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职校学习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职校学习计划范文第1篇
新学期,以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习总书记系列讲话、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重要思想为指导,用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科学发展观思想统领学校工作,强化学校管理,进一步提高办学水平。将本学期工作计划如下:
一、以强化思想政治学习为推手,提升教师思想素质
1、本学期,要坚持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大力弘扬爱国主义主旋律。要精心选择学习内容,组织全体教职工集体认真学习“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习总书记系列讲话等重要思想理论,深刻领会十八大精神,促使广大教师主动用先进的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深刻领会文件精神,提升思想认识,并把它贯穿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当中,齐心协力创建和谐校园、文明校园。
2、学习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加强学生的行为规范教育、养成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岗前教育、就业意识教育。对教师要强化师德意识、敬业精神、奉献精神、创新意识,办出人民满意、社会满意的职业教育,形成健康向上的学风、校风。
二、以重视教育教学管理为助力,提高办学质量
本学期,我们要严格实施《安宁职业技术学校绩效工资考核办法》,抓好教学常规管理,加大教育管理的力度,建立健全教师平时工作考核制度,调动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以管理强质量,以管理促效益。
1、完善学校管理机制,加强管理力度。坚持实行《教师平时考核制度》、《考勤制度》、《教案签字制度》、《听课制度》等管理制度,完善考勤制度,杜绝教职工工作拖沓、出勤散漫的现象。要通过严格、规范的管理规范教师言行,规范教学环节,激发教师严格自律,为人师表。
2、不断规范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常规是教学工作有序进行的保障,也是展示校风和教师工作作风的窗口,必须抓稳抓实。教导处要求各任课教师依据所任课程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取舍,确定重点和难点,制定实用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的教学计划,填写教学计划表,制定教学方案,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导处严格按照学校规章制度中教师教学的常规要求,从备课、上课、作业、辅导、成绩考核各环节加强管理,规范教学行为。同时突出职业学校教学特色,注重实践实训课教学管理,充分保证实训课,规范实训过程,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教务处将采用定期常规检查、随堂听课、学生问卷调查、技能比赛等形式检查教学工作的完成情况和规范程度。
3、加强教学研讨和业务学习。定期组织教师开展业务学习和研讨,对教师进行业务培训,把教研活动搞得有声有色,富有实效。结合学校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投入使用,指定计算机专业教师公开课演示活动,强化多媒体设备使用方面的培训,老师们相互之间交流学习,提高教学手段信息化的整体水平,提高学校无纸化信息办公水平和教职工现代化教学设备使用能力。
广泛开展读教育名著、写心得交流活动。9月中旬开展读《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摘抄活动,结合教学经历和感悟,于学期末进行读书心得征文评比,努力提高教师科研水平。
4、以就业为导向,优化课程设置体系,推进课程教学改革 职业学校在课程改革过程中必须适应市场需求,必须适应学生需求,融入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很好的把握 “做中学、做中教“,突出职业能力和职业精神、职业道德的培养。
5、加强学生的教育管理力度。开学伊始,邀请兰州军训基地教官组织高一新生和高二学生开展军训,以此为契机,加强学生日常行为的管理,对学生从出勤、上课、住宿、着装等方面严格管理,强化纪律意识;坚持“学校日志”等管理制度,加强学生上课纪律、晚自习纪律、校风校纪、个人仪表和仪容等方面的管理,开展学生仪容仪表检查,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6、强化学生专业技能训练。面对市场就业竞争激烈的局面,提高学生技能水平、强化就业竞争力迫在眉睫。第3周召开学校技能竞赛动员会,第5到15周实施培训,第16周举行学校技能竞赛,选拔参加兰州市职业学校技能竞赛的参赛选手。
7、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执教水平。为进一步加强学校教师队伍的建设,加速中青年教师成长,计划组织部分教师参加国家级专业骨干教师培训和校本培训,做好教师培养工作。同时本学期我校与兰州工业职业技术学校联合办学,聘请优质师资担任我校各专业课的教学工作,为教师专业成长搭建交流、学习、提高的平台。
8、抓好大专班办学,形成品牌效应。抓好与兰州理工大学联办大专班的教学、培训、考试、发证等一系列工作。
9月,组织好2015级计算机信息管理、汽车检测与维修大专班的成人高考报名、现场确认及考试工作,并抽调学校骨干教师开设文化课强化班,提高成人高考过关率,学生顺利取得入学资格,为将来的发展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在具体教学中合理安排课程,选派经验丰富的教师授课,采用多样化教学形式,完成第一期、第二期的教学考试工作。
9、强化春季招生工作,力求有所进展。面对我市本年度职业学校招生形势严峻和我校招生人数下滑的不利局面,按照学校领导的统一安排,做好细致的调研工作,同兄弟学校相关人员进行探讨,学习经验,为调整招生思路,改进招生措施提供决策依据。拟在十月份做出本年度招生工作总结。鼓励教职工加大宣传力度,吸引适龄学生按照春季招生规定时间选择来校读书。
三、以校园文化建设为抓手,建设和谐美丽学校。
1、通过班会,主题团会等活动,向学生反复宣传安全与卫生常识,帮助师生养成爱护自己,保护自己的安全意识和爱护公共财物的习惯。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丰富学生文化生活。第四周组织专业学生赴4S店参观;第5周举办教室美化及黑板报评比活动和庆十一入团活动;第9周举行全校广播操比赛,培养学生之间的团结、友爱、协作精神:
第12周组织全体学生观看爱国主义影片。带领学生回到那断峥嵘岁月,体味老一代创业的艰辛;第16周举行“拔河比赛”,第15周开展毛泽东延安文艺座谈会纪念文化艺术周活动,丰富学生们的校园生活,发扬团队精神,增强凝聚力。
四、以开拓就业渠道为先手,促进实训就业工作
1、积极主动、多方联系实习(就业)单位,尽可能提供符合学生实际和特点的岗位
加强同省内外各级各类企业的联系和沟通,及时了解掌握省内外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需求情况。主动出击,走出去请进来,宣传学校,向企业推荐学生,为下学期的学生安置打好基础。本学期主要做好与广汇汽车甘青宁区域公司、甘肃金岛汽车销售服务集团公司的校企合作相关工作。
2、根据计划定期检查、及时反馈学生的顶岗实习(就业)情况。
通过深入企业、电话调查、学生信息反馈等方式,具体掌握实习学生的出勤及工作态度、技能操作、思想表现的等方面的实际情况,认真详细听取实习单位及指导师傅对实习学生和学校的意见和建议,掌握第一手资料,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尽可能地保证实习质量,切实提高学生实际专业技能。
及时发放《安宁职业技术学校学生鉴定表》,指导学生认真填写相关信息综合所掌握的信息,要求企业按规定对学生的实习情况进行评定。建立、健全比较完备的学生就业(实习)情况的查询资料数据,为我处以后的学生安置、招生、专业调整等方面的工作提供重要的依据。
实习中,还将加强学生的素质培训,如就业观念的转变,个人言行举止的得体,使学生就业定位准,工作态度严谨,迅速融于单位之中,成长为用人单位欢迎的工作骨干。
3、积极组织、开设短训班,宣传学校,提高学校的知名度 创造条件举办各种形式的短训班,一方面帮助城市下岗、失业人员及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实现就业和创业,另一方面是帮政府分忧,扩大学校的影响力,给学校带来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利用我校现有的教学条件,加强和各级政府的劳动就业部门的合作,深入社区、村镇,了解群众的需要,举办符合社会需求的培训工作,为实现社会的就业稳定,贡献应有的力量。
五、以加强后勤保障为支手,服务教学工作
