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本网工作总结内容页

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总结{优选5篇}

2024-08-04 12:03:01工作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智慧校园;新建校;建设内容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自20世纪以来,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应用引发了全球性的社会变革,信息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世界各国竞相投资教育信息化,力图通过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随着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随时随地的师生互动、无处不在的个性化学习、智能化的教学管理和学习过程跟踪评价、家教互通的学习社区等新型“智慧校园”教学管理模式已展现人们面前。但是,在新办的学校或者新建的分校、校区(以下简称“新建校”)建设过程中,应优先建设哪些内容,如何搭建新建校的信息化基础工程,为后续的智慧校园全面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根据近期在北京市海淀区、朝阳区几所中小学的新建校智慧校园的设计和实施情况,梳理总结了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的总体目标和分析目标以及一期基础工程应重点实施的内容。

一、智慧校园的总体建设目标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4年)》的要求,以服务教育教学为核心,逐步开展智慧校园基础设施环境和智慧学习、智慧教研、智慧管理及智慧服务四大应用平台,在此基础上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信息技术对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分析,充分利用国家教育网等设施,实现与其他学校间的设备互联、资源共享、业务协同。从而将学校建设成为一个无处不在的网络学习、融合创新的网络科研、透明高效的校务治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的智慧校园。

一般中小学的新建校建设分为3期进行建设,各期工程的建设目标如下:

1.智慧校园一期工程的建设目标

新建校一期工程通过校园信息与网络综合布线工程、计算机网络工程、机房基础设施工程、卫星及电视系统、教室多媒体设备工程、校园广播系统、电话系统、智能卡(门禁)系统、数字与显示系统等系统的建设,搭建符合标准的智慧校园基础环境,满足新建校开学的学习、教研和管理要求,为未来学校智慧校园的全面建设打好坚实的基础。

2.智慧校园二期工程的建设目标

新建校二期工程通过建设以平板教室、翻转课堂系统、电子阅览室系统为核心的智慧学习应用平台,以校园电视台系统、精品录播教室系统、视讯系统为核心的智慧教研应用平台,以物联网集中控制系统、设备空间展示系统、终端定位服务系统、协同办公系统为核心的智慧管理应用平台,以统一信息门户平台为核心的智慧服务应用平台,从而初步建设成一个以无处不在的网络学习、融合创新的网络科研、透明高效的校务治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理念为中心的智慧校园,为实现学校日常智慧化的学习、教研、管理和服务提供信息化支撑。

3.智慧校园三期工程的建设目标

新建校智慧校园三期工程在一期、二期工程的基础上,利用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建设以教学质量分析、学生过程评价分析、学生舆情分析、教师行为分析为核心的综合应用分析平台,加强对教育、教学过程中海量数据的深度挖掘和分析;通过建设机器人、3D打印等功能教室,提升老师和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充分利用国家教育网等基础设施,实现与其他学校的设备互联、资源共享、业务协同。从而全面建成以分层次教学、学生成长阶梯、先进的教育教学为核心理念的智慧校园。

4.智慧校园一期基础工程应重点实施的内容

在新建校智慧校园建设的整个过程中,一期工程是智慧校园建设的基础工程,但受限于新建校在建设初期中的资金条件限制和开办学的时限要求,智慧校园一期工程的建设内容应重点包括以下几方面:

(1)校园信息与网络综合布线

校园综合布线系统包括教学楼、办公楼、宿舍楼等在内的有线、无线网络数据信息点、视讯等系统的信息点位布设,系统设计采用主干核心光缆,楼层与核心数据交互采用24芯光纤,楼层设备间到各房间信息点位采用6类非屏蔽线缆。

(2)计算机网络工程

计算机网络工程将建设符合安全保密相关要求,构建万兆骨干、千兆到桌面的高性能网络系统。主要包括核心机房内采用的万兆接入能力的核心交换机,教学楼、办公楼、宿舍楼内各楼层的弱电机柜、各楼层内光电接换机。在安全方面,建设防火墙、流量控制、上网行为管理、多链路负载均衡等网络安全系统。

(3)机房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遵循智能机房的建设标准,建设包括机房UPS、配电、精密空调、机柜、机房环境监测系统、机房安防监控系统,实现机房环境、安防、动力、门禁、报警信息的远程联网监控,实现对各厂商设备的统一接入、统一管理,适应核心机房无人值守和联网监控的要求。

