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本网活动方案内容页

节约用水研究方案{推荐5篇}

2024-08-03 15:30:01活动方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节约用水研究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节约用水研究方案范文第1篇

1研究区概况

宁夏平原区地处西北内陆,天然降水稀少,蒸发强烈,水资源禀赋条件很差。对于宁夏平原区而言,水资源主要包括周边地表、地下来水,黄河干流和降水产生的地表地下水资源。受先天的自然地理条件所限,由当地降水所产生的地表地下水资源量极其有限,且来自山前的周边地表地下水资源量也十分稀少,因此,引用和消耗黄河干流水资源量成为平原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天下黄河富宁夏",由此可见一斑。随着近年来黄河来水锐减,一方面黄委实行"丰增枯减"一刀切的水量分配办法,另一方面,不断加快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促使宁夏经济快速迅猛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越来越高。宁夏平原区一直是宁夏的精华地带,其农业发展是耗黄水量的主要贡献者。2004年,宁夏平原区总灌溉面积37.48万hm2,其中水稻面积7.67万hm2,套种面积9.77万hm2,这两种作物种植面积几乎占整个平原区总灌溉面积的一半,而经济附加值较高的菜田面积则不足10%,优质饲草面积所占比例更是微乎其微,仅为0.55%。可见,宁夏平原区现状种植结构以粮食为主,以特色优势农产品为辅,经济作物相对较低,其农业的发展基本上代表了宁夏未来整个农业的发展方向。目前,耗黄指标的严格控制以及大面积、低效益的粮食种植面积,无疑加剧了宁夏平原区用水负担。在当前及今后的地区用水规划和管理中,尤其是灌区节水改造规划工作中,大力推进种植结构调整必将成为宁夏平原区未来缓解用水紧张,增加用水效益的一个强力有效的突进。

2用水机理分析

水从水源处输送到田间再到被作物吸收利用形成干物质量,整个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一是水自水源处经由各类输配水渠道输送到田间;二是水在田面上逐渐入渗,由地表水转化为土壤水;三是作物根系从土壤中吸收水分,运移到植株体内,供生长发育所用。显然,农业灌溉用水即围绕这三个过程展开。目前对农业用水和节水机理的认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4-6]:一是从传统的取用水量角度出发,衡量节水措施实施下的取用水量的节约值,即将水资源在整个用水过程中的所有耗散项(蒸发蒸腾量)和渗漏项均包括在内,而不考虑水资源的循环转化特性。实际上,对于某一具体的用水区域而言,水的渗漏项只是一个水量赋存形式发生变化的过程,由地表水转化为土壤水或地下水,水量并没有消失,仍可在本区域的其他时间或空间上重新利用,因此不能作为水量损失项看待,也就是说,这部分水量并没有真正得到节约,只是改变了一下存在形式而已;二是从资源的角度出发,将水资源等同于石油、矿产,寻求水的资源性消耗量,认为水的耗散量(蒸发蒸腾量)才是水资源的真正消耗,这部分水量一旦被耗用,将无法再重新回到区域的整个水循环系统中,因此,节水的研究应针对这部分水量开展,考虑节水措施下的耗水量减少值。当然,无论是取用水节水还是耗水节水,都需要通过采取一定的节水措施来实现,取用水节水和耗水节水是相伴而生的,取用水节水是耗水节水的表现,耗水节水是取用水节水的核心,二者之间关系密切,不可分割。

3计算模型及方法

根据所建立的平原区水循环模拟模型对不同种植结构调整方案下的双重节水效果进行分析,通过对未来不同种植结构调整方案下的区域水资源的消耗、运移和转换规律,分析相应的用水与耗水变化机制,建立取用水节水与耗水节水之间的定量对比关系。宁夏平原区是一个几乎完全受人工干扰的以垂向蒸散发为主的水资源利用研究区。根据变化环境下的区域水循环转换机制,建立基于自然和人工双重作用下的水循环模拟模型,旨在分析人工干扰频繁的径流耗散区水循环过程[7-8]。模型以水量平衡为基础,以人工灌溉区域和排水区域包含的类似子流域的区域作为计算单元划分基础,共分四层,7630个水循环单元(图1),假定在每一个时间段内,水循环过程是均匀变化的,选择以日为计算时段进行平原区水循环的模拟,实现水资源的时空动态模拟。其中蒸发蒸腾量模拟是区域水循环模拟的核心环节。考虑区内的土地利用变异问题,每个分区单元的蒸发蒸腾可能包括植被蒸腾、植物截留蒸发、土壤蒸发和水域蒸发等多项,水域蒸发、植被截留蒸发、植被蒸腾和裸地蒸发分别采用Penman公式、Noilhan-Planton模型、Penman-Monteith公式以及修正后的Penman公式进行详细计算,不透水域的蒸发根据降水量、地表(洼地)储留能力和潜在蒸发能力由Penman公式进行求解。

4方案设置

种植结构调整的原则是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考虑作物需水、供水和缺水规律,根据市场需求,提高耗水少、产量附加值高和销路好的经济作物比例,建立节水高效型种植结构,优化各生产要素的时空配置,充分发挥农业自然资源的生产潜力,最大限度的摆脱水危机。对于水资源短缺地区的农业水资源利用而言,应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基础上,减少耗水大、效益低的粮食作物,增加耗水少、效益高的经济作物。水稻和套种是宁夏平原区耗水量最大的作物,也是作物种植结构调整的重点,未来宁夏平原区种植结构调整主要方向为:1)压缩水稻面积;2)压缩小麦套种玉米面积;配合农业经济结果调整,进一步压缩套种面积,改为单种小麦、饲草、玉米或是蔬菜等。据此目标,设定以下7个调整方案。其中方案1为现状种植结构。方案1、方案2、方案3和方案4均保持玉米套种面积不变,调整水稻及其他作物;方案3、方案5、方案6和方案7均保持水稻面积不变,调整玉米套种及其他作物。具体调整方案(表1)。

5模型计算结果分析

5.1种植结构调整下的取用水资源耗用状况分析宁夏平原区水资源条件较为复杂,用水来源主要包括周边地表、地下来水,黄河干流和降水产生的地表地下水资源[9-10]。尽管从水量上分析,当地降水和周边来水量较少,引用和消耗黄河干流水资源量是平原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但在用水实践过程中,各类水分相互交织且运移转化,因此,不仅需要分析广义水资源消耗利用情况,还要对相应措施下的耗黄水量变化作重点研究,以此作为未来区域用水和节水的主攻方向。通过平原区水循环模拟模型的结果对比可知(表2):1)对于平原区农业发展而言,黄河水量是重要的支柱性水源,在广义水资源消耗量中,对黄河水量的消耗占据75%以上,充分证明了"天下黄河富宁夏"的这一说法。2)随着种植结构调整力度的增强,高耗水作物面积大幅度减少,引黄水量、广义水资源消耗量、耗黄水量及其他水量消耗,整体呈现递减态势。3)在现状年应用黄河水量情况下,虽然随着种植结构调整力度的增强,耗黄水量在引黄水量中的比重逐步加大,但农业对黄河水量的实际消耗平均约为45%,说明在引用的黄河水量中,只有不足一半的水量被作物蒸发蒸腾消耗掉,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率仅为45%,大量的黄河水量被白白浪费,即便将渗漏量也包含在内,用水效率平均能达到65%左右,可见,宁夏平原区农业用水效率不高,节水潜力较大。