后勤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一环,对教学工作起着支持和保障作用。新学期,要做好后勤工作,有力支持教学工作的开展。。
1、继续协助学院、施工单位做好社院办公楼修建收尾工作和家属楼修建、校园美化等工作,营造出安静、美丽、温馨的园林化校园,为广大师生创造更优美,舒适的学习、工作环境。
2、加强安全检查,强化安全教育。要严格执行《节假日安全与领导值班制度》、《门卫制度》等制度,定期对操场、教室、办公室、学生宿舍进行安全工作大检查,配备消防设施,杜绝安全隐患.尤其在校内施工、不安全因素加大的情况下,要开展安全教育,督促学生树立安全意识,远离工地,注意自身生命安全,防止受伤等恶性事件的发生。
值班人员要定时检查,定时锁门,值班教师要加强晚自习管理和住校学生的点名制度。第7周举行学校安全检查,第8周举行住宿学生内务整理检查评比,第10周开展冬季供暖及防火知识教育活动,第13周组织宿舍用电安全检查,确保全体学生衣食住行方面的安全和人身安全,保证正常、安全、有序的校园环境。
3、加强学校收费管理,坚决杜绝乱收费现象。
4、财务管理要完全按照“收支两条线”等制度进行。
5、我校目前教学设施过于陈旧简陋,改善办学条件将是学校工作的重要方面。要争取省、市、区和学院的资金支持,并自筹资金,逐步改善办学条件。
6、做好在校学生国家助学金发放工作,切实落实国家困难学生免学费政策。
职校学习计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模式
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是帮助中职生正确认识自我、全面分析职业需求、培养自主规划与自我创业能力的教育;是指导中职生进行职业生涯认知、确立职业生涯目标、构建发展台阶、寻求最佳发展途径、制订发展措施、调整发展规划的课程与活动。帮助和指导中职生进行切合实际的职业生涯规划,可使中职生充分认识自己、客观分析环境,引导学生合理定位,科学树立职业目标、正确选择职业,使他们从容走向社会。
本校《指导药学专业职校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研究与实验》课题,是2004年批准立项的广西“十五”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历经近四年的研究与实验,初步探索构建了对中职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模式,即为:以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课程体系为基础,以建立和形成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机制为保障,以多元化的社会资源为支持、以团体辅导与个别咨询相结合为辅助、以“中职生文明风采”竞赛活动为载体,以职业实习实践为特色的职业生涯指导模式。
一、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课程体系模式
(一)课程体系内容
1. 职业指导课程。2004年6月借鉴国内外职业生涯规划的成熟理论,及其它职业学校的经验,结合本校就业工作的实际和要求,配合本校课程改革工作的启动,开始建设“药学专业中职生职业指导课程体系”。课题组成员编写了校本教材《职业指导》,从2004年8月开始在全校开设《职业指导》课程,逐步开发出一套适合教学需要和尽可能与企业要求接轨的课程教学指导方案与教学模式。
职业指导课程包括:一是针对全校新生第一学期开设的以职业生涯规划为核心内容的《职业指导》课。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择业观;能够结合自身条件和社会需要设计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
二是针对全校即将实习的学生第四学期开设的以如何成功求职为主要内容的《就业指导》课程。帮助学生掌握和训练求职技巧,了解创业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2.专业基础课程《药学基础》。专业基础课程《药学基础》是针对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进行职业启蒙教育。了解药学最基本的理论知识,药学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群以及这些职业岗位所要求的职业素质、职业能力,帮助学生认识专业、认识职业。
对于职业学校来说,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师资非常有限,如果开展一对一的咨询,学生受益面较窄,而采用这种上课的方式,可以使更多的学生从这项服务中受益。全程化、专业性、实用性的课程体系,在帮助学生规划职业生涯、掌握方法、提升职业素质等方面都取得了良好效果。
(二)“职业生涯规划”的教学模式
“职业生涯规划”是“职业指导”课的核心内容,面向所有专业的全体学生。此课重点介绍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理论以及指导学生思考自己的优势、劣势和兴趣、特长等,了解客观环境对自身实现职业目标提供的机会,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获得一定的职业知识,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做出自己初步的、有实践性的职业生涯规划方案。
为了达到以上目标,教学模式主要运用了任务驱动法。“任务驱动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导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创建真实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以使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学生的学习欲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创造能力。
具体做法是:
1. 布置总任务:要求每个学生在规定的时间设计一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书。
2. 根据职业生涯规划写作的内容、步骤和方法,将总任务分解为下列分任务,布置给学生,给出目的要求和完成任务的路径,由学生按要求去完成任务。
任务一:调查了解并收集本校毕业生的在校期间是否做过职业生涯规划,及毕业后工作情况的案例。
目的:唤起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必要性的认识,初步形成任务意识。
完成任务的路径:通过教师、朋友、老乡介绍或走访校友。
任务二:学生独立完成职业性向心理测试;向老师、家人、同学、朋友了解,他们对自己的评价。
目的:了解自我,分析自身发展条件——“我能做什么?”即为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步。
完成任务的路径:教材附录的测试题,或联合本校心理学会共同进行测试。(本校成立了广西中职学校第一个行为医学心理学会,由广西著名心理学专家主持,发展了众多会员,有着广泛的影响)。
任务三:学习职业相关知识,利用网络和其他媒体收集了解社会环境、行业、职业基本情况。
目的:对职业目标可行性的分析——“社会客观环境支持我做什么?”即为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二步。
完成任务的路径:上网查阅收集有关信息资料,学习《药学基础》有关专业和职业的内容,采访有关专业教师等。
任务四:整理以上资料,根据发展条件的分析,初选职业发展目标。
目的:确定职业发展目标——“我的职业目标是什么?”即为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三步。
完成任务的路径:在教师指导下,按预测、衡量、比较三个步骤对职业发展目标举行抉择。
任务五:制定一个如何实现职业发展目标的行动计划。
目的:构建发展台阶和制定具体发展措施——“我应该怎么做?”即为职业生涯规划的第四步。
学生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之后,所有的思考最终需要转化为实际行动,如何为实现职业目标,做好知识、能力、观念等的准备为着眼点。以此行动计划来指导自己的日常学习和生活。对于在校中职生来说,行动计划的具体措施要遵循“近细远粗”的原则,在校期间的近期目标措施要详细,远期目标措施可简略些。
完成任务的路径:在教师帮助下,参照范文和职业生涯规划的写作方法,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探究。
以上任务在课堂上不能完成的学生课后完成。
这样安排的理由是因为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加以疏导的教学方法,它打破了传统教学方法中注重学习的循序渐进和积累的老路子,不再按照教学内容的从易到难,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并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习惯,引导他们学会如何去发现,如何去思考,如何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经过思考和老师的点拨,自己解决问题,最终完成教学任务。
