路、教学计划、教学模式是学校得以发展的精髓。而实训场所的规划与建设是学校发展中最重要的硬件条件之一。目前,高职院校实训中心建设存在投人大、规划难、设备淘汰快、实训效果不理想等问题。为此,我们构建了现代化实iJl}中心,以最少的设备投人、多样的实训方式、优良的实训效果、优异的性价比,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供理想的解决方案。

1.在内容上以规范、标准、安全要求为重点,以培养岗位能力为主线。现代工业逐渐向大型化、复杂化、连续化、集成化和自动化方向发展,要求在生产过程中达到高产、优质、低耗、低污染、无人身设备事故,因此对工人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基于计算机网络的教学培训平台”素材采集均以规范、标准型号的设备和标准操作控制为依据,从而达到安全、可靠地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岗位操作的应用能力的目的。

2.在形式上是计算机仿真十真实装置。仿真培训在国内外已开始广泛应用。在一些发达国家,一个新的生产工艺、新的装置的制造都有仿真模型的产生,以便对系统进行分析论证,同时在人员上岗之前通常需通过仿真培训,我国的许多大型企业也都运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对员工进行在职和r’馆`u培训。但是,无论是国内国外的计算机仿真都是基于某一对象或某一过程的培训,而职业技术类院校是面向多专业、多技能的培养,因此,我们在认真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建设网络化的包含计算机仿真的教学培训平台规划和目标,以此提高职业技术类院校的实验实训效果,同时提高经费投人的性价比。

3.在管理上实行集中管理、联合开发,实现资源整合与优化。“基于计算机网络的教学培训平台”把各专业的典型案例进行集中整合、统一管理,再配以实际装置和合适的仿真教学模式,一方面可以满足职业教育中课堂教学的理论知识与真实的仿真效果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另一方面可以解决学院在实习、实训中因为学生多、设备少、在规定的实习实训时间内使每位学生的知识技能都能得到提高的要求,同时还可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和发展的需要,通过让学生自主选择培训项目进行操作练习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

4.在服务上为社区、地方、行业的培训事业提供平台。由于“基于计算机网络的教学培训平台”是一个开放系统,其素材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进行更新和设定,同时也可以按照不同行业的培训要求及时更新培训内容,学生通过在教学实训平台的培训,再结合一些真实装置的操作,可以很快适应岗位需求,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建设内容与规划原则

在建设内容上,一方面满足专业实验和实训要求,配置、规划、建设好电子教室和多媒体学术报告厅;另一方面着重规划技术研发中心,锻炼并打造一支具有较强能力的科研队伍。

基本方案:计算机仿真与实际工业对象相结合。教学内容可分为知识的理论部分(应知)和知识的应用操作能力(应会)。计算机仿真教学系统的开发,是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手段,把应知和应会内容分别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教件)和仿真实训的形式表现出来。其中理论学习、机理研究中的实验(验证型和研究型)和对问题的理解主要用教、课件描述,而实训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及同一动作过程精细、准确、稳定性的培养则采用大型仿真培训软件培训。

三、采用三层局域网模式实现方案

采用三层局域网模式可以方便地对系统进行扩充和统一维护管理。包括进行远程登录、调试、系统组态。所有资源共有共享。第一层,操作层面(实物层面);第二层,方案组态对象及连接层面(同一对象下可进行多个实验实训项目);第三层,对象模型或实际对象层面。

四、计算机仿真和实际装置结合方案的主要特点

1.投入大大下降,实验实训效果大大提高.没有实训平台时:(1)设备投人一个标准班10组(每班40人计);(2)设备需维护、维修(需投人人力、物力);(3)设备的更新、淘汰快(财力不断投人);(4)实验实训的能耗和耗材。有了实训平台后:(1)每人一台,各自互不干扰,并可反复练习,任意起点;(2)可以改变时标,太快的可放慢,太慢的可加快;(3)具有在线帮助系统,实时提供学习提示;(4)自主选择培训内容;(5)在线考试系统,及时检查学习效果。

2.将不易实训的内容变为可能。(1)消防过程(危险过程)的实训;(2)易燃易爆环境下(危险场所)的实验实训;(3)易损设备的操作实训;(4)一次性设备的实验实训等均可以实现。

3.满足培训和专业调整后,新建、重组实验实训环境。(1)培训:高职学院的发展必须走学历教育(全日制、成人)和各类培训相结合的道路,从国内外高职学院典型成功案例可以看出各类培训年学生数一般都超过学历教育的年学生数,同时不难算出各类培训的经济效益更高,其培训的特点是岗位多、专业广、同阶段学习人数少。该平台可以同时满足不同岗位方向的培训人员同时在线进行不同的培训,同时达到在不同的实验实训环境中进行培训的要求。(2)专业调整、新建、重组后的实验实训投人不大,建设周期短。

4.计算机网络方案使资源共享成为可能.合法用户学生和教师可在任何一个终端登录使用资源库的教学资源,合法用户们可在同一个机房进行不同的实验实训练习,集中管理资源更安全,添加、修改更方便。

五、结论

“基于计算机网络的教学培训平台”采取计算机仿真与实际工业对象相结合的方案,在专业技能培训、技能鉴定与考核等领域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手段。

