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本网工作报告内容页

信息技术实训报告(整合5篇)

2024-07-08 10:50:01工作报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信息技术实训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信息技术实训报告范文第1篇

听专家报告,思考信息技术课程发展

在2011年为期15天、2012年为期10天的“国培计划”培训之中,经历时间最长的仍然是培训专家的报告。我们先后邀请了国内著名的信息化专家、教育信息化专家、信息技术课程专家以及优秀一线信息技术教师做了精彩的专题报告。精彩纷呈的专家报告是一场智慧的盛宴。在培训报告中,李冬梅和边楚女两位信息技术特级教师呈现的一线经验与思考给予我的触动最大。理论的生成源于实践的创造,李、边两位特级教师的信息技术教学实践走在了理论的前面。

1. 凸显学科价值——听李冬梅老师报告有感

江南大学的国培班两次培训都邀请了北大附中的信息技术特级教师李冬梅老师。其实,我与李老师已相识多年。第一次与李老师联系还是我在电子工业出版社工作时。当时,我负责组织安徽省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培训,邀请李老师赴安徽黄山做了一场专家报告。从那以后还与李老师有过多次的见面,特别是在2010年,我曾经为了博士论文专程到北大附中对她进行访谈。记得中午吃饭时间,她还在机房里辅导学生,我们的访谈就是在机房中进行的,不时因学生提问而打断,可见李老师对教学的投入。

在向2012年国培班学员介绍李冬梅老师的时候,我特意希望学员们能够从三个方面向李老师学习:一是向李老师学习方法,即学老师信息技术教学方面的具体做法。经过三十年的积淀,李老师的许多具体做法已经证明是非常有效果的,值得其他教师学习;二是向李老师学习课程思想,即学老师所持有的2024信息技术课程的思想。李老师为什么如此进行教学是受到她背后的课程思想支持的,比如,她认为信息技术课程的价值以及信息技术课程所要培养学生的哪些能力等;三是向李老师学习她的精神。经历三十年,李老师一路走来,她的坚持以及对于信息技术教学事业的执着投入,这些精神都是值得其他信息技术教师学习的。

当然,每个人在听李老师报告的时候,都会从自己的角度来汲取自己所需要的营养,每个人的感受都是不一样的。我从李老师的报告中更多地看到了她的许多做法凸显了学科的价值。我们以往的2024信息技术课程价值的讨论可能仍然是空对空地谈,而李老师通过她的实践证明,信息技术课程是具有独特学科价值的,不是简单的课程融合、学科应用就能够取代的。

李老师展示学生作品的时候,我惊讶于学生的创造力。特别是学生学习VB后创造出来的精彩作品。我们以往似乎只觉得算法和程序设计很难教,但是李老师让学生在创造之中,在认知冲突之中,去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归正伦理。信息技术课程目前必须打破传统的单纯Office软件的教学内容,而应让学生掌握一些科学的内容。例如,英国最近的课程改革就强调计算机科学的内容,其中一个观点就是:“ICT像是学习怎样阅读,是一种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技能。而研究计算像是学习怎么样写作,沉浸在理解、设计和建造一个新系统的创造性过程之中。每个人应该学习写作,虽然仅有一小部分人能够成为专业的作家。”其中,理解、设计和建造一个新系统的创造过程,在李老师的课堂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信息技术课程绝不仅仅是掌握一些简单的操作软件的基本操作,而是能够在创造的过程之中让学生理解、设计和创造技术。在完成李老师布置的“搜索引擎研究报告”之后,一个学生的作业感言特别好,就是她终于知道了表面的操作背后还有这么多的东西值得去学习。学生制作的视频也充满了创意,只有信息技术学科才敢于这么大胆地让学生去创造。

在突破传统的内容局限,凸显信息技术学科价值上,李老师的信息技术教学实践已经走在了前列。

2. 以学定教——听边楚女老师报告有感

两次国培班也都邀请了浙江省瑞安中学的信息技术特级教师边楚女老师。2011年,当第一期国培班举办的时候,我想向教师们展示一节示范课,听别人说边老师上课很精彩,所以邀请她到无锡的青山湾高中给全国的50名国培学员上了一节示范课。而在2012年,我选择让边老师谈一下自己专业发展的心路历程,边老师欣然答应。她的报告题目是《漫谈教师专业化成长》。

