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本网心得体会内容页

教师依法执教心得体会(优选5篇)

2024-07-09 10:03:01心得体会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教师依法执教心得体会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教师依法执教心得体会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 法律素质 教育监督机制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05-0017-02

中小学教师法律素质是指中小学教师在其教书育人过程中所应具备的法律意识、法律知识和依法执教能力的综合反映。2012年,教育部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的2024要求,提出“卓越教师”计划,其中着力提高中小学教师素质是教育部工作要点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现今是法治社会,教师自身的法律素质理应成为优秀教师、卓越教师的标准之一。但是,当前某些中小学教师的法律素质状况是令人堪忧的,如不警钟长鸣,防微杜渐,造成的不利影响将是恶劣的、长远的。

一 问题的提出:中小学教师法律素质的现状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对中小学教师而言,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在教学的过程中给学生指引人生的方向、承担着使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维护学生合法权益的责任。然而,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中小学教师违背职业道德,不依法执教、侵犯学生权益的现象屡见不鲜。最常见的是对学生进行不同程度的体罚,甚至侮辱学生,侵犯学生的受教育权、公正评价权等,严重的如、伤害等构成犯罪。这些现象是不容忽视的,频发的中小学教师的侵权为对我国目前中小学教师法律素质的培养模式是一个强有力的批评。

除了对学生的侵权之外,一些中小学教师由于自身法律知识的缺乏,维权意识缺乏、维权手段过激,在其自身权利受到侵犯后,不能通过正常的救济渠道进行维权,而是采用如上访、罢课、将压力转嫁给学生等方式来达到目的,这些不合法的手段和做法非但不能维护自身权益,反而会适得其反,不仅影响了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和社会秩序,也有损教师的良好形象,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

中小学教师的授课对象是未成年人,他们缺乏基本的法律判断和保护能力,教师的言行直接影响其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中小学教师犯罪、不依法执教的行为,不仅引起公众对教育的质疑,更重要的是影响到了授课对象的身心健康。频频见诸报端的中小学教师的违法犯罪行为,又将中小学教师的法律素质问题推上风口浪尖。这些行为严重影响了教师职业的形象和声誉,影响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同时也侧面地反映了目前我国对中小学教师法律素质的培养机制存在的问题,其实效性需要进一步的探索及改进。

二 反思:中小学教师法律素质低下的原因透视

1.法律意识淡薄,法律观念不强

依法治教是当今世界各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共同趋势和特点。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逐渐加强了教育立法,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与中小学相关的教育法律法规。目前,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为核心的教育法规体系的框架已基本形成,这为依法执教提供了制度前提。但是,在目前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部分中小学教师的法律意识淡薄,法制观念不强,依法执教并没有引起其足够的重视,致使大量侵权、犯罪行为在教学中屡屡发生,败坏师德、触犯法律。

法律意识是依法执教、合法行为的基础。教师具有法律意识,才能对自身行为是否合法以及行为是否侵害了学生的权益进行正确判断及评价;有了法律观念,才能在教育教学行为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依法维护自身和学生的合法权益。

2.法律教育内容局限且流于形式

随着国家法治进程的推进,人们的法律意识也逐步地提高,对中小学教师法律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相关部门已经认识到了提高中小学教师法律素质的急迫性,从各个层面采取了相应的措施。通过对在职教师和师范生的法律课程设置、岗前培训、在职教育等各种方式进行普法,但是更多的只是形式主义。过于形式的培养模式不能够起到真正提高教师法律素质的作用。

同时,在法律教育的内容方面,更多的是注重教育法律法规的介绍,而忽视其他法律如刑法、民法等法律知识的普及,导致一些中小学教师不知道何为犯罪、不知其行为已造成侵权。如体罚致学生受到伤害是在中小学教学实践中最为常见的一种侵权现象,不仅违法教育相关法律,也符合民法中的侵权行为,甚至构成犯罪。法律知识的欠缺,使得很多中小学教师成为“法盲”,法律素质自然不高。

3.教育执法不严、监督不力

目前,一些涉及中小学教师的违法犯罪案例,教师的侵害行为多达数次,甚至长达数年,这不得不引人深思。造成这种现象主要原因有两个:(1)教育执法不严。对一些违法行为,基于地方保护主义、人情及私利等因素的影响,2024部门及管理人员对此却视而不见,或者“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甚至违法不究(或缓究),造成这些教师藐视法律、肆意妄为。(2)监督不力。我国目前缺乏对教育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的监督,违法犯罪行为不能被及时地发现,致使该行为屡禁不绝。

教育执法不严、缺乏有效的监督,一些不依法执教及犯罪行为没有得到及时地惩治,违法成本低,因此一些存在侥幸心理的教师会“趋利避害”,选择违法。因此,不难理解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因何出现诸多违法犯罪案例了。如不严格执法、有效防范监督,提高违法成本,体现依法执教的价值,中小学教师法律素质的提高将成为空谈。