5.2种植结构调整对区域节水的促进作用种植结构调整方向是以低耗水、高效益的作物替代高耗水、低效益的作物,结构调整的本身已经蕴涵了节水的方向,即减少耗水。以下分析单独调整水稻或套种,以及两者综合作用下对区域节水的促进作用,以供区域农业发展借鉴。(1)水稻调整对农业节水的影响。在研究水稻对农业节水的影响中,以方案1为基准,其他方案与该方案取用水和耗水差值作为水量节约量。由表3可知,随着水稻面积的减少,农业取用水水量和耗水水量均逐渐减少,农业取用水节水量和耗水节水量逐渐增加,方案4与方案1相比,农业取用水量减少了2.48亿m3,而耗水水量仅减少了0.61亿m3。(2)套种调整对农业节水的影响。在研究水稻对农业节水的影响中,以方案3为基准,其他方案与该方案取用水和耗水差值作为水量节约量。由表4可知,随着套种面积的减少,农业取用水水量和耗水水量均逐渐减少,农业取用水节水量和耗水节水量逐渐增加,方案7与方案3相比,农业取用水量减少了3.6亿m3,而耗水水量仅减少了1.45亿m3。(3)组合方案对农业节水的影响。以上分别对单独调整水稻和套种进行分析,水稻和套种均是宁夏平原区未来种植结构调整的重点,因此应分析二者组合方案下农业水量的变化。

节约用水研究方案范文第2篇

然而,通过个人体验和社会调查,我发现这些方式都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反映在因不主动冲水导致不够卫生,手柄、踏板、红外感应失灵造成的水资源浪费,以及自动冲水设备复杂、价格昂贵导致经济性较差且不利推广等。

我从环境卫生保护与资源节约出发,尝试设计并制作了一种新型的公共卫生间自动冲水马桶。

一、研究目标

出于方便、卫生、节约及便于推广的角度,我提出并设计了一种全新的门控式公共卫生间自动冲水马桶,即一种利用门轴的自然转动来控制公共卫生间自动冲水的装置,实现人使用卫生间出门时自动冲且仅冲一次水的目标。

二、研究内容

通过分析人进出卫生间的行为习惯,利用人进出时门的两个不同转向的运动,确保仅在人用完卫生间后,向外推门时冲且仅冲一次水,而进入向内推门时不引发冲水装置。并且为保证人进出后引发的门的自动关合,设计了配套的门的自动回归装置。

三、研究方法

在前期研究阶段,采用资料分析法收集和分析公共卫生间自动冲水装置相关资料,制定工作计划。

在社会调查阶段,采用问卷调查法制作调查问卷,开展社会调查活动,形成社会调查报告。

在方案设计阶段,采用方案对比分析法,先完成一种由门把手控制的自动冲水马桶的设计,然后参与讨论一种压控的自动冲水马桶的设计,最终通过不断探索和完善,完成一种全新的门控式公共卫生间自动冲水马桶,满足了方便、卫生、节约及便于推广的要求。

在模型制作阶段,采用实践检验法完成模型制作,验证方案和设计的可行性。

四、研究方案

如图1所示,门控式公共卫生间自动冲水马桶包括低压电路1、高压电路2、电机3、马桶4,且前述装置依次连接,其中电机3的作用是带动马桶4运动的制动装置,低压电路1指微电流控制电路,高压电路2指的是220伏的工作电路。

马桶自动冲水装置还包括转动门轴5,它能带动门板做180°运动,门板上装有自动回复装置,当门板关闭时,转动门轴5和门板处于自由状态。

由一滑动导电装置11和一固定的弧形金属体12组成的滑动开关装置安装于低压电路1,滑动开关装置的通断用于控制低压电路1的闭合。

如图2所示,滑动导电装置11由一根导电的金属条(游离部)11a和一个塑料杆(支撑部)11b组成,所述金属条11a固定于塑料杆11b且二者呈90°夹角(支撑部11b和游离部11a之间的夹角也可以为锐角或钝角),塑料杆11b置于转动门轴5上方并与其轴向连接。

当门板处于自由状态即关闭时,转动门轴5也处于自由状态,金属条11a与弧形金属体12未接触,低压电路未接通。当门板从外向里打开后,转动门轴5随着门板转动,塑料杆11b随转动门轴5转动,带动金属条11a远离弧形金属体12,低压电路1、高压电路2一直处于断开状态,马桶4不进行抽水。

优化的方案是当门板处于自由状态即关闭时,金属条11a与弧形金属体12分离保持一定的角度,此方案是为了避免当门板闭合后又向外反弹一定角度时,低压电路接通而导致马桶4进行不必要的抽水状况发生。如图3所示。

反之,当门板从里向外打开时,塑料杆11b随转动门轴5转动,进而带动金属条11a运动,金属条11a在运动过程中与弧形金属体12碰触,此时电路接通,直至门板打开到最大状态即向外旋转90°时,金属条11a与弧形金属体12一直保持接触状态。低压电路1接通,使得高压电路2进行工作,最终通过电机3带动马桶4进行抽水。如图4所示。

五、研究成果

1.立意新颖实用,提出并设计了全新的利用门轴的自然转动来控制公共卫生间自动冲水的方法。经查新,没有同样的成果公开发表和使用过。基于本设计的“马桶自动冲水装置”于2012年9月17日由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实用新型专利权,专利号批准号为22012091000656060。

2.技术科学合理。自动冲水系统包括转动门轴、低压滑动开关电路、高压制动电路和马桶等部件,通过转动门轴的运动带动滑动开关装置的闭合,从而引发高压电路控制马桶冲水,并且已完成模型制作,证明方案和设计的可行。

节约用水研究方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水资源承载力 内涵 模型体系 策略

随着当今世界出现的人口压力、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 资源、 环境、 人口、 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承受越来越大的压力, 如何协调资源、 环境、 人口、 发展之间的关系,如何处理好开发与保护、 人口与资源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已成为科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1]。水资源承载力研究正是从资源、 环境、 人口、 发展之间的关系入手, 研究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 水资源开发与保护以及开发的速度、 规模、 容量等的关系, 研究不同时期水资源开发利用、经济适度发展与人口合理承载的动态关系, 为国家决策、 规划、 计划和社会协调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1 水资源承载力的内涵与研究思路

1.1 水资源承载力定义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给资源承载力的定义[2]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资源承载力是指在可以预见到的期间内, 利用本地能源及其自然资源和智力、 技术等条件, 在保证符合其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水作为一种资源, 其承载力研究符合上述定义内容, 同时, 它也具有本身的一些特点,在本研究中, 水资源承载力定义如下:“水资源承载力是指在一个地区或流域的范围内, 在具体的发展阶段和发展模式条件下,当地水资源对该地区经济发展和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的最大支撑能力。”

1.2 水资源承载力的特点

水资源承载力具有动态性、 多目标性和极限性三个特点。 动态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随着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 人类开发利用水资源的能力越来越强;另一方面由于节水和技术进步, 单方水的利用效率越来越高, 可生产出更多的粮食及工业品。 承载力的动态性也使承载力数值具有阶段性的特点。

承载力的多目标性体现在区域发展模式和水资源开发利用方式的多样性上, 这些多样性使得某一区域的需水量和供水量均不相同, 且相关的发展指标差异也很大,从而导致承载力数值不仅与区域发展模式有关, 也与水资源配置模式有关, 承载力计算应在区域水资源合理配置的基础上进行。

承载力的极限性主要体现在某一可预见的发展阶段中, 在水资源合理配置的条件下对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最大支撑能力。

1.3 水资源承载力研究的基本原则

动态性原则。 在分析时, 必须考虑系统内各有关部 门之间在不同时期相互关系的变化趋势、 各部门经济发展速度、 各部门需水变化趋势。

一致性原则。 必须使部门经济发展的速度与水资源可支持的速度相一致。

战略性原则。 一个地区的水资源承载能力研究只有把近期和远期结合起来, 对远期水资源承载力作出较为客观的预测与评价, 使水资源支持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近期与远期相协调,水资源的永续利用才得以实现。

生态性原则。 生态环境因素是承载力研究的重要因素之一。 良好的生态环境必将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反之, 恶劣的生态环境必然对承载力产生负作用,如水源的污染降低水资源的承载力。

整体性原则。 在水资源承载力研究时, 必须把区域内水资源系统、 经济系统、 人口系统做为一个大系统统一考虑, 研究各子系统间的内在联系及其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1.4 水资源承载力研究的思路步骤

