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本网活动方案内容页

农村人才培养方案(推荐5篇)

2024-07-09 15:02:01活动方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村人才培养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农村人才培养方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继续教育;农村全科人才;培育模式

1农业高校继续教育的作用

第一,有利于培养农村各业各类人才。实现现代农业农村发展的第一资源就是人才。“三农”问题需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农业人才不够。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教,教育扶贫是整个扶贫开发工程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扶贫助困的治本之策,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方式[1]。要立足于农业高校的继续教育功能,凭借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利用现代远程教育等各种方式,积极面向农村乡村干部、新型职业农民、新型职业经理人等各业各类人才进行培养,从而提升农村乡村各群体的综合素质,培养出一批懂理论知识、会农业科技、了解市场信息的专业人才。第二,有利于构建和形成终身学习理念。继续教育秉承的教育理念一直都是为社会培养需要的人才而进行的终身教育[2]。农业高校继续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农民运用现代科学技术解决农业生产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能力和农产品产值,进而实现乡村振兴,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3]。在农村地区,农民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而通过农业高校继续教育的有效介入,可将自主学习和传统的接受式学习相结合,有利于帮助农民构建终身学习体系。第三,有利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是对改革开放以来“三农”工作思路的重新调整与梳理,是对以往农村发展战略的凝练与升华,没有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发展与富裕,乡村便无法振兴[4]。作为农业人才的培养基地、农业科技的研发源头,农业高等院校在农业科技人才培养、农业高新技术创新和推广、农民技能培训、农村治理体系完善等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5]。农业高校肩负着科技支撑、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的重大责任。

2农村全科人才概念界定、特点与培育思路

2.1农村全科人才的界定

农村全科人才是根据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脱贫攻坚要求来提升、改造传统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方式,采取了学历提升、知识更新、技能培训等方式来对接《四川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1+6+N”县域乡村振兴规划体系及“10+3”川字号农业产业发展需求,要培养出热爱祖国,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政治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政策水平、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的农业人才。农业人才要具有在农村乡村就业和开展创业服务的强烈愿望,要立志于为农业现代化作出贡献。他们应具备一定的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法律法规、营销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还要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不仅要具有较强的示范推广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还要有意愿提升学历或获取第二学历,以增强岗位能力。

2.2农村全科人才的特点

第一,本质上是新型职业农民的延伸和发展。新型职业农民是以从事农业作为固定职业的新型经营主体,但传统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方式较为单一,而农村全科人才的培育则是在新型职业农业的培育基础上通过“学历提升+技能培训”等继续教育途径来正确处理好理论基础知识和实践应用能力之间的关系,从而激发农村全科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力。第二,强调农业绿色综合性发展理念。农村全科人才强调为中国农业科技创新和乡村振兴培养出一批“一懂两爱”的人才。在此过程中,要重视对新观念及新素质的培育,特别是绿色发展理念。绿色发展是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农业从量变到质变的必经之路。农村全科人才作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必须树立绿色发展观,要掌握相关的理论发展指示和技术实践能力,建立绿色农业生产观发展基础,促进农业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第三,以培养适应农业农村发展的复合型人才为根本目标。根据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对人才能力的需求,应结合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重构人才培养目标,既要懂得现代农业生产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又要热爱乡村管理,要立志于作帮助农民脱贫致富且具有“三农”情怀的创新创业人才。在此过程中,要提升服务“三农”的能力和意识。

2.3培育思路

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为立足点,以乡村振兴等重大发展战略对农业人才的需求为核心,借助学校特色学科和优势专业整合社会资源,创新培育方式,并通过特色鲜明的学历继续教育和非学历继续教育的培育方式来迎合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进而培养出能服务于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3四川农业大学继续教育农村全科人才培养实践

3.1四川农业大学继续教育体系构建

四川农业大学是一所以生物科技为特色,以农业科技为优势,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国家“211工程”和“双一流”建设高校。继续教育是四川农业大学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服务社会和为城乡新增劳动力提供高等教育机会的重要途径和形式。目前,四川农业大学继续教育由学历继续教育和非学历继续教育两种形式组成。学历继续教育包括网络高等学历教育、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非学历教育主要包括各种培训、进修、研修,等等。

