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中物理新课标培训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初中物理新课标培训方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专业核心课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矿物加工工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2-0114-02
一、引言
专业核心课程是专业教学的关键环节,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占重要地位,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内容研究范围较广,各高校矿物加工工程专业核心课程的制定及建设依据大多基于所处地区的资源特色。攀西地区矿产资源丰富,铁钛钒资源居全国首位,矿产加工企业较为密集,钒钛磁铁矿选矿工艺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为培养应用型矿物加工工程专业高级人才,服务地区经济,攀枝花学院2010年正式开设矿物加工工程专业。作为新建本科专业,近年来,在2010年提出的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建设方案的基础之上,本校矿物加工工程专业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不断汲取同类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经验,结合我校矿物加工教研室对多种核心专业课程建设方案及其教学模式探索与尝试所取得的实践经验,重新确定核心专业课程,全面修订核心专业课程教学大纲,更新核心专业课程教学方法,合理构建核心专业课程成绩评定方案方法,进行矿物加工工程核心专业课程建设及其教学模式改革,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二、专业核心课程的确定
1.专业核心课程的选取。应用型人才培养必须以“应用”为特征建设专业核心课程,并转变其教学模式,以“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为宗旨,开展专业课程教学。本校矿物加工工程专业毕业生毕业后主要服务于地方各类型矿山企业。因此,学院首先组织初期调研工作,研究周边各类型矿山企业对专业管理人员、生产技术人员知识体系的具体要求。其次,在校内外专家论证的基础上,结合地方资源特色,本校矿物加工工程专业选取了钒钛磁铁矿选矿、磁电选课、重力选矿、浮选和选矿厂设计等五门理论专业课程;物理选矿实验、化学选矿实验、选矿综合实验等三门专业实验课;物理选矿工程实训、化学选矿工程实训、综合选矿工程实训等三门实训课程,作为本专业重点建设的专业核心课程。
2.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方案。借鉴其他院校该专业核心课程建设经验,综合校内外专家对本校矿物加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意见,汇总形成了本校矿物加工专业应用型人才应具有的知识体系与结构。在此基础之上,学院和教研室进一步反复论证,提出本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方案讨论稿,再由教研室全体教师根据任务分解情况,细化专业核心课程的建设方案内容。从专业核心课程内涵出发,结合人才需求特点,分析教学研究现状,最终重点从课程教学目标定位、培养计划、课程内容改革、课程建设标准制定、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形成了本校矿物加工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建设方案终稿。
三、核心专业课程教学大纲的编写
课程建设方案与人才培养方案是教学大纲编写的基础,而课程教学大纲是教师编写教案讲义、选用教材、开展教学环节的重要依据,是指导教学环节的基本纲要,直接决定了课程教学的目的、内容、深度、重点和难点及基本教学方法等。为保证课程教学大纲的科学、合理性,学院和教研室梳理了所有专业课程的知识衔接及宏观架构。制定了专业课程教学大纲编写工作实施方案,并要求每一份教学大纲的编写由初步编写、集体研讨、专家论证三步组成。
四、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方法的更新
1.理论教学环节教学方法的更新。在专业核心课程的v授中将理论知识与钒钛矿物加工实践有机结合,教学中加入现场案例,后续章节有综合性设计性课题讨论环节,给学生更多思考、讨论及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长久以来,预习、复习的重要性得不到学生足够的重视。在日常教学中,虽然教师经常给学生安排预习、复习环节,每次上课前将课堂要讲授的知识点、重难点以教案形式发给学生,但是由于“广播式”教学,没有师生互动,教师没有手段检查学生的预习效果,经验显示效果也并不理想。为了使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教研室要求教师在课堂学时安排中要有不低于20%的部分安排为学生教学活动。在学生教学活动中,学生要按照教师预先安排的知识点进行分组预习、讨论,汇总成集体成果,再上台给其他小组同学讲解。由于每名学生都有机会上台讲解自己的学习心得,在预习中就必须认真思考、目的性很强,保证有较高的预习质量。在讲解完成后会有教师的补充,对学生的讲解给予点评和指导,师生互动不仅能使得学生获得成就感,且有更深刻的课堂参与度,从而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该方法在教学赢得了学生的一致欢迎,经过不断地优化细节,目前已经比较成熟。
2.实践教学环节教学方法的更新。为了强化学生对实践知识横向的联系性的认识,删除了课内实验,调整为按大类划分的实践课:物理选矿实验、化学选矿实验、选矿综合实验、物理选矿工程实训、化学选矿工程实训及综合选矿工程实训。实验课项目中既包括了传统的操作型、演示型实验项目,例如摇床选矿、接触角测定、药剂用量实验等等,又增加了需要学生综合利用理论知识,自行设计实验方案等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实训课程施行课题制:每个实训课程指定一种具体的矿石,由学生根据已学理论知识、实验操作知识及背景材料,按照分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指导教师审定、修改―实验操作―工艺择优―最终产品―分析测试―经济评价―可行性报告等步骤进行。实训课程不仅具有综合性设计性的特点,由学生起主导、教师辅助,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独立研究的能力,同时又更贴近现场,生动灵活,具有很强的体验感、成就感,有助于理论联系实际,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了学生的思维方式。
五、专业核心课程成绩评定方案的构建
考核是检验教学效果和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的一个重要手段,合理、科学的考核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1.理论课程成绩评定方案的构建。改变了理论课主要以试卷成绩为主的成绩评定方式。综合成绩改为由考勤(10%)+分组讨论成果(20%)+上台讲解效果(15%)+作业的创新性(10%)+卷面成绩(45%)五部分组成。其中试卷总分100分,要求有不低于20分、具有开放性答案的创新性题目。本考核方式体现了鼓励学生灵活、创新、能动的学习知识的教学理念,提高了师生课堂互动性,学生参与度明显高涨。
2.实践类课程成绩评定方案的构建。改变了实践类课程以实验报告成绩作为综合成绩,不对学生实验前的准备、实验操作及数据分析考察的评分惯例,综合成绩由以下四部分组成:(1)实训方案制定、修正及准备过程,占总分的20%,主要考查学生资料查阅、实训方案设计以及实训方案完善的水平和能力等。(2)实训过程,占总分的20%,主要考查学生独立完成实训全过程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和创新精神的体现等。(3)实训报告,占总分的40%,主要考查学生实验报告的规范性、完整性、内容的丰富和价值度以及实训的收获等。(4)答辩,占总分的20%,主要考查学生对实训项目相关知识理解掌握度、汇报水平以及回答问题的正确性等。该评分方法考查的内容涵盖实验前中后、数据分析、报告撰写等主要阶段的考查,更科