边老师首先用入格、出格和风格等三个词描述了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段。如果单纯看文字,不足以让人们感受到三个阶段的内涵,但是边老师用自身的经验和丰富的例子,使得人们对于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阶段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我不禁联想,我们现在的信息技术教师大部分处于哪个阶段呢?可能许多教师连入格阶段都还没有做好,更加谈不上出格和风格了。接着边老师分享了自己的专业化发展之路,一个阶段接着一个阶段的介绍,让人们充分地感受到了边老师的成长之路是倾情投入的历程,正是她坚持每个阶段都完全投入并且能够创新,才有了今天的成就。所以,成功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态度,没有一个好的态度,是难以走向最后的成功的。看边老师和李冬梅老师对于教学的投入,对于信息技术教育事业的热爱,我们能够感受到成为名师首先要端正自己的态度,少些抱怨,多些行动。

让我深受启发的是边老师所提的“以学定教”思想,我们总说以学生为中心,但是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的人又有几个呢?很多教师仍然是站在教师的角度,而不是从学生的角度来选择教学方法。边老师所说的要教师站在一个技术初学者的角度来设计教学,是特别对的。有的时候,我们常说“难者不会,会者不难”,一个技术熟练者总是觉得一个技术新手怎么那么笨。其实,如果每个教师都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设计教学,那么教学中的许多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了。 边老师还特别提到了她观看儿子成长过程中的点滴,从而引发出对教学的一些思考。既然作为父母,能够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那么作为教师,我们也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如此教学设计自然事半功倍。

虽然边老师的成长之路未必能够复制,但是她的教学艺术以及成长过程中对于事业的投入,是值得每个信息技术教师学习的。

向学员学习,思想震荡和经验分享

国培班的课程设计一直强调让学员在互动与交流中成长,每个学员来的时候不是头脑一片空白,而是带着自己的实践困惑与成功经验而来,期待在国培班10天的培训中不仅仅获得专家2024前沿动态的介绍,也期待着从同行那里获得经验分享。我也参加了学员的小组交流和全班大组交流,一一听下来,对自己的思想产生了很大冲击,也获得了许多最新、最鲜活的经验。

国培班首先是在小组内交流,然后是每组选出来2人参加全班交流。我听了一个小组的教师交流,又听了全班的交流。总体的感觉是信息技术课程虽然发展了,但是气势似乎没有以前那么强了,特别是在高中阶段,虽然信息技术教师队伍壮大了,但是单从信息技术课程本身来说,这些年似乎反而有些弱化了。在2000年前后,信息技术课程得到了充分的重视,曾经是校长重点抓的工作,但是2000年以后,很多地方不是陷入了应试教育的泥潭,为了考试而教,要不就是被考试所挤掉。

在2012年国培班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广东、广西的两位老师。我以前从来没有想到,广东竟然还有学校不能够保证学生人手一机。但是这位来自茂名的老师,却说他们一个班级接近80人,却只有四五十台计算机,而且学校只有一个机房。很多课程只能在普通教室内上,所以教师在讲Photoshop时,只能使用一些胶片讲解。当茂名的老师说到让学生靠想象学习的时候,许多教师都笑,这也是一种无奈的笑。而他也说,许多任务都要靠学生拿回家去做,因为是“家里有环境,而学校没环境”,其实这就是中国教育的悲哀。广东的老师说他是站在地板上,而那位广西的老师则笑称他们就是被埋在地下了,因为他们连机房都没有,而且他所在的地级市连一位专职或者兼职的信息技术教研员都没有。我还是头一次听说地市级还没有信息技术教研员,到县区没有专兼职信息技术教研员,还是可以理解的。与他们相比,贵州某些学校的硬件条件倒是更好一些。听完大家的交流,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地区差异之大难以想象。地区之间不仅仅是硬件设备的差异,还有时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视程度、教师的水平等差距。

另外,我的一个感受就是信息技术课程与考试之间的关系。“不考就散,一考就死”的现象突出。广东的信息技术课程发展不好的原因就是考试制度没跟上,没有统一的考试,校长根本不重视。但是许多地方都说,由于有学业水平考试,导致信息技术课程变成了应试课程,变成了单纯的技能训练。