3. 继续按照任务驱动法,检查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对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评价,要求学生尽快完成初稿,为接下来“一对一” 辅导作准备。
4. 在学生完成初稿的基础上开始进行师生“一对一”辅导阶段。这“一对一”不一定特指“一个学生”,可以是内容相似的“一组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具有个性化特征,在全班进行统一讲解辅导效果不好,必须以“一对一”师生交流探讨形式,使每个学生过关,然后修改定稿。其他学生可个别或合作讨论,继续完成任务。
这个阶段教师的工作量很大,单是课堂时间是不够的,需要很多课外时间,可选择团体辅导与个别咨询相结合的模式。
5. 教师对完成任务情况进行评价,学生展示自己作品。
(三)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考核、调整和评价
1.考核。为了保证学生能够按照教师的要求较高质量地完成学习任务,因而这门课程使用的是过程考核,而非终结性考核。本课程考核共有三个环节:平时表现(出勤、课堂讨论、实训活动、调查采访、收集资料)占30%,平时作业占20%,职业生涯规划报告书占50%。
2. 调整。计划赶不上变化,当今社会处于激烈的变化过程中,环境的变化导致自我观念的变化,反映到职业生涯规划上来,就不能一次把终身的职业生涯的每一个细节都确定下来,要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职业生涯规划也应随之根据各种变化来调整。职业生涯规划要在实施中去检验,看效果如何,及时诊断生涯规划各个环节出现的问题,找出相应的对策,并对规划进行调整与完善。要引导学生不断反思自己,检视自己的职业规划和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总之,要使职业生涯规划行之有效,必须不断地对职业生涯规划进行评估、调整。我们通过常设的职业指导咨询机构,来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调整,重点把握好毕业前夕的最佳调整期。
3. 评价。职业生涯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对学生职业生涯成功的评价,在只有短短的4年研究实验时间里,使我们难以做到完整、全面的评价,只能选取一些个案进行分析,其他尚有待于进一步地探索。
二、建立和形成了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机制模式
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的质量直接反映了学校办学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毕业生今后的职业成就,直接影响到在校生的情绪、学习态度和行为养成。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的教育机制模式的主要措施有:
1. 制定了每个年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整体方案,并分学期实施教育,使职业生涯规划贯穿于学生在校生活的全过程,贯穿于教师教学的全过程,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使之成为引导和激励学生成长、成才的一条主线。
2. 加强对班主任和新教师的培训,要求班主任和新教师对各专业的培养方案、职业能力要求、实施办法要熟悉,并能讲解、引导,帮助、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设计,这应成为班主任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
3. 在招生简章中对专业培养方案进行了广泛宣传,在学生入学初就向学生公布专业培养方案,并组织学习,使学生明确专业培养目标和能力要求,从而具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这已成为每年新生入学教育的主要内容。
4. 随着我校课程改革成功进行,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成为了教师教学的指导思想和主要内容之一,学校干部、德育课教师、班主任、文化课和专业课教师,都能在学生职业生涯设计的过程中进行辅导和点评,找到发挥作用的切入点,使教师真正成为指点人生的导师,促使中职教育职业性的特点落实到每门课的教学过程中。
5. 学校学生管理部门把职业道德、职业精神的教育、培养融于到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养成之中,结合行业、岗位的工作特点和要求,对学生在校学习、生活中的具体规范,制定了各种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
6. 学校各社团组织充分利用节日、假期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及公益活动,增强了学生的职业意识,培养了学生的职业习惯。
三、以多元化的社会资源为支持的模式
围绕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与实践、中职生创业教育及实例、应聘礼仪、就业心理辅导等专题,开设职业指导系列讲座;邀请校内外专家和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到校讲座;邀请走上工作岗位的优秀毕业生与在校学生面对面交流。
我校与广东、深圳一些知名医药企业合作办学,在学校成立了以企业命名的班级,如“海王班”、“大参林班”,使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渗透着企业文化的影响,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职业习惯,形成职业意识。有多元化的社会资源的支持,使我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进一步加强了针对性,有的放矢。
四、团体辅导与个别咨询相结合的模式
为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我校对即将实习的学生开展了团队素质拓展训练,模拟面试实训活动、就业取向辩论会等活动,进行了多形式多层次的职业生涯发展团体辅导。
我校由职业指导职能科室牵头设立了职业指导咨询机构,就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心理咨询、信息咨询、职业决策咨询等方面进行个性化服务。在这过程中,借助职业咨询的智力和经验优势,为个体职业生涯规划提供建设性的建(下转第142页)(上接第151页)议,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至少是少走弯路。指导教师非常注意把咨询与育人联系起来,不仅帮学生“解惑”,更通过“传道”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成才观。
五、以“中职生文明风采”竞赛活动为载体的模式
从2004年开始每年5~6月是广西及全国“中职生文明风采” 竞赛活动期间,以此为契机,我校也举行了本校的“中职生文明风采”竞赛。竞赛活动包括“职业生涯规划” 设计,“我爱我的专业”、“诚信在我身边”、“创业之星”征文活动;职业生活摄影等内容。竞赛活动首先由学校职业指导科发出通知,进行全校总动员,由校级领导统筹协调;通过德育教师进行职业生涯设计方法辅导,班主任组织各班开展主题班会活动和走访我校优秀毕业生等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语文教师结合文化课教学辅导职业生涯设计写作,专业课教师结合专业能力训练介绍职业岗位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计算机教师辅导学生运用现代化手段收集资料、制作设计规划,以此立体操作形式来开展职业生涯设计活动。职业生涯设计活动,为学生在积极主动地接受德育教育的同时,获得终身受益的能力,为学校全面推进富有职教特色的德育工作,大面积提高学生素质,提供了可操作性很强的平台;以职业生涯设计为主线的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是强化职教德育时代感,提高职教德育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有效载体。
六、以职业实习实践为特色的模式
随着职业教育的改革以及“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教育模式的推开,学生到企业实习将是经常性的教育内容,阶段性实习、顶岗实习,都是职业教育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实习重点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把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真实的职业工作环境中,促使学生尽快由“学校人”转向“职业人”;同时既是检验自己在校制订的职业生涯规划与企业要求,职业岗位的能力素质要求是否相匹配的重要过程,也是把握好在毕业前夕对自己职业生涯规划调整的最佳时机。因此学生实习阶段是学生自己评估、调整职业生涯规划的阶段,是整个职业生涯规划不可缺少的阶段。