(4)卫星及电视系统工程

卫星及电视系统工程将充分发掘本地有线电视的闲置频段,利用卫星接收设备接收电视节目,再把卫星电视节目和自办教学节目插入后混合传送,增加节目数量,达到丰富业余文化生活和提供电视教学的目的。

(5)教室多媒体设备

在教室中采用高清智能触控一体机、高清实物展台等组成的智慧教学系统,教师可以借助触控一体机实现图文并茂、情景交融的电化教学、视听教学、共享教学等。从而彻底改变教师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真正使课堂数字化,教育手段现代化。

(6)广播系统工程

广播系统主体上采用全数字化、IP网络化设计,由办公室、教室内教学广播和日常公共广播两个部分组成,可以满足学校自动打铃、广播通知、紧急消防广播、背景音乐、英语听力、英语教学以及AOD点播等基本需求。

(7)电话系统

根据需求建设一套全数字化、IP电话系统,实现几个校区之间的校内教育、教学通话及校内教职工、学生之间的通信,还可以与外网实现通话交流。

(8)智能卡(门禁)系统工程

智能卡(门禁)系统工程由图书借阅、门禁、食堂消费、考勤等系统组成,通过一张卡、一个数据库和一个发卡系统实现统一管理。

(9)数字与显示系统工程

针对校园情况,需要在包括校园大门、教学楼楼道、宿舍楼道、操场、公共场所等位置部署显示终端,并通过信息系统进行校园文化宣传工作。

结语

智慧校园正在我国各地火热的建设中,关于智慧校园建设的目标和内涵每天都在不断地丰富和扩展,本文根据近期智慧校园设计和实施的情况概括了中小学新建校智慧校园的建设内容,随着新技术、新理念的不断发展,智慧校园的建设过程和建设内容一定会有新的发展,将推动教育信息化工作不断推向前进。

参考文献

[1]刘启新,沈李强,等.高校数字校园建设指南[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序I.

[2]蒋家傅,钟勇,王玉龙,等.基于教育云的智慧校园系统构建[J].现代教育技术,2013,23(2):109-110.

[3]钟晓流,宋述强,焦丽珍.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设计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3(1):58-64.

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智慧校园;职业学校;信息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28-0021-04

【作者简介】李国庆,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徐州财经分院(江苏徐州,221008)副校长,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软件工程、网络应用技术、教育教学管理。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计算等新一代移动网络技术的兴起和快速发展,教育信息化建设从数字技术时代进入智能化时代,智慧教育成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趋势,“智慧地球”“智慧城市”“智慧校园”等新兴观点与视角引起人们的重视。职业教育作为社会人才培养的一个层面与类别,更应该做好智慧教育的探索与研究。2016年1月,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财政厅联合下发《关于推进职业学校智慧校园建设的通知》,并随文公布了《江苏省职业学校智慧校园建设评价指标体系(2015)》,职业学校的“智慧时代”即将来到,如何做好从数字化校园到智慧校园的转变?我们距离智慧校园还有多远?

一、智慧校园是什么?

智慧校园到底是什么?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智慧校园的定义中,当前国内有以下几种相对权威的说法。

一是基于管理应用的“智慧校园”。2010年,在信息化“十二五”规划中,浙江大学提出建设一个“令人激动”的“智慧校园”。这幅蓝图描绘的是:无处不在的网络学习、融合创新的网络科研、透明高效的校务治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方便周到的校园生活。简而言之,“要做一个安全、稳定、环保、节能的校园”。

二是基于物联网管理的“智慧校园”。南京邮电大学提出了基于物联网的智慧校园,即构建满足学校教学、科研、管理、生活与服务要求的开放性、协同化运行环境,为校内外各类人员提供完善的个性化服务支持,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和管理提供完善的智慧化运行环境,在学校中实现数字资源整合与共享、身份识别、图书管理、校园一卡通、校内各类信息系统集成等,从而实现为校园管理提供“智慧化”服务。

三是在《江苏智慧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文件中给出了“智慧校园”的基本定义:基于教育云的信息化系统建设,对传统的校园网络系统进行整合与优化。建立覆盖学校教学、科研、管理、招生等各个区域的宽带高速网络环境,提供面向全体师生的基本网络服务和软件服务。在校园内建立电子身份及统一认证系统,构建工具化的学习环境和智能化的工作环境,实现教师教研、学生学习、教务管理和评价、家校沟通、学校安全管理的智能化。