当然,交流的并不仅仅是困难,同时也看到许多先进的经验,看到许多信息技术教师的理想和对事业的奉献。虽然信息技术教师的境遇并不理想,但是许多信息技术教师却没有放弃理想,提出了“有为才有位”的观点,并将其付诸实践,如不少信息技术教师开发了魔灯平台开展教学。

信息技术实训报告范文第2篇

天津大学图书馆专利情报服务的实践探索

服务队伍由相关专业学科背景的馆员组成,采取馆员与企业“一对一”的服务形式,开展了为企业提供专利申请前的查新检索、专利法律状态检索、提供知识产权指导和咨询、知识产权专题培训等专项对接服务。在服务过程中,图书馆借助企业专利信息需求调研座谈会、企业管理人员专利信息检索操作指导、撰写重点企业专利分析报告等渠道,直接掌握了企业的专利情报需求,同时积累了专利情报服务的实践经验。专利信息人才培养天津大学图书馆教学培训服务团队自2009年起承担选修课程《知识产权与专利情报》的教学任务。课程教学将专利申请文件撰写、专利信息检索和专利情报分析等实践内容,与专利申请审批程序、专利战略、专利权保护等知识内容相融合,锻炼了大学生的专利信息、情报运用能力。该馆通过课程教学,在培养具有专业学科背景、熟悉专利法律知识、掌握专利信息利用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方面,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也为创新型国家建设储备了专利信息人才。专利信息专题培训天津大学图书馆在“世界知识产权日宣传教育活动周”活动中,面向全校师生举办了专利信息检索、专利情报分析与知识产权保护的专题讲座;通过精心组织培训内容、选取经典案例、专题讲座等将科技创新与知识产权、专利情报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讲解和互动,既掌握了用户需求,又积累了培训经验。

