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学生新媒体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大学生新媒体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第1篇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安全培训 教学 安全生产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17-0139-01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技术的应用范围会越来越广泛,与此同时网络技术几乎无时无刻不在更新之中。多媒体技术作为网络技术中一个独特而又复杂的体系,已成为新世纪教育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其作用更是深入人心,成功的克服了许多传统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尤其是的学生创新能力培训、个性化发展方面更是发挥出无可比拟的巨大优势,但是就多媒体技术在安全培训教学中的应用还较少,各种教学方法还不够成熟。因此,在这里我们有必要对多媒体教学技术在安全培训教学中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以期达到提高培训质量的目的。
一、安全培训工作中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意义
目前,安全问题已成为党、国家乃至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是影响经济发展的重大因素之一。安全培训作为安全生产工作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它伴随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作用不断体现,安全培训意义也越来越重要。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做好安全培训工作日益被人们重视,但是因为传统培训方法的单调性和缺乏真实感的影响,使得安全培训工作效果一直不是很明显,自从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出现,这一问题才得到了有效的解决和处理。
在当前经济条件下,我国市场逐渐好转,社会各个行业的经济效益普遍增强,与此同时各地安全事故不断发生,尽管国家对这些问题已经给予了高度重视,但是每年仍然都会有不少安全事故的发生,给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造成重大的影响,轻者造成社会经济的损失,重者甚至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事件。就这些安全事故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其中大多数的安全问题产生都与工作人员安全意识不高、安全操作规范合理2024因此做好企业一线员工培训工作至关重要。但是由于传统的安全培训工作理论多而实践少、讲的多而记得少的现象。使得这种培训模式的效率受到极大的影响,基于此就需要我们在培训的过程中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方法来优化和改进培训措施,从而保证企业生产的安全性。
时至今日,在企业安全培训工作中,信息技术是否得到有效、合理的应用已经成为衡量员工培训质量和效益的关键。近年来,国内大多数企业在安全培训工作中建立了自己独特的培训规章和制度,并研发出了以信息技术为平台、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现代化安全培训新方式,这种技术的应用有效的保证了培训质量,提高了员工对安全风险的认识水平,切实的保证了企业安全生产,减少了安全隐患的发生率。
二、多媒体技术在安全培训工作中的应用现状
近年来,伴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安全培训方法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多媒体技术作为目前教学领域中采用最多的技术手段之一,它以文字、图像、声音、图形和计算机程序合理的结合了起来,进而形成了以计算机数据处理技术和人机交互方式为主的培训新手段。这种培训新方法的应用有效的改变了传统落后的培训措施,减少了培训成本、提高了员工配训效率。
在传统的培训工作中,大多数的培训工作都是以教师讲解、员工记录为主劲性的,这种教学方法的应用存在着教学方法单一、枯燥以及实践水平地下的特点,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因为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一笔、一板、一书的教学方法,不仅无法达到实践教学的要求,而且极大的限制了学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造成厌学的现象。
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充分调动学员的积极性,互动教学方式得不到充分的运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课堂教学已经进入了整个教育领域并迅速得到发展。在安全培训教学领域中,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能创设逼真的教学环境,动静结合的教学图像,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的应用。