在此基础上,笔者通过研究发现智慧校园有三个主要特征:一是利用云计算、虚拟化和物联网等新技术搭建全面的智能感知环境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提供基于角色的个性化定制服务;二是将基于互联网的信息服务融入学校教学、科研、管理等服务领域,实现这些领域的互联和协作;三是通过智能感知环境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为学校与外部世界提供一个相互交流和相互感知的接口。

基于此,所谓“智慧校园”是指通过云计算、虚拟化和物联网等新技术来改变学校师生和校园资源交互方式,将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与校园资源、应用系统进行整合,以提高应用交互的明确性、灵活性和响应速度,从而实现智能化服务和管理的校园模式。

二、智慧校园应该具备哪些指标?

对于智慧校园建设的标准,国家、省教育部门结合教育类别制定了不同的评价指标体系,尽管针对不同的对象,但总体方向是一致的。评价项目共分师生发展、应用服务、数字资源、基础设施、组织保障五个部分,整体分析,可以称为“一二二”体系,即一个核心――师生发展;两个平台――应用服务平台、数字资源平台;两个保障――基础设施保障、组织制度保障。

(一)一个核心:体现智慧校园水平的师生发展能力

智慧校园建设的目的是“提升学校管理的效率,提高学校教育教学的水平”,要体现出“人要智慧、物要智能”的特征,其核心是学校师生教育教学发展能力的提升,主要包括校长、教师、学生三个方面的发展能力指标。

校长要具有一定水平的信息化发展理念与能力:发展目标、规划和设计、引领与组织、个人影响力。学校的中层干部也应该同时达到以上几方面要求,并具有较强的实施能力。教师要具有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先进理念,具有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识;能利用信息技术获取教学资源、改进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教学、专I发展;与家长、学生、同事、专家进行互动交流。学生要具有正确的信息意识,对运用信息技术创新学习方式持积极态度;能正确利用网络获取、储存、评价、整理和应用数字化资源,改进学习方法,进行个性化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二)两个平台:应用服务平台、数字资源平台

1.支撑教育教学、科研、管理的应用服务平台。

搭建好智慧校园建设中的教学、科研、管理的应用服务平台至关重要,单个平台的好坏决定着应用的程度,平台融合是智慧校园整体水平的关键,要着重关注以下几点:

一是软件服务平台的融合统一,要具有统一身份认证、信息门户数据标准、校园一卡通系统、电子档案管理统一服务功能。二是教学与科研服务,要具有教学、实习实训服务等信息化管理功能;实现教师与学生的个人空间支持,提供网络教学与培训服务;具备基于物联网的信息采集、分析与互动的信息化管理功能;提供教科研协同服务,具备对教科研项目从立项申报到项目验收各个环节的管理功能。三是校企合作服务,建设校企合作服务平台,具有校企合作信息、校企合作项目管理、顶岗实习管理、毕业生跟踪管理和服务等功能。四是办公与生活服务,即能提供办公自动化平台、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实现公文流转、信息、用印管理、会议管理、请假与销假等常规行政办公服务。五是财务和资产管理服务,能提供财务管理服务并能够根据财务数据进行信息分析,同时建设设备资产管理服务平台,提供资产采购、管理等信息化服务。

2.适用于学校教育教学的数字资源平台及教学资源。

建立适用于学校教育教学的数字资源平台以及建设适应学校专业发展、课程教学的数字化资源是支撑信息化教学的重要主体,也是智慧校园建设中最难的环节,它需要全体人员的参与,需要持久的耐力,是教学中最能体现“智慧”的地方。

目前市场上有很多种数字资源管理平台,要结合学校需求、管理平台功能、教学内容的范畴等情况建立“适用+实用”的教学资源管理平台。数字化资源要具有满足专业建设需要的数字场馆资源、文化展示场所,满足实验、实习及实训的仿真资源,丰富的数字图书馆资源、数字课程资源。更要建立校本资源库,并与国家、省、市教育云资源平台连接,实现校际共享。

(三)两个保障:基础设施保障、组织制度保障

1.智慧校园顺畅运行的信息化基础设施保障。

在“互联网+”背景下,智慧校园的基础设施要将校园网络、物联网、通信网络有效融合与统一,达到“一个中心、多网融合”的建设目标。

数据中心:建设全面覆盖学校所有核心机房(数据中心)、汇聚层机房、重点和非重点接入层设备间,支持监控运维网对外通讯,独立自供电运行,集动力、环境、视频、设备、安防、消防综合监测、调控、监视软硬件平台于一体的分布式、智能化网络机房远程运维管理系统。