高校图书馆专利情报服务模式的构建

由于专利情报涉及技术、经济、法律等多个领域知识内容,对专利情报服务人员提出了较高要求。专利情报服务人员掌握专利法律、外语、理工学科背景、计算机技术、图书情报等相关知识都是必需的。高校图书馆专利情报服务的队伍构建,应该是有计划、有步骤的实施。首先,应根据学科和专业分布、遴选理工科专业背景的馆员,组成专利情报服务团队。其次,通过短期培训、专业课程、会议等多种渠道,组织团队成员的专利法律知识、专利情报分析知识的强化学习,增强业务水平和竞争能力。在此基础上,定期组织团队成员的研讨和交流,形成钻研、严谨、活跃的学习风气。并且,还应注意市场信息的反馈和统计,培养服务人员的竞争意识。高校图书馆专利情报服务的模式构建专利专题培训“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为用户提供所需专利信息和情报是专利情报服务的“鱼”,而增强用户的专利信息综合运用能力则是授用户以“渔”。专利专题培训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佳途径,同时培训服务也能发挥高校图书馆的资源和人才优势,是参与专利情报服务市场竞争的切入点。不同用户的培训需求有所不同,专题培训的内容也应有所侧重。科研机构的专利专题培训。在我国科研院所、高校等科研机构的管理体制中,长期以来存在着“重论文、轻专利”的现象,虽然科技创新成果丰硕,但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专利申请数量、专利技术转化等方面差强人意。高校图书馆可以针对科研机构的特点,开展专利技术的检索和分析、技术成果的专利性分析、专利申请文件撰写、专利申请审批流程介绍、专利权的转让和许可等专题化培训,提高专业人员的专利保护意识,促进专利申请的增长以及专利技术的实施转化。企业的专利专题培训。目前我国企业的专利信息开发、利用和管理能力明显不足,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较大差距。高校图书馆应该分析企业中不同群体的职责和需求,针对企业领导者、技术研发人员、专利管理和知识产权法务人员,从企业专利战略、专利技术检索和分析、专利和管理、专利诉讼等不同角度组织内容,开展专题培训,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服务。专利服务机构的专利专题培训。大多数专利机构和知识产权律师事务所,在专利信息资源和专业人才的配置上明显不足,在承担专利申请、专利诉讼等专利实务服务,专利信息检索和专利情报服务方面能力不足。高校图书馆可以通过一定的培训服务,与专利机构实现互补互利。高校图书馆凭借其丰富的专利信息资源和专业的服务队伍,可以为专利服务机构进行专利检索系统介绍、专利检索技巧、专利情报分析等专题培训。同时,可以通过专利服务机构为专题培训补充案例,根据需求调整培训重点,增强高校图书馆与专利服务机构之间的联系度和紧密性,共同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面向科技创新的专利情报服务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的附属机构,接近科技创新的最前沿,同时也肩负着为区域内科研机构和企业的科技创新活动提供支撑的社会职能。高校图书馆应将面向科技创新活动提供专利情报服务作为服务重点。科技创新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不同环节的专利情报需求各不相同,只有针对不同类型的专利情报需求提供服务,才能更有效地支持科技创新工作。科技创新前的专利情报服务。大多数的技术创新都是建立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而人类95%的现有技术都会记载在专利信息中。科研活动前进行专利技术检索、技术趋势分析可以避免重复性研究、提高研究起点。高校图书馆应针对科研立项、产品开发以及技术难题公关,提供相关技术主题的专利检索、文献分析和技术报告等情报服务,帮助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明确研究方向,寻找专利技术空白点,启迪创新思路。科技创新中的专利情报服务。2024技术资料、跟踪技术发展、了解最新的技术,是科研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高校图书馆应针对需求,开展定题跟踪、技术解决方案等专利情报服务,帮助科研人员及时获得专利技术信息,修正研究方向,降低科研成本,加速研发进程。科技创新后的专利情报服务。科技创新成果产生后,同样伴随有专利情报服务的需求。高校图书馆可以根据这一阶段的专利情报需求,针对科技成果的保护策略、专利申请前的专利性检索、专利前的技术交底书撰写、科技成果鉴定/评估报告、技术侵权的法律诉讼,提供与之配套的专利情报服务,帮助研发机构明确科技成果的保护方式、专利权范围、价值评估以及侵权判定。面向管理决策的专利情报服务政府机构。专利是衡量国家竞争力与产业技术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高校图书馆可以为政府机构和产业协会提业发展状况评估、技术发展趋势预测、科技实力对比分析等专利情报服务,为政府机构和产业协会的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避免同一领域的重复研究,有利于科技创新和产业规划。企业。企业管理者的决策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随着专利战略和技术创新的理念逐渐被企业认知和接纳,面向企业管理决策的专利情报需求会逐渐增长。高校图书馆可以开展专利技术的竞争力分析、专利技术的资产评估、竞争对手的技术分析和监视、专利侵权判断等情报服务,帮助企业明确市场定位,规避侵权风险,确定生产经营策略、专利战略的合理化布局,以及支撑企业的专利诉讼、技术进出口、企业并购等方面的正确决策。科研机构。科研管理部门在科研资助方向、产学研结合模式、科技成果奖励政策、科技成果转化实施等方面的管理决策直接影响科技创新的效果。高校图书馆可以提供相应的事实依据,促进科研机构管理决策的科学化。

信息技术实训报告范文第3篇

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来获得与实验相关的信息、传递信息、学生协作实验、提交电子实验报告等。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批改学生提交的电子实验报告、学生实验成绩记录与分析、学生实验监控等。

2.实训基地建设总体构思

2.1研究模拟数字化医院的背景要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素质,处理信息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学生模拟实验获得的数据处理是信息处理中的一部分,应运用现代信息处理技术,实现数字化处理。实训基地信息化管理系统应该建立实验数据处理系统,使学生的实验数据处理具有科学性和客观性。由于一样的信息系统,特别是大、中医院的系统稳定安全性要求特别高,学生在医院实习时,很难进行模拟实训。为此,在医疗卫生信息技术的全面信息化管理的基础上,学校有了建立一个“模拟数字化医院(实训基地)”的设想。