3.2培育方式及内容

采用“非学历培训+学历继续教育(网络高等学历教育、成人高等教育、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形式。遵循成人学习特点和农业生产规律,利用在线学习网络教育来满足学历需求,实现科技水平和文化知识的提高。实行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模式,采取“一点两线、全程分段、实训服务”的培训形式,全面提升种、养、加、销、管等综合能力,进而培育出一专多能的能适应农村发展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3.3培育路径

第一,学历继续教育培育模式。构建背景和意义。为进一步丰富和创新农村全科人才培育模式,学校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优化专业结构、体现优势特色、提高办学质量为指导,充分发挥我校生物科技和农业科技的学科特色与优势,为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和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新农村建设、三区三州的产业转型升级及脱贫攻坚提供学历继续教育资源支撑,从而提升学校高效服务社会的公共服务能力。基本框架构建。根据乡村振兴战略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对农业人才提出的要求,结合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和特质,优化以农业现代化领域重大科学问题和技术培养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方案,依托学校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学科门类齐全的优势,加强涉农重点专业建设,构建本科和专科两个层次的培育框架。学历继续教育培养农村全科人才的实施。其一,人才培养方案。四川农业大学在实践中整合了成教、自考和网教资源,创新了农村应用人才培养模式,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改革创新,探索形成了“四链协同”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升对农村全科人才的培养质量。在培养方案制订中,以契合乡村振兴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为核心,优化通识教育、基础课程、专业课程等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选修课、实训课,并根据课程体系及人才培养目标确定授课内容、授课方法,还配置了相应的师资队伍,能够最大化培养出乡村振兴战略所需要的人才和能够适应农业农村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其二,教学组织。四川农业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代表学校并统筹全校资源开展了继续教育办学工作,主要负责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审核、学籍管理、考试管理、证书管理、教学质量监控、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遴选教师、制订课程教学大纲、制订考试大纲、指定教材和组织教学等工作。其三,教学实施。课程教学按知识点进行模块教学,主要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指导为辅。学习资源包括课程简介、教学大纲、多媒体课件、考试大纲、案例库、教材及参考书目等。教师通过重点难点分析、主题讨论、课程论坛、在线答疑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辅导。学生可通过课件自主学习,也可通过自测练习、作业考核等来检查学习效果。其四,考核及认定。学生要修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并在成绩合格的同时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实践环节。通过毕业设计的学生,由学校颁发国家承认学历的网络教育本专科毕业证书,本科层次达到学位标准的,经本人申请可颁发成人教育学位证书。学历文凭及学位证书在学生毕业时由学校按照教育部对网教和成教的2024规定,会实行教育部高等教育学历文凭电子注册,国家予以承认。学历继续教育培育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学历制农村全科人才培养模式注重知识性、理论性教育,在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中对于理论知识的输入和培养偏多,这是由于学历继续教育采用网上授课的方式更多,教学内容、教学地点、学习时间安排都相对灵活,能最大程度兼顾学生们的需求。在理论知识授课方面,学生可以利用业余时间进行自我学习,但是2024实践教学环节的内容偏少,因为很难将学生集中起来,而且学生自身的学历、从业经历、学习的主观愿望均不一样,学历制路径培养很难做到根据每个人的实际情况实现分层培养,导致平时在实践教学组织上难度较大。第二,非学历继续教育培育模式。构建背景和意义。