三、多媒体教学在安全培训中的应用
1 多媒体技术的特点
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共同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教学效果的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与普及,优化了教学手段,加大了课堂教学的密度,唤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实现了课堂教学的整体优化,取得了省时高效的教学效益。
2 多媒体教学的优点
多媒体技术能从多种途径获取与加工信息,可提供多种文本、图片、声像资料信息,通过网络还能在更大范同内获得更优质的信息。理论上,上述优势对于课堂教学必将产生积极作用。但这些优势仅表现出了该技术的功能性和工具性特征,是一种泛化的技术性存在。对课堂教学来说,它一定就是优势。
3 多媒体技术在安全培训中能解决的问题
3.1利用多媒体教学效率有较大提高
多媒体教学利用了文字、图形、图像、动画、视频、音频一体化界面加大了对学员的感官刺激,使得教学变得形象化、立体化和生动化,从而提高了学员的学习兴趣。这是在同样的课时内传统教学方式所做不到的。教师采用优秀的课件教学,把枯燥的安全培训内容通过多媒体计算机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利于学员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接受,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和学习者的反应,灵活地做出反馈,对其优化,切实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其学习潜能、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同时教师通过实物投影和计算机系统编排的板书,既节省了课堂时间,也扩大了单位时间内的授课信息,从而从根本上提高了教学效率。
3.2由视觉感受代替语言想象激发了学员的求知欲望,同时图像中画面形象逼真、真实传神,能充分体现语言文字所表达的内容,加上扣人心弦的音响,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四、结束语
总之,在煤矿职工安全培训教育,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手段,使受训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并达到或起到以往其他培训形式所不能产生的效果,是我们煤矿企业安全培训中值得推广和加强的一种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大学生新媒体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第2篇
传媒人才的培训与教育问题,是传媒事业发展的基础问题与根本问题。传媒人才的产生、成长和成熟过程,实际上就是接受教育、继续教育、终身教育的过程。一般来说,传媒人才的培训与教育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学校教育和培训,二是社会实践教育与培训等①。虽然很多培训代价较高,需要花费组织大量的时间和经费,然而事实证明,培训的效果会远远超出它的成本。传媒留住人才、引进人才固然重要,但只有自己培养的人才才能更加细致入微地体会出本传媒的战略意图,才能更有心得地实施传媒的战略意图②。就传媒机构而言,培训可以有对新进雇员的技能培训、取向培训和文化培训,使他们尽快适应自己的工作和组织文化;有对资深业务人员的培训,如对记者、编辑等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及管理培训,使他们成为某一领域的专业人员或是晋升为部门主管;还有对管理者的培训,使他们能够多吸收国内外成功企业或是传媒同行的管理经验,用以促进自己所在传媒机构的改革和发展。培训可以让员工在传媒机构中不断成长更新,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更进一步,培训也让员工对组织心存感激,从而更好地为组织服务,降低离职和跳槽率。
德国、美国的镜鉴
在培训方面,一些西方传媒机构显然走得更远。以德国国立电视台ZDF为例,ZDF是欧洲最大的电视台,也是一个非营运的公共电视广播服务中心,拥有 3000多名员工,同时有约一万名自由职业者为它服务。随着欧洲及世界广播电视业竞争不断加剧,ZDF也意识到培训是对未来一项最好的投资,是确保竞争力永存的源泉。ZDF为员工提供了相当灵活的培训方式:用互联网进行服务,用数字付费提供相应的培训。为达到这一目标,电视台把所有培训资料数字化,并引进相应的数字化存档历史记录,引入电子学习课程。在培训过程中,ZDF会为每一个被培训者建立目标,也要求培训参与者列出自己的目标清单和制定详细计划,一方面增强培训的目的性,一方面便于在设定培训预算时有的放矢。ZDF每年培训支出可达1000万欧元,从1997年到2003年培训费用每年都超过总费用的 27%。除了内部员工的培训项目,ZDF每年还会邀请一些高中毕业生进入电视台接受相应的培训,通过这样的培训,公司可以不断更新人力资源结构③。可见在德国,传媒和学校的合作已经成为一项约定俗成的培训方式,不论对传媒机构还是对学生,这都是一个低成本高回报的项目,这一点非常值得我国的传媒机构借鉴。