校园网络:建设三层架构、设施先进、安全可靠、管理便捷的校园基础网络,网络带宽达到万兆,出口带宽达到2000M以上,实现有线、无线全覆盖,运行稳定。

物联网:配备物联网管理系统,能够集中管理分布于校园各处的基于物联网的终端设备,并可对这些设备所产生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基于物联网的应用基本实现智能控电、智能控水、智能路灯控制等,并在实习实训场所实现物联网的基本应用。

数字通讯网:基于学校基础网络,建设数字化广播系统、数字电视系统(校园电视台)、数字会议系统和数字宣传系统。

校园安全网:建设平安校园,配备智能安防管理系统,节点全面覆盖校园,以校园网为传输平台,配套子系统联网运行,实现对校园视频监控、入侵报警、出入控制、门禁系统、电子巡更、电子监考、消防报警、紧急呼叫(求助)报警、紧急广播系统的统一管理和控制。

2.合理有力的智慧校园组织制度保障。

智慧校园的工作推进与实施离不开“两个一”,即一支由领导牵头的信息化工作专家队伍,一套完善的组织制度体系。

机构队伍:建设由一把手校长牵头的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小组工作常态化;建设由高校、企业、行业专家和学校专职信息化工作机构成员组成的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研究团队;学校成立专门的信息化管理中层机构,有专职维护管理人员,各级队伍结构合理。

组织制度体系:做好经过科学论证的智慧校园建设中长期规划,并制订分年度、分学期的具体实施计划,完善的教育信息化管理制度以及合理的智慧校园应用绩效考评制度。

三、我们的现状――在路上

(一)信息化教育的总体情况

近年来,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如火如荼地开展,国家、省市、地方、学校都投入了大量物力、财力、人力,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始终达不到期望的效果,而智慧校园也是近几年来刚刚起步的一个项目,所以把智慧校园建设定性为“在路上”是比较恰当的。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4年)》分别确定了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的发展任务,某种程度上也代表了三类教育将要达到的信息化程度。在信息化方面,基础教育主要存在着数字鸿沟与优质教育资源共享问题,高等教育在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方面有所欠缺,而职业教育的信息化水平最为薄弱。这就是当前我们各级教育信息化的总体现状。

(二)智慧校园建设面临的问题与差距

对照智慧校园建设指标体系,教育信息化要想达到“智慧”的程度,还存在哪些问题?有多大的差距?这里以职业教育槔,从指标体系的五个方面分析。

职业教育的现状:多年来,我国对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三个层次的教育有不同程度的关注,其中更多地关注了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而职业教育是由原来的中专、大专转型而来,在某种程度上发展基础较为薄弱,在财力、物力方面的投入有所欠缺,信息化程度不高。从另一个角度讲,基于信息技术发展迅速与职业教育灵活性等特点,职业教育信息化更容易实现跨越式发展。

基础设施距离要求有较大的差距。资金短缺是当前职业学校较为突出的问题,基于这种现状,职业学校在信息化设施的投入方面有较大的缺口,而智慧校园建设的设施要求标准较高,尤其是核心设备与多网融合方面更为欠缺,也就是说,实现信息化的“路”没有铺好。

数字资源建设需要统一与规范。2011年以来,在国家层面开展了“国家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项目建设,重点工作是推进了职业学校的教学资源建设,建立了教学资源平台与一部分教学资源课程,各个省市、地方也进行了类似项目的建设,比如凤凰创壹软件、超星泛雅平台等,但由于平台设计不统一,造成资源重复建设与使用不便。同时,数字资源的应用推广需要在教学中积极推进。“建而不用”“重建设而轻应用”已经成为职业院校数字资源建设中的严重问题,需要集中力量研究和解决。

服务平台建设与融合度不够。一个是适用于职业学校的软件平台不多,可能是市场企业的重视程度不够;另一个是职业学校的信息孤岛现象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所以解决这两个问题是智慧校园建设接下来的主要发展任务。

应用能力与水平需要培养与培训。目前,职业学校的教师与学生在信息化应用能力与习惯方面需要培养,要有充分的机制保障,在教师的技术水平提高上要集中组织培训与学习。

组织机构与制度需要健全与完善。职业学校的信息化机构不健全、专业人员队伍配备不足也是影响智慧校园建设的重要因素之一,智慧校园的实施需要专门人员进行新技术的研究、实施、推广。

四、如何解决智慧校园建设中存在的差距,目标是什么?如何做?(What-How)

(一)What――智慧校园的目标、目的是什么?