面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国家重大战略和决策部署以及人民群众多元化的学习需要,学校主动将自身发展与服务“三农”紧密结合,不断探索和创新服务“三农”的新机制和新途径,突出行业性和应用性,以培养出具有一定职业素养和业务技能且能满足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复合型人才,积极打造四川农科人才培养高地,助力四川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构建基本框架。非学历培训采用“专题讲授+实践教学(体验式学习)+问题探究(学员论坛)+在线学习(延伸培训)”的模式,通过开设公共基础课、专业精品课、创新创业、研讨交流等线下学习版块来增强农民的综合素质,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专业技能,拓宽其知识面和视野,进而培养出一批学农、爱农、为农的现代农业发展领军人才。非学历继续教育培养农村全科人才的实施。其一,人才培养模式。创建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农业高校背景下“面向农民、按需选学、远程教育、自主学习、资源共享、成果多元”的非学历培训人才培育模式,激活农业产业和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创新能力。其二,教学方法。通过“导师领、线上学、创业游、基地孵”等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来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倡导自主式、合作式、探究式学习。“导师领”就是针对性解决学员的个性化关键问题;“线上学”是通过线上培训平台来进行课件点播和线上直播,能化解工学矛盾,跨越时空障碍,进而提供灵活便捷的学习方式;“创业游”是通过实践教学来打造游学移动课堂,可开展各类主题游学活动;“基地孵”是通过“实践学习+创业孵化”的模块来遴选省内外具有展示度和示范性的农业科创园、农业龙头企业等实践教学基地,旨在强化创新创业意识教育,提升农业创业能力。其三,“345”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四川农业大学在农村全科人才培育中不断积累实践经验,创建了“用好三支队伍,创建四个机制,抓好五个环节”(简称“345”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班主任、教师及学员是农村全科人才培训工作的三要素。在三要素的管理与服务上,要创新四个机制,即规范管理机制、规范团队建设与运行机制、规范监督与约束机制、自查与考评机制。通过管理机制的相互作用,能管理好、服务好、调动好三要素,保证培训质量和效果。同时,把控好供需对接、课程研制、学习支持服务、管理服务、评价考核这五个环节,从人才培养需求入手,在分类培养的基础上加强对复合型人才的管理与服务,促进教与学质量的同步提升。其四,考核及认定。农村全科人才对象考核内容包括学习过程评价、结业考试和实践(演练)考核这三方面。在过程评价中,主要是对学员的学习表现、活动参与、问题研讨、事项完成等情况进行评价。在学习阶段结束后,将以结业考试的方式组织学员参加理论和案例分析的考核。最后通过现场或模拟演练等形式对涉农基础知识、行业市场调查、农业生产经营、应对市场需求变化、资源分配、团队组建、内部机构设置、市场有效组合等方面进行实践考核。非学历继续教育培育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培训针对性还不够强,有培训资源浪费现象,培训效果不佳。缺乏2024培训需求的系统调研,更多是被动等待项目主动上门。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体制机制缺乏市场化导向,对项目推广产生了一定制约。由于项目自身市场化推广方法及经验不足,缺乏主动性,限制了学校培训品牌影响力的扩大,而且培训的整体规划与资源配置缺乏系统性与协同性。在体系建设、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模式等方面缺乏相应的整体规划、系统方案和完善的质量评估体系,影响了非学历培训质量的提升。

农村人才培养方案范文第2篇

【摘 要】我国经济社会正处在转型期,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实践要求,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推进农业发展方式、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等等无一都不能离开优秀三农人才,新型三农精英人才是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需求。作为基层成人教育学校的一员,应该积极调研、整合资源、分层培训、动态监管,全心全意服务三农建设,着力培养优秀三农精英人才。

关键词 三农建设;精英;人才

2014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攻坚之年。农业部就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出台了相应政策要点,要求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示范引领现代农业建设,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四化同步和城乡一体化发展。作为乡镇级基层成人教育学校的教员,我们应与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积极服务于现代农业建设,培养优秀三农精英人才,为现代农业建设和国家繁荣富强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技术保障。

一、积极调研,夯实服务三农的立足点与切入点

1.目标定位要准。作为基层成人教育校的教员,要关注国家时事要闻,国家今年把三农工作摆在首要位置,是国家长效发展的重中之重,要着力增强农村改革这个主要动力,积极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服务体系,突出农业市场化改革的取向,进一步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要认真研究“谁来种地”这个现实问题,要着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怎么种”关键是要创新土地经营方式,“种什么”关键要发展高效高产农业,努力提高土地产出效益、农民种植收入和农产品质量。

2.调研形式要丰富。目标有了,就要找到服务三农合理合适的切入点与立足点。带着问题进社区调研,“谁来种地”、“怎么种”、“种什么”这三个问题要带入到基层调研工作中去,围绕问题采取问卷调查、走访交流、实地察看等形式展开调研,立争找到最佳答案,以确定来年培训及服务三农的主要内容;网上在线调研,要及时查找相关上级网站更新内容,了解即时信息,关注农业最新动态,利用学校网站进行培训互动,及时查看回复,想农民所想,急农民所急;请进来走出去调研,要利用上级部门信息快速准确和专家业务精湛的优势,定期或不定期邀请领导专家到学校现场指导,或学校主动召集相关人员到上级农业部门请教。