2005年7月,美国卡耐基和奈特两大基金会共同出资410万美元,联合5所著名高校启动了一项新闻教学计划,旨在培养适应日益复杂的社会的新一代传媒领头人。该计划主要包括3大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充实各校新闻学院的课程设置,试点范围是除哈佛以外的其他4所学校,将增加历史、政治、哲学、古典文学甚至科技等课程,力求使学生具备更为综合的知识、更深刻的思想和更开阔的视野。哥伦比亚大学计划从其他科系调配相关专家授课,加州大学伯克利分院则准备与法学、公共卫生、文学、社会科学、经济等专业联合授予学位。第二部分是被称为“二十一世纪新闻摇篮”的实习项目。自2006年起,每年暑假由5所学校联合挑选学生参加。由5校联合设立的“全国二十一世纪新闻协调员”负责与各主流媒体及新兴媒体负责人联络,安排学生实习,实习期为10周。实习期间,学生们需要实地采写重大题材新闻,并且探讨新闻怎样才能对年轻一代受众更具吸引力。第三部分是名为“卡耐基-奈特行动组”的研究项目,主要是通过搜集传媒公司、新闻从业人员、政府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反应,就新闻教学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行动组”设在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下属的新闻、政治和公共政策研究中心,由资深学者和新闻从业人士组成。此外,卡耐基基金会还与美国广播公司合作设立了夏季新闻研修班,从加入计划的5所学校中各挑选两名学生,参加美国广播公司优秀记者主讲的培训,学习2024新闻职业道德、现场调查报道和数字化时代报道的知识。
国内传媒的借鉴、创新
传媒需要建立人才培训开发机制,使传媒人才适应本职岗位工作需要,促使传媒组织或机构健康稳定地向前发展④。制定人才开发目标,建立多层次、分类别、重实绩的人才培训体系,把人才培养纳入组织战略规划;以制度约束激发员工自觉学习的积极性;重视组织培训,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专门的能力,全方位发展和提升人的能力;强调道德开发,以公共价值观为标准提高员工品质,增强人员的组织忠诚度。国内一些优秀传媒对国外经验学习、借鉴,并有所创新,形成了各自模式。
一、上海文广集团模式。在组织进行职业生涯管理的过程中,培训与开发工作应该与员工职业发展目标和职业发展路径相结合,应尽量与员工的需求相结合,做到目标明确、内容具体,从而有利于调动员工积极性,取得较好的培训效果。上海文广集团已经建立起了比较系统的培训工程计划,主要包括四方面,一是丰富培训项目;二是加大培训投入;三是建立培训基地;四是全员开展培训。具体来说,从培训项目看,首先是建立员工培训档案,涉及不同岗位员工素质的培训;第二是开发中高层领导训练营;第三是选送大量员工尤其是管理层的员工,参加中欧复旦、交大一些管理课程,这一计划已经持续了三年,有上百位管理者参加了这一培训;第四是进行海外培训,文广集团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有专门的合作培训项目,经常会定期选送高层领导到那里接受专门课程培训。在集团内部,文广还建立了自己的学校,名为“东方传媒学院”,该内部学院的核心理念是让每个员工有机会参与培训,让每一个需要培训的员工,在适当的时候得到培训,并把整个集团建构成为学习型组织,以保证集团培训工作的系统化、常规化、有形化。同时集团在改革中进一步加大了员工培训的投入力度,每年将不少于集团销售总额的0.5%作为员工培训的专项投入。在此基础上通过建立内部讲师制度丰富和发展培训项目积极实施全员培训发展规划。
二、南方传媒集团模式。传统的人事管理正在成为过去,一场新的以人力资源开发为主调的人事革命正在到来。南方传媒集团加大现有人才的培养力度,把人事处改为人力资源中心,该集团前任董事长范以锦认为这是体现观念上的变化,原来的人事处是机关型、事业型的,只是承担对干部一般性的调配和管理。作为人力资源中心,把人才作为重要的资源来看待,有责任对人的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和提升。人的资源的开发一是不断加大培训,在再教育中开发;二是大胆将人才放在重要岗位上,在使用中开发;三是建立良好的用人政策,在激励机制中开发。为了提高现有采编经营人员的水平,尤其是中高层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该集团与中山大学合作开办了EMBA的培训班,对干部进行工商管理的职业训练,每期八个月,每星期一到两天的课程。2003年以来共培训了一百多人,社长、总编辑、总经理都参加。从培训中南方传媒集团尝到了甜头,开拓了办报的思路,强化了经营管理者的素质,全面提升了报业运营的能力,为集团营造核心竞争力、强化竞争优势打下非常好的人才基础。
