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本网工作报告内容页

信息安全行业分析报告(甄选3篇)

2024-07-08 10:36:02工作报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信息安全行业分析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信息安全行业分析报告范文第1篇

【关键词】 高危行业;安全会计;信息;上市公司;披露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总体上保持着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态势,GDP从1979年的4 038.2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246 619亿元,增加了约61倍。在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安全生产形势却不容乐观,事故总量和损失较以往大大增加,在给国家和企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的同时,还给社会和生态环境带来了一定的负面效应。20世纪90年代平均每年事故直接经济损失近600亿元,2000年我国事故直接经济损失达900亿元,2002年事故损失高达1 000亿元。如此高的损失严重制约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建立行之有效的安全会计信息披露机制对遏制生产事故的频繁发生显得尤为必要。本文将就此问题作一些简要的探讨。

一、安全会计信息披露研究的必要性

随着人类经济生活水平和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也越来越关心自身的安全与健康,进而更加关心和关注安全生产、安全投入等问题。而安全会计资源信息披露也是利益相关者了解企业在安全生产管理、安全投入方面表现的重要窗口。因此,我国高危行业企业将面临强烈的安全信息披露需求。其必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满足政府相关管理部门及利益相关者的迫切需求

目前对安全会计信息最关注的便是政府相关部门。首先,政府是经济发展的宏观管理者,不可能对安全事故置之不理。安全监督管理部门需要企业的安全会计信息,不但可以了解企业安全投入、安全生产的状况,还可以对过去的监督制度、管制措施是否恰当作出评价,对未来管理政策调整作出规划。

其次,企业的投资人及债权人也会关注企业安全信息的披露,高危行业企业是安全生产事故的多发企业,通过企业对安全信息的披露,投资者和债权人可以对企业的安全生产、安全投入、盈利前景作出全面和客观的评价,使投资者可以作出正确的投资决策,债权人也可以真正把握企业的偿付能力。安全会计信息的披露也可帮助企业管理者作出顾及员工和社会的决策,调动企业加强安全生产的积极性,以此保证实现最佳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最后,随着公众的安全生产意识日益增强,企业的合作伙伴也将关注其安全投入、安全生产信息的披露,在进行决策时也将偏爱那些安全生产情况好的企业。

(二)规范企业的安全行为

长期以来,我国某些高危行业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淡薄,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对于人权、民生、安全、环保等社会问题关注较少,安全投入资源会计信息披露研究对强化我国高危行业企业的安全意识、规范企业的安全行为具有很强的促进作用。

(三)减少生产事故发生,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我国频发的安全事故已成为和谐社会建设中不稳定的因素。事故直接危害工人的生命安全和家庭幸福,也使企业形象受到巨大损害,严重地影响了企业后续发展的动力,亦使我国的国际人权形象和对外贸易受到直接影响。安全管理的落后、安全投入少并且投入不合理等是当前造成我国事故频发、伤亡人数居高不下、重特大事故时常发生的主要原因。企业能否在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和企业具体情况进行安全投入,是实现安全生产的关键所在。因此,2006年12月8日,财政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根据《国务院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国发【2004】2号),联合制定了《高危行业企业安全生产费用财务管理暂行办法》并于2007年1月1日正式实施,该《办法》针对高危行业生产企业的安全生产费用的提取、使用、披露、财务监督等方面作了规定,并要求高危行业企业在年度财务会计报告中,披露安全费用提取和使用的具体情况。

二、上市公司安全会计信息披露现状分析

拓展安全会计信息披露行为的相关研究并将相应研究成果加以应用,将有助于高危行业上市公司安全会计信息披露行为的规范,为进一步优化安全会计信息披露提供新的思路。尤为重要的是,它的应用可为缓解生产事故引发的社会不和谐隐患提供积极的保障,为形成良好社会氛围,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依据2024法规,我国上市公司安全会计信息披露主要集中于高危行业公司,要分析现阶段安全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了解现阶段安全投入及相关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选择高危行业上市公司2007年度的会计报告进行研究可获得更多有效数据,也更具说服力。本文选择深沪两市属于财政部、国家安全监督管理总局规定的高危行业的459家上市公司2007年的年报作为研究对象,来分析我国安全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样本的构成为采掘业35家,所占比例为7.63%;金属非金属行业145家,所占比例为31.59%;石化塑胶行业177家,所占比例为38.56%;建筑业36家,所占比例为7.84%;运输仓储行业66家,所占比例为14.38%。(注:以下图表资料均由深、沪两市高危行业上市公司2007年年报整理)