水资源承载力研究是属于评价、 规划与预测一体化性质的综合研究, 它以水资源评价为基础, 以水资源合理配置为前提,以水资源潜力和开发前景为核心, 以系统分析和动态分析为手段, 以人口、 资源、 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为目标。 由于受水资源总量、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技术条件以及水环境质量的影响,在研究过程中, 必须充分考虑水资源系统、 宏观经济系统、 社会系统以及水环境系统之间的相互协调与制约的关系。

在水资源系统, 通过对区域水资源的现状评价、 水资源的潜力和水资源的优化配置的研究, 确定在不同水平年、 不同配置方案下的可供水量大小 。

在宏观经济社会系统, 通过对工业、 农业和社会的发展规模水平的研究, 确定在不同水平年、 不同产业结构和生活标准及节水水平下的各部门用水定额和用水效率的大小。

在水环境系统, 根据不同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预测BOD排放率及排放总量大小。

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 建立水资源、 经济、 人口、 环境、 社会相联系的水资源承载力多目标核心模型, 以可供水量、 用水水平和BOD排放总量为模型入口, 研究不同水平年、 不同策略方案下的水资源所能承载的经济、 人口规模。 将模型计算得出的水资源承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相比较,若发展目标高于水资源的承载能力, 则需调整战略, 提高水资源承载力, 承载力提高到本年度的最大时, 若发展目标还高于水资源的承载能力, 则说明制定的发展目标已超过水资源的承载能力,需适当调低; 若水资源承载力与发展目标相协调, 可得到与水资源承载力相协调的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模、 发展速度以及保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国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各种战略和方案。

2 水资源承载力多目标分析评价核心模型

水资源承载力研究涉及水资源、 宏观经济、 社会、 人口、 水环境等众多因素, 各因素之间相互促进、 相互制约, 由此构成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对于这样一个大系统, 试图用一个数学模型或用一个目标来描述, 并用某一个最优化技术求解, 都是相当困难的。 为此将整个系统分解为若干子系统, 各子系统模型既可单独运行,又可配合运行, 子系统模型之间通过多目标核心模型的协调关联变量相连接。 在这些模型之中, 多目标核心模型为总控模型, 它是将各子系统模型中的主要关系提炼出来,根据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对整个大系统内的各种关系进行分析和协调。 而子系统模型对系统局部状态进行较详细的分析。

图1 水资源承载力模型体系

如图1所示, 整个系统模型包括宏观经济社会发展模型、 需水预测模型、 水工程规划模型、 水环境分析、 水资源供需分析等子模型。

宏观经济发展模型在扩大再生产、 投入产出、 调入调出、 积累消费等关系的约束下, 对国内生产总值及各部门结构进行一定程度的优化。

需水预测模型可预测不同水平年各部门各行业的用水定额, 并根据宏观经济发展模型优化的各部门产值和社会发展水平, 预测各部门需水量。

水工程规划模型根据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规划资料, 确定其工程投资、 运行费、 可供水量以及最优开工次序等。

水环境分析子模型根据宏观经济发展模型优化的经济发展规模, 预测不同地区的污染程度以及治理水平。

水资源供需协调分析模型进行供用水的分析模拟, 即根据某水平年需水条件, 对各分区进行供水模拟, 计算供水保证程度, 并提出符合实际的分水、 调水方案与合理的工程规模。

以上各子模型负责对系统局部进行较为详细的模拟和优化, 多目标核心模型则从整体角度协调经济、 社会、 环境、 水资源开发利用之间的关系, 并进行区域的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 从而选择合适的发展策略, 使经济、 社会、 水资源和环境可持续协调发展。

图2 水资源承载力多目标分析决策核心模型框图

水资源承载力多目标分析评价核心模型如图2所示。 在选取目标时, 既要反映各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和依赖关系,  数量又要适宜,  为此,  模型选取国内生产总值(GDP)最大、  承载人口(POP)最多、 粮食产量(FOOD)最大、 污染负荷量(BOD)最小等目标来反映水资源对经济、 环境等的承载能力。由于影响各目标的主要因素是相通的, 且这些目标之间又存在相互依存、 相互制约的关系, 因此不可能追求单个目标的优化, 只能追求整体的最优。

3 陕西关中水资源承载力分析

3.1 关中地区基本情况

关中地区人口、 面积、 经济社会以及水资源开发利用等情况如表1所示。

3.2 主要规划工程[3]

关中地区主要有六大规划工程: ①九大灌区改造; ②城市供水工程; ③黄河、 渭河、 径河、 洛河水利工程; ④跨流域调水工程; ⑤污水回用工程; ⑥节水工程。

九大灌区改造。 改造工程的目的是改变工程老化失修面貌、 增加供水能力及挖掘水资源潜力。 主要工程规划有渠首加闸、 水库加高、 渠道衬砌及烃惠渠西郊水库等。 表1 关中地区概况(选择1995年为现状水平年)

人口与面积

分区面积

55384km2

人口

2047.92万人

农业人口

1525.41万人

非农业人口

522.51万人

耕地面积

17584万m2

平原面积

23182km2

山区面积

32202km2

经济与社会

GDP

740.04亿元

第一产业

142.71亿元

第二产业

317.93亿元

第三产业

279.40亿元

粮食产量

605.86万t

人均粮食占有量

295.842kg

人均GDP

3613.580元

水资源

多年平均降水量

648.6mm

多年平均自产地表水资源量

73.30亿m3

地下水资源量

50.0亿m3

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

89.7亿m3

水利工程

总供水量

520616万m3

地表水供水

206875万m3

地下水供水

313404万m3

蓄水工程供水

58310万m3

引水工程供水

94846万m3

提水工程供水

52213万m3

污水回用

337万m3

城市供水工程。关中城市供水近期主要由地下水和现有供水工程挖潜解决, 中远期要通过大中型水利工程供水。 黑河引水工程主要给西安市供水, 泾河东庄水库将给西安、 咸阳、 铜川供水,宝鸡将有片山头水库、 凤阁岭水库, 渭南有秦岭山前水库供水, 铜川由桃曲坡水库及马栏河引水供水。

黄河、 渭河、 径河、 洛河水利工程。 主要有黄河甘泽坡抽水, 径河东庄水库、 洛河南沟门水库以及支流黑河水库、 亨口水库等水利工程。

跨流域调水工程。 主要有省内南水北调及运期西线南水北调关中引水。

污水回用工程。 主要有西安北石桥、 辛家庙、 三桥、 大白杨; 铜川、 宝鸡各一处。 预计新增污水处理120万m3。

节水工程。 “九五”期间关中计划发展205万亩节水灌溉面积, 主要推广地埋管及喷、 滴灌, 完善渠系衬砌。 关中近期2000年到中期2010年主要工程有:九大灌区改造、 西安黑河工程、 亨口水库、 东雷抽黄二期工程、 南沟门水库、 节水灌溉等; 远期:以黄河及省内南水北调为主。

3.3 不同备选方案下的关中水资源承载力

提高关中地区水资源承载力可采取提高节水水平、 提高污水回用程度、 充分开发当地水以及跨流域调水等工程性措施。 其中提高节水水平应作为第一优先措施,其次是污水回用和开发当地水资源, 最后是跨流域调水。 以下从四种不同的备选方案来分析水资源的承载力。

零方案。 以现状供水为基础, 不考虑开源, 同时保持现有用水水平及污水回用水平, 以此来考察现有水资源的承载力能力。 该方案可作为水资源承载力的基础参考方案。

低方案。 本方案只考虑在现状条件下提高节水水平和污水处理回用率, 不考虑当地开源及区外调水。

中方案。 考虑节水、 污水回用及当地开源。

高方案。 此方案在中方案的基础上加强黄河过境水的开发利用, 同时增加区外调水。 黄河过境水的开发利用工程主要有东雷二期抽黄工程、 禹门口抽黄工程、甘泽坡抽黄工程及大柳树抽黄工程等, 预计总可增水量15~20亿m3。 区外调水主要从两江(嘉陵江、 汉江)调水, 预计总共可增水量6~9亿m3。