七、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网络资源的建设有待加强
由于学校条件限制,在课程实践教学条件和网络教学环境方面存在不足;课程教学手段未能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学生职业性向心理测评网上系统尚未建立,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等方面需要进一步改进;由于专业指导人员有限,职业生涯规划的个性化指导受到一定限制。为了开展就业政策宣传及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提供良好的网络平台,提升中职生职业指导工作的效率和效果,需要加大这方面资金的投入,建议纳入学校教学条件投入规划。
参考文献
[1]蒋乃平,杜爱玲.职业生涯设计[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职校学习计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校 职业生涯规划 教育 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9.081
自1999年高校大规模扩招以来,高校毕业生连年增加,大学生就业形势也越来越严峻,加之受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在就业岗位减少的情况下,如何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已经成为摆在大学教育面前的关键问题。今年,教育部要求各高校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必修课,帮助毕业生掌握求职技巧,调整就业心态,科学地规划职业生涯[1] 。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中,职业生涯规划是重要的组成部分,部分高校已经开始在入学之初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这对学生在高校学习期间的指导具有重大现实意义。职业生涯规划让学生对自己的大学生学习有一个完整的规划,让他们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明确努力方向,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来获取多方面知识和技能。本文将系统地叙述职业生涯规划在高校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人对自己未来职业发展的历程的计划。具体是指个人结合自身情况、面临的机遇和制约因素,为自己确定职业方向、职业目标,选择职业道路,确定学习计划、训练计划和发展计划,为实现职业生涯目标而确定行动方案。[2]职业生涯规划是提高大学生学习质量、生活质量,提高自身素质,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核心。大学生在走向社会前,将现实环境和长远规划相结合,可以给自己的职业生涯一个清晰的定位。职业生涯规划以培养学生适应社会需求的可持续发展的终身就业能力为目的。因此,在高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已经成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当务之急。
第一,职业生涯规划为大学生活提供明确的目标,确定发展方向。大学生进入大学的第一个学期普遍能较好地完成各项学习任务,但到了第二个学期就出现旷课、作业抄袭、甚至考试作弊等不良现象,这是由于学生缺少内在的学习动力,学习目标缺失造成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以指导学生在入学之初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个性特点,通过主观分析,总结并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测评,对自己进行重新定位,指导学生评估自己的学习目标,找到与现实之间的差距,选择相对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发展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第二,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促进高校就业率的提高,提升高校的知名度。职业生涯规划引导学生明确学习方向和目标,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充分发掘学生自身潜力,从各方面完善自己,提高自身整体的综合数值,在未来就业市场能做到游刃有余,并很快地适应新的工作环境、生活环境,能够较好地做到“人职匹配”,[3]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益。高校毕业生在一定程度上是高校最好的“宣传员”,更是高校最直接的“产品”,他们素质的高低是高校教学成果最直接的体现,他们的发展直接影响到高校的声誉。如果能在高校教育中注重加强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让学生在校期间就准备好参加社会工作所必备的技能和素质,那么,就能很大程度上提高高校在社会上的影响力。
第三,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利于提高高校教育教学水平。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过程中,高校必须对大学生就业市场进行及时的研究调查,调研结果不仅仅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起到指导作用,更应该应用于高校对教学课程内容及教学大纲的调整上,促进高校培养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相结合,在入学初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即将毕业时开展就业指导,两者结合将最大限度地指导学生就业。
第四,职业生涯规划引导学生合理定位自身发展的职业,让学生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学生通过分析个体特征,做好SWOT(优势/劣势/机遇/挑战)分析[4],通过评估、分析自身的各种特点,在结合职业特点帮助学生进行职业选择,引导学生准确定位自己的职业。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清楚地认识自身条件与所选职业之间的差距。通过四年的大学学习,建立结合定位职业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框架,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基础。在当前的形势下,大学生就业是与企业间的双向选择。学生通过近四年的职业生涯规划,已经具有明确的求职目标,已经具备了相应职业的素质,可以提升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的自信心,用自己的追求和真诚感染招聘人员,大大增强应聘的成功几率。聘用有工作明确目标和有追求的学生也是企业梦寐以求的,因为这可以迅速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促进企业的发展。所以,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降低求职成本和提高就业的成功率。
在高校教育中,对学生进行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可以使他们明确发展方向,树立远大的发展目标,激发学习的内在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渴望学习,使他们成为各行各业中出色的人才。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将引导学生做自己人生和事业的设计师。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项十分有意义的工程,这就要求高校必须重视其作用,进而积极地给予关心与支持,以保证高校培养人才水平的提高。只有这样,培养的高级人才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才能满足社会发展事业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潘秀丽,梁胜友.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的意义[J].广东白云学院学报,2008,10(3-4):26-29.