三、深圳报业集团模式。现代人力资源理论认为,投资人力资源开发是一个见效快、投资成本低而回报高的低成本扩张行为。因而,成功的传媒无一不在人才培训上下大力气。到2006年,深圳报业集团总资产超过50亿元,居全国各大报业集团之首⑤。该集团把在职培训作为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的必要手段,从硬件投人和机制建立上保证培训工作的顺利展开。集团从1998年起就专门成立深圳特区报人才交流培训中心,集团成立后,每年拨出80万元专款作为培训经费,并在报业大厦办公区划出近100平方米作为培训中心用地,购置最先进的培训、教学设备,将培训中心建成智能化培训课堂,还在印刷大楼开辟近200平方米的教学、会议室,在可容纳600人的国际标准会堂内配置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同声翻译设备。他们制定了《深圳特区报社新闻采编人员培训试行办法》、《党政经营管理人员培训试行办法》等,将培训与员工奖惩、任免、考核结合起来,增强员工学习意识。报社还积极与名校广泛联系,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建立长期合作培训关系。同时,由各名校针对报业集团的发展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课题研究。近几年来,深圳特区报社共举办脱产业务学习班、研讨会、学习讲座、演讲、专题报告等形式的培训近100期,参加培训人员近4000人次。经过培训的人新闻采编水平、经营管理水平普遍提高,对报业集团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四、湖北日报报业集团模式。按照人力资本的理论,人力资本是投资形成的,人才资本也是投资的结果。美国壳牌石油公司企划主任德格说过:让我们拥有“惟一持久的竞争优势,或许是具备比你的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的能力。⑥”为了更好地应对国内外传媒业特别是报业经营竞争和挑战,湖北日报报业集团加大力度培养现代高层管理人才、复合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增强人才队伍对外的竞争力⑦。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全国知名的高等院校深造,组织优秀人才到发达国家和发达地区报业传媒进行考察学习,了解当今世界传媒业发展态势,系统学习传媒业特别是报业经营管理理念,深入研究当今传媒业特别是报业经济发展的规律和趋势。选派到复旦大学开办的(EMBA)高级工商管理硕士研读班的两位年轻干部,一位是集团从事经营管理的领导成员,一位是从事理论评论业务的中层干部。他们目前已即将学完高级经理会计学、现代企业财务管理、领导学、公共关系学、供应链管理、国际经济学等20门功课。这些课程全部由国际国内顶尖级知名教授授课。他们联系报业经营实际,深入学习研究现代工商管理理论知识,深感收获颇多。鉴于集团化经营急需加强,抓紧培养经营管理人才,几年来选派7名经管干部到武大工商管理知识读书班学习,充实、更新知识,学习新的管理理念,提高现代管理水平。同时,先后选派6位年轻干部到美国、新加坡等国外“充电”,学习发达国家先进管理知识,更好地了解国际传媒业发展的走势,提高各方面综合素质,更好地为集团事业持续发展增强后劲培养人才。还出台优惠政策,给予适当资助,鼓励职工在职学习。从各个方面创造学习环境和条件,鼓励大家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创建学习型集团,千方百计帮助各种人才成材。在培养造就人才、增强人才综合素质上,湖北日报报业集团用了极大精力,同时在成本投入上也舍得花财力。特别重要的是,人才资本投资是战略性的,管长远的,不能急功近利,因此要用战略眼光加大对人才资本的投资。正是从这种认识着眼,这几年在人才培训上拿出了相当的财力。5年来,各种人才培训投入270多万元,这是仅限于干部职工继续教育所花的费用,如果加上与人才资本投入相关的费用投入的总量更大。
注释
①周毅:《传媒人才学概论》,上海三联书店,2005年版,第278页
②李建新:《媒体战略策划》,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28页
③周鸿铎:《传媒集团运营机制》,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年版,第192页
④谌新民:《新人力资源管理》,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年版,第149页
⑤王永亮:《传媒方家――高层权威解读传媒》,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369页
⑥(美)彼德?圣吉:《第五项修炼》,郭进隆译,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版,第2页
大学生新媒体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第3篇
1.馆员再培训高职院校图书馆馆员长期从事事务性工作,具有较强的实践经验,但他们接受理论知识更新与技术再培训的机会不多。现在针对高职院校图书馆馆员的再培训主要是行业协会、高职院校以及各级行政机构组织的培训,其中实务操作如图书馆学会举办的培训班,理论性培训如高职院校组织的入岗培训、人事部门举办的职称英语、计算机培训等。在这些培训过程中应开展新媒体技术应用,充分挖掘培训的潜力,使高职院校图书馆馆员接受培训的渠道更为广泛,更为有效地激发馆员的学习热情。例如,各级图书馆学会组织的业务培训可以在网络上搭建模拟环境,让接受培训的馆员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亲自上阵,实际操作这些业务,进而达到立体培训的培训效果。
2.运用新媒体技术优化馆员资源目前各高职院校图书馆都在积极拓展电子资源,组织开发各种独具特色的资源库。在获得这些资源后,高职院校图书馆应该积极推广,让读者能更为方便地使用这些资源,同时借助网络技术,对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使用时间段的馆员人力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在促进本馆资源建设、提高馆藏资源广度的同时,引入他馆的馆员资源,提高馆藏资源的深度。例如,在本馆能力较弱的业务上,可以利用网络视频课程教学,引入优势的业务培训资源。同时,鼓励馆员通过网络积极与外界进行沟通与交流,加强相互学习。