二、整合资源,充实服务三农的信息库与能量源

1.整合信息资源,为服务三农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及时关注上级农业部门信息。要落实专人密切关注上级农业部门的网站信息,搜集整理报刊杂志网络涉农即时信息,将有效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从中萃取出适合我地的涉农信息,并确保做到学校的培训内容与培训对象要跟上信息的步伐。目前要注意2024粮食生产、新型农业经营服务体系、农业支持保护、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农业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乡村治理机制等一些前沿信息,让农民及时掌握高效的有效信息。

2.整合培训资源,为服务三农提供专业适用的师资。要培育一批创业人才。目前农民承包地小而散,农业经营方式需要创新,要加快土地流转步伐,要积极引导有实力、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民自主创业,增加家庭农场规模,力争建立产、加、销一条龙联合体。要培育一批农业生产经营人才。农产品要向高端高质高效发展,要根据各地特点搞好特色农产品建设,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并行,规模化与农业机械化并重,不断拓展园艺、规模畜禽养殖、特水养殖等相关特色农业生产。要培育一批农技服务人才。在引进推广优新品种的基础上,培养他们挖掘品种的内涵和增产潜力,积极推广应用主导产业全程标准化技术规范,进一步提高农产品品质,继续实施品牌农业战略,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三、分层培训,落实服务三农的提升点与增长极

1.认真搞好涉农技术培训。农业技术随着农业产品和科技的发展,除了原有的粮油、经作、蔬菜、植保、土肥、畜牧技术要开展培训外,还要及时更新新型农作物技术的培训,草莓、葡萄培育新技术已在我地得到进一步的拓展,草莓、葡萄品种较以前有所增加。

2.切实搞好劳动力转移培训。随着高效农业、外向农业、观光农业、品牌农业和现代农业园区的发展,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带来了不少富余劳动力,这对于我们来说也是挑战,搞好三农服务,也要搞好二三产业的发展,加强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提高农民的就业技能和整体素质,也可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增加农民生活的幸福指数。

3.努力提高新型农民法律意识。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农村土地、房屋、草地、林地等不动产将统一登记颁证,农民宅基地用益物权得到保障,闲置土地流转、集体产权股份合作、农村产权交易市场的建设都要有法律来保障农民的权益不受侵犯,从而减少劳动纠纷、合同争议等伤害农民权益的事件。

四、动态监管,务实培养精英的成功率与优秀率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只要有了组织保障,一切事情都可以事半功倍。要成立以街道或社区主要负责人为首的领导体系,定期或不定期进行行政督查,努力提高培训的执行力。二是建立成人教育培训档案。成人教育有别于学历教育,社区三农人才扎根农村,是现代农业建设与发展的实践者与思考者,建立成人教育培训档案,可以根据农村农业发展实情培养出三农精英人才,他们有着最有说服力的数据与体验,他们也将是未来三农培训的优秀教员。三是加大检查考核力度。作为培训三农的服务单位,我们要全方位多角度对培训过程进行动态检查考核,创新考核制度,把重点放在培养人才的实效上,注重过程管理,并根据学员培养动态适度调整培训方案,以检查促培养,以考核促培养,以培养精英人才为第一要务,务实每一次督查考核,务实每一次整改落实,务实每一个培训任务的选择,务实学员思想教育,以人为本,努力提高培训的成功率与优秀率。四是设立精英人才档案。每期培训班后要逐步建立起精英人才档案,动态管理,结合其它部门、单位实际,掌握第一手培训对象资料,及时了解培训对象的发展动态,适时帮助,力促三农精英人才更加优秀,更好地为地方社区服务,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

农村人才培养方案范文第3篇

1.专业发展概况。河北农业大学农村区域发展专业设立在农学院中,以大农学为基础,课程体系涉及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等相关知识,培育学生具备农村区域发展的基本理论知识,系统接受现代科学发展观念和研究方法(包括调查研究、诊断分析、规划设计、决策评价等)的基本训练。在师资队伍中,具有正高职称的占67%,副高占22%;具有博士学位的占33%,硕士学位的占67%;专业涉及农学、农村发展、经济管理、土壤农化、社会学等,共同组成了区域农业生产工程与技术推广、区域农业生产工程规划与设计、农业技术创新与管理、区域农业发展与管理、现代农业研发理论与方法五大研究方向的多学科融合的教师队伍。