三 理性探究:构建有利于推动中小学教师提高法律素质的新机制

中小学教师法律素质的培养,不仅需要引导其自身提高法律学习觉悟、增强法律观念,还需要科学有效的法制教育实现机制。笔者建议采用以下模式,

1.引导:以加大对中小学教师法律知识的教育和宣传为常态

教师具有法律意识,树立依法执教的理念是其有良好法律素养的理想状态,实现这个理想,不仅需要教师自身自觉学习法律知识,也需要整个社会形成依法执教的法治环境。意识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化的思想灌输和知识传播过程,要想将依法执教深入“教师”心,必须在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中将法律教育和宣传作为常态机制,引导教师学法、懂法、用法。通过对法律知识的了解,依法执教环境的影响来提高其法律意识,增强其法律观念。

第一,强化教师法律知识的掌握。法律知识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中小学教师法律素质的高低,因此必须重视其法律知识的学习。对教育教学法律法规要重点组织学习,而且要掌握及理解其理念及精髓。除此之外,对刑法及民法、行政法等和教师息息相关的实体法也要学习,至少要明确何为犯罪、何为侵权、权利救济渠道及法律责任的承担等内容。

第二,加大法律宣传力度,营造依法执教氛围。依法执教教育氛围的营造,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协作。首先,教育行政部门必须要重视对中小学教师法律教育和宣传,确立本辖区中小学教师法律教育目标及宣传计划;其次,中小学校教育主体要将教育和宣传落实到位。在阶段性培训的基础上,扩大法律教育与宣传的广度与深度。通过宣传栏、校园媒体、QQ群、微博、短信等各种方式,利用教师会议、座谈等时机,适时的进行普法教育和宣传。再次,电视、网络、报刊等媒体也需要发挥积极作用,利用舆论工具,开展法制宣传、普及法律知识。通过多种措施,促进教师法律意识的培养和提高,使其能够依法执教,同时,在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时,也能选择合理合法的方式维权。

2.管理:以完善教育监督机制为重点

法律意识的提高关键在自身觉悟的提升,但并非每位教师都能达到这个状态,还需要从外部进行管理、约束,以管理促发展。要重点完善监督机制,使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违法行为无处遁形。有效运行的监督机制,一方面能够通过监督,对教师的违法行为进行防范,防患于未然;另一方面能够及时发现其违法行为,采取措施防止侵害后果扩大。教育行政部门可设置专门针对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违法行为进行监督的监督机构或监督专员,对违反教育法律法规的直接上报教育主管部门,对构成犯罪的及时向公安机关举报。校长、教师之间也可进行内部监督,社会、媒体进行社会监督。同时应畅通热线、短信、网络等多种渠道,使家长、学生及其他主体能够无障碍地将教师的违法行为进行反馈。

3.评价:以强化教师法律素质考核为手段

每个人都是自身利益的最大维护者。在中小学教师的法律素质的培养中也需要将其法律素养和其利益相结合,即在业绩考核中强化法律素质的地位。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对其法律知识学习的考核。可以通过考试、法律知识竞赛等方式掌握其对法律知识的掌握情况,并把该考核成绩记入教师的业务档案,作为评价教师的一项依据。换个角度讲,这也是督促其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提高其法律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2)对其依法执教的考核。构建一个由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学生及家长共同参与的依法执教评价体系,通过问卷、走访等形式了解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是否依法,把此结果作为教师年终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与评优评先、职称评聘等工作挂钩。当法律素质的提高与个人利益息息相关时,教师自然会选择最优——学法、懂法、用法,其法律素质自然得到提升。

4.惩治:严格执法,以法律责任的承担为震慑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负责人针对媒体报道的几起教师侵害学生的恶性犯罪案件指出,“对教师中的这些败类坚持‘零容忍’,对个别教师违反职业道德甚至违法犯罪行为,出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手软,绝不姑息。”通过严格执法,依法查处违反教育法律法规行为,让相关责任人承担法律责任,树立法律权威,以儆效尤,给其他教师以震慑和警示,认识到不依法的严重后果,使其不敢违法,利用反面实例起到正面的教育作用。

总之,法律素质的提高并非旦夕之功,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多管齐下、常抓不懈,才会见成效,才会形成一个良好的依法执教的环境,使学生在学校教育和教师的言传身教示范下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刘新.中小学青年教师要具有法律素养[J].当代教育科学,2010(24)

[2]董爱玲.浅谈中小学教师的法律素养及其培养[J].教育探索,2008(8)

[3]蔺艳娥.提高教师法律素质 推进中小学校依法治教——基于陕西省部分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类法律素质的调查[J].教育探索,2011(4)