根据水资源承载力模型, 上述四种方案下的关中水资源承载力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关中水资源承载能力

方案

时段

/年

承载人口

/万人

GDP

/亿元

GDP增速

/%

粮食产量

/万t

BOD排放量

/万t

可供水量

/亿m3

零方案

2000

2010

2024

2071.78

1050.67

565.60

1080.52

1508.01

1940.62

7.80

3.38

2.55

655.900

396.010

228.050

10.4496

28.8700

67.0970

54.5469

54.5469

54.5469

低方案

2000

2010

2024

2119.10

1404.75

1073.15

1105.20

2016.90

2715.80

8.30

6.20

3.02

667.410

552.820

425.760

15.0400

20.0800

61.7900

57.1330

58.6353

59.8073

中方案

2000

2010

2024

2194.58

2325.20

1754.88

1148.50

3377.20

6015.80

9.17

11.38

5.90

691.180

865.390

696.228

15.1040

20.1060

62.0170

64.0496

90.7800

106.600

高方案

2000

2010

2024

2207.70

2366.00

2459.80

1150.75

3397.52

8459.04

9.23

11.43

9.55

690.220

873.090

958.940

16.6290

30.3900

52.5100

76.8400

103.600

131.000

期望值

2000

2010

2024

2208.42

2387.68

2477.53

1151.78

3428.17

8497.45

9.25

11.67

9.55

695.540

888.650

982.930

15.1040

20.1060

62.1700

82.9279

113.9800

136.4230

由表2中的数据可以看出,零方案下由于未采取开源节流及污水治理措施, 关中水资源承载能力与期望值相差甚远, 完全不能达到“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目标, 水资源成为关中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低方案由于采取了节流和污水回用措施, 有效可供水量略有增加, 水资源承载力指标优于零方案, 但是, 由于节水和污水回用增加的有效水量有限, 水资源承载能力与期望值仍有较大差距,难以满足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

中方案由于增加了当地开源节流, 水资源承载力大大提高, 但在2010年当地水资源承载力将接近极限,在2024年当地水资源承载力与期望值差距加大, 为了保证关中未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摆脱水资源严重短缺的被动局面,必须考虑利用黄河过境水及区外调水。

高方案在当地开源节流的基础上, 加强了黄河过境水的开发利用和两江调水, 可供水量大大增加, 缺水量逐渐降低, 水资源承载力主要指标与期望值接近,因此该方案可作为关中地区可持续发展的优选方案。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关中水资源并不丰富, 属资源型缺水地区。 水资源短缺将是困惑关中社会经济发展的长期问题, 必须从战略高度来认识关中水资源问题的严重性,今后需加大水利工程投资力度, 开源节流并举, 以扭转关中水资源面临的严重危机状态。

参考文献

[1] 张坤民.可持续发展论. 北京:中国环境出版社, 1997

[2] 齐文虎. 资源承载力计算的系统动力学模型. 自然资源学报, 1990

[3] 陕西省水利厅水资源办公室. 陕西省水中期规划. 西安:陕西省水利厅, 1993

Research on the Bearing Capacity of Regional Water Resources

节约用水研究方案范文第4篇

社会经济进入高速发展的现代,可持续发展理念已经深入到了各个行业当中,同时也在很多行业中得到了贯彻落实。园林建筑工程的可持续发展主要就在于节能型施工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这也是现代园林建设的重要要求。本文首先说明了园林建筑工程的主要内容,然后对节能型技术进行了介绍,最后对其实际应用进行了研究,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

节能;施工技术;园林建筑;应用

1、园林建筑工程的主要内容

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比较快,社会经济的发展提高了我国的国力和人们的生活水平,另一方面这种快速的发展给生态环境带来了非常大的破坏。不可再生资源愈加短缺、空气污染、噪声污染和水污染等污染状况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如果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提高对生态环境的重视度,园林工程是市政工程的重要内容,也是保护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工程。面对资源能源缺乏这一问题,园林建筑工程也必须加强节能型建设,必须对节能型施工技术进行分析,然后在实际工作中对其进行充分的应用。

1.1人力方面

园林工程建设的目的就是为人们的生活服务,所以人力方面是工程施工的主要内容。在进行园林建筑工程的施工前,工程设计者必须要知道工程开发商的相关要求,要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因素设计出合理可行的施工图纸和施工方案,然后根据园林建筑工程建设企业的实际能力和自身经验设计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计划,并处理好施工的交叉工作。此外还要做好园林建筑工程的进度控制与管理,施工技术人员要依据工程的施工情况和工作经验将节能型施工技术有效的应用到实际工程施工中,这样才能达到园林工程环保和节能的目的。

1.2自然环境方面

在园林建筑工程施工条件不同的情况下,周边自然环境也必然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现代城市园林工程施工中,园林建设主要考虑的就是路径、绿化带、给排水、格局、能源来源和假山等因素,这些都是园林工程施工所考虑的自然环境方面的因素。无论什么样的园林工程在施工前都必须对施工地和周围的自然环境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调研,从而为园林工程施工方案设计提供依据,从而提升施工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此外在节能型施工技术应用上也必须考虑到自然环境等方面的因素,根据自然环境的特点来选择适当的施工技术。

2、园林建筑工程节能型施工技术研究

2.1被动式节能施工技术

被动式节能施工技术是园林节能型施工技术的主要内容,也是应用非常广泛的施工技术。园林建筑工程的设计者通过对当地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的调查,通过当地的实际情况来对节能施工方案进行设计,这样才能使得人文环境建设、园林建设、自然环境建设与相统一,进而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在实际施工中,工程施工人员在施工前要对施工地的自然条件进行调查,对植物、建筑物、地形地貌、历史景观、自然景观等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要在保证园林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基础上提高其节能性,这样既可以达到较为理想的施工效果,也能促进园林建筑工程与周边生态环境相统一。园林建筑工程的目的是通过对工程设备材料、自然环境的合理搭配来创造健康舒适的环境,在实施被动式节能施工技术时要对环境进行全方位的调查分析。通过实践调查研究可知,被动式节能技术能够获得比主动式节能技术更好、更突出的节能效果,所以被动式节能施工技术的应用也较为广泛。

2.2主动式节能施工技术

在实际施工中主动式节能施工技术与被动式节能施工技术相对,园林建筑施工的主动式节能技术就是对施工所需资源、材料和设备等进行科学的安排和规划,主要通过最优的材料、资源、设备规划来提高园林建筑工程施工建设的节能性。在实际建设工作中,工程施工建设人员可以利用可再生资源来替代不可再生资源,可以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来替代煤炭等资源,从而可以达到节能的目的,也有利于节约不可再生资源,减少资源浪费,促进园林建设工程的可持续发展。不乐观的是有很多主动式节能技术的方法都很难应用到施工中,其应用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所以只能将规模较小的风能发电设备和太阳能等应用到工程施工中。

2.3在园林建筑工程施工中贯彻节能技术

节能型施工技术主要应用到园林建筑工程环境保护、施工管理、节约材料、节约自然资源和节约设备等方面。首先在施工管理方面就是优化节能型施工,健全绿色施工管理体系并对整个工程施工进行节能管理;其次在环境保护方面要尽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要加强对周边生态环境的监测和保护;另外在节约材料方面要优化材料配置,要节约园林建筑施工本身多耗费的资源和材料,加强对材料资源的应用规划,进而提高资源和材料的应用效率;其次在节约设备方面主要就是增加对节能环保设备的应用,如使用节水龙头和节能灯等;最后在节约自然资源方面就是加强对土地、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可以引入并研究节水技术,提高施工场地的节能性等,都是园林建筑工程中有效的节能方法。