[2]张小兰,王艳霞.职业生涯规划从入学开始[J].中外企业家,2009,5(3):32-35.
[3]文学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9,3(9):86-88.
职校学习计划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计算机行业的迅速发展,给高校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助于大学生在校期间为今后的职业生涯做更加充分的准备,帮助大学生更好地成长成才。学校和学生在思想上都要引起高度重视,通过实践的充分积累,把握好时间节点,科学合理地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从而帮助学生完成从学校到社会的无缝衔接,顺利实现满意就业。?
中国经济社会正在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发展速度向着互联网时代迈进。随着计算机产业的迅猛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以及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化改革,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在毕业时,一方面,面对着就业形势严峻的挑战;另一方面,也面临着从事各种不同类别、不同性质的工作的机遇。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有针对性的整合资源,为今后的职业生涯做更加充分的准备,对帮助大学生成长成材有着重要的作用。?
?
一、思想上高度重视?
职业生涯规划,不是一种个人行为,它需要家庭、学校、政府、社会机构以及企业等相关组织的配合与互动。从学生成长的外围环境和我国目前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发展的情况来看,高校是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最容易取得实质效果的场所。因此,与职业生涯相关的大学生本人、高校、家庭、社会,在思想上应高度重视,从各个方面予以推进。随着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就业方向的多元化,和岗位要求的进一步专业化,计算机行业在人才培养上,更应该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加以足够的重视,高校和学生本人,都应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高度重视,投入足够的资源,围绕有计算机专业针对性的职业生涯规划展开工作和学习。?
职业生涯规划,对每一位大学生都有重要的意义。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职业生涯蓝图规划和职业生涯合理定位,是学生在计算机行业整个职业生涯的重要起步。帮助学生结合个人情况,合理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帮助他们奠定通向成功的基石。由于各行各业自主培养各种层次的计算机应用人才,各学科专业增开计算机课程,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在一些行业内的竞争优势逐渐减弱。计算机专业的许多大学生对就业形势的复杂性和严峻性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是他们缺少自己对计算机行业职业发展路径的清楚认识和计算机专业学生职业生涯的明确规划。而计算机行业创业机会相对较多,很多企业都会希望招聘的应届毕业生,在挑起专业技术的担子之余,有较好的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成为企业将来的管理人才储备。刚刚走出校门的毕业生,自身综合能力和企业实际用人需求无法完成很好衔接的情况下,会频繁更换工作甚至转行。因此,高校有责任帮助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在掌握专业技术、提高综合能力的同时,在树立做一名计算机行业领导者的坚定信念。?
?
二、实践中充分积累?
1.低年级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
大多数学生在选择计算机专业时处于被动状态,仅仅因为高考分数较高,刚好能够填报某个知名高校的计算机专业,或者是因为家长对计算机行业就业形势的初步判断而不由自主的选择了该专业。学生对计算机专业及计算机行业的发展前景、自己今后如何在学校里学习计算机知识,如何在计算机行业中发展,进而实现自我价值等知之甚少。?
大学是人生重要的转折点之一,低年级是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关键时期。有没有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合理不合理,直接影响到学生在大学期间的学习效果,从长远来讲,更加会影响到求职就业甚至是今后在计算机行业发展是否顺利。针对计算机专业的低年级学生,最好由计算机专业的老师来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这些老师对计算机行业的过去、现状、发展趋势以及就业前景都比较了解,知道各类不同的计算机企业的用人标准,在教学中有针对性的将职业生涯规划与具体的计算机行业相结合,方便学生更加科学合理的制定规划并付诸实行。?
2.开展计算机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
在学生系统的学习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了解了职业生涯规划的要点和基本流程以后,可举行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开展计算机专业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有助于帮助学生加强对自我的进一步认知和对计算机职业的进一步了解,也有利于大学生人际关系、信息渠道、沟通协调能力、应变能力等各方面的技能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和拓展,对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通过指导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可以引导学生在规划自身职业生涯的同时,把体现自身价值与利用计算机专业知识为社会服务相结合,把职业生涯规划方案作为一促进自己成长成材的具体计划,贯穿在整个大学学习生活中,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真正把书面的规划蓝图转化为现实生活中的实际行动,将来在计算机行业中有所建树,努力成长为国家需要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3.邀请计算机业内专家办职业生涯规划讲座?
计算机行业内的专家,包括学者、政府官员、企业家等,一般拥有各自领域内丰富的计算机行业从业经验,了解计算机行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熟悉计算机行业的人才需求。计算机院校应该经常邀请这些专家给学生办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的专题讲座,帮助学生了解最新的计算机行业情况,引导学生对今后的职业生涯进行思考,找到自己的差距和不足之处,从而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更好的为弥补这些差距做好积累和准备。?