(一)高危行业上市公司安全会计信息披露总体情况

通过对上述五类行业样本上市公司年报的统计分析,发现有超过四分之一的涉及财政部、国家安全监督管理总局规定的高危行业的上市公司披露了安全投入资源会计信息。如表1所示。

由表1可以看出,在总样本459家应披露安全会计信息的高危行业上市公司中,共有119家企业披露了安全会计信息,占样本比例的25.93%。

(二)沪深两市及不同行业上市公司披露样本比重比较

图1横坐标代表的是行业类型,纵坐标代表的是该行业中披露安全按投入信息的上市公司数量占该行业样本总数的比重。由图1可以看出,接近95%的采掘业上市公司披露了安全会计信息,这可能是因为国家对采掘业上市公司的安全问题较为关注,出台了较多针对采掘业的安全生产政策相关。其他四类行业只有20%左右的上市公司披露了安全会计方面的信息。

图2横坐标代表的是行业类型,纵坐标代表以总样本数量(459家)为基数的、披露安全会计信息的、在深市上市的高危行业上市公司和在沪市上市的高危行业上市公司所占的比重。可以看出,在沪市上市的披露安全会计信息的高危行业上市公司所占的比重要比在深市上市的高危行业上市公司高一些,采掘业上市公司的比例就更高。

表2表示的是所有披露安全会计信息的119家上市公司中,在沪市上市的上市公司和在深市上市的上市公司分别所占的比重。同样可以看出,在沪市上市的属于高危行业的上市公司对安全信息披露的情况好于在深市上市的上市公司。

(三)高危行业上市公司安全会计信息披露方式分析

安全会计信息披露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补充报告模式,即在现有的财务会计报告的基础上,通过增加会计科目、会计报表和报告内容的方式披露企业安全会计信息;二是独立报告模式,即通过编制独立的报告对企业的安全信息进行披露。

表3显示:第一,目前高危行业上市公司主要采用补充报告模式(在董事会报告和报表附注重)对其安全会计信息进行披露。还有少数企业在重要事项中披露了部分安全会计信息。第二,采用独立报告模式的企业还比较少。只有少数企业编制独立报告的原因可能在于没有现成的报告模板可以参考,也可能是因为编制独立报告不符合其自身成本效益原则。

图3横坐标代表的是行业类型,纵坐标代表的是采用某种披露方式披露安全会计信息的上市公司数量占该行业应披露安全会计信息的上市公司总数的比重。不同行业披露安全会计信息的方式有所不同。多数企业采用在财务报告附注中披露安全会计的方式,采掘业、金属非金属行业、石化塑胶行业的企业只在财务报告附注中披露的比例占第一位,主要以数字披露为主。

(四)上市公司安全会计信息披露内容分析

到目前为止,我国对于企业安全会计信息披露内容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定,企业在对外披露安全会计信息的时候,就会根据自己的判断并结合特定的目的考虑披露的事项。表4是高危行业上市公司安全会计信息披露内容的统计。图4的纵坐标表示不同行业中每一单项内容披露的次数占行业所有内容披露次数的比重,横坐标表示企业安全会计信息披露的具体内容。

由表4和图4可以直观看出,这五个行业安全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有许多共同点,针对安全投入金额和安全政策的披露比重都较高。其中采掘业上市公司对安全政策、安全投入金额披露的内容最多,这可能是采掘业企业是安全事故高发企业,国家对其安全生产较为重视的缘故。

(五)上市公司安全会计信息披露的计量形式

安全会计信息可以通过不同的计量形式进行披露。从货币与非货币的角度考虑,安全会计信息通常以货币、非货币、货币与非货币相结合的计量形式存在。表5是对我国高危行业上市公司安全会计信息披露计量方式的统计。图5显示,货币形式最多;其次是货币与非货币相结合;最后是非货币形式。需要说明的是,安全生产费用、安全基金、安全设备、事故赔偿等内容主要通过货币形式进行披露。这些内容几乎是在财务报表附注中的某一科目中出现,并作为一个与安全2024的明细科目加以列示。企业所获得的安全认证、国家安全生产政策的影响主要是采用非货币的形式在企业的董事会报告中予以披露。