2.2模拟医院信息系统的设计目前,我国医院信息系统开发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主要侧重事物处理和经济管理方面。现在,在各医院建立的医院信息系统中主要包括的系统有:门急诊计价收费系统、门急诊挂号系统、病房医嘱处理系统、住院病人(入、出、转)管理系统、财务核算系统、药品管理系统、人事工资管理系统。我国建立的医院信息系统基本上涵盖了医院大部分的事务性管理。我国医院管理信息系统主要由以下5个部分组成,其主要模块功能有:护士工作站:完成病房管理、核对并执行医师电子医嘱等,自动打印药单,并能录入查询业务甚至包括科室护理排班等;医生工作站:能按医疗业务流程和规范实现临时医嘱和长期医嘱的开立和管理,了解患者费用情况,及时调阅医学影像结果或图像,包括检查、检验报告等;门诊医生工作站:将医师医嘱产生的相关项目自动2024到医师的所在科室,开立医嘱给患者等;住院收费:按不同的结算类型进行灵活结算,打印出院费用、实时打印业务报表等;门诊挂号收费:一人一卡制,专家门诊排班表,刷卡后自动归属费用并产生费用记录、各种日结统计等。

信息技术实训报告范文第4篇

关键词:科技报告制度 档案管理 整合 研究

科技报告是科技人员为描述其从事的科研、设计、工程、试验和鉴定等活动的过程、进展和结果,按照规定的标准格式编写而成的特种文献,在科研活动过程中产生,是科技活动的具体成果和实际过程的记录,专业性强、技术数据具体,阅读对象多是专业对口的科技人员。建立科技报告制度有利于加强对科研活动相关信息的2024、跟踪和管理,科技报告开放共享对推动国家科技进步、促进科技创新、提高国家科技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持续积累基础性科技战略资源

美国政府的报告指出,“国家对科技报告的2024、保存、利用等方面进行投资,其价值是无法估量的。”科技报告包括科研过程和科研成果的详细信息,既提供真实的研发信息,又完整反映科研活动不同阶段的技术内容和经验教训,使得后人可以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取得更高的成就。研究显示,科研人员阅读一份科技报告可产生1280 美元的效益,科技报告类文献的投入产出比约为1:26。

二、对国家科技信息资源进行全面保存和共享

建立科技报告体系,既能有效防止科研信息分散于个人或项目承担单位所造成的国家科研成果资产流失,也有利于促进跨部门、跨行业和跨区域的科技资源共享,还能有效减少科技项目在不同科研管理体系中重复立项造成的国家科技投入的浪费。美国技术信息服务局(NTIS)作为法定的政府科技报告收藏与发行中心,通过互联网等方式向公众提供公开发行的PB 报告、DOE 报告、NASA 报告和AD 报告的共享服务,多年来用户满意度一直在95%以上。而在我国经常发生的同一科研项目在不同部门或地方重复申报、立项的现象,在科技报告体系健全的美国极少出现。

三、为社会公众和科技界提供了解、利用国家科研成果的公开渠道

国家资助科研活动所产生的科技信息和科学数据属于公共财产,负责科研管理的政府部门有义务、有责任促进信息开放和共享。社会公众通过了解国家财政投入科技领域产生的效果, 既能够及时了解科技发展的最新进展,也能够增进对国家资助科研活动的理解和支持。如美国NASA报告向公众提供93 万多份公开的科技报告,每月公众点击率超过2.3 万次。信息公开还能够增加科研工作的透明性,有利于建立科研诚信制度,倡导严谨务实的科学精神和良好学风。

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建立了科技报告制度, 如美国四大科技报告、法国原子能委员会的CEA报告、德国航空航天中心的DLR报告、瑞典航空研究中心的FFA报告等,其中以美国政府的四大科技报告最多,体系建设也最为完善。美国现有的国防部AD 报告、商务部PB 报告、航空航天局NASA 报告和能源部DOE 报告四大体系每年能够产生科技报告60 多万件,占到全世界科技报告总量的80%左右,是支撑美国科技全面领先的重要基础。报告涉及的范围非常广,包括技术报告、技术备忘录、技术论文、专题报告、会议论文以及期刊论文、实验报告等多种类型,内容详尽、附有图表、数据、解释等内容,对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都进行记录。

我国的科技报告制度首先是在国防系统建立起来的。1984年,原国防科工委组织启动国防科技报告体系建设,航空、航天、兵器、船舶、核工业、电子等相关部门参加;1995年,《中国国防科学技术报告管理规定》;1997年,颁布《中国国防科学技术报告编写规则》,并建立起三级管理机构;2000年,总装备部将国防科技报告体系纳入《中国人民装备条例》管理,至此,国防科技报告体系初步建立。而民口的科技报告制度正处于起步阶段。