首先要找准智慧校园建设的目标,一个具有“智慧”的校园应该是什么样子?建设智慧校园的目的是什么?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我们的目标是:

智慧的环境――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构建集教学、科研、管理、校园生活于一体的新型智能化环境;综合的服务――提供面向师生的综合信息服务,使得学校师生能快速、准确地获取、捕捉校园中人、财、物管理和产、学、研业务过程的信息和服务;优化的管理――将智慧校园中的管理改进和业务流程再造作为学校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之一;科学的决策――利用智能化的综合数据分析,为学校各种决策提供最基础的数据支撑,实现科学决策;资源的共享――通过智慧校园中各个应用系统的紧密联结实现校园的资源共享、信息共享、信息鞯莺托畔⒎务,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和管理水平。

(二)How――智慧校园建设工作如何弥补差距?

第一,完善智慧校园基础硬件平台,根据需要扩充数据中心、网络的建设,满足智慧校园数据处理需求的增长,加强网络与数据安全方面的硬件设备投入。

第二,继续完善应用服务融合。将现有的信息化管理综合平台和协同办公、人力资源管理、教务管理、学工管理、校企合作平台,科研管理、资产管理、财务管理、综合校情分析平台,社会培训与技能鉴定平台,实习实训设备、单位、项目库及知识库综合管理的应用平台,物业、修缮、饮食等信息的查询统计平台等融合应用,形成基于学校现状的大数据,为数据挖掘做好充足的准备;进一步完善智慧校园业务系统在学校行政管理、教学服务、生活服务等方面的功能,促进各应用服务与学校日常管理的融合。

第三,高度重视数字资源建设与平台的应用。在数字场馆资源建设、仿真实训实习资源建设、数字图书资源建设、数字课程资源建设以及校本教学资源库建设方面加大投入,全面推进与学校专业特色相配套的实验实训资源、教学资源库、网络课程资源、选修课程资源的建设。

第四,强化智慧校园保障机制。完善智慧校园专职管理机构的职能,配备足够的专职管理人员,加强对广大师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在制度建设与执行、经费保障与投入、智慧校园建设规划、运维资金保障、运维管理体系建设方面为智慧校园建设提供充足的保障。

第五,加强智慧校园的“智慧”特征研究。在智慧校园的建设过程中要系统研究、深入调研,充分利用物联网、移动应用等平台,在智慧校园的相关应用过程中充分体现其智能感知、移动应用等“智慧”特征。

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中小学校;智慧校园;建设;策略;

中图分类号:G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1-0378-01

"智慧环境"论主要认为智慧校园是由学习空间、工作空间、生活空间、运动空间等若干空间环境组成。布置空间环境的智能设施及后台系统能为校园活动主体提供便捷的感知手段,活动主体对空间进行基于情境的智能感知贡献和获取感知数据,享受空间智慧服务。 "智慧环境"论强调的是智慧校园硬件设施和其配套系统建设,重点主要是教学、学习、生活、管理等智慧环境,较少涉及校园信息化模型、架构、服务集成方法以及学习效果评估等。"智慧学习"论认为智慧校园核心功能是学习,如何利用信息化技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老师教学水平才是智慧校园重中之重,其核心是基于新型信息技术构建资源共享、智能灵活的教育教学环境,他们注重数据交换、服务总线、基于云化思想软件集成方法论以及智慧教学、智慧学习方法和教学评价、改进等反馈机制的信息化研究。至于网络环境、安全环境、教学环境、生活环境、工作环境等则完全可以借助于传统的智能化理论来解决。

1.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

校园网是一个信息交流的平台,它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有其客观规律,具有阶段性的特征。校园网的发展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搭建基础网络环境:初步具有校园网络环境,能实现简单的信息查询服务。 教学应用信息化:具有较多的数字化资源,能实现应用系统集成和相关业务整合,对教学教研、管理和服务有一定的支持作用。 业务系统资源整合:具有丰富的数字化资源,应用系统集成性强和相关业务高度整合,能较好的支持教学教研、管理和服务。教育云服务平台:能够有效支持教与学,丰富学校的校园文化,真正拓展学校的时空维度。以面向服务为基本理念,并基于新型网络技术构建业务流畅、资源共享、智能灵活的教育教学环境。