三、结论及建议

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安全会计信息披露现状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已的用于规范企业安全会计信息披露的法规不多,现有法规中只规定披露安全会计信息的主体是生产危险系数较高、容易发生生产事故的高危行业企业,但具体是哪些企业并没有清晰地界定,对于涉及安全资源的会计信息缺乏相关的具体而明确的披露要求,也缺乏相关的会计准则规定,致使有些高危行业企业出于自身利益不进行或不全面地进行安全会计信息的披露。这是我国在安全会计信息披露制度方面的最大不足,存在着改进的必要和完善的空间。另外,还可以看出,由于现代会计学的理念还没有完全体现到安全与会计的关系上,很多专业会计人员在观念上没有完全摆脱传统会计学的影响,不了解会计工作如何帮助高危行业企业提高安全生产水平,不了解会计工作对提高安全生产水平的重要性,同时在知识体系上也缺乏安全生产方面的相关知识,所以这种认识上的局限性不仅表现在了日常会计工作中,进而也表现在了对安全会计信息披露完整性、准确性的漠视。因而高危行业企业会计人员有观念更新的必要。

【主要参考文献】

[1] 李恩柱,朱学义,王一舒. 安全会计基本理论构建探析[J]. 经济管理,2008(12).

[2] International Labor Office. Prevention: A global strategyThe ILO Report for World Day for Safety & Health at Work[R]. Geneva, 2005.

信息安全行业分析报告范文第2篇

[关键词]民航安全;信息管理;问题;对策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12.151

[中图分类号]X9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12-0-02

信息管理能够实现信息的分析和处理,并能根据处理结果为后续的决策工作提供依据。目前,我国大多数民航公司内部都构建了相对科学的安全信息管理体系。安全体系能够实现对航空运行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管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航空安全管理水平,全面预测各种安全风险,有效控制各种安全事故。

1 民航安全信息概述

1.1 民航安全信息组成

民航安全信息的组成一般分为3个部分。第一,航空数据:这些数据包括正常飞行状态下的人和飞机的数据;第二,事故数据;这些数据包括发生航空事故后经过调查和分析所得到的数据;第三,决策数据:指航空数据和事故数据的分析和处理结果,供管理层使用,我国民航安全信息的具体组成如图1所示。

分析图1可知,我国航空安全信息可通过外部和内部两种方式获取,外部信息主要是其他相关系统,例如国内外相关组织网站;内部是指航空公司自己的信息系统,例如,安全审计、走向分析等。

1.2 民航安全信息的作用

1.2.1 防止再次发生类似事故

通过信息的分析和共享,在航空公司内部进行交流和沟通,可分析事故原因,汲取经验教训,避免发生类似事故。

1.2.2 把握未来安全走向

通过对生产运行及与不安全事件相关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与处理,可预测航空行业或航空公司未来的安全走向问题,找出航空系统中存在的薄弱点,进而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不断提升系统运行的安全系数。

1.2.3 提高安全管理决策水平

安全信息管理对整个航空系统的运行状态影响很大,有效的管理是航空系统有序运转的内在动力,并能为决策者提供决策依据。依据安全管理信息,准确找到危险源,并在此基础上编制合理、具体的风险隐患消除策略,不断提升安全信息的准确性,最终将航空安全管理推向更高的层面。

1.2.4 提高辨别危险源的能力

航空运行过程中的危险源是客观存在的,包括对人员生命安全的危险源、对机械设备可能造成损害的危险源等。这些危险源隐藏在整个系统中,是系统的薄弱环节。安全信息管理要求对事故进行调查和分析后,通过数据构建安全信息管理的危险源辨别能力。

2 民航安全信息管理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航空事业飞速发展,航空安全信息管理工作也取得突破性成效,航空运行和管理中的信息安全管理水平大大提升。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航空安全信息管理还存在很多问题,阻碍了安全管理工作水平的整体提升。

2.1 2024的安全信息质量不高

安全信息2024是航空安全信息管理的第一个环节,它对最终的管理水平影响巨大。只有2024的安全信息全面、有效、准确,才能保证后续的信息管理工作能够有序实施。然而,现在的航空公司内部的信息2024体制尚未健全,在具体的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纰漏,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2.1.1 安全信息的类型不充足