2.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就业存在问题。

2.1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培养目标尚有分歧。目前我国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滞后,仍然遵循着传统的教育模式,以培养“精英人才”为目标,没有考虑到当前社会对人才培养的多样化需求。河北农业大学自2002年开始实施选课制度,但高校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设置中专业课与选修课的比例依旧悬殊。如河北农业大学农学院现有45名教师,本科学生1100人左右,每学期开设的公选课仅有固定的10门左右,实际上是将选修课变成了一种定向的必修课。选修课上课经常安排在周六或晚上,实验环节因空间和时间原因不能如期开展,上课效果不尽如人意。

2.2就业观念。多数毕业生倾向于在大中城市就业,在就业去向上也更关注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和国企,这使得上述地区和部门的竞争更加激烈;部分毕业生心态浮躁、眼高手低,造成高不成低不就的局面。

3.原因分析。

3.1教育观念滞后严重制约人才培养。在“重学轻术”、“重义理、轻技巧”观念的影响下,一些地方本科院校趋向把学校办成研究型大学,科研能力和学术能力作为评定办学水平的标志,重理论研究、科研实力,轻大众教育、应用研究和科技成果的转化,忽视了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3.2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后备力量不足,不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高校现行的招聘体制很少从行业一线聘请有实践经验的教师,在职教师又不可能在一些社会行业兼职,加之对外交流的机会较少,导致高校教师实践经验不多,直接影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3.3传统观念制约。虽然国家不断增加农业科技投入,加大对农业高校的支持力度,但农业院校在全国院校学科体系中仍然处于弱势地位,用人单位对涉农高校专业存在一些偏见,招聘过程中的“离农”、“避农”现象时有发生,这使得农业院校毕业生,特别是处于交叉学科的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就业岗位较少。

二、对策建议

结合针对农村区域发展专业毕业生就业环节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河北农业大学对农村区域发展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的经验,提出如下对策:

1.优化农村区域发展专业课程结构,为学生成才提供优质资源。提高农村区域发展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最终落脚点应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合理制定、课程体系的科学设置、教学内容的充实创新、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等具体环节上。具体说:(1)充分考虑知识+能力+素质,科学规划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2)主干课程讲授实施“参与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3)实践教学体系将全学程实践环节相衔接,强化了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4)建设一批高质量教材,为理论和实践教学提供了重要支撑。

2.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教学管理环节保障机制,提升农村区域发展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建立灵活多样的人才引进机制,探索培养青年教师教育教学技能的创新机制,完善教学科研激励机制,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完善各项教学管理体制和学校、院、系三级教学质量督导制度,严把教学质量关,为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保障。

3.加强第二课堂实践环节,提升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依据新农村建设的客观需求,加强区域发展规划、产业布局、项目管理、农业推广等实践性教学环节,提升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在学习期间,教育学生树立“全学程自我推销”意识,从而达到“上学有目的、学习有方向、学成有用途”。

农村人才培养方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成人高等教育;农村实用人才;教学模式

本文是青岛农业大学课题(课题编号:CJ1131)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724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成人高等教育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教学模式的创新探求

2024日期:2013年5月24日

农村实用人才,是指户口所在地属于农村,掌握一技之长,具有一定经济头脑和经营创新能力,在农村经济实践活动中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的农村劳动者。现有的成人高等教育成为培养农民实用人才的主要培训途径,然而无论是从农村的学习环境与条件来看,还是从农村成人的学习特点和学习需求来看,要培养“留得住、用得上”的人才,不仅要具有“开放”理念的教学管理模式,而且要有新型教学模式。

一、成人高等教育培育农村实用人才的优势

成人高等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教育部审定核准举办成人高等学校教育有:远程教育学院、广播电视大学、职工大学、普通高校的成人(继续)教育学院等类型。

(一)成人高等教育作为继续教育、终身教育,能紧密与社会经济发展、科学技术进步相联系。为了满足成人在选择学习方向与内容方面的职业需求和直接效益,成人高等教育能够瞄准产业和市场的现实变化与预期需求,有针对性地满足从业人员实现个人发展、转岗就业、提高技术层次等方面来设置教育模式和培养方案。

(二)成人高等教育的服务视野不断扩大。当今时期成人高等教育的任务已发生战略性转变,能从终身教育的角度和构建终身学习体系的任务出发,不断扩大成人教育的服务面,为在业、在岗、离退休以及闲散在家的其他人员服务,满足他们的各种学习和需求。