教师依法执教心得体会范文第2篇

随着我国法律的逐步健全,国家逐步走上了“依法治国”、高度民主的法制轨道。在教育领域,主要体现在学校“依法治校”,教师“依法执教”。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对教师的必然要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保障,也是树立高尚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众所周知,‘依法执教’,就是教师要依据法律法规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其含义有二,一是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要在法律法规所允许的范围内进行;二是教师要善于利用法律手段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首先,要守法,即严格遵守《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法律法规,尊重少年儿童的合法权益和人格尊严,关心爱护全体学生,不歧视后进生。学生是未成年人,是受教育者,就难免有这样那样的缺点或问题。尤其是我们在面对差生或所谓的“问题学生”时,更应当选择积极的角色进入学生的心灵中去,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找准症结,制订措施,并建立平等、民主、融洽的师生关系,同时还要有耐心,做好“学生的问题会反复、反弹”的心理准备,再次帮助他改正缺点。众所周知,改正缺点、养成好习惯绝不是一蹴而就的,有的是在经过多次反复之后才能改正的,特别是对十几岁的初中孩子来说,更是如此。如果我们选择消极角色,采取高压政策,动辄对学生发火、甚至打骂,这不仅侵犯了学生的合法权益,损害了学生的心灵,而且你自己也在埋怨、指责、愤怒中受到更大的损害。当学生下一次有不良表现时,你仍未找到解决办法,除了埋怨、指责、愤怒之外依然别无它法,而与此同时,你已经给学生的心理蒙上了一层阴影,进而对你所做的一切都产生反感。接下来,就陷入了恶性循环的教育旋涡,有的教师为此而采取了违法的手段。这样的事例不是没有发生过在我们的教育系统中。比如,有学生上课开小差,有的老师就罚抄课文;有学生上课不遵守纪律,有的被罚站,有的被赶出教室,有的就被用一些语言在同学面前进行挖苦嘲讽。仔细回想我站在这三尺讲台上的时间里,也有着一些不够合适的行为。

教师违法,法律上的后果自不必说,在教育实践中也与教师自己的初衷背道而驰。这不,学生说教师的行为“严重伤害了他们的心灵”,师生矛盾进一步激化,学生和学校的对立情绪加深。这是教育的失败,是学生的不幸,是教师的悲哀。然而,如果我们心中有了法律意识,树立“依法执教”的理念,尊重学生,这种情况就自然而然的避免了。从而会加深师生间的感情。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工作者的核心工作就是为人师表”。这在另一个层面上要求我们要依法执教,给学生树立良好的形象。也就是学校要教育教师以身示范,为人师表,以模范行为影响社会,教育学生。教师作为教育者,理当以身作则,遵纪守法,才能教育好学生,使他们成为知法、守法公民。这也是我们教育工作的基本立足点。

教师依法执教心得体会范文第3篇

结合我县律师队伍实际,依照全国政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和司法部的统一部署。县司法局已从今年3月起到今年底,全县律师队伍中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警示教育和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工作者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为进一步增强全县广大律师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工作者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增强广大律师依法诚信执业意识,确保律师工作的正确方向。下面我就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警示教育,加强律师队伍建设活动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警示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警钟长鸣。

影响恶劣,李庄从一名执业律师变成违法犯罪分子。教训深刻。李庄的行为,妨害了司法机关正常的诉讼秩序,影响了法律的正确实施,损害了律师队伍的整体形象,也损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李庄案件看似孤立,但恰恰反映出当前我律师队伍的执业监管、队伍建设等方面存在疏漏。案件所反映和暴露出来的律师在执业理念、执业行为和执业道德等方面存在问题以及律师管理部门在律师执业监督管理方面存在问题,发人深醒、催人深思的广大律师要切实从李庄事件中吸取教训,引以为戒,防微杜渐,警钟长鸣。

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近年来。县人大、政协的协助指导下,县广大律师为全县的民主法制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特别是通过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广大律师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进一步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显著提高,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推进民主法治进程、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支有组织有纪律值得信赖的力量。但同时,也必需清醒地看到县律师队伍中也存在一些与科学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主要表示在思想政治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个别律师缺乏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少数律师重经济效益轻社会效益;万金油”律师没有明显改观;律师事务所在律师管理中的基础性地位有待进一步加强,律师队伍的执业监管、队伍建设方面还存在疏漏。因此,全县律师队伍中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警示教育,认真吸取李庄案件的深刻教训,反思我律师队伍中存在突出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对于进一步加强律师队伍建设,增强广大律师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工作者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确保律师工作的正确方向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把开展律师队伍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警示教育活动作为巩固扩大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效果、律师工作落实政法“三项重点工作”重要内容和具体行动,必需充分认识到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警示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扎扎实实地开展起来,确保取得实实在教育效果。要切实通过教育活动,务必使律师事务所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律师队伍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律师业务建设得到进一步提升。要通过教育活动,引导广大律师进一步增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工作者;坚持依法执业、规范执业,做遵纪守法的模范;坚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做道德规范的标兵。

二、推进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警示教育活动扎实有效开展,明确任务。

确保达到预定目标,为推进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警示教育活动扎实开展。县局印发了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了开展教育活动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主要内容、方法方法和具体要求。各律师事务所要认真依照工作要求,逐条逐项抓好贯彻落实。