航空安全信息需要的数据包括交通数据、气候数据、情报数据等,然而这些数据在具体的信息2024过程中往往不能2024全面,这样就不能满足航空运转的数据需求,也无法准确预测各种可能发生的安全风险。

2.1.2 安全信息质量不高

航空公司内部的信息管理体制尚不健全,不能保证安全信息的质量,信息的不健全导致航空运转的具体情况不能被准确反映。

2.1.3 安全信息不完整

信息的不完整对安全信息监管工作的制约很大,阻碍了信息管理的正常开展,增加了安全风险预测及事故防控工作的难度系数。信息不完整可能是由我国行业信息调查能力薄弱、技术手段相对落后造成的。例如较为常见的“鸟击”事件,分析以往出现的鸟击事件可知,撞击物种大多不确定,且无法确定鸟击高度、空间位置等基本信息。另外,在航空公司内部还没形成对尾流、跑道侵入等常见事故的预报系统,这阻碍了对相关问题的进一步研究,严重滞后于西方发达国家航空事业的发展水平。

2.2 安全信息交流困难

有效的安全信息交流手段能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有效预防安全风险。近年来,航空行业的信息呈现全球化、国家化的共享状态,这对安全事故预防的作用是积极的。然而,在我国由于航空环境和技术能力方面的原因,尚不能实现安全信息交流,造成安全信息资源的严重浪费,制约安全信息管理工作。例如,跑道落错事件的发生概率较高,但是由于安全信息交流的困难,这类事件无法在航空行业内广泛传播,从而不能引起相关人员的足够重视,导致类似事件的重复发生,阻碍我国航空事业的发展。信息交流困难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2.2.1 没有统一的安全信息管理规范

统一的安全管理规范能够保障航空安全信息管理工作正常开展,然而,航空公司内部的安全信息管理规范并不统一,导致相关部门之间不能很好地交流,不能有效传递信息,增加了信息交流的难度。另外,航空公司的各个部门的数据是和其自身业务相关的,而不同业务的数据形式、数据标准等都不相同,这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数据信息的交流。

2.2.2 没有健全的信息交流机制

我国航空公司内部信息交流机制不健全,是因为航空公司的各个部门为保护其自身权益,不允许内部信息外传,加上缺少权威的管理机构,因而无法及时交流、分享各种信息。

2.3 安全信息分析不充分

安全信息管理在航空安全运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只有有效利用安全信息,才能准确地找出航空运行中存在的隐患,最大限度地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我国现阶段安全信息的管理大多停留在信息记录的水平,不能对安全信息进行有效的分析,不能通过安全信息解决各种安全问题。在风险事件的实际分析过程中,如若不能充分利用各种安全信息,则无法缩减风险系数,无法发挥安全信息自身的价值。

现阶段,大部分航空公司的信息仅存储在数据库中,没有利用数据库本身的数据分析和处理功能,这不利于利用数据之间的关联性对各种安全事故及不安全事件的相关信息进行有效分析,得出决策依据。从而造成类似的事故不断发生,无法显现安全信息管理的作用。

3 改善安全信息相关对策

3.1 建立宽严相济的安全政策

安全政策和文化对信息2024和报告都有直接影响,如果搜集的安全信息不能及时报告相关部门,不仅会降低信息资源的利用率,还会制约安全信息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因此,航空公司应从政策层面着手,编制宽严相济的政策,改进安全事故和不安全事件的上报制度,鼓励各个部门和内部员工主动、及时报告相关信息,并保障将与不安全事件相关的信息应用在风险预测和分析工作中,明确风险源,在行业内部主张不惩罚报告的政策。

现阶段,国家民航局已经出台了相关政策意见,明确规定了安全报告奖惩政策,以鼓励更多工作人员积极上报不安全事件,并且实施匿名制。同时,名航局还应结合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和修正处罚政策,并出台具体规范。

3.2 建立完善安全信息共享平台

航空安全信息中存在的交流困难是信息管理工作中面临的主要问题,要想实现安全信息的及时、有效交流,就要首先对航空公司的各个部门进行思想教育,打破部门间的信息壁垒。可借助第三方来分析和处理各个部门的信息,若信息共享真的能在行业内部实现,不仅能使安全信息管理切实有效,还能从整体上提升我国航空事业的发展水平,营造公开、和谐的市场氛围。