(三)成人高等教育办学形式多元化。由于成人高等教育具有培训周期短、见效快的特征,所以能够满足社会全体成员的各类学习需求,以及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培训。切实做到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同步、学校形态教育与岗位技能培训并举、函授与业余相结合,并以社会发展为办学出发点,坚持创办丰富多彩的办学形式。

成人高等教育以上特点,就为培育农村实用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而且接受教育的农民朋友可以学到多种实用技术,他们还可以在此结识志同道合之人,可以交流、借鉴,甚至可以合作,为他们以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空间。

二、成人高等教育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成人高等教育为农村培养了一批“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素质实用人才,但在教学模式上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成人高等教育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现状予以调查、分析和研究,主要涉及新型农民创业培训人员。调查问卷为分层抽样调查,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390份问卷,回收率97.5%,其中有效问卷为382份。调查内容主要涉及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现状、培养模式、培养资源、培养需求以及培养效果等内容。

(一)培育农村实用人才结构不合理。农村实用人才结构不合理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专业结构不合理。从本次调研情况来看,大部分成人高等教育培育的农村实用人才仍停留在种植、养殖这种周期较长、获益较慢的行业,对于市场经济日益需求的农产品精深加工、物流、营销等方面人才较少;二是技术结构不合理。农村实用人才大多数有技术无职称,有职称的多数也是低层次的初级人才,高级人才奇缺。本次调研有45.1%参加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的学员希望参加有技能证书的培训;三是年龄和文化结构不合理。在农村实用人才中,达到高中、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很少,40岁以下青壮年大多数出外打工,在家的多是老年人和妇女,对科技的认识和接受能力较差,导致农村实用人才年龄偏大。本次调研中年龄处于40~50岁之间的学员占到了56.76%,未能形成合理的人才梯队。从学历构成来看,高中及以下学历占到总数的48.65%,已不能适应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需要。

(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模式比较单一。目前,农民获取农业技能的渠道,仍然是世代相传和农技推广站的推广,政府设立的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机构发挥作用还不明显。调研中仍有6.76%的学员不知道有成人高等教育,参加新型农民创业培训是他们首次接受的成人高等教育。政府组织的培训一般以乡镇为单位,每年培训次数一般不会超过三次。调研中发现,过去的一年里参加农村实用人才各种形式的培训,没有参加过任何形式的培训和参加次数三次以下的占有绝大部分的比例。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还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培训力度仍需进一步加大。

(三)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效果不理想。从调研统计数据得出,21.30%的人对成人高等教育农村实用人才的培训感到满意和非常满意,有19.56%的人认为不满意。影响满意度主要有四个方面原因:一是培训内容理论性过强,不符合生产需求,操作性差;二是讲授的知识不够全面;三是时间短,缺少后续培训;四是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应与农民家庭增收相脱节,培训内容用处不大,调研当中有67.57%的人认为面授加现场指导是较好的培训形式。由此可见,加强成人高等教育对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只有将农村实用人才培养与重点产业、新农村建设工作相结合,培训工作与农民家庭增收相联系,才能真正调动广大农民参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探讨适合成人高等教育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特色的教学模式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加强对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对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农村实用人才队伍亟待壮大。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已成为一种趋势,把握好农村人才培养的特殊性,建立新型成人高等教育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教学模式应做好以下工作:

(一)“农”字当头,实行专业及课程设置改革。我国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解决了大量农村的贫困人口问题,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并正在向小康方向去努力,但是要看到现在农民的人均收入也仅仅是相当于城市居民收入的1/3左右,农民人均收入的增长速度落后于我国城镇人均收入的增长速度,而且这个差距现在还在继续扩大。所以,在这种状态下解决三农问题,解决农民增收问题就显得更加重要。农民增收了才能够成为我国工业品最大的需求市场,工业品有了市场,我国的内需和消费才会日益旺盛。

教育部在2004年2月公布的《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开展农村成人教育,促进‘农科教’结合。农村成人教育要以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为重点。充分发挥农村成人学校和培训机构的作用,充分发挥高等农林学校的作用,建设‘高等学校农业科技教育网络联盟’,为农业科技推广、农村教育培训作出贡献。”成人高等教育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要明确“农村”这一基点,专业设置应遵循成人高等教育与农民就业创业教育紧密结合,充分体现农村人才培养目标,突出实用技术和实践能力培养。针对目前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力转移的需要,应开设生态农业、农业信息技术、农业生物技术、农产品检测、农产品营销等适应现代农业科技发展的新兴专业,增加技能型、实践型、应用型课程的比重,针对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农民,科学设置培训专业,保证通俗易懂、先进实用,能够解决农民面临的实际问题。