学生实现职业生涯规划的目标需要一定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内,行业的外部环境和学生的自身素质都会发生变化,计算机行业的更新速度更是快于其他行业。因此,邀请业内专家为学生做职业生涯规划报告,有助于让学生了解子行业环境的动态,并针对这些动态变化,重新对自我进行剖析和评估,对职业生涯的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进行及时的修订,从而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路线、合理调整各阶段的具体计划和目标。?
?
三、时间上恰当把握?
在学生大学4年的学习生活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不同的时间节点,起着不同的重要作用。学校应该把握好时间节点,抓住几个关键时期对学生开展职业生涯教育,除了低年级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以外,单位实习前后以及大学四年级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都是重中之重。?
1.在单位实习中分析思考,合理调整目标?
单位实习,可以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对今后可能的就业环境、工作内容、工作性质等方面都有较全面的理解。各级院校一般都会在大二或者大三暑假,要求学生到单位实习。通过实习,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实习中身临其境的体验未来的职业生涯,从而更好的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工作态度,培养吃苦耐劳的意识,以及职业角色的认同感;另一方面,可以缩短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的适应期,尽快形成专业的职业素养,以更好的适应职业发展的需要;此外,实习结束后,学生通过对实习中发现问题的分析和思考,可以对自己原先制定的职业生涯规划做出合理的调整,使职业生涯规划更加符合实际情况。?
2.在大学四年级明确差距,及时查漏补缺?
经过前期的一系列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大部分学生在大四对自己毕业以后如何发展,都有了大致的理想规划,再通过之前的单位实习锻炼,也了解到了职业生涯规划的现实环境,此时可引导学生对之前的生涯规划准备做一个回顾:首先,审视是否已经确立了清晰明确的职业生涯目标,之前的准备是否足够充分,还存在哪些差距;其次,需要个性化的对学生进行专项指导,如可邀请计算机行业的人力资源方面的专业人士,为学生介绍行业人才需求,让学生有针对性的接受计算机行业的应聘技巧培训,同时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招聘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查漏补缺,提高自己的就业能力;最后,要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了解就业指导中心提供的各种职业测评软件,关注招聘信息,体验模拟面试等,查漏补缺,做毕业前最后的职业生涯规划冲刺。?
综上所述,计算机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培养学生的德、智、勤、技等多个方面。针对目前高校培养出来的计算机专业大学生不能很好地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就业形势紧张的现状,大力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升学生就业能力,对帮助学生完成从学校到社会的无缝衔接,顺利实现满意就业并最终实现大学生成长成才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
?
参考文献:?
[1]刘玺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研究与探索.现代教育管理,2009,(7).?
[2]游静,卢莹,徐守坤.从就业形势看地方本科院校计算机专业教育.计算机教育,2009,(8).?
[3]辛汉玲,丁楠.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调查分析.现代企业文化,2008,(5).?
职校学习计划范文第5篇
基金项目:2015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课题“中职与普通本科‘3+4’分段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研究与实践”(编号:2015JSJG115),主持人:王传金。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6)17-0083-05
在国家教育政策的引导下,省内外中职-本科3+4衔接教育都在迅速发展,招生的规模也在逐步扩大。江苏省中本3+4分段培养于2012年初起步,在这期间,众多专家学者针对3+4分段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专业结构、课程体系的衔接设置上,对于分段教学管理的系统研究较少[1]。因此,开展对3+4中本衔接教学管理的研究已是势在必行。
一、共同组建中本衔接教学管理组织机构
3+4中本衔接分段教学计划的制定还处于尝试摸索阶段,在实践教学计划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一些与实际教学工作不相适应的问题。这就要求指定专门的组织机构对教学过程进行全程的监控和管理,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计划的执行情况及时进行信息反馈,并据此进行汇总分析,从而更好地针对出现的问题制定相应对策。然而,由于目前中职、本科双方学校对3+4分段教学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充分,对教学计划的日常管理缺失,对反馈信息的汇总和分析不够,不利于教学管理的全面贯彻。为此,中职和本科双方学校须共同组建中本衔接教学管理组织机构,该教学管理组织机构中应包括中本衔接教学管理监控小组和中本衔接教学管理协作小组。
首先,中本衔接教学管理监控小组的组建由本科院校牵头,小组主要成员包括双方学校对接专业的专职教师和本专业的行业或企业技术骨干。该教学管理组织机构的主要功能是共同探索统筹兼顾的科学管理体系,监控两阶段的教学过程的日常运作,使双方学校的教学过程能够严格遵照教学计划科学地开展,终止目前这种双方合作学校在教学管理中各自为政的现象,让作为管理方的本科院校和作为实施方的中职学校在教学管理上能真正及时有效的沟通交流,强化衔接工作,保证教学计划的完全执行和教学过程的顺利开展[2]。
其次,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双方学校还应该在专业部或专业院系的层面上加强教学合作,共同组建教学管理协作小组,由双方学校各指派一人任组长,小组成员包括双方学校的专业负责人、专任教师、教务干事和班主任等。该教学管理协作小组主要作用是共同及时应对和处理两阶段教学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确保两阶段教学管理衔接的顺利推进。如常州工学院与江苏省溧阳中等专业学校联合成立了“3+4”试点教学工作指导小组就是为了方便双方学校共同探讨社会和企业对两阶段学生的岗位能力、技能水平、专业化程度等要求,制定贯通两阶段的人才培养方案,使中本衔接的毕业生更能适应社会,更有竞争力。