3.运用新媒体技术提升馆员素质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升级,高职院校图书馆馆员的日常工作也在发生质的变化,对馆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因为高职院校图书馆不仅是资源中心,同时也是教育中心,读者的知识不仅通过课堂获得,而且可以利用新媒体轻松地获得更多自己需要的知识。这就要求馆员与时俱进,不断提升自己知识的广度与深度,进而提升自已的综合素质。馆员必须充分利用各种新媒体技术来进行学习,并在学习中将网络视频、交友平台和微博等新媒体技术应用到工作中,创建新型的与读者进行交流沟通的平台。
二、财力资源整合
从2006年开始,教育部加大对高职教育的投入,连续开展了全国百所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与全国百所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对立项建设单位从政策到资金全方位进行支持。相应的,各地方政府也加大了对高职院校的投入,陆续出台了省级示范高职院校计划。各高职院校在获得飞速发展的过程中,其图书馆也获得了相应的发展,弥补了很多从中专过渡而来的底子比较薄弱的高职院校图书馆在软硬件上的不足。高职院校图书馆应该实行科学化管理,降低日常运行成本,积累资源,做好规划,避免重复建设。同时,应该充分运用新媒体技术,打破传统管理模式,以数字化的馆藏资源为核心,利用网络平台,加强资源共享,发挥馆藏资源的整体功能。此外,图书馆还可以对外开放,服务社区、服务社会,部分提供有偿服务,借助社会力量,开展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赢的合作。
三、物力资源整合高职院校
目前已基本实现了网络覆盖,但其图书馆对于网络的运用比较少。图书馆应该在学院现有基础之上,通过网络平台,共享其他高校的馆藏物力资源。各高职院校不需要像以往那样都把馆藏资源建设得大而全,而应根据本校的特色建立小而精的馆藏资源,而自己特色之外的馆藏资源就可以通过网络途径与其他专业图书馆进行合作。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各高职院校馆藏资源的利用效率,而且能充分满足读者的不同专业需求。
四、高校馆藏资源库的建立
随着新媒体在传播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多的读者正在利用新媒体技术获取各种信息和知识,同时这些读者的反馈、转载和传播也最大化了数字化资源的效用。馆藏资源库的建设也正开始成为我国高职院校图书馆资源整合与优化的方向。它不仅能够促进学院师生员工在知识吸收、知识重组、知识生成、知识应用、知识创新、知识分享等方面不断发展,同时又能依据读者的个性化需求,提供定制的知识与接受知识的方式。在高职院校不断拓展自己馆藏资源库的同时,开放的网络环境又会方便读者进行反馈,便于图书馆不断从反馈意见中对馆藏资源库的建设进行修正与完善,使图书馆与读者真正达到良性互动。
五、充分发掘利用无形资源
大学生新媒体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第4篇
综合素质的反映,而这些素质又是相互融合不可分割的。因此,在实训教学中不能树立课程整合思维,只持有单一独立的教学思想,也是阻碍培养高水准应用型人才的一方面。1.4教学评价不能实现实训效果与立体评价相结合当前,播音主持专业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存在严重缺陷。首先,评价主体的单一化。教学多采用教师为中心的单一评价主体,这种方式会加入教师的主观因素,使得评价结果不客观、不全面。并且,教师单方面的评价方式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从而难以发挥评价中的激励作用。其次,评价方式的缺陷。实训评价实行每个实训板块结束后打分的方式,这使得所评价内容是被分割的片段,难以对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全面评价,更难以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心智、价值观念等综合职业素质方面的能力。
2将虚拟演播室系统应用于播音主持实践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2.1虚拟演播室系统在电视媒体中的应用
虚拟演播室(VirtualStudio)是近年来虚拟现实技术和传统的色键抠像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一种将真实摄像机所拍摄的画面实时地与计算机图形工作站生成的三维虚拟场景进行合成的新型电视节目前期制作系统。由于其节约成本、视觉效果优良等优势,经常被应用于演播室主持,最近频繁应用于电视新闻的制作,例如央视新闻中心在2014年两会期间新推出的《两会大数据》板块,多样的虚拟场景和动态三维贴图,丰富了数据新闻的可视化表达,充分展示出电视元素在数据新闻报道中的优势。又如2013年央视报道东非野生动物大迁徙,通过虚拟演播室技术还原了东非草原,给观众身临其境的感觉。
2.2虚拟演播室系统与播音主持课程的融合
虚拟演播室系统在高校中应用日趋广泛,主要集中于校园电视台节目制作和专业教学。虚拟演播室系统教学具有一室多用和逼真的特点,它可以为实训课程提供虚拟的空间环境,相关课程则可以通过模拟现场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尤其针对《电视播音主持》、《化妆与造型》、《即兴口语表达与模拟主持》等实训课程,虚拟演播室更容易结合不同的实训内容置换场景,满足不同类型节目的录制。综上所述,将虚拟演播室系统应用于播音主持实践教学,有利于学生提前熟悉电视媒体常态节目录制技术,优化播音主持相关实训课程的教学效果。