(二)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体系。《山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4年)》指出:构建终身教育服务平台,以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为核心,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稳步发展学历继续教育,调动全社会发展继续教育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校教育、行业企业教育、社区教育、现代远程教育的作用,促进各种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构建社会化、信息化、覆盖城乡的继续教育网络,使城乡劳动力和社区各类人群都能得到生活和发展所需要的教育服务。构建科学的人才培养体系是成人高等教育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工作的重中之重,很多成人高等教育机构都在尝试改革创新,成人高等教育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应力求形成多层次、多目标、多样化的培养体系,应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积极探索研究型人才培养机制,构建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

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是调动广大农民参训积极性,提高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效果的关键。建立科学的农村实用人才培养体系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构建人才培训平台。利用高等院校丰富的教育资源,有针对性地对一些本土的农村实用人才进行脱产培训;二是增加学员到外地进行考察、学习的次数,在本样本中,调研学员认为采取何种方式开展培训效果较好这个问题时,有75%的学员有想去外地进行考察、学习的强烈愿望,这样既能开拓他们的视野,也能迅速提高他们的技能;三是对重点实用人才重点培训,积极推行人才交流制度,全方位、多角度培训人才;四是对农村实用人才实行多元化教学、按需施教。采取集中教学、基地实践、网络教学与引导农民自学相结合的办法,着力推行“订单式”、“点菜单式”、脱产培训、现场培训、网络培训、送教下乡、送教入企等培训形式,根据农民培训愿望、学习时间,“量身定做”培训方案,农民可以随时随地参加培训。同时,建立培训学员档案,实行积分制,详细记录参训对象理论学习情况、基地实践情况、考试成绩等。

(三)建立培训、认证相结合的培养机制。《山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4年)》指出:建立职前和职后教育相互融合、学历和非学历教育协调发展、灵活开放的继续教育制度,构建人才成长的“立交桥”。建立成人高等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实现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和衔接。改革成人学历教育与普通教育趋同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面向在职人员开展继续教育。健全宽进严出的学习制度,逐步推行成人高等教育注册入学,扩大开考专业和各类非学历证书的覆盖面。

评价与认定是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基础。目前,一些支持农村实用人才发展的政策没有真正落实,各种有效的激励和扶持措施没有出台,这很大程度上源于没有评价和认定标准,不能准确定位农村实用人才群体。成人高等教育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应狠抓育人、评价鉴定、用人三个环节,提高农村人力资源整体素质,并依托2024人事部门,对培训后需要评定职称的,按照学员的实际工作情况优先评定职称。

总之,成人高等教育的推广,为农村培养了大批的实用人才,但同时也存在很多的不足,这些不足主要是由于农民学员的一系列特点造成的,同时也与成人高等教育的本身特点有较大关系。所以,做好成人高等教育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教学模式的创新工作,为进一步培养农村实用人才,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实现小康社会,都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主要参考文献:

[1]鲁宽民,杨玉生,易鹏.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现状及对策探析——以西安市为例[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

农村人才培养方案范文第5篇

一、指导思想和任务目标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人才观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区委2024人才工作的部署要求,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以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目标,本着"实际、实用、实效”原则,整合教育资源,拓宽培训形式,加大培训力度,努力培养造就一支规模适度、素质优良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人才保障。

从年开始到2011年,利用五年的时间,完成培训农村实用人才1万人的目标。具体实施"1225农村实用人才培训计划”即:培养1000名农业技术推广人才,2000名农村经济管理(营销)人才,2000名种养能手,5000名能工巧匠。

二、培训对象、内容及方式

培训对象主要以农村劳动力中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和服务的农民为主,重点加强对村干部、专业农户、农村经纪人、远程教育接收点管理员、复转军人、农民合作组织骨干和农村知识青年的培养。