近年来,从国家多部委的政府官员,到高校、科研机构包括钟南山等知名学者在内的众多学者,尖锐指出我国科技报告体系建设严重滞后的状况,“虽然钱学森等多位科学家从60 年代起就多次公开呼吁要建立国家科技报告体系,但科技报告体系整体性建设进展并不顺利。除总装备部和国防科工局经过近十年来的实践,初步建立起一套不为公众所知的国防科技报告体系外,科技部、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基金委等国家主要科研管理部门尚未建立起科技报告制度,科技计划、项目的成果档案管理基本处于分散、搁置、甚至流失的状态”,“相关管理部门往往更加关注科研项目的立项评估、经费监督、成果验收,却忽视对项目研发过程中形成的科技信息资源的验收和利用,即使有些部门要求提供科技报告,也只是作为档案长期闲置。” 呼吁加强国家科技报告体系建设。在此背景下,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已着手国家科技报告体系构建的研究。

无论是从科技报告的内容还是从国家科技报告体系来看,都与科技档案有着很大的相似之处。内容上,科技报告与科研档案都是对科研活动进行记录的文献,内容涉及科研活动全过程,图表、数据、研究方法等,能如实、完整、及时描述科研的基本原理、方法、技术、工艺和过程等,科研工作者依据其中的描述和记录能重复实验过程或重现科研结果。不同之处在于,科技报告以传播和交流为目的,而科技档案以保存为中心。管理上,都从国家层面着眼建立管理体系。那么,这么相似的两个体系能否进行整合呢?在申请人所能够查阅到的资料中,目前2024科技报告体系建设的研究,很少将其与科技档案体系联系起来;实践中也是如此。

我国科技档案管理是按照苏联模式于50年代末建立起来的,虽然中间也经历了曲折,但仍建立起了国家规模的体系。科技报告体系源于欧美等科技发达国家,虽自60年代起就有钱学森这样的著名科学家的呼吁,但直至今天我国科技报告体系建设仍然严重滞后。

四、对社会经济发展和学科建设的作用和意义

第一,建立科技报告制度,细微至具体科技人员的日常科技活动,宏大至推动国家科技进步、促进科技创新、提高国家科技竞争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二,科技档案管理模式建立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对科技报告制度的建立具有极高的借鉴作用。

信息技术实训报告范文第5篇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运行维护;新技术;培训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33-0130-02

智能变电站作为坚强智能电网的重要基础和支撑,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作用举足轻重。省内乃至全国在建设、已投运的智能化变电站不断增加,从事智能变电站的运行、维护人员也将逐年增加。但是,智能变电站的运维人员普遍缺乏智能变电站的运行、维护及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实际工作经验,急需进行智能变电站相关的新技术、新技能培训。

本文结合智能变电站现状和发展趋势,主要对当前智能变电站的技术特征进行分析,并将智能变电站与常规变电站进行比较,总结出它们两者之间的异同点,从而得出智能变电站运维人员应加强培训学习的内容和要求,为今后开展智能变电站运维人员新技术培训以及相关培训打下基础。

一、智能变电站的主要技术特征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网络技术以及新型传感器技术等的飞速发展,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有了极大的发展,产生了大量的新技术、新应用,这也使变电站中应用系统日益众多。这些新技术、新应用对变电站自动化的发展是一种促进,也是一种挑战。因此,采用先进、可靠、集成、低碳、环保的智能设备,以全站信息数字化、通信平台网络化、信息共享标准化为基本要求,自动完成信息采集、测量、控制、保护、计量和监测等基本功能,并可根据需要支持电网实时自动控制、智能调节、在线分析决策、协同互动等高级功能的智能变电站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

1.一次设备智能化

采用常规一次设备+智能单元方式实现一次设备的智能化,通过智能终端完成断路器、隔离开关等设备的跳合闸回路、位置信号采集回路等。通过一次设备的状态在线监测,变人工巡视与定期检修为自动检测状态检修,提高变电站的可靠性,减少维护的工作量,提高效率。主要包括:主变压器采用“主变本体+传感器+智能组件”方式实现智能化合并单元:合并单元采用直流供电,提高电子式互感器的可靠性;智能终端接受保护装置跳合闸命令、测控手合/手分命令及闸刀、接地闸刀GOOSE分合命令;输入开关位置、闸刀及地刀位置、开关本体信号;跳合闸自保持功能等;实现了一次设备的数字接口功能;一次设备状态实现在线监测等功能。