3、节能型施工技术在园林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3.1优化园林建设的施工方案

施工方案是节能型施工技术应用的重要条件,在施工方案设计时就要贯彻节能理念,因为只有将节能理念深入到工程施工的各个方面才能有效发挥节能技术的作用。园林建筑工程施工工作量较大、占地面积较广、施工设计项目较多,所以要想将节能理念深入到具体施工中就要在施工方案上做文章。首先必须考虑到节能施工,在方案设计时要全面的考虑到对工作组织的优化设计和对各项资源的有效利用,要根据工程的进度计划合理科学的安排人力和物力,还要在实际工作中对其不断的进行优化。要将节能理念贯彻到施工方案设计中必须做好以下几点工作:①要制定科学的、合理的、可行的进度计划,从而优化整个园林建筑工程施工,这样就可以有效的提高园林建筑工程施工的效率和质量,对于园林建筑工程施工来说优化施工方案是比较重要的。②在园林建筑工程施工方案中还要对施工中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进行科学的安排和规划,如在进行植被种植和路面浇筑工作中,要把冲突的时间段给合理的错开,这样就可以减少人员配置上的错误,从而提高人员配置效率;

3.2节能技术和节能方法的具体应用

(1)将生活废水用于园林灌溉

首先在水资源的节约上要将生活废水应用于日常灌溉,从而减少水资源的浪费,提高用水效率。水资源的节约是节能型园林建筑工程的重要内容,因为园林工程中有很多草地、树木、花卉等植被景观,这些植物生长都需要大量的灌溉用水。要节约园林灌溉用水并提高城市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就可以将生活废水用于园林灌溉,设置专门的生活污水处理机构,将废水中危害植被生长的东西给予排除,然后用于日常灌溉,在灌溉后还可以作为园林的水循环,用于喷泉等园林景观建设,从而提高园林建设的节能效果。

(2)风能、太阳能在园林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在园林建筑工程施工中会用到很多的大型设备,其耗电量非常大,会浪费很多电能,所以在节能设计上就可以采用风能发电和太阳能发电来对其供电。在资源分类上太阳能和风能都属于可再生新型能源,这样就可以有效的节约不可再生资源,另外太阳能发电设备可以安装到园林建筑中的路灯等用电设备上,从而提高其观赏效果;而风能发电设备就是应用风车发电,因为园林的露天面积大,所以也可以安装风车发电设备进行日常电力的供应,同时也可以提高其观赏性,从而达到较好的节能效果。

4、结论与建议

园林建筑工程是现代城市重要的市政基础建设工程,要使城市可持续发展就必须重视园林建筑工程建设,要加强对节能型施工技术的研究,要在园林建筑工程中的每一阶段去应用节能型施工技术,从而有效的减少资源的浪费,这也是促进园林工程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但是现在节能型施工技术的应用状况还不太乐观,所以相关部门必须加强对其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陈尚超.浅析园林建筑施工中节能型技术的应用探析[J].现代园艺,2016(10):261-262.

[2]邵丹.节能型技术在园林施工中的应用浅析[J].市政园林,2016(12):254-255.

节约用水研究方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清水江文书;学术机构;地方政府

中图分类号:G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21X(2017)01-0050-07

清水江文书在1960年代中期以“封建糟粕”的身份第一次进入学界的视野。在“失踪”沉寂了20多年后,1980年代后期又以地方历史文献的身份悄然回到了学界的眼前。2000年以后,在学界和地方政府的合力作用下,清水江文书由被视为“赘物”的陈旧故纸摇身变成珍贵历史文献,逐渐从大山之深处、农民的家里走了出来,登上了学术的殿堂,2010年被列入国家“档案文献遗产名录”,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以之为基础的“清水江学”逐渐形成,清水江文书不但真正成为了黔籍旅台作家姜穆先生所期冀的“黔学的一门显学”[1],而且被北京大学赵世瑜教授等认为对“重建中国历史叙述”将起到重要作用[2]。

作为长期在清水江“田野”里耕耘的地方文化工作者,十多年来,笔者有幸参与和见证了清水江文书由陈旧故纸变成珍贵历史文献,从大山深处、农民家里逐渐走上学术殿堂的整个过程,对其中的功过得失多少有些了解。现就清水江文书收集整理和研究等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进行检视,并就如何解决提出自己的管见。

一、清水江文书的收集环节

1.收集方法问题。2001年秋,锦屏县人民政府与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合作开展锦屏民间林业契约及历史文献资料的收集,开启了地方政府c学术机构合作共同收集整理研究地方民间文书的先河。时至2004年秋,文书的收集工作基本上由专门机构①① 专门机构,指2001年8月,锦屏县人民政府与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联合成立锦屏县民间林业契约及地方文献征集研究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简称“契研办”,专门负责契约及地方文献的收集、整理和研究工作。的工作人员,采取以情感说服的方式,向农村的文书持有者进行无偿征集。由于文书的“归户性”特点,加上当时农村群众对其所持有祖传文书的认识还基本停留在“后土地交归集体,这些契子都没有什么用了”②② 锦屏县河口乡加池苗寨文书保存大户姜绍烈语,详见王宗勋:《寻拾遗落的记忆――锦屏文书征集手记》,广州:中国出版集团?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6年,第19页。的状态中,所以在这段时间的收集工作较为容易,每次下乡都有所收获。经过2004年9月的“纠偏”风波后,从2005年起,文书(时改称为“锦屏文书”)的征集由锦屏县档案部门负责。③在贵州省政府主管锦屏文书抢救保护工作的贵州省档案局的指示要求下,从2007年初,除锦屏县以外,黎平、天柱、三穗、剑河等清水江中下游县份相继成立了“锦屏文书”抢救保护工作领导小组,纷纷开展域内民间文书的收集工作,并将所收集到的民间文书统一命名为“锦屏文书”。此时各县收集文书,主要是利用行政手段,即以县政府名义向全县城乡发出征集告示,然后由档案部门派员到乡村去开展收集。各县档案部门在具体的工作中,都将文书的征集任务分解到各个职工,由职工想办法完成。由于文书遍布各村寨农户家里,随着工作的不断推进,人员本来就不多、经费素来紧张的档案部门逐渐感到力不从心。为加大力度、尽可能多的收集到文书,2011年起,锦屏县率先通过县政府将文书征集任务列为常规性工作,每年都分解到各个乡镇,将文书征集任务分解到职工个人身上,并与乡镇的年终综合目标考核挂钩,这对文书的征集起到了一定的效果,至少在数量增加上得到了较好的保证。

但是,这样一来,却给文书的收集带来了很大的负面作用,给清水江文书特有的“归户性”和系统性带来了很大的破坏,从而影响了文书整体的质量,造成难以补救性的损失。③2004年8月,根据贵州省档案局和黔东南州人民政府有关领导指示,锦屏县单方面终止与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的合作,锦屏县民间历史文献的收集整理工作改由锦屏县档案部门负责。

笔者曾长期从事文书的征集工作,深感文书的收集是一项群众性很强的工作,同时也是一项带有一定学术性的工作,不但需要向群众(即文书持有者)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发动,还要了解村寨以及其家族历史背景等外延信息。将文书收集任务分解到职工个人,职工在文书收集过程中,大多只是注重任务能否完成,而对文书收集的质量都基本不在意,对文书的那些外延信息和留存现状等更是忽略。尤其是近年来,县政府将文书收集作为常规性任务下达到各乡镇,并纳入乡镇的年终目标考核内容。各乡镇则将这一任务相应地分解给具体干部和行政村。负责完成具体任务的乡村干部们为了完成任务,无不使尽浑身解数,将规定的文书份(件)数收集上交即告任务完成(有的为了完成任务,到外乡镇甚至到外县“挖”来充当本乡镇的任务),至于文书“归户性”和系统性以及相关外延信息资料基本上无人顾及,甚至无人去想要附带收集这些东西[3]93-94。也是因为文书征集成为基层政府每年的指标任务,往往使得有些原本是一户的文书被人为分割成若干部分。在锦屏有一个乡,有一工作人员发现了某村一户收藏有大量、远超过当年上级规定其收集任务的文书,为使来年完成任务不致困难,他便将该户的文书分成几年次上交。这样,该户人家的文书便被分成几个批次,其系统性于是就被人为的破坏了,这是一个工作方法上的错误[3]94。笔者曾多次向锦屏县政府相关领导建言,试图阻止这种不当的方法与行为,但都无果。