培训内容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突出以下重点培训培养。特色种植技术培训,对苗木花卉、女儿茶、中药材、有机蔬菜和优质果品等特色种植业,进行种植技术和管理培训;特色养殖业培训,对奶牛、赤鳞鱼等特色养殖业,进行培训;农产品加工业培训,对以赤灵芝为主的*中药材、女儿茶等农产品加工培训;农业技术人才培养,全面培养村干部、种养能手和各类协会骨干,成为农业技术推广人才;农村经济管理人才培养,对农村经济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农民进行培训;能工巧匠人才培养,对从事制造业、加工业、建筑业等方面的具有一技之长的农民进行培训;农村党建和村级事务管理培训等。

培训方式主要针对农民比较分散、求知需求多样化的特点,采取进村办培训班、入户指导、基地示范等多种培训方式。

1、集中办班培训。搞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对全区4000个示范农户和156名农民科技辅导员重点培训;开展实用技术培训,以现有的各类学校为基地,对失地农民进行市场营销、计算机、面点、特色种植等八个专业的培训;实施农民科学素质行动,聘请专家教授,集中对农民进行科普知识的推广应用培训;举办农村财务会计培训班,每年对农村财务人员进行一次集中培训;实施"村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加强农村实用法律知识、农业技术的培训。

2、实施"科技特派员”工程。鼓励和支持农业科研单位、涉农部门技术人员、农业龙头企业等从事农业技术推广。

3、建立示范基地。每街道镇建立3—5个种植、养殖及加工方面的示范基地,为培训人才提供示范场所。

4、现代远程教育培训。组织党员群众收看远程教育节目。

5、工作现场培训。在建筑、农产品生产加工、餐饮等工作现场开展技能培训。

6、组织参观交流。分期分批分产业组织优秀农民外出参观和学习。

7、编印农业实用技术手册。配合技术培训活动,编写相应的技术培训教材和农业信息,发给参训学员。

三、培训任务分解和责任落实

培训任务分解。按各街道镇农村人口数量,将培训1万人的任务分解到5个街道镇。各街道镇按照任务分解安排参训农民和培训场所。(附任务一览表)

落实责任单位。责任单位按各自职责范围组织实施,没直接责任的单位要协助组织实施。

1、种植技术培训

工作任务:编制教材及信息、安排教师,采取多种形式,对农业技术推广、农产品加工等方面进行培训。

责任单位:区农业局、区林业局、区科技局、团区委。

2、养殖技术培训

工作任务:编印教材及信息、安排教师,采取多种形式,对养殖技术、管理及加工等方面,进行全面培训。

责任单位:区畜牧局、区水务局、区妇联。

3、培养农业技术推广人才

工作任务:按照各单位职能,对村干部、种养能手和各类协会骨干,进行农业技术推广方面的知识培训。

责任单位:区委组织部、区农业局、区林业局、区水务局、区畜牧局、区农机局。

4、培养农村经营管理人才

工作任务:对村会计、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管理人才、农村经纪人及种养致富带头人,进行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培训。

责任单位:区农业局、区农机局、区科协、区教育局。

5、培养能工巧匠人才

工作任务:对建筑业、制造业、加工业等方面的农民进行培训,并负责职业技能鉴定和颁发相应的培训证书。

责任单位:区建设局、区劳动保障局、区人事局。

6、农村党建和村级事务管理培训

工作任务:利用党校、远程教育办培训班等形式,对村组干部进行培训。

责任单位:区委组织部、区农业局。

四、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全区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工作由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协调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科技、教育、建设、财政、农业、林业、水务、畜牧、农机、科协、团委、妇联等部门组成区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工作办公室,负责具体实施工作,办公室设在区农业局。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办公室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培训工作的重点问题,编制培训计划,落实培训责任。2024部门和街道镇要成立相应机构,2024村确定专人负责,并把培训列入年度工作考核内容,实行目标管理。各农业部门要根据各自的职能和业务,制定细化方案,对本系统培养开发的农村实用人才建档管理,录入数据库。人事、劳动部门和科协组织负责落实农村实用人才专业技术职称资格的评审、职业资格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财政部门要积极落实培训经费;其他部门要按照分工,通力协作、密切配合,确保各项培训任务的完成。各办学单位要加强教学管理,创造条件,保证培训教材、师资、场所、人员等落实到位。

2、经费保障。采取区财政投入一块、业务部门筹集一块、街道镇配套一块、办学单位资助一块、受训个人承担一块的办法解决培训经费问题。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