2.二次设备数字化

电子式互感器、采集器实现二次设备的数字化,将二次设备的模拟量转换为数字量。合并单元实现电子式互感器电流、电压量的采集,并通过光纤或SV网传输将二次信号变为基于网络传输的数字化信息。保护装置保护动作后通过保护装置内的GOOSE跳闸软压板出口,再通过GOOSE直跳口将光信号经光纤输至智能终端,智能终端的A、B、C相跳闸接点闭合后通过A、B、C相保护跳闸压板将电信号传至智能终端内的A、B、C相跳闸保持继电器并最终传至开关操作机构箱实现跳闸。监控后台遥控操作发出的断路器控制信号通过MMS网传至保护测控一体装置,以光信号通过GOOSE网传输至智能终端,再完成对断路器的分合控制。保护跳闸示意如图2所示。

全站所有信息交换均依托于GOOSE报文和MMS报文,GOOSE服务通过广播方式传送报文数据,实现IED装置之间互相通信及信息共享;保护测控装置不设置功能硬压板,通过在装置上设置软压板的方式以投退保护功能,为远程维护和无人值班提供了条件。

3.网络结构标准化

按照IEC61850及DL/T860中的系统结构,实现了信息建模与共享传输、通信网络的标准化和设备间的互操作性。全站自动化系统网络结构分为站控层、间隔层和过程层,网络系统构成分为站控层网络和过程层网络,分别设置GOOSE网和MMS网保护直接采样(或网采),直接跳断路器。

全景数据的统一信息平台实现了全站设备的监视、控制、告警及信息交互功能,完成数据采集和监视控制(SCADA)、操作闭锁等相关功能。交直流一体化电源系统,站内直流、交流、逆变、UPS、通信等电源采用一体化监控,通过全站MMS网络统一上送到一体化信息平台,实现了控制自动化、信息可视化、配置标准化。

4.高级应用功能

实现了一键式顺序控制、故障信息分析决策与智能告警、与上级调度的源端维护、网络报文记录分析、智能辅助系统等高级应用功能。

二、智能变电站运维人员的新技术培训

智能变电站中一次设备智能化,二次设备网络化。设备之间连接介质由光缆替代了传统的电缆,电磁信号被转换成了数字信号,二次回路成为了“虚回路”。相对于传统的综合自动化变电站而言,其运行维护必然带来一些改变。对运维人员而言,智能变电站和常规变电站存在较大区别,他们面临着知识的更新与挑战。为了使运维人员能更好地适应电网快速发展和智能变电站快速的要求,需要从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两个方面加强培训。

1.智能变电站的理论知识培训

智能变电站和常规综合自动化变电站存在差异,故需对运维人员进行相关理论知识培训,主要内容包括:

(1)IEC61850、DL/T860标准及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应用模型、设计方案、工程配置和实施的基本办法。

(2)智能变电站的网络系统结构、通讯机制、传输信号、对时方式、交换机接口对应表、GOOSE断链告警二维表、网络报文分析仪的使用方法。

(3)电子式互感器、合并单元技术规范、工作原理;合并单元传输规约、采集信息图及二维表;电子式互感器、合并单元的巡视要点;交换机、网络的的基本工作原理,巡视要点及异常处理方法;交换机故障情况下的处理方法和危险点控制。

(4)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技术规范;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工作原理、告警信息含义、软压板功能、运行操作说明、故障处理原则、巡视要点;上级职能部门制订的继电保护运行规程及运行管理规范。

(5)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SCD文件、CID文件的解读,装置保护虚端子的配置情况及信息流,各继电保护的跳闸逻辑及各类遥测、遥信信号的上送机制,智能变电站内各IED之间的信息流向。