对文书的收集,笔者主张不宜继续采用由政府下指标、定任务的形式由乡镇行政干部来完成,而应该仍由诸如档案等文书管理部门的专业人员进行。为保证文书征集的质量(保持前文所述的“归户性”和系统性等),还应该对征集人员进行相应的专业培训,请学术机构的专家学者或地方上相对掌握文书收集知识者对这些收集人员进行基本的知识培训,以免在工作中仍蹈前辙,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2.收集的“度”与保管形式问题。所谓收集“度”的问题,也即是文书征集到什么程度的问题,是不是有必要将散藏在民间所有的文书悉数收集到公藏机构来统一保管?清水江流域民间到底藏有多少文书?这是一个很难准确回答的问题,或说30万份(件),或说50万份(件),这些数据都是猜测或估计而得。2001年,笔者通过一段时间的征集和对部分村寨进行初步了解后,以全县205个行政村、每个行政村平均保存有文书500份(件)计,估计锦屏全县民间藏有文书约10万份(件)。

清水江文书是明清至民国时期清水江流域地区人们经济等各种社会活动的真实记录,而其中的重要成份契约文书曾是这里人们拥有赖以生存的山林土地等不动产的法律凭据,历来受到珍视。1950年代初期废除山林土地私有制后,这些文书受到冷落和遗弃。清水江文书还有一个特点,也即是“活态性”,有相当部分山林土地契约文书至今仍具有现实价值,仍是农村基层组织调解山林土地权属纠纷的重要参考依据。加上十多年来,随着清水江文书征集抢救工作的不断开展,对外宣传力度不断加大,文书的知名度不断提高,利用文书资料开展各种研究的专家学者不断增多,农村群众也逐渐改变对其所收藏文书的看法,又重视起来,大多都不愿将其所收藏的文书轻易交给政府保藏,而是要求自己保管。这样,就导致收集难度相应地增大。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的有关规定,群众所收藏的祖传文书属于其私有财产,他们享有处置权,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无权强行让他们上交。

但众所周知,农村保管条件有限,火灾是诸文书的大敌。由于火灾等方面原因,民间文书损失了很多。如何让散藏在民间的那部分文书得到妥善的保管,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政府大规模地在农村开展民间文书的征集工作,原来分散在民间各农户家里的民间文书相当部分被收了上来,集中到公藏机构进行保管。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6年上半年,黔东南州各县档案部门馆藏清水江文书达21.98万件。主要包括5个重点县:锦屏60376件,黎平60000余件,天柱30000件,三穗28000件,剑河16000件。此外,在黔东南州的从江、榕江、凯里、黄平、丹寨等地也发现有民间文书,并部分征集入藏档案馆。另外,贵州省内一些机构也有少许的文书原件收藏,如贵州民族博物院收藏有清水江文书922件,①①贵州省民族研究所原副研究员杨有赓先生将1995年从锦屏县平鳌村收集去的文书转赠贵州民族博物馆(贵州民族文化宫)收藏。凯里学院苗侗文化博物馆藏有846件,黔东南州博物馆也有少部分馆藏。统上数据,公藏机构类收藏文书22万余件。从避免如前由于火灾等因而遭受损失的角度来说,清水江文书的确是得到了保护,其意义无疑是积极的。但也毋庸讳言,这种大规模、梳篦式的征集,是对地方文化原生态的一种人为的改变,既改变了农村文化的多样性,也改变了人们的传统文化心理。从这个角度来说,这其实也是一种文化生态的破坏。

单纯从研究的角度来说,清水江文书收集到现在这个程度已经基本“够用”,再继续收集也不过是数字的不同罢了。因为“利用民间契约文书进行史学研究跟不上民间契约文书搜集的步伐”[4],如果继续不断地采用梳篾的形式,将散于民间的文书悉数收集上来,集中到公藏机构里统一保管,这对于地方文化原生态来说并非都是好事,同时也是对文书价值的一种破坏。因为一种地方文献,只有在其产生和曾经发挥作用的地方才最能体现其价值,一旦离开了其产生和发挥作用的特定地方,其价值自然就会大打折扣[5]。再者,也不利于传统村落的保护和乡村旅游事业的发展。因为如果把民间文书悉数收干收尽,慢慢地,人们就会失去数百年来形成对传承文书的那份特殊感情和心理,那么原本具有文化多样性的农村就会变成了传统文化的“空壳村”和“返贫村”。所以说,有意识地留下部份文书原件在民间也是很有必要的。

如何解决上述的国家机构出于传统文化保护目的大量收集和保管文书,与文书的持有者缘于传统文化心理以及对国家机构的怀疑不信任而不愿意上交的矛盾?笔者认为,可以采取国家保管和民众私人保管、集中保管和分散保管相结合,也即是国家机构也不强求将民间文书全部都收集上来,对于那些不愿意交上来统一保管的民众所持有的文书实行就地保管。对于就地保管民间文书,锦屏县有关部门在该县的文斗村进行了尝试,由国家机构购买保险柜发给文书的持有者用于存放文书,这对于文书的防火安全上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但文书的保管是多方面的,不仅仅要防火,还要防虫、防潮、防霉、防失、防乱等等。2002年,笔者在锦屏县平略镇岑梧村收集契约文书时,发现该村的契约文书管理得非常好。1980年在贯彻国家林业“三定”政策②②林业“三定”,即“稳定山林权、划定自留山、制定集体山林管理责任制”。时,将全村各户所掌管的契约文书进行清查,逐份进行抄录,建立全村契约文书总册,契约文书原件退回各户自己保管,总册由村里掌管。这样,村委会对全村的土地及契约状况全部掌握,对所出现的山林土地权属纠纷能够及时处理。民间私人保管文书也不妨借鉴岑梧村的经验,先由乡村组织力量在政府部门或学术机构的指导下,对全村的契约文书进行全面的普查,在文书持有者的参与下对其文书逐份进行造册登记,对每户的文书建立份(件)级目录,各户的份(件)级目录一式三份,文书持有户执一份,村委执一份,政府部门执一份。各户的文书在登记之后,退回各户,由政府部门根据其契约文书数量的多少统一配发保险柜等能防火、防潮的保管设备。政府部门还应就保管设备使用和文书管理的基本知识,组织对契约管理人员进行的培训。同时,政府部门应协助乡村建立必要的文书管理制度,每年定期或不定期对各户所保管的文书进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5]。

与之同时,还应采用现代的技术和方法进行多形式的复制。随着乡村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加上清水江文书研究队伍的不断扩大、研究的不断深入,散藏在农户家里的清水江文书不可能不被嗅觉灵敏的研究人员发现和翻阅、拍照。文书原件翻阅、拍照多了,其原始状态就不可避免地受到破坏。文斗下寨姜元泽家藏和文斗上寨姜廷庆家收藏的那些文书即是典型例子,由于翻阅和拍照的人次多了,以致面目全非,不但最初发现的秩序被彻底破坏,而且文书纸张也损牧瞬簧伲令人非常痛心。之所以,对每户所有的契约文书都应进行复制和数字化,今后专家学者或游客来只能提供复制件。契约文书的复制件可有纸质件、数码照片、数码影像,这些复制件或数字化件须有一份收藏在县一级的公藏部门。

还有,在文书的就地保护问题上,有关学术机构应该积极参与相关工作,充分发挥其学术优势,在文书的保护工作中进行技术指导,而不能仅局限和满足于资料获取这一窄小目的,应该践行文书的征集整理与研究要顾及文书持有者或原留存地域村寨的权益。