进行信息分析和处理的第三方应保证敏感性和秘密数据的安全性、隐私性,这要在合同的保障下进行,从而使得各个部门没有后顾之忧的将信息传递到外部大环境中,拓展安全信息数据的搜集范围,综合分析各种安全信息,以供其他部门参考和借鉴,科学评估行业及公司自身的安全走向,充分发挥风险预警作用。同时,还应将常规性安全问题分享给各方,进而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措施,将安全风险事故扼杀在摇篮之中。在信息共享平台的运行中,应始终坚持无条件保密和无惩罚原则,共享的数据信息只能用来进行安全分析工作,除此之外,不做他用,也不会出现各个部门的标识,以有效维护各个部门和个人的合法权益。

3.3 建立航空安全信息分析中心

航空安全信息分析中心有助于安全信息的最大化利用,美国的FAA便是最好的证明。因此,我国航空公司内部也应在现有的风险监测、共享平台的基础上,建立类似的安全信息分析中心,准确评判各种安全状态和风险,为航空事业的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保障。该分析主要包含以下4种功能模块。

3.3.1 信息重组

对搜集的各个方面的信息内部关联及特征进行分析,借助相关工具,重组分析后的安全信息数据。

3.3.2 风险监控与警告

综合应用最新的科学技术,研制可行的风险监测系统和灵敏的风险警告系统,实现对系统可能存在风险的全程动态监测,为相关管理人员提供全面系统的数据支撑,实施有效的风险预防。

3.3.3 专题分析

在全面分析安全信息的基础上,明确关键性的安全问题,并针对其编制合理的安全专题分析计划,提炼出航空安全运行的主要影响因素,据此找出未来航空运行中可能面临的主要安全问题。

3.3.4 评估安全措施

依据各种检查活动及分析调查中提出的各种意见,辅以安全措施的具体落实情况,科学评判措施成效,不断完善安全措施。

4 结 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我国民航事业也不断迈上新台阶,航空行业的相关部门对安全信息管理也愈发重视,并提出了严格的管理标准。在航空安全信息管理活动中,应确保航空安全信息的准确、真实和及时。虽然现阶段的安全信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仍然很多,但如果能正确认识安全信息管理,积极探索,就能不断提升安全信息管理工作效率,进一步促进我国民航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史亚杰,陈艳秋.航空安全信息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0,6(3):116-120.

[2]赵巧妮,熊俊皓.刍议航空安全信息管理的问题与措施[J].通讯世界,2014(6):96-97.

[3]杨晓强,李海军在通用航空安全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应用[J].现代计算机:上月刊,2011(7):74-76.

[4]鲁跃进.我国航空安全管理制度的建设研究[J].中国机械,2014(9):214.

[5]刘俊杰,李华明,梁文娟等.基于内容分析法的航空安全自愿报告信息分析[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2,22(4):90-96.

信息安全行业分析报告范文第3篇

关键词:电子商务;企业审计;流程

当前信息化建设飞速发展,各行各业信息化、数据化的程度水涨船高。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建立一个跨时空的实时商务系统提供了技术平台,电子商务应运而生。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企业审计对传统的审计模式是巨大的冲击,它改变了企业的管理理念和会计模式,一定程度上给审计人员带来了便利,但也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以下,就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审计要素、审计流程、审计报告的变化展开分析。

一、企业审计变化的几个方面

1.审计目标

传统的审计目标主要是查错防弊。会计工作人员2024证据主要是使自己能在真实合法的环境中对会计报表的合法性、公允性、一贯性表达客观公正的意见,生成审计报告。在传统的会计行业中,会计报表对企业经营状况和经营成果反馈的及时性和相关性不足,而主要考虑了准确性和可靠性。随着电子商务、网络财务等新技术的涌现,经济活动更加开放,企业审计的目标也向更深更广扩展。企业把公司简介、产品信息、企业财务等放到企业网站上共享,大大提高了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在大数据、信息大爆炸时代,企业审计更加注重及时性,传统审计已经完全不能适应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审计要求。