(6)输变电设备在线监测装置工作原理,输变电设备在线监测系统的使用方法、巡视要点、运行管理规范。

(7)监控后台常规操作、顺序控制操作、保护整定值的调取打印、保护动作事件报告的调取打印、保护定值区的切换等操作的方法,顺序控制操作的运行规定。

(8)各级部门2024智能变电站运行管理规范、设备运行维护导则、巡视技术规范、交接验收规范的规章制度。

2.智能变电站的操作技能培训

智能化变电站中对于新技术的应用和新安全问题的出现对运维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进一步的要求。运维人员不仅需要掌握智能化变电站的技术层面,还需要了解在智能化变电站工作存在的危险因素,采取的安全措施,必须遵守的安全规则等;运维人员必须掌握在新技术下如何做好运行巡视、规范倒闸操作,还必须掌握对智能化设备异常的分析和应急处理,掌握如何做好检修设备的安全措施以及动态危险点的预防工作。因此,为了使运维人员能更快地适应工作的变化,他们除了具备传统站的技术技能要求外,还必须进行相关操作技能培训。我中心有110kV智能变电站,可以进行实际操作技能培训,主要包括五部分内容:

(1)设备监视。智能化变电站监控系统在监视对象、内容、重点和手段上都有明显的区别,除了传统站一次设备告警以及保护动作信号外,必须监视保护装置的遥测信息、通道信息、软压板状态;交换机信息、GOOSE跳闸链路信息、保护MMS通信信息;户外柜的运行环境温度、湿度以及变化信息;时钟同步、对时系统工况;光电流电压互感器的采样信息等。

(2)设备巡视。智能变电站现场设备巡视工作重点与传统变电站有了很大的区别,在智能站中全站运行信息均上送监控后台,异常或缺陷情况在监控后台实现实时报警,因此,监控后台巡视数据可以指导现场设备的巡查,例如:后台报智能终端温湿度越限,则现场必须重点检查箱体内散热、除湿是否正常工作。随着智能变电站技术的不断推进,辅助巡视手段也会不断出现。

因此,根据智能变电站的技术特点,制订适用于智能站运行巡视指导书,研究辅助巡视系统的巡视策略,以及如何开展智能化变电站运行分析等都是运行需要解决的课题及现场培训的重点内容。

(3)倒闸操作。

1)智能化变电站程序化操作的应用:由于智能化变电所中的一、二次设备具备遥控操作的技术条件,通过在监控后台预先设定操作顺序、操作对象、执行条件和执行成功校验,由后台自动实现一系列的批操作。程序化操作在给倒闸操作带来便利和高效的同时,也给程序化操作票系统的维护带来风险,典型操作票库维护工作难度加剧,一旦设置错误极易造成误操作。运维人员不仅需要掌握程序化操作票系统的使用,也需要掌握程序化操作票系统的维护,同时必须能处理程序化操作票异常情况下的处理方法。

2)保护压板操作方式的改变。传统变电站保护屏“硬压板”操作被后台监控系统界面上的“软压板”操作所取代。如何有效执行软压板的监护操作也是运维人员遇到的课题之一。同时必须解决一旦在软压板五防遥控,必须在装置上进行软压板操作时操作规范的问题。因此,软压板操作规范的培训也是智能变电站与传统站的区别之一。

(4)工作许可安全措施。智能变电站与传统站相比,工作许可安全措施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二次回路的工作上,运维人员操作软压板将保护改信号,并未在物理上实现保护装置的二次隔离,保护的GOOSE光纤出口(相当于传统的二次回路)仍与运行系统相连。在检修保护上试验时,仍有误发出口报文的危险。

(5)二次设备异常处理。智能化变电站保护装置、智能终端等微机设备出现异常,调度或主管部门往往希望运维人员进行初期处理,例如:采用重启装置的方法尝试使设备恢复正常。同时,针对“大检修”改革的方向,运维人员也必须学会分析处理简单的缺陷异常等。

三、结论

智能变电站作为智能电网的物理基础,将贯穿智能电网建设的整个过程。建设坚强智能电网,引领技术发展,制定标准规范,从而占领世界电网技术制高点。建设全站信息数字化、通信平台网络化、信息共享标准化、高级应用互动化特征的智能变电站已成为建设统一坚强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基于智能化变电站的主要技术特征,深入研究智能变电站的特点,分析与常规综合自动化变电站的差异,如架构体系、通讯标准、高级应用等,并对智能变电站运维人员面临的新知识、新技能的挑战进行了研究,为今后开展智能变电站运维人员的相关培训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