要加强学习,第一。把理想信念教育摆在突出位置来抓。高尚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历来是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前进的力量源泉。理念的滑坡是最致命的滑坡,信念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众多违纪案件的发生过程标明,一个人犯错误常常是一念之差,理想信念一旦呈现了偏差,肯定会导致政治上的蜕变、道德上的堕落、生活上的腐化,就会让一个人步入歧途。因此,教育活动中,必需把学习提高贯穿活动始终。律师事务所要发挥学习教育的主体作用,建立学习考勤制度,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要采取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法,采取辅导、座谈、讲座等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增强教育的感召力和吸引力,组织广大律师认真学习规定内容。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教育,进一步增强广大律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自觉做到三个至上”始终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三个拥护”坚决拥护党的领导,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拥护宪法)自觉地把律师事业与党和人民的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树立起正确的职业观、价值观,进一步强化律师队伍依法诚信执业的思想基础。使广大律师在执业活动中,能够经得起名利、金钱的考验,积极履行法定职责,正确处置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能够珍视工作信誉,正确处置维护大局和办理业务的关系,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政治效果的有机统一。

要深入讨论,第二。进一步明确律师依法执业和诚信执业的责任。活动中每位要深入剖析李庄违法犯罪的原因,认真总结教训,并结合自身工作实际,重点围绕如何坚定不移当好“五者”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工作者、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服务者、当事人合法权益的维护者、社会公平正义的保证者、社会和谐稳定的促进者)如何切实履行律师职责使命,如何在执业活动中实现“三个效果”努力实现法律效果、社会效果和政治效果)有机统一,如何在执业活动中实现正确处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等问题进行集中讨论。通过讨论,律师事务所和每位律师要找准在执业理念、执业能力、执业行为、职业道德等方面存在问题,认真及时加以改进,切实强化是非观念,增强执业风险意识,使广大律师进一步明确“为谁执业、为谁服务”坚持什么、反对什么”等问题,时刻坚持清醒的头脑和高度的警惕,始终坚持依法、诚信执业,切实做到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懂奉献。

要认真查改,第三。切实改进律师执业活动中存在问题。律师个人重点查找自身在执业理念、执业作风方面是否存在问题,执业活动中是否能够做到讲政治、顾大局,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方面是否存在问题和不足等等。律师事务所重点查找对本所律师监督管理方面的问题,否存在忽视对律师的思想政治、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教育的问题,2024接案审查、监督指导、案件评查、收费管理、投诉查处等内部制度是否健全,否落到实处等等。针对排查出的问题,要以高度的自觉性,严格的原则性及一抓到底的顽强精神,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目标和工作措施,逐项进行整改。要集中力量解决律师个人在理想信念、执业能力、职业道德等方面存在突出问题,解决律师事务所在人员、业务、收费监督管理等方面存在突出问题。力求把矛盾一个一个地化解,问题一个一个地解决,难点一个一个地突破,这样工作才干一个一个地落实,工作效果也才干一个一个地体现出来。

要健全制度,第四。形成律师执业监督管理的长效机制。广大律师要遵守执业规范,严格依法诚信履行职责。执业活动中,无论是会见、阅卷、调查取证,还是分析案情、陈述问题、论述观点、法庭辩护,都要依据事实、依据法律,决不能利用执业之便,混淆合法利益与非法利益的界线,与当事人相互串通,歪曲事实,扭曲法律,破坏司法秩序。要充分发挥好律师事务所的基础管理作用。律师事务所,特别是律师事务所主任、合伙人要切实承担起对本所律师执业行为的管理监督责任,建立健全人员管理、业务管理、收费与财务管理、投诉查处、年度考核、档案管理等内部管理制度,堵塞律师事务所在案件管理、业务质量、收费等环节存在漏洞。要大力加强对律师工作的管理和监督,不时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律师执业规范,进一步规范律师在会见、阅卷、调查取证、收费、出庭等环节的执业行为。

要加强领导,第五。确保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警示教育活动取得实效。全县律师队伍中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警示教育和深化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今年律师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律师管理股要高度重视,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和各级司法行政部门的布置要求上来,将这项工作摆上重要日程,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确保教育活动顺利推进。一是要加强指导,务求实效。县局成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警示教育督查组,由贺文全任督查组组长,陈聪、张洪权担任副组长,唐昌华同志为成员,督查组负责对全县律师事务所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警示教育情况进行督导。要牢牢掌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警示教育的正确方向,充分调动和维护广大律师的积极性,坚持正面教育、自我教育为主,重在提高认识,重在建立健全确实管用的规章制度,重在解决问题,确保达到预期目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警示教育活动结束后,要对教育活动进行全面总结,县局也将组织检查验收,对在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进行惩处,对工作不认真、效果不明显的进行通报批评,并限期整改。二是要统筹兼顾,整体推进。要正确处置开展教育活动和推动律师整体工作的关系,搞好结合。要把开展教育与巩固和扩大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效果结合起来,与全面推进“三项重点”工作结合起来,与规范化建设结合起来,做到统筹兼顾、有机衔接、相互促进。三是要总结典型,加强宣传。要及时发现、总结和推广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以典型带动整体工作全面推进。要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各种宣传途径,大力宣传开展教育活动的重要意义、活动内容,宣传开展活动的好经验、好做法,宣传律师在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保证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中的突出事迹和先进典型,宣传律师的工作性质、职能作用和服务内容方式,提升律师队伍的社会公信力,为律师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法治环境。