二、清水江文书的整理问题

清水江文书的整理分为保护性整理和研究性整理两部分。

1.保护性整理。文书的保护性整理是指对收集到的文书进行修复、装裱和立卷、编目等工作。清水江文书的保护性整理,理应在尊重“历史形成、历史留存以及发现状况”的“三尊重”①①即尊重民间文书的“历史形成、历史留存和发现状况”,详见刘伯山:《民间文书档案整理的“三尊重”原则》,《安徽史学》2015年第6期。前提下,充分照顾并维护其原有的系统性与“归户性”甚至“归地性”②②归地性,即是将契约文书根据山场地块的小同来分包保存,就如同按文件类别的不同来分门别类建立档案一样,因为这种归地指向的历史遗存有某些原生的内在关联,使得契约文书既系统完整又脉络清晰,山林土地契约文书较多的人家尤其如此。详见王宗勋:《加池四合院文书考释》卷一,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2016年,第67页。,使文书原有的内在脉络能够得以延续并可追溯[6]。清水江文书的保护性整理工作,至今基本上仍是由最早介入的档案部门负责。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清水江文书在保护性整理上,未能真正做到“三尊重”。以文书收集整理工作开展最早、经验相对丰富和成熟的锦屏县为例,由于相关工作人员这方面经验和能力欠缺以及有部分文书被原持有人翻动破坏等方面原因,绝大部分未能按原来的“归地性”和系统性来进行整理编目,而是简单地按时间先后顺序进行排序,以致“归地性”和系统性受到了难以恢复式的破坏。更为糟糕的是,工作人员为防丢失和便于统计,竟简单“粗暴”地在文书原件上赫然加盖序号章印,用笔填写数字序号,从而破坏了文书的原始形态。作为清水江文书抢救工作“模范县”的锦屏尚是如此,其他以锦屏为经验源的县份情况便可想而知。所有这些,是对文书本身的破坏,使文书的文物价值、研究价值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2.研究性整理。当前,在清水江文书的研究性整理上,不同学科的研究者,往往会根据所接触到的部分文书,或研究兴趣相关的某部分文书进行一些专题性研究,尚未有效开展多学科交叉渗透的综合性研究[6]。以致在清水江文书的研究性整理上,呈现“各行其是”状态。一般都只考虑自己的学科和专业特点,甚至是课题的需要乃至本人的兴趣与爱好,而未能从清水江文书的“时、地、人”③③文书的“时、地、人”“时”指文书产生的时间;“地”指产生的地点;“人”指签订契约文书者以及长期保管契约文书的后人。以及“归户性”和系统性等实际出发。如最早做清水江文书研究性整理的杨有赓和日本学者唐立、武内房司等2001―2003年在日本出版的《贵州苗族林业契约文书汇编(1736-1950年)》3卷中,就将从锦屏县文斗下寨姜元均和平鳌姜于休等民户收集去的853份文书分成山林卖契、含租佃关系的山林卖契、山林租佃契约或合同、田契、分山、分林分银合同、杂契、民国卖契等几大类。同样,2013―2014年高聪、谭洪沛主编,由民族出版社出版的《贵州清水江流域明清土司契约文书》中的“九南篇”和“亮寨篇”,将所收录文书分成10类,分别为:山林买卖、捐赠、转让、调换契约、字据;田土买卖、捐赠、转让、调换契约、字据;租佃、合伙经营合同、字据;家业、财产析分合同;典当、抵押、借贷契约、字据;屋地、菜园、池塘、阴地等买卖、捐赠、转让、调换契约、字据;结婚、接童养媳、离婚、休妻等婚姻文书;推行保甲、惩冶匪患、广兴实业、立功嘉奖等官府文书;土司、保甲及宗族组织自治文书;裁决、诉讼、清白字据和其他文书。上述两种影印文书汇编在编辑逻辑上,把归户文书进行人为割裂,按照文书内容归类和时间先后排序,前者只说明了文书所出自村寨,后者则在文书释读页后将文书现藏存地标出,这样的做法使得所收录的文书的研究价值受到相应地损减。而在2008年西南政法大学教授陈金全等主编、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贵州文斗寨苗族契约法律文书汇编――姜元泽家藏契约文书》,则从法学的角度将文分成契约文书、其他文书两大部分。这样的分类虽较有利于刚接触清水江文书、急切想了解这一地区林业发展情况的外地学者,但这样划分不太适合清水江文书的特殊实际。按照内容来分类别,势必会将该山场各阶段紧密联系的契约生硬地分割开来,进而破坏了山林土地契约的系统性和连续性,人们就无从全面了解该户或家族经营管理山场和林业生产的整个过程,契约的价值也就会被打上了折扣。

张应强、王宗勋在2007―2011年主编的《清水江文书》第一、二、三辑,在资料的编辑上,基本上遵循了清水江文书的“归户性”和系统性原则,也即以村寨为单位,每个村寨一个序号,村寨之下根据不同家族或家庭分卷,同一卷之下依照文书收藏者的原有分类进行分帙,每一帙中按时间先后排序。如加池四合院的文书在编辑过程中,即按照收集时的状况分卷帙,每一大包立成一帙,从而大体上保持了其初始性。但由于编者的疏漏,未能将文书产地(村寨)名称和文书的原来持有者姓名等信息标明和区别出来,以致给利用者带来了不便。

在清水江文书的研究性整理上,笔者认为,应本着“三尊重”的原则,尽可能地维持文书原有的“归户性”和系统性,也即不打乱原有的秩序。但是也应该考虑研究者的学科和方向的差异,为其节约宝贵的时间,不妨采用分类索引办法,即将不同类别的文书分别检出,编制相应的索引,使利用者按图索骥。凯里学院图书馆所创建的“清水江文书数据库”中,既有按照地域进行归户检索,也有按照内容做分类查询,这样能够二者兼顾,这是有益的尝试,值得提倡和借鉴。

三、清水江文书对专家学者开放利用问题

截止2016年上半年,黔东南州各县收集到档案馆的清水江文书共21.98万份(件)。这近22万份(件)文书中,除了岑巩县的几百份曾向个别学者开放之外,其余的几乎不对外开放,这是这些年来一直被专家学者诟病的问题。2004年9月,贵州省档案局刘强局长率队来锦屏就锦屏文书的保管等问题进行调研时曾说:“我们(对锦屏文书)只有保管的义务,没有开发利用的权利。”[7]1872010年10月在锦屏召开的“锦屏文书暨清水江木商文化学术研讨会”上,黔东南州档案局局长杨通永在发言时认为,“锦屏文书(清水江文书)应彰显珍贵”,“如让人随意、过多地拍照,那么就会失去其珍贵的价值”,“如果过度开发,就显得门槛很低,其珍贵价值就体现不出来。”[7]267因而招致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栾成显等与会专家学者的炮轰。时至今日,清水江文书依然深锁馆柜之中,除了极个别(诸如上级领导),其他人员很难一睹“庐山真面目”。由于公藏机构对专家学者采取不开放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专家学者直接深入到农村文书持有者家里去访问和翻阅拍照,从而出现上述的民间文书受到破坏的现象。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状况,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地方政府部门保守思想指导所致。2004年9月,在贵州省某些学术机构和专家学者的呼吁和贵州省某些高层领导的指示下,省档案部门和黔东南州政府强令锦屏县政府中止与中山大学有关锦屏民间契约等地方文献的合作征集整理工作,同时也禁止与其他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7]187。在这一精神的指导下,清水江文书(亦称“锦屏文书”)遂深藏入馆柜之中,复戴上了神秘的面纱,谢绝几乎所有的专家学者造访。直到2010年10月“锦屏文书暨清水江木商文化学术研讨会”召开后,才又不时露出些许面容。虽然目前省政府对清水江文书在很大程度上已改变了先前的“严密保护”政策,但收藏机构档案部门十多年来形成的神秘保守观念依然未转换过来。其次,收藏机构的基础性整理工作跟不上。文书的对外开放,必须以修复、装裱、编目、数字化等规范性整理为基础,而这些工作十分细致和复杂,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同时也需要有一定的经费投入。对于经费素来紧张,人员少、整理能力薄弱的档案部门来说,这难度无疑很大。正因为如此,清水江文书的整理工作进度十分缓慢。再次,收藏部门拥资图利思想主导所致。负责清水江文书收藏的档案部门是一个相对较弱的部门,工作经费严重不足是长期以来困扰该部门的大问题,在遇到清水江文书这根“救命”稻草后就紧抓不放,都想利用它来提升自己的身价,从而将这个单位“盘活”。之所以,也不轻易对外开放供人无偿利用。