3播音主持实践教学创新模式探索
3.1课程整合创新模式
课程整合,是将课程冗余部分清除,相关联部分重组,这样就使得课程结构变得更为协调与合理。可以利用虚拟演播室系统进行辅助实践教学的课程包括电视播音主持、化妆与造型和即兴口语表达与模拟主持等。在实践教学课程设置中,这些科目都是独立存在、没有交叉,导致学生实训内容出现重复现象,各自课程的评价体系也不能综合考察学生的专业素养。课程整合创新模式尝试从两个方面进行革新,一是课程内容整合,对相关课程进行整合和分化,力图实现实训项目的专业化和综合化。如在电视新闻播音实训项目中融入电视新闻播音员化妆造型的实训要求,在电视谈话类节目主持实训项目中结合即兴口语表达技巧掌握等。二是课程方式整合,播音主持专业是应用型专业,其核心是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课程整合培养模式,利用先进的教学辅助手段,将教学、竞赛、节目录制等项目一体化实施,实现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多层次化。
3.2多元教学法与虚拟演播室系统融合创新模式
播音主持专业实践教学,对于虚拟演播室辅助教学手段应用往往较为浅显,对其功能开发仅仅停留在实景演播室的范畴。借助新式教学法探索实践课程与虚拟演播室系统的融合方式,试图通过视听再现式、角色扮演式和远程互动式实践教学模式,提升播音主持实践教学的效果。视听再现式实践教学模式是指在学生完成实训内容的同时,利用摄像机进行录制并及时重播,将实训图像反馈给学生,找出问题所在。这能够使学生通过自查,主动发现不足,提高实训项目的完成度;角色扮演式实践教学模式是指设置节目虚拟场景和相应的电视栏目,让学生在虚拟演播室真实体验主持过程,了解如何通过监视器准确改变自己的走位,熟悉机位转换时主持人的正确反应。这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在实训项目中的参与度;远程互动式实践教学模式是指利用先进的通讯技术实现本地演播室与外景技术对接,以直播的形式完成演播室主持人与外景嘉宾或出镜记者的互动,其效果能够大大缩短学生从高校培养到媒体实践的路程。
3.3实践教学与媒体项目对接创新模式
实践教学与媒体项目对接模式是指,教学单位通过与当地媒体合办栏目的方式开展实训教学。搭建高校传媒专业教学单位与地方媒体合作平台,是互利互赢的双丰收模式。一方面,对于教学单位来说,与媒体合作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实践机会,实战式的节目运作可以更快的提升学生专业素质;另一方面,对于地方媒体来说,与传媒专业教学单位合作,可以实现人员共享、设备共享,开拓节目制作渠道,提高媒体节目量和更新度。以往播音主持专业实践教学多限于学校内部,这种闭门造车的方式不利于媒体预备人才的培养。虚拟演播室可以进行电视新闻播音、电视社教类节目、电视综艺娱乐节目等的录制。在合作中,可以采取媒体和学校合办栏目的方式,也就是教学单位负责节目策划、录制、编辑、包装等节目制作内容,媒体负责项目安排、技术指导、节目播出平台等其它方面的内容。既有利于当地媒体发展,又能树立学校和媒体品牌,还可以迅速提升学生的专业水准。
3.4立体评价体系创新模式
大学生新媒体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校;多媒体教学;教学手段;问题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15-3690-02
The Thinking the Problem of The Applying of Multimedia Teaching Means in College
ZHANG Ci-zhen
(Pubic Courses Department, Xiangnan University, Chenzhou 423000,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promotion of the computer based education in higher teaching, the application of multimedia teaching wide and deep increasingly, but the effects ofmultimedia teaching is not ideal. In this paper thinks problems of the application of multimedia teaching means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Key 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multimedia teaching; teaching means; question
随着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大部分高校都已广泛的应用多媒体教学,我国本科教学评估方案中也明确提出“要积极采用现代教学技术和手段,特别是多媒体技术,国家重点大学,必修课应用多媒体授课的课时不低于总课时的30%,其它高校必须达到15%以上”。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存在的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
1 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优势