二、共同制定中本衔接的教学计划
目前3+4分段培养自2012年起步至今才刚刚迈入第四个年头,第一批中本衔接的学生刚刚进入本科院校,而这批学生在中职三年的课程教学计划几乎全是由中职学校单方面制定的,中职学校也只是在原先三年制中专教学计划的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的扩展和提高,缺少行业或企业技术骨干的参与和本科院校专任教师的介入[3]。在教学计划的制定过程中,由于缺少行业或企业技术骨干的参与和指导,很难保证中本衔接的学生能够达到相应的职业能力和技能水平,符合企业岗位的需求;缺少本科院校专任教师的介入,中职学校教师对本科院校实际教学条件和应用本科专业教学程度的了解又不够,这些状况必然导致两阶段的专业教学计划脱节或重叠。
共同规范制定中本衔接的教学计划的主要操作流程是:由中本衔接教学管理监控小组牵头,中职学校与本科院校共同合作,双方学校对接专业的专职教师和本专业的行业或企业技术骨干协力参与制定中本衔接两阶段的教学计划。双方学校和行业或企业技术骨干三方面共同探讨中本衔接的毕业生在中职阶段、本科两阶段应具备的职业能力、技能水平和岗位需求,明确两个阶段对人才培养的定位,整体设计两阶段的人才培养目标,在宏观上把握两阶段的专业知识结构和技能要求,以便共同制定中本衔接的教学计划。然后教学计划提交中本衔接教学管理组织机构讨论通过后定稿。教学计划一经确立,由中本衔接教学管理监控小组负责全程监督该教学计划的执行,由中本衔接教学管理协作小组负责教学计划具体的实施,任何个人不得随意修改或偏离。当然,教学计划不是一成不变的,也需要因地制宜、与时俱进,所以不可避免的,教学计划也需要修订和完善。因此中本衔接教学管理组织机构应加强对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学计划执行情况信息的反馈和汇总,并进行研讨分析,及时发现实际的教学过程与制定的教学计划不相符合的地方,以便对教学计划进行修订完善,让其更好的指导教学实践。
三、共同完善教学运行管理的衔接机制
(一)现状与问题
目前,中本两阶段的教学计划基本是由双方学校各自独立去完成自己本阶段的教学计划。本科院校基本很少主动介入中职学校的教学,中职学校也基本未就自己的教学情况如实详细汇报给本科院校,双方学校在教学运行管理的衔接上存在缺失,这必然导致双方学校的教学理念、专业知识对接、中本衔接的教学计划的贯彻实施等方面出现问题。另一方面,中本衔接中职段的学生入学年龄比较小、社会认知能力有限、自制力不强、基础知识不扎实,不能很好地适应专业的学习生活,对专业的认识也不够,很容易厌倦专业学习,缺乏学习的后劲,直接影响教学的质量和3+4分段升入本科院校的生源稳定性。甚至有一些3+4分段的学生在入学前是由其家长代为报名的,学生自身对于何为中本衔接和分段培养并不了解,导致其学习过程是盲目的、被动的。而实际教学过程中本科院校却很少提前参与并协助中职学校进行专业建设和学风培养。
(二)完善教学运行管理衔接的策略
双方学校加强教学合作,共同完善教学运行管理的衔接机制。在严格执行教学计划、保质保量开展教学的过程中,中职学校和本科院校两阶段的教学实施过程绝对不是相互独立的、各自执行的[4]。中职学校的学生经过三年的学习能否达到录取本科的基本要求,同时本科院校四年的教学过程能否充分考虑这些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的教学计划和实际的教学内容是否合理等等,这些重要的教学信息需要双方学校都以积极的姿态互相交流与反馈,并进行统一的教学运行管理,以保证教学的效果和人才的质量。
1.定期开展两校的教学研讨。加强中本两校之间的教学研讨和交流。在教学过程中,双方学校可以定期开展对接专业的教学研讨会,并将其制度化。两校的专任教师可以定期聚在一起共同讨论分析教学计划的执行情况、教材的科学规划处理、教学管理经验的分享等。如常州工学院与江苏省溧阳中等专业学校就联合成立了“3+4”试点教学工作校际教研协作组,组织两校的教学研讨会活动。两校参加3+4分段教学的专任教师都加入工作QQ群,大家在群内踊跃交流,讨论教材、分析学生,每月还举行一次“同题异构”活动,选取教材中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内容进行设计比赛,以提升教学的效果,保证了双方学校在两阶段教学运行管理上的顺利衔接。
2.定期开展师生交流。除了双方学校教师之间的教学研讨交流外,还可以定期开展本科院校教师与中职阶段学生的师生交流交流会,充分把握“请进来,走出去”的思想。请进来,即在中本衔接中职阶段新生刚入学时,就由中本两校对接专业的专业负责人共同组织开展入学专业教育以及3+4中本衔接和分段培养模式的解释说明,或者有本科院校的专任教师来中职学校为这些新生举办专业知识讲座等形式,让这些学生在刚刚跨入中本衔接培养的大门时,就对自己所选专业的特色、培养目标、知识体系、技能框架、就业状况和发展前景等方面有大致的了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学习所选专业的信心,培养对所选专业的热爱,充分发挥调动学习的潜力和后劲,及早树立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走出去,即让中本衔接中职阶段的学生前往合作的本科院校,参观本科院校的教学、实训等场所,参与本科院校组织的技能比赛、文体活动,提前感受本科生的学习生活,消除对本科院校的陌生感。
上述交流活动都有助于这些新生充分认识何为3+4中本衔接和分段培养模式,以便在后阶段的学习过程中有激情、有后劲地完成学业,及早跨入本科院校,这对中职学校的学风建设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
四、共同构建贯通中本的一体化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一)现状与问题
教学质量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是学校的生命线,而狠抓教学管理的目的也是为了提升教学质量,因此构建和完善贯通中本的一体化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对中职学校和本科院校双方都至关重要。教学质量主要包含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两个方面内容。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方面,目前尚没有构建较为科学的评价体系,只是用学生成绩的评价来代替;对学生的学习效果的评价方面,主要还是采取考试的方式,包括两阶段在校期间的期末考试及转段选拔考试。现行的考试大多是一锤定音的终结性考核,平时成绩所占的比例很小,这对专业课程特别是专业实践课程的考核是很不利的,并不能够真实反映学生的过程性学习,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不能起到很好的激励效果,反而会引导学生产生“临时抱佛脚”的思想。
(二)应对策略
联合中职、本科及企业三方,共同构建贯通中本的一体化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主要针对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同时引入第三方的社会评价机制,使得贯通中本的一体化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更加完善和科学,能够对双方学校的教学质量提升起到积极的引导和监控作用。