三、进一步加强律师队伍建设,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警示教育为契机。

县正处在推进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当前。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任务艰巨而繁重。李庄案件产生的严重社会后果,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律师队伍建设,努力提升律师队伍依法诚信执业的能力和水平,树立律师队伍的整体新形象。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全面掌握新形势、新任务对律师队伍建设和律师工作的新期待、新要求,紧紧围绕“坚定信念、精通法律、维护正义、恪守诚信”基本要求,以“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开阔胸怀,闻过则喜的平和心态,善于倾听逆耳之言,冷静对待批评之声,把我县律师队伍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共创律师事业新局面。

对于律师队伍建设,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必需不遗余力地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不时提升律师队伍政治素质。思想政治建设是律师队伍建设的灵魂。要始终坚持把加强思想政治建设作为律师队伍建设的首要政治任务,一要着力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效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教育和引导广大律师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进一步强化理想信念意识、宪法法律意识、服务大局意识、执业为民意识和诚信执业意识,不时夯实献身律师事业的政治思想根基。通过深入耐久的政治思想教育,使广大律师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实质要求,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工作者的实质内涵、基本要求和职责使命,始终坚持“三个至上”自觉把智慧和力量汇聚到推进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大潮之中。

努力提高律师管理工作水平。要强化律师事务所基础性管理,二要着力强化依法管理。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特别要落实料理重大敏感案件的请示演讲制度,使律师事务所切实负起监管律师执业的责任。要进一步完善律师事务所主任、合伙人责任制度,明确管理职责,细化指导检查和考核的具体措施方法,确保各项监管措施落到实处。

教师依法执教心得体会范文第4篇

依法治校不是一部分人“治”另一部分人,而是全体教职员工依据法律和校规,自己约束自己。如果校规的制定没有师生员工的广泛参与,如果校规的内容得不到广大师生员工的认同和自觉遵守,就不可能真正实现依法治校。

据报载:某高校有一位法学教授当了校长,他一方面大讲依法治校,另一方面又大讲恶法亦法,用这种思想来禁锢广大师生的思想。他明确要求教师和学生遵守学校2024机关制定的全部规章,而不管这些规章是人事处制定的还是房管科制定的,是合理的还是不合理的。至于2024机关是否对所有的人一律平等地执行这些规章,那他是管不了也不愿管的。显然,在他看来,校规不过是学校2024机关整治师生的工具。这样的依法治校,只能让师生们更加寒心,只能搞坏依法治校的名声。

任何法律都具有预先公布、同样情况同样处理和强制实施的特征,否则就不是法律。法律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强制性。商鞅变法的时候曾贴出告示:谁把一根木头从都城的甲处搬到乙处,就可以从皇帝那里领得若干黄金。―般人都不相信,但有一个人按告示去做了,商鞅果然给了他告示上所说的黄金。可见法的强制性绝不仅仅意味着政府执法时不许百姓反抗,而且意味着政府及其官员必须守法和执法。如果高兴执法就执法,不高兴就不执法,法律就没有权威,人民就不会守法,法律从而也就达不到它的目的。国家的法律是这样,校规也是这样。从这个角度看,这位校长治下的某些“校规”是不配称之为校规的,更谈不上什么依法治校了。

现在讲依法治校,首先当然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但是依法治校并不是要在学校里实行商鞅式的严刑峻法统治,而是要适应依法治国的需要,建设民主法治的学校,营造和谐的校园环境。如果这样来理解依法治校,那么下面几个问题就是不能回避的。

首先,依谁的法治校?学校不能超然于国家法律之外,它必须执行国家的法律,宪法,教育法,教师法等都是校规之上的法律,都是校规制定的基本依据。校规只能规定国家法律没有规定或规定不详的问题,不能和国家法律冲突。那么这些校规应当由什么人或什么机关来制定呢?根据民主原则,我认为只能由民主选举的教职工代表大会来制定。学校各行政部门只能享有提案权,而不能享有规章制定权。涉及学生利益的校规,还必须让学生代表列席并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只有这样制定的校规,才能具有最大的合理性和权威性,才能让广大师生员工的自觉遵守。校规只有这样制定,广大师生员工才能感觉到自己是学校的主人,才不至于成为被动服从,而又心怀不满的无所作为的被治者。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教职工代表大会的代表在目前的情况下不能按人口比例从各部门产生,而应当按国家2024后勤社会化和精简行政机构的要求,根据国家规定的教学人员和非教学人员比例分别从教师和非教师中产生。教职工代表大会除了规章制定权外,还必须拥有学校自筹资金的预算决定权和决算通过权。法律的权威必须由立法机关控制经济来作为基本保障,校规的权威也必须由教职工代表大会控制经济权来维护。这样一来,学校行政部门的权力将受到极大的限制,但是他们同样可以从依法治校中获益,他们将不再有“听哪个领导的”这样的烦恼,因为他们,当然也不仅是他们,广大教职工都会觉得有法可依,有自己的法可依,有国法可依。