2.发展智慧校园的必然性

2.1智慧环境。首先对基础的网络建设提出了相应要求,目前各个校的校园网络基础参差不齐,可以根据自身的现实条件进行相应的升级改造,也可以引入最新的下一代网络技术O网络。 其次在各终端也提出了相应要求;如教室、图书馆、实验室等学习场所的温度、湿度自动感知、自动调整、灯光亮度自动调整,自动通风、自动降噪等等。

2.2智慧管理。通过对各个应用平台的整合和管理,形成综合管理和服务平台,网络学习平台,平安校园平台,节能校园平台,和谐校园平台等,也可引入云计算平台。可以实现校园安全自动监控,智能考勤,智能门禁,水、电、暖等能源自动节能监控。办公文件智能流传,重要通知智能提醒,图书智能借阅,网络故障、服务器故障智能报警(故障信息直接发送给网络管理员),网络流量智能管理,教室、体育场、会议室智能管理等。

2.3智慧应用主要体现。(1)教学方面:教学内容的聚合,教学方法、模式的智能推荐,依据学生水平,智能组卷,网络协同备课,老师教学能力的智能训练。(2)智慧学习:学习情境自动识别,学习资料个性化推送,学习过程自动化分析,职业生涯的智慧资询,相同学习兴趣的伙伴智能聚合。(3)智慧科研:科研资料,最新研究进展、学术会议信息的自动推送,科研团队的网络聚合、网络协同。(4)智慧生活,生活、购物及其他需求信息的推送及提醒。

2.4系统运维。以往的信息化校园重建设,轻运维是普遍现象,最后导致网络利用率太低。智慧化校园虽然智能化程度提高,但是随着信息量及终端的增加运维工作必须高度重视,才能保证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提高利用率,真正实现智慧校园。

总之,随着各项新兴的网络技术及硬件技术的发展,校园的信息化已基本完善,人们要求更智能,更人性化的服务网络,让现有的资源具有更高的利用率,变被动式服务为主动式服务。本文旨在提供从数字校园升级到智慧校园的方向及思路探究。各学校应因地制宜,结合现有建设和资源,根据学校的自身情况做统一方向整体规划设计,逐步扎实的分步骤、分阶段、有重点的进行实施,以达到符合本校风格和发展的智慧化校园。相比智慧城市、智慧园区建设,由于智慧校园涉及面和内容不是很庞杂,且学校信息化基础好、人员素质高,容易协调,条块分割在现实体制机制下也容易改观,智慧校园建设将不会像目前智慧城市、智慧园区建设那样普遍受阻、难以落地,智慧校园建设将是实实在在的,而且可以取得成功。

参考文献:

[1]胡钦太.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转型:从数字校园到智慧校园,中国电化教育,2014.1

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大数据 高校 智慧校园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6)10-0222-02

1 大数据对高校智慧校园的影响

1.1 智慧校园的建设分析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高校的信息化建设经历了电子校园、数字化校园、智慧校园的几个阶段。智慧校园已经突破了传统校园的物理环境,融合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智能感知等等技术,建立集教学、科研、管理、各类服务等应用为一体的物理及数字教育环境[1]。智慧校园通过信息技术把高校物理环境与数字虚拟空间衔接起来,智能感知师生的学习、工作的特征及需求,为他们提供一个更加智能开放的教育教学、学习的环境,更加人性化、舒适便利的生活服务环境。

1.2 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信息化

大数据技术主要包括收集、挖掘、存储以及处理等过程,大数据技术主要包括大数据分析、云数据库技术、内存数据库以及数据安全等四个方面的内容。大数据技术在高校智慧校园中的各方面的应用将使其管理服务推上更高的台阶。高校在智慧校园建设进程中,要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对高校智慧校园建设中产生比如管理信息、各类服务信息、教学管理、教学资源、学生信息等数据,数据繁多、类型复杂[2]。通过对这些数据搜集、分析,可转化为高校管理与服务可利用资源,将对智慧校园建设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2 智慧校园建设目标探究

大数据背景下的的高校智慧校园建设要考虑的是要以高校的各需求为出发点,要有全方位、立体化的服务理念、实现信息的互联互通、信息数据的共享,为用户随时提供高效率、一站式、个性化的校园智慧服务,从各方面提升高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及服务水平,帮助高校实现各类资源的整合与优化配置,深化高校信息化进程。有以下几点内容:

(1)建立创新型、智慧型的人才培养模式。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 “互联网+”也冲击着传统的高校教育教学模式,可以预见传统的课堂教学与在线课堂教学的融合来培养创新性、智慧型人才培养模式必将逐步成为主流。(2)建立创新型、智慧型科学研究机制。在大数据技术的支持下,智慧校园将能够在高校科研例如课题申报、科学研究、项目结题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3)建立创新型、智慧型的管理服务机制。管理系统是校园的中枢神经,智慧校园基于大数据及相关技术,通过对校园系统内各类数据信息的高效管理以及各类信息管理系统、数字化办公系统的集成,实现教学管理信息、学生管理信息、硬件设备、校园建筑设施、安全管理、信息化生活服务平台等全面创新智慧化管理[3]。

3 智慧校园设计

3.1 智慧校园建设设计思路

在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智慧校园建设要综合的统一管理平台、一站式的服务需求、应用系统、安全防护体系的建设等,涉及的技术包括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SOA等技术。利用云计算数据中心、大数据分析平台以及统一集成共享平台,将物联网和各类应用系统平台整合起来,实现学校信息服务、教学、科研、学习、管理服务及各类设施的整合。

3.2 智慧校园建设总体构架

为了实现校园的物理环境与数字空间的融合,高校智慧校园体系应该由智能感知层、网络通信层、大数据层、应用层、服务层及信息标准与规范体系、系统运行维护与安全体系等组成,如图1所示[4]。

3.2.1 感知层

通过无处不在的传感器、摄像头及各类应用系统,随时收集各类数据,全面感知如师生活动情况、仪器设备运行情况等,为智慧校园提供采集各类数据的物质基础。

3.2.2 网络层

综合采用有线级无线网络技术,及时传输各种数据,实现人与人、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互联互通,实现实时接入、互联互通、随需随意的应用,为智慧校园建设提供宽带泛在的网络基础。

3.2.3 数据层

大数据层是智慧校园的核心内容,负责对收集到信息进行数据挖掘、智能分析。包括信息收集与数据管理平台、数据的存储与计算的物理平台及数据分析处理的应用支撑平台,是连接和汇集智慧校园各类信息的枢纽,为智慧校园提供详实的数据基础。

3.2.4 应用层

应用层主要提供个性化服务、智能决策服务等。如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各类应用,各种应用系统深度融合,建立不受时间与空间限制的环境,更好的为师生提供个性化、智能化的应用服务。

3.2.5 服务层

利用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对各类服务进行融合,用户只需通过校园门户,就可以完成各种信息服务功能,通过这种综合性的信息服务模式也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有助于监控服务质量,提高服务能力。

3.2.6 保障体系

包括信息标准与规范体系、系统运行维护与安全体系,信息标准与规范体系规定了信息采集、处理、交换等过程的标准和规范,规范了应用系统的数据结构,为数据融合和服务融合奠定了基础。智慧校园中安全体系包括物理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和内容安全四个方面。通过系统支撑保障体系为智慧校园安全、高效的运行保驾护航。

4 关键技术简介

4.1 大数据

对海量数据进行存储和分析是大数据的核心价值。智慧校园是通过各种智能终端、可感知设备和信息系统采集海量的活动过程与状态数据,并针对采集的海量数据分析而掌握事物的规律,开展智慧应用[5]。

4.2 云计算

智慧校园建设需要云计算这种结合网格计算、并行计算、分布计算的强大综合计算方式,只有采用开放、整合、协同的信息化架构和可动态配置资源、高可扩展性、按需服务的云计算模式,才能提供很好的基础设施支持。

4.3 物联网

通过对智能感知、识别技术和有线网络、移动互联等通信技术的融合,把传感器、控制器、各类设备、人和物等通过一种新的方式联系到一起,实现智能化的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为智慧校园提供了物理基础。

4.4 移动互联

主要包括自组织网、4G、Wifi等接入技术,可以有效突破高校校园中网络接入时受到的有线网络的限制,充分体现了智慧校园的“开放化”特征。

4.5 社交网络

社交网络是一种社会化或具有社会性特征的网络服务,是方便人际交往的网络服务手段,社交网络的发展也是促进互联网发展的一个关键性因素。在智慧校园的建设中,社交网络有着开放性强、成本低等特点让现代大学生更好的接受并推进其快速发展。

5 结语

高校智慧校园建设是高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发展阶段,大数据技术对智慧高校校园建设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为高校的教学、管理、服务等方面提供极大的便捷。当前,部分高校的智慧校园基本实现了大数据共享与交换、数据分析辅助决策、优化高校资源配置,为高校师生提供更具智慧性的教学、管理和服务,相信未来大数据技术经过不断发展和完善,一定会让高校校园更加“智慧”。

参考文献

[1]王元卓,斩小龙,程学旗.网络大数据:现状与展望[J].计算机学报,2013,(06):05-07.

[2]姜楠.高校智慧校园的建设[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4,(05):25-26.

[3]钔,刘彦宏.高校智慧校园建设中的关键问题与对策[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07):09.

[4]蒋东兴,付小龙,袁芳,吴海燕,刘启新.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智慧校园建设探讨[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03):56-57.

[5]王B.大数据视角下高校智慧校园信息化建设创新研究[J].电脑与电信,2015,(05):98.

收稿日期:2016-08-01

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总结范文第5篇

近日,华硕电脑、教育部《中国教育信息化》杂志社及成都市教育技术装备管理所,联合在成都市举办了“2014年成都市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研讨会”,会议由成都七中初中学校承办。

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预评处周一副处长、成都技装所副所长王斌、华硕电脑中国商用业务中心詹正合总监及成都市30所信息化优质中小学校负责人出席了本次研讨会。研讨会由周一副处长主持,与会学校代表同华硕电脑一起,就成都市智慧校园建设的相关热点问题进行了热烈、有序地研讨,华硕电脑代表详细解答了学校关于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各种技术性问题。

研讨会上,成都市信息化特色校代表――成都七中初中及盐道街小学,分别介绍了学校智慧校园建设的理念、发展现状及存在的困惑、问题。其中盐道街小学建校近百年,是全国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该校的智慧校园建设理念及信息化典型应用方面的经验深深启发了其他与会学校代表,众学校信息化负责人纷纷表示,在智慧校园建设方面要努力奋进,向盐道街小学看齐。

成都七中初中是一所新建的公办学校,因依托成都七中优质资源,起点高,加之以“学生成才、教师成功、学校领先”为办学目标,奋力发展,不仅智慧校园建设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整体办学方面也取得了令成都市普教领域惊叹的成绩!该校李笑非校长在介绍学校智慧校园建设情况时,充满激情,很是为学校在短时间取得的信息化建设成绩自豪。

本次研讨会,华硕电脑中国商用业务中心詹正合总监带领包括产品、解决方案及技术等骨干人员在内的强大团队参与,为本次研讨会提供鼎力支持。华为在了解成都普教领域信息化建设具体情况、需求的同时,为各学校智慧校园建设提供必要的建议、疑难解答等技术服务方面的支持,踏实服务成都普教信息化建设。

詹正合总监在研讨会上同与会代表分享了华硕于2012年提出的教育云规划及该计划目前在台湾的运用情况,并介绍了台湾的学校案例。

华硕教育云的核心是:巨架构,两平台,三个变化。它以华硕云端平台为基础,与教育主管部门及各地教育网络相结合,开发与整合中小学的各种典型应用,从而丰富智慧校园构成,更好地实现服务于各级各类学校及教育主管单位的教育管理与教育教学,促进信息化更好、更快地发展的目标。

华硕教育云以学校应用为核心,还延展到家庭及政府(管理机构)应用,实现政府机构对教育信息化管控的同时,让“家、校”联合,通过这一资源整合,促进了教育效能的最大化实现。

华硕教育云的提出,依托于教育信息化发展、应用需求的现状,以各级各类学校及管理机构的具体应用为导向,非常值得肯定。在这一计划提出的2012年,刘延东国务委员在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会上提出我国要在“十二五”期间,重点建设“三通两平台”的教育信息化目标,华硕教育云计划应运而生,也必然会在教育信息化领域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强大的生命力。

研讨会的主题讨论环节,与会学校的信息化主管们就各种建设问题同华硕电脑代表进行了广泛的交流。成都信息化名校――盐道街及泡桐树小学负责人,首先对华硕电脑在教育信息化方面的付出及华硕教育云给予了积极的评价和认可,之后就虚拟化应用等问题详细咨询了华硕代表,双方你问我答,交流深入,龙泉实验小学、成都七中、成师附小、石室联中等中小学代表也纷纷参与,研讨气氛热烈融洽。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