1.对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摒弃单纯的用学生成绩来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思想,要明确教学活动本身是非常复杂的,很多内容是无法量化的。因此,对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应该从多方面立体化的动态评价,评价的指标要多元化,而不应该是对最后结果的评价。如从教师个人方面可以考察教师工作态度,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对教材的把握,教学资源的准备,对教学内容的概括总结,教学方法策略的选取,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对课堂的掌控等;从学生方面可以考察学生的基础和层次,课堂的反馈情况等。另外,还可以通过推门听课、随机地教学检查、学生网上评教、召开座谈会等多种途径来搜集汇总相关信息并进行分析,以对教师教学质量进行全面完善的评价。
2.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首先要丰富课程考核的形式,除了常规的笔试,还可以引入实践操作考核、形成性考核等方式;其次,避免一锤定音的终结性考核,而更多的注重过程性考核,更科学全面地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提升过程性考核成绩的比例,降低终结性考核的比例,引导学生注重平时的学习;另外,本科院校的老师还可以选取中职阶段一些主要的专业课程介入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考核,以提前了解这些学生的学习达成度和专业课程的学习情况。
常州工学院要求合作衔接的多所中职学校的学生,在进入本科院校之前必须参加本专业工种的中级工考核,取得相应的技能证书,否则不予转段选拔。另外,对公共文化课程的考核以学生中职学段学习的相关课程学业成绩为依据进行考核,具体参考中职学校的学业水平测试;对专业基础课程的考核,由双方学校共同组织,中职学校负责过程性考核,比例占60%,本科院校负责终结性考核,比例占40%;对专业实践课程的考核,由中职学校提供场地和材料,常州工学院出考核项目并派专人负责监考,采用实践操作加面试的考核方式,以更全面了解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对技能的掌握情况。常州工学院还会同合作衔接的多所中职学校,随机选取几门基础课程,共同参与建设题库,再从题库中随机抽题,更科学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以便指导后阶段的教学活动(如图1)。
3.社会评价。社会评价,其实就是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这个角度对中本衔接的教学质量的评价更客观,也更具有说服力。社会评价小组主要由用人单位和本专业的行业协会牵头负责,成员包括学生家长代表、新闻媒体部门等。该小组的主要工作是对3+4分段培养的实习生和毕业生进行跟踪调研,从实习期间和毕业之后两个阶段入手,以用人单位对实习生和毕业生的满意程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创业成效等方面作为考察的指标,并将之与普通本科毕业生的相关指标做比较,搜集相关信息并分析评价,检验中本衔接毕业生的社会适应程度,从而促使中本学校双方按照社会和地方经济发展的要求、以及用人单位的需求确定人才培养的规模数量和规格层次,确保中本衔接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具有适应社会形势的职业竞争能力。由于目前3+4分段培养的第一批学生才刚刚进入本科院校学习,所以社会评价还无法付诸实施。
五、共同建立教学资源的共享机制
教学资源是指为有效的开展教学活动而提供的各种可被利用的资源,教学资源主要包括实训场所、教学素材等狭义的资源,也包括服务于教学的师资等广义的资源。中职学校和本科院校由于人才的培养目标、规模格局、政策扶持、社会影响力等方面都不同,导致其对接专业的发展规模、实训场所和师资配备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中职学校囿于自身教学资源的贫乏,或由于实训场地狭小而压缩学生的实训时间,或由于师资力量的单薄而大班上课,致使不论是专业理论还是专业实践的学习效果都要打折扣,这对提升中本衔接中职阶段的教学质量是相当不利的。
为此,双方学校共同建立教学资源共享机制,以保证中职学校、本科院校在共建共享教学资源、优势互补共育高技能型人才的顺利进行。推动中本院校双方之间的深度融合,打破院系、部门、学校的界线,在不增加教育投入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学资源的作用,充分发挥其利用率,以建立教学资源的共享机制为抓手,统筹安排双方学校的教学资源,项目共建、质量共进,发挥本科院校的示范和辐射作用,以本科院校带动中职学校的深入发展,促进双方学校互动健康和谐发展,这对提升中本衔接的社会声誉无疑有着巨大的意义。
(一)实训资源的共享
实训资源是实训基地内硬件设备资源与实训教师资源的总称。职业学校的专业实践课程的开展主要依靠校内的实训资源,因此实训资源对职业学校学生的技能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对于部分较为落后或专业开设较晚的中职学校来说,实训资源尤为紧缺,双方学校共建实训资源的共享方案,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本科院校闲置的实训资源,利用本科院校丰富的实训资源为中职学校更好的解决实际的教学困难:一方面统筹安排实训教学计划,使教学实训资源得以充分利用,实现了实训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共享,提高了实训设备的利用率;另一方面也发挥了本科院校的牵头辐射作用,带动了中职学校对接专业的发展,中本衔接中职阶段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这使得他们更加快捷的融入本科的学习生活。
(二)师资配备的共享
借助上文中定期开展两校的教学研讨会的机会,本科院校的专业负责人可以组织本校优秀的专业教师前往中职学校召开教学经验交流或者专业发展知识讲座,以促进中职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和专业课程链的建设。对于部分中职学校在专业师资力量上比较薄弱,合作的本科院校可以提供一定的教学援助,选派本校的专业教师在中职学校挂职,承担一部分专业课程的教学任务。本科院校教师参与到中职学校的专业教学活动中,既能加强中职学校与本科院校之间教师的联系,利于本科院校的教师更好的了解中职阶段的学生的实际情况,以便在本科阶段更好的因材施教;还可以让中职阶段的学生提前接触本科院校的教师,缓解甚至消除对本科阶段教师和学习生活的陌生感;同时,中职学校的教师也有机会深层次的了解本科院校实际的教学条件和教学情况,方便双方学校的教师更好的协同执行制定好的贯通中本的教学计划,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