2.审计对象

通过对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审计的观察,我们发现互联网将企业的资金、物资、信息等资源融合在一起。不同企业之间可在各自的网站平台上了解相关产品,并在网络上达成共识,召开视频会议,签订电子合同,进行电子支付一整套的商务活动和流程[1]。可见电子凭证已成为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审计的重点对象。电子商务的交易一般是在网络中完成的,因此交易的安全性必须得到高度重视,所以与传统审计不同,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审计对象也包括对企业内外环境安全性的检查。

3.审计方法

传统的企业审计,会计人员核账方式基本以账账核对、账实核对、账证核对为主。会计人员根据原始凭证来编制记账凭证[2],根据凭证登记明细账和总账,最终根据账簿编制会计报表。在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传统审计方法已失去意义。会计信息系统在电子商务中的广泛运用,使财务信息的同步性大大提高。审计人员可通过一些接口来获取相关资料,凭借发达的信息网络来实现远程操作。部分审计软件也使得审计人员在分析数据工作时,通过对这些软件的利用对信息进行加工,得出最终的审计结果。如运用数据库采集原始信息,选取样本,有针对性地分析调查。

4.审计环境

电子商务改变了企业审计的环境要素,大体涉及地理环境、法律环境、审计技术等。电子商务对企业地理环境审计的改变主要在于,传统的企业与企业间进行面面交易,一切经济活动都是线下完成。电子商务的出现从根本上改变了企业的交易方式。企业不再局限于面面交易,而通过网络完成整个经济活动,大大缩减了交易环节和程序。再者,审计人员也不用亲自到达审计现场,可在电子平台上对企业信息进行整合分析和远程操作,这一环境下的审计大大提高了审计人员工作的时效性。电子商务对企业法律环境审计的改变在于,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企业经济活动将会面临更大风险,不稳定因素随时存在[3]。而我国当前在电子商务方面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因此,建立一套完整的法律制度体系成为当务之急。电子商务对企业技术审计的改变主要在于,当前各种新技术不断涌现,企业要把握机遇,将新技术运用到经济活动中。然而,新技术虽好,也有利有弊,它在提升企业审计时效的同时,给审计安全带来巨大的挑战。

二、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审计的流程

1.企业的电子商务情况

电子商务采用全球网络化信息系统,企业一方面面临系统自身的风险,另一方面要面临网络黑客和病毒的入侵。审计人员须如实掌握企业电子商务情况,在此基础上开展企业审计,这是评估企业电子商务风险、财务信息可靠性的必要环节。对企业情况的掌握,包括对企业电子商务类型的掌握(纯粹电子商务企业,以电子商务做补充的实物贸易);对企业产品的掌握(虚拟产品如点卡、实物产品如服饰);对企业电子商务应用范畴的掌握(部分实体交易、全部线上交易);对企业收入来源的掌握(由传统的提供产品到向技术服务、广告的转变)。

2.内部控制

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一是对安全性的控制,考察信息的安全性,需要分析信息是否安全、可获、完整、保密、真实。企业一般会建立安全基础架构来确保其电子商务系统的安全,通过对信息安全进行风险评估、政策分析、引入维护时的标准防控。如:运用病毒防护软件、网络防火墙、加密技术等。二是对交易完备性的控制。企业为了评估信息的可靠性,会对电子商务交易中的信息的完备性进行有效检验。审计人员需要对企业的各种状况有全面的把握,才能判断企业的内部控制是合理的、稳定的、可靠的。

3.符合性测试

在审计人员对企业内部控制情况全面掌控的情况下,展开符合性测试,通过符合性测试来判断企业日常运营中是否真正落实了对其控制的初衷。一般而言,企业的符合性测试包括两方面:一是安全性测试,此部分包括检测系统是否只能被授权企业访问;通过对防护墙的攻击测试,检查系统的实际可靠性;对企业合作伙伴进行抽样审查,检查其数字证书的合法性。二是对交易完备性的控制。对企业交易行为进行抽样检查,看其是否有少记漏记的现象,检测在同一网络环境下的企业交易信息是否一致[4]。

4.实质性测试

审计人员通过对会计报表的真实性、合法性做出科学的检测,获取直接的审计数据,运用观察、检查、函证、查询、计算等方法综合分析,得出最终的审计结论。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通过电子函证来证实交易的完整性和真实性,通过系统运行结果和人工计算结果,来分析数据处理的正确与否。

5.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审计报告

审计人员在掌握企业内部控制情况的前提下,做出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最终通过对2024到的审计资料进行202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