其次,依什么样的法治校?简单地讲恶法亦法显然是不对的,否则就不会有“多数人的暴政”这个概念了,当年的德国和日本的法西斯也就可以凭依法行暴的理由而不受惩罚了。我们的领导也好,我们自己也好,要治校的依据是国家制定的《宪法》中2024教育教学的规定,其次是《教育法》,是教育法规中的母法,是制定教育法律和法规的基本依据。然后是教育法规中的其它法律教育方面的其他法律如已颁布的《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在这里我要说的是法律必须公平,必须保障被治者的权利;校规也一样。最起码,校规不得与国家的宪法和法律相冲突,不得以多数人的意志剥夺少数人的平等权利。

再次,依法治校是谁治谁?现在讲恶法亦法的人心中,依法治校似乎指的是由行政部门来代表学校治教师和学生,依法治校就是要加强领导和行政部门的权威。这种观念必须改变;因为它一方面助长了领导和行政部门的特权思想,另一方面又打击了广大师生依法治校的积极性。其实,依法治校并不是一部分人治另一部分人,而是全体教职员工依据法律和校规自己约束自己。如果校规的制定没有师生员工的广泛参与,如果校规的内容得不到广大师生员工的认同和自觉遵守,就不可能真正实现依法治校。我并不主张废除强制和专制,但是一项法律或校规如果不是把极少数人而是把大多数人假定为需要强制的对象,它是注定要大打折扣并且要短命的。

最后,依法治校怎么治?跟法律一样,校规也不能只有实体性的规定,还应当有合理和可操作的程序性规定,代表学校执行这些校规的机构必须按规定程序执行校规。如果没有程序性规定,则必须符合正当程序原则。正当程序的有些内容已经由法律或法院的判决予以明确,例如对某一个或某几个人不利的决定应当在作出决定前听取当事人的申辩、应当给申辩者以必要的准备时间、应当在作出决定后及时送达给当事人。起码,正当程序原则要求执法者在无具体程序规定时凭良心操作,不得滥用权力。治校也是如此,我们要在有法可依的同时,自己做到有法必依,让别人,尤其是被治者感受到有法必依。

教师依法执教心得体会范文第5篇

最新2024通用教师师德师风总结范文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有“道”,才能传“道”。只有切实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才能落实好“以德治国”的方略,才能培养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的“四有”新人。

??一、塑造崇高的人格魅力

??教师的职业责任是为社会培养人。教师在社会生活中的特殊地位和声望,使得教师的人格力量更为重要。

??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着教师以高雅的行为举止、高尚的人格品质、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去影响学生,成为学生学习和模仿的榜样,使学生从教师身上学会做人,使他们成为社会主义的坚定支持者。

??另一方面,教师职业道德要求教师更准确、更有效、更积极地向学生传播社会的道德和真理,使社会主义正义更加深入人心,为人们广泛接受,从而使社会的道德环境、生活环境、社会环境焕然一新,而这种巨大的教育威力来自于教师崇高的人格魅力,来自学生对教师发自内心的尊重和爱戴,更来自于教师的身体力行。正如教育家加里宁所言:“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学生,可以大胆地说,如果教师很有威信,那么这个教师的影响会在某些学生身上永远留下痕迹。”可见,教师的人格、言行,具有巨大的教育价值,在塑造青少年灵魂中是其他方面的影响所难以比拟的,也是其他教育手段所难以替代的。同时,教师的这种人格魅力,还会进一步延伸到课堂教学之中,“亲其师,信其道”,这样,教师代表社会主流文化所倡导的种种之“道”,也就较容易为学生所接受了。很难设想,教师在讲树立共产主义理想,自己却不求上进,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讲诚实信用,自己却极其虚伪;讲遵纪守法,自己却常常上课迟到早退;讲大公无私,自己却为了一点“回扣”强行向学生推销并无多大价值的复习资料等等,怎能培养学生高尚的品质和人格!因此,教师的人格魅力将对学生的个性品质形成与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加强教师自身修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用“爱心”沟通心灵