高等教育要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取得优化的教学效果,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是必不可少的。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有它的优势,首先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激发学生求知欲,启迪学生创新思维,开发学生创新能力。多媒体集成性的特点,多媒体教学手段能提供图、文、声、像,形象生动,可以对人的视觉、听觉甚至心理触觉产生全方位的刺激,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有助于多角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节学生学习情绪,集中学生学习注意力,帮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多媒体课件中艺术美的塑造不仅使学习者得到了视觉美的享受,而且学到了更多的知识,学习的效率明显提高。
其次多媒体教学教学手段通过互动环节设置,使学生有更多的参与机会,学习更为主动,并通过创造思维的环境,有利于学生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多媒体课件以丰富的视听信息,高科技表现手段,艺术化的界面,加上虚拟现实技术和图形、图象、三维动画使教学内容化繁为简,化宏观为微观,化微观为宏观,形象生动;创设情境,使学习理论中情境学习、问题辅助学习、激发兴趣和协作学习等在教学中得以体现。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实施教学不仅要能够全面表达教学内容,而且必需富有较好的创意性,融入多种新的教学理念与教育思想。利用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生动的教学资源,变被动教学为主动教学,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
2 高校中应用多媒体手段教学存在的问题
1) 高校教师对多媒体教学存在理解上的误区,多媒体教学手段仅局限于单一的多媒体教师实施基于课堂的集体授课。
多媒体教学为课堂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与传统教学相比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也加强了教学效果。但是现在大多数高校特别是地方高校多媒体教学手段还存有一定的理解上的误区:一些教师缺乏现代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作指导,简单地认为使用对媒体教学就是进行媒体替换,制作多媒体课件只是简单地将课本搬上屏幕;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超文本功能、交互功能、网络功能的优势得不到体现。他们认为使用多媒体的设备就等同于提高教学质量。盲目的追捧多媒体教学,使多媒体教学只能流于形式,很难实现使用它的意义和价值。另外由于设备不足,多媒体教学手段只是在单一的多媒体教室实施课堂的集体授课形式,在网络教室利用网络平台上课的机会很少。而且由于多媒体课件的方便性,往往容易使教师在设计课件时忽略整个设计的目的性、启发性、主体性和互动性。有的多媒体课件尽管制作很精美,但没有体现教育性、科学性、启发性等原则,学生的接受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2) 部分教师现代教学技术运用水平的有限,教学责任意识的不到位和教学精力投入的不足,教学效果差。
学生对多媒体教学的硬件设施是认可的,学校也愿意改造和建设硬件设施。但教师对于新技术的掌握,教学课件的开发、研制和应用等还有待加强。教师的教学技术直接影响到多媒体教学的效果。其中原因之一高校对教师的教育技术培训力度不够,甚至部分高校的教师没有参加过教育技术的相关培训,而且培训基本上是采取面授形式进行,由于教师的工作十分繁忙,多数人只能是短期的在职学习,使教师对教育观念的转变和对教育理论的学习不够重视,集中培训难以达到相应的效果,导致教师的教学责任意识不到位。当前的高校教师除承担着繁重的教学工作外还承担着科研、实验、进修等其他任务,精力有限,在多媒体教学手段所要求的技能上投入较少,导致教学效果不尽人意。
3) 高校教师对多媒体课件的认识不太清楚,使用的工具简单,大部分都是演示型的文字和静态图标。
由于学科教师对计算机操作不熟练,对于多媒体教学手段没有进行过系统学习。大多数学科教师只会用PowerPoint做演示型的课件,甚至对多媒体课件的概念理解不清,只是演示文稿,没有图片和声音,也没有交互式的超链接,声音、图片、影像等素材在多媒体课件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只是单一文本和静态图片,不能成为一个多媒体课件。PowerPoint虽能插入声音、图片、动画等多种媒体文件,但它的交互性差,所以,为了使课件具有良好的交互性能,最好使用Authorware、Flash等多媒体课件制作工具。
3 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对策分析
1) 加强对高校教师的教育技术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改变教育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