仿真包括:基理仿真—机理的研究和教学过程(课件教件)。即通过教学课件、教件、电子教材等进行仿真,其中动作原理与理论原理是真实的,而学习对象的动作过程是模仿的;操作仿真—操作技能的培训、岗前实训、实践能力的训练,其中操作实践过程是真实的,而操作对象是模仿的;环境仿真—模拟各种工作环境、学习环境、生活环境,以便对真实环境下的事物展开研究,其中实验基理现象是真实的,而实验设备对象是模仿的。实训场所再配以实际装置设备后,可以同时解决仿真无实物对象存在和仿真可能与实际存在偏差的问题。

线上教学培训方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电力安全 安全教育 案例培训

Abstract:The safety training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safety culture in construction of electric power enterprises is one of the main content of the safety work is to improve the safety in production, the basis of improving economic efficiency. This paper attempts to analyze from the status of the electrical safety training and related causes, and power accident cases the value of training is to be outlined.

Keywords:Electrical safety;Safety education;Case Training

在电力安全教育中,对电力企业职工的培训是安全教育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努力提高电力安全的培训效率是加强电力安全教育培训的可靠保障。然而,当前多数电力企业的安全培训效果并不理想,当然这其中也存在多种多样的原因,下面就目前安全培训的弊端,结合实际工作,谈谈电力安全事故教育在安全培训中的作用。

一、电力安全培训的弊端

1.思想重视程度不足。由于安全培训相对一线生产经济效益比较缓慢,不能立竿见影,造成人们长期以来对安全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因而一些企业领导在思想上不重视,行动上走过场,同时,这种消极态度也会影响到下属职工,受训人员常常也不能对电力安全培训重视起来,并不能真正意识到安全培训的重要性。

2.培训方式简单陈旧。照本宣科是目前教育领域的通病,即便是多媒体教学已普及,只是模式上的变更,教学形式并未出现新的效果,而安全培训应该具有更为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仅仅依靠传统的知识传输,不利于提高电力安全培训的效果。

3.管理人员培训缺失。当前,大多数企业把安全培训的重心放在一线职工身上,而管理人员及领导者通常不在培训之列,这是一种不正常的培训人员安排,同时也导致了部分管理人员和领导者行动上、意识上的培训缺失。电力企业领导、管理人员是电力安全生产的决策者、指挥者和组织者,他们的安全责任更大,他们的安全意识的强弱程度将影响着整个电力生产状况的安危,因而对管理人员进行电力安全培训将更为重要。

二、电力安全事故案例培训的作用

目前,电力安全事故培训模式化,安全管理部门对安全事故进行分析,得出事故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以及经济损失,形成事故文件下发各部门组织学习,效果无从反馈,下面我从一起安全事故,浅析一下安全事故案例培训对各级各岗位人员的作用。

案例:某供电局在修复低压线路故障过程中发生倒杆,造成一名员工死亡的一般人身事故。

事故直接原因:(1)电杆损坏严重,抗弯强度大幅下降,已不能满足登杆作业的强度要求。(2)防倒、断杆措施不足。(3)风险管控能力不足,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不足,采取的措施不足以保证作业的安全。

事故间接原因:线路组成构件强度配合不符合要求,当线路遇外力冲击时扩大了受损范围。

暴露的问题:(1)故障抢修管理方面,作业班组执行故障抢修管理制度刚性不够;(2)项目建设管理方面,一是图纸设计流于形式,没能结合现场山地的实际设计,以至工程无法按图施工;二是盲目施工,施工单位在无法按图纸施工的情况下,未办理设计变更,更换导线,并加大线路档距;三是现场监理不到位,监理失职,未能督促施工单位按照设计图纸施工或办理变更;四是项目建设管理存在严重的“以包代管”,没有项目设计进行审查,在材料发生变更、竣工图与原设计方案出入较大的情况下均未能督促相关参建单位履行设计变更手续;验收流于形式把关不严;(3)执行电气工作票制度不到位。

通过上述案例分析,可以看出案例培训在安全培训中具有以下作用。

1.管理人员安全培训的重要性。有管理人员认为,我抓好生产,完成生产指标已经很不错了,安全与我何关?上面的案例分析,可以看出,管理人员安全意识到位、管理到位,这样的安全事故本可以杜绝的。在管理人员中开展案例培训,因为管理不到位造成事故的原因,教育管理人员安全生产不仅仅是一线职工的事情,管理作用也很重要。

2.事故案例培训的普遍适用性。安全事故案例,从多角度分析事故原因,教育各环节工作人员,因为他们的工作不到位,为事故的发生埋下隐患。上述案例教育设计人员,因为设计没变更、现场设计不到位,造成施工无法按图施工,验收人员把关不严等均为事故发生留下隐患。

3.事故案例培训效果明显。安全事故案例,血的教训,极其严重的后果,深深震撼每一位学习人员,培训的过程同时也是警钟敲响的过程,这种无形的影响势必使电力安全培训效果更加明显。

4.事故案例培训意义深刻。案例培训是完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环节,创新安全培训模式,强化安全意识的重要性、安全防范的重要意义,宣传效果明显,教育意义深刻。

三、结束语

通过上述文字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电力安全事故案例培训的重要作用,在培训中使用典型案例,可以使培训更加科学化,培训效果更加明显。当然,最终的目的仍然是要提高职工的业务素质与专业技能,确保企业安全生产,提高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王雪.现代培训管理[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4

[2]范委唐主编.我国安全生产形势、差距和对策[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