??热爱学生,诲人不倦是教师最基本的道德规范。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丐尊先生曾经说过:“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因此,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严格要求学生是教师道德威信形成的根本保证。大量的事实告诉我们,空洞的说教对学生已不再奏效,要有效地向学生注入灵魂和精神的力量,就必须在师生之间架起心灵相通的桥梁。爱只能用爱来衡量,理解只能用理解来赢得,尊重只能用尊重来换取。你用什么样的感情和态度对待学生,学生就会用什么样的情感和态度对待你、对待社会、对待他人。所以,我们的基本原则是永远尽量地要求每一个学生,也永远尽量地尊重每一个学生,热爱每一个学生,以心换心,以情感情,通过感情力量并辅以其他教学手段,优化教育效果,实现教育目的。互敬结同心,相爱情始真。作为教育者,教师要充分尊重、热爱教育对象,率先把自己的心灵之扉向学生敞开,“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使被教育者在互尊互爱、水乳jiao融的感情环境和人际氛围中受到感染熏陶,激励学生不断地重新认识、重新设计自我。教师与学生之间是一条感情的河流,是爱与敬共鸣的河流。感情的河流不干涸,爱的风帆永远不落。“爱心”还要普洒全体学生。爱优秀生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能比较容易做到的事情,但爱差生就比较困难了。因此,要做到真诚地热爱差生,教育者就必须首先摘下自己的那幅有色眼镜,克服自己的成见,坚信后进生一定会成为上进的学生,满腔热忱地激励他们正视自身的价值和自我优势,认识自己蕴藏的丰富的内在潜力,从而逐步唤起积淀在心灵深处的自我更新意识,走上自尊、自爱、自强、自信的正确道路。所以,作为教师,我们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人不是一成不变的,更不是单色调的,金子有时也可能蒙上灰尘。一个学生的短处常常恰好掩饰了与之相对的长处,一些学生的某些严重失误往往同时又蕴涵着他某些方面的突出优点。因此,教师要多多发现学生的长处,多在挖掘他们的可燃点上下工夫,与学生沟通心灵,增强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让他们自信而勇敢地“抬起头来走路”。

??三、爱岗敬业,尽职尽责

??爱岗敬业、尽职尽责是我们社会主义师德文化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广大优秀教师在自己的职业道德生活中体现出的一种优良品质。教师从事的是一种培养人、教育人的事业,这一事业对社会文明的发展进步有着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与此同时,教师职业还联系着千千万万的社会个体的自我实现和幸福的可能性,关系到社会成员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程度,关系到人的切实利益的拥有和维护,教师成为学生通向幸福之途的向导。“爱岗敬业,尽职尽责”是一种带有崇高意蕴的自觉承诺。在履行自己的职责、恪尽职守的过程中,教师必然要牺牲自己的一部分利益,满足他人的需要或社会的需要。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在平凡、普通、很一般“敬业、尽职”的道德要求中,蕴涵着其他同样的道德规范所未能拥有的崇高和伟大。爱岗敬业、尽职尽责的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能够得到内心的极大充实和满足,甚至可以以苦为了乐、以苦为趣,达到物我两忘、醉迷其中的“孔颜之乐”之境地。北京市小学教师霍懋征更形象地表达这种境地之意味:“我一见到学生,一到课堂上,就来神了;我想学校,想学生,不能离开他们去休息。”“孺子牛奖”获得者,几十年如一日扎根青海高原的乡村刘让贤老师说:“我的生命在一批又一批孩子们身上延续,我的乐趣在一代又一代孩子身上寻找,我的幸福在年复一年的教育工作中获得。”假如没有爱岗敬业的精神追求,很难想象他们会忍受得了教育工作的单调、乏味和清苦,更难以想象教师能够保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或拥有充实、富足的生活体验。师从这样的教师,真乃受教育者的最大之幸事。

??四、坚持依法执教,遵循教育教学法律法规

??依法执教是现代社会教师职业道德的新发展,反映了现代社会逐步走向法制化的必然要求。作为现代教师,不仅要树立依法执教的意识,还要养成依法执教的自觉行为。依法执教作为教师职业道德,是作好教育工作不可忽视的。在世界教育日趋法制化的当代,依法执教具有重要的职业道德意义。作为一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和维护教育法律法规,把坚持正确的职业行为方向与依法执教结合起来,在教育教学中自觉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保持一致。比如在教育活动中不得有违反教育法规的行为,认真遵守和贯彻党的民族教育、宗教政策等等。我国《教师法》和《教育法》中明确规定:学校教师在管理学生时,要禁止体罚或侮辱学生人格尊严。受教育者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可以向2024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也可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出诉讼。因此,我们的学校和教师在管理教育学生时,不得违背法律的这些规定。我国的教育法还规定了学校和教师有管理教育学生的权利,但是,依法执教作为教师的职业道德,同时也是学校和教师应尽的义务。但现实生活中,侮辱学生人格,体罚学生,不尊重学生,恶意挖苦、讽刺学生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些做法都会对学生的身心造成严重的损害。要克服和避免这些现象,加强依法执教,强化教师依法执教就显得非常必要。所以,在教育法制化的时代,教师已不仅仅是个教育者,而且是教育内部的重要的一个执法者。只有依法执教,才能争取教育社会地位的保障,才能自觉维护和保障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培养出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现代化建设人才,推动我国现代化事业的发展。时代呼唤崇高的师德。在知识经济、信息时代,我们必须用新的教育理念,去不断地研究探讨新形势下的师德建设,只有这样才能无愧于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