清水江文书只有不断有人研究利用,其价值和功用才能显现和发挥。如一味只是 “严密保护”,不对外开放的话,它充其量就是一堆废旧纸张,其价值就不可能得到显现,它的特殊社会功用就不可能发挥出来。

其实,有效的保护与合理的开放并不矛盾,合理适度的开放甚至还会促进保护工作。如何做好开放利用?首先,要改变保守、怕开放的地方保护主义思想,政府主管部门不能老是认为人家来翻看、利用就是来劫夺我们的资源,贵州的研究机构也不能一味地抱着“贵州的文化资源只能由贵州人优先利用”的狭隘心态,而应本着积极开放的态度,欢迎省外甚至国外的力

量加入到清水江文书的研究中来。其次,要加快整理性工作。要实现文书的对外开放,必须要先做好诸如修复、编目、复制和数字化等工作,这些都是对外开放的前提和基础。目前,这项工作进展较为缓慢,需要政府加大相关经费的投入,同时也需要学术机构的支持,否则,收集上来的文书只不过是换地方保存(即从农民家里转移到档案馆里)而已。再次,文书对外开放,应采取适当收费的办法。最后,将所收集到的文书规范整理后系统出版公布,这是对文书最好的保护。目前,较为系统地出版刊布清水江文书(锦屏文书)的张应强、王宗勋主编的《清水江文书》第一、二、三辑33册和张新民主编的《天柱文书》22册,刊布文书计23500多份(件),这仅占目前所收集到清水江文书(锦屏文书)的很小一部分。①①目前已经刊布的清水江文书,大宗文书集成有:张应强、王宗勋主编的《清水江文书》第一、二、三辑33册,共计14987件;张新民主编的《天柱文书》第一辑22册,共计6929件。其他文书汇编资料中还有:唐立、杨有赓等人主编的《贵州苗族林业契约文书汇编》3卷书中收录文书共计853件;谢晖、陈金钊主编的《民间法》(第3、4卷)中收录罗洪洋在文斗寨收集的文书150多件;陈金全、杜万华主编的《贵州文斗寨苗族契约法律文书汇编》中“姜元泽家藏契约文书”收录664件文书,“姜启贵家藏契约文书”收录465件;潘志成、吴大华等人主编的《贵州清水江文书研究丛书》(第1、2卷)中收录296件文书;高聪、谭洪沛主编的《贵州清水江流域明清土司契约文书》(九南、亮寨篇)中共计收有锦屏县敦寨地区文书843件。此外,在公开出版的地方志中也有部分文书收录其中,如杨有赓等人编写的《侗族社会历史调查》中收录文书15件;刘毓荣主编的《锦屏县林业志》中共计收录25件文书;刘启仁主编的《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志?林业志》中收录文书13件;王宗勋主编的《锦屏县志(1991-2009)》一书中图文收录文书共计69件。这其中还不包括学者在论著中引用到的新发现的文书资料,尽管锦屏县出版的文书中有部分重叠刊布,但是目前已经达到了23500份(件)以上。当下,贵州省委、省政府高层提出要用好民族文化和生态环境这两个“两个宝贝”,这数10万份(件)清水江文书不仅是民族文化的实物载体,更是生态环境的历史见证,还是清水江流域历代人民的智慧结晶,堪称“宝贝”中的“宝贝”。将这数10万份(件)文书系统出版,是用好“宝贝”的至高行动。但这也是一项工程浩大、投资甚巨的文化建设工程,需要从省乃至国家的高度斫行全盘统筹,而不能仍由各地区、各部门和研究机构站在各自利益的角度零敲碎打地进行。实施这项工程,应有高远的立意,要从保护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高度,要用世界的眼光来做好顶层设计,出版之后,就要推向世界。如果能成,这将是贵州前无古人的文化盛事,其影响难以估量。

四、清水江文书研究成果转化问题

勿庸讳言,在清水江文书收集整理以及研究这个问题上,学术机构和地方政府都各有所图。地方政府将文书视为地方文化资源,想利用这一资源、通过学术机构的介入和宣传推介,引起相应的效应,进而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而各学术机构则想通过地方政府,能大规模地得到这些文书资料,从而充实丰富自己研究课题的内容,提升自己专业、学科的水平。但到目前为止,在清水江文书的收集整理和研究上,学术机构与政府部门却又是互相脱节的,都只较多地考虑自己方面的利益,而忽视对方的需求。诸如去今两年的“国庆”期间,锦屏县连续举办了两届以“锦屏文书学术研讨活动”为主要招牌的“锦屏文书文化节”。这两年的“文书节”办下来的结果是,政府利用国庆长假旅游旺季举办“文书节”达到了推介锦屏地方旅游的“借船出海”目的。可学术界却因选择的时期是大家都想放松休息的国庆假期,专家学者难以邀集,学术研讨目的达不到而怨言不少。但是,如果选择学术机构较喜欢的旅游淡季的暑假期间举办“文书节”,地方政府肯定不乐意干的。

再者,地方政府部门缺乏学术方面的人才,对学术机构研究动态和成果基本上是麻木的,缺乏应有的了解,而研究人员又未能找到渠道与地方政府沟通,将研究成果及时转化,以致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一直搁闲在书本上,电脑里,书斋中。如,中山大学张应强教授团队对清水江流域历史文化资源的深度挖掘与严谨分析,贵州师范大学徐晓光教授等人关于锦屏民间习惯法和苗侗民族森林生态知识及环保传统的缜密思考,吉首大学杨庭硕教授和罗康隆教授团队基于文书资料对林业与生态问题的实证研究,以及刘金龙、王宗勋等关于林业契约文书中山林土地权属合理流转于当今集体林区体制改革方面的具体探索,等等。研究成果未能及时转化,为社会发展服务,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一种人力资源的浪费。

如何有效解决清水江文书研究成果的及时转化问题,笔者认为,地方政府应积极主动作为,应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以作为与学术机构以及农村民众联系沟通的平台,随时关注学术动态,发现学术研究新成果,以灵活多样的形式,及时将研究成果进行消化,使之及时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当然,学术机构和研究人员在清水江文书的研究上,也应适当结合地方济社会发展来设计相关的课题,开展相应的研究,将研究成果及时与地方政府通报对接,促成研究成果的及时转化。

五、结语

综上所述,对清水江文书的收集整理研究是一个综合性的课题,它不但具有学术性,同时还具有很强的社会性,它涉及地方政府、学术机构和农村群众各方面的利益,处理好上述诸问题,需要地方政府和学术机构进行良性互动,要本着包容的心态,诚信的精神,兼顾和互惠双赢的原则互相合作,处理好其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只有这样,清水江文书才能真正成为“显学”,在“重建中国历史叙述”中发挥作用,这个“宝贝”才能发挥其社会功用。

参考文献:

[1] 王宗勋.清水江历史文化探微[M].昆明:云南美术出版社,2013:269.

[2] 赵世瑜.清水江文书在重建中国历史叙述上的意义[J].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15(4).

[3] 王宗勋,张应强.锦屏文书与清水江地域文化[C],广州:中国出版集团,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6年:93-94.

[4] 陈支平.努力开拓民间文书研究的新局面[J].史学月刊,2005(12):5.

[5] 王宗勋.文斗苗寨契约文书遗存及民间文书保护现状调查[J].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16(2):5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