??最新2024通用教师师德师风总结范文

??自从走上工作岗位后,深感责任重大,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在各方面以身作则,身先士卒。通过学校组织师德师风教育学习,现特将本学期师德方面工作如下:

??一、思想及工作的基本表现:

??自从选择了这个职业,首先,我一直爱岗敬业。热爱教育事业,要对教学工作有“无私奉献”的精神。既然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无私奉献,力求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工作,不求最好,但求更好,不断的挑战自己,超越自己。其次,我不断加强政治学习,不断提高政治素养。工作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服从领导,不打折扣,认真、完成学校领导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并用“学为人师、行为示范”的要求来约束自己,做家长认可,学生喜欢,学校放心的“三满意”教师。

??要做一个学生喜爱的老师,不论在生活上,还是在学习上,都要给予必要的关心和帮助。学生闹矛盾,我给予合理的处理;学生犯了错误,我耐心地进行教育,使学生真正认识到错误并及时改正。我还抽时间和学生谈心、交流,和学生共同活动,缩短了师生距离,增进了师生间的相互了解等等。热爱学生,还表现在老师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以及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平时我很注意尊重学生的人格,了解学生的个性,相信学生,关心学生。对学生既严格要求,又注意他们的个体差异,区别对待。对程度、水平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特别是差生,给予更多的关心,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尽最大的努力使他们健康成长。我们小学老师,跟学生的接触尤其多,老师的言行直接影响他们。所以我们教师既要把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又要用自己的高尚人格影响学生、感化学生,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地成长发展。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教学理论知识水平不够,学习起来不深入。平常时间没充分利用,2024教育教学的书籍看的很少。有时理论学习过后,不能及时做深入内化,加强实践、锻炼,以至于记得快、忘得也快。

??2、教学中,我能够详细、准确的把握教材,一般不出现的知识性错误。但对于教材深处的挖掘不到位,力度不够,没把握好知识的扩散和外延。课本浅显的知识注意的比较准一些,自己钻研的劲头儿还不够,付出的精力还不多。

??3、对学生关爱不够。本人也一直爱护学生,但对学生的关爱投入还不够,有时不能及时发现,不能及时走进学生的心灵,一有事、工作忙就会耽搁,以至于拖沓。

??三、整改措施及方法:

??1、理论学习是头戏,提高自身素质是关键。作为一个教育者,要不断的学习、不断充电,千万不能让自己停滞不前。否则,会满足不了学生们的需求,让我彻底明白了:在社会信息发达的今天,在新课程教改的背景下,我们的老师不再是一个有一杯水、一桶水、常流水的人,而是一位引领着学生们教会他们去找水喝的人。

??2、教学中要刻苦、积极钻研。以教材为中心,学会思考课标,思考学情,也不仅限于死扣教材,要把知识延伸化、灵活化。尽量把工作闲谈的时间用你到勤奋钻研中,让自己的课堂充满活力,学生真正学到东西。

??3、关爱学生,以学生发展为重。努力做到关爱每一位学生,不歧视后进生,让学生都充分得到个性上的发展,做到及时调查、发现、及时沟通、反馈。尊重学生、不打骂、体罚学生,以“循循善诱”为主要策略,要让每一位学生心中感觉到你这个教师是个可以接近的教师,是值得敬重、佩服的教师,是一位合格的教师,要让学生因你而幸运。

??4、努力做到向课堂要质量、要效率。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学习,和他们共同钻研教学,做到共同进步,协作互助。

??总之,我通过这次的师德师风学习,得到了不少做人、尤其是身为教师应掌握的东西。今后,我还会继续向前,在学习中不断提升自我,在不懈的追求中完善自我,加强师德的修炼,全方位的提高自己,使自己成为合格的、优秀的教育工作者!

??最新2024通用教师师德师风总结范文

??转眼间,一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已经结束。现将本学期师德情况总结如下:

??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因此,必须要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和职业观念。只有有严格要求自己的人才能获得良好的发展,并能对学生严格要求。做一个同事满意,学生满意,家长满意的好老师。在这一学期中,本人自觉要求自己,在各方面都力争做一个"人师"。

??一、认真教学,刻苦钻研教学,虚心向老教师学习请教,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要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首先要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这是师德的首要基础,如果一个教师不是一个优秀的"教书先生",也就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教师要有进行教育所需的扎实而宽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要透彻地懂得所教学科。仅仅熟悉教学大纲和本学科内容是不够的,教师的知识应比这宽广得多。通常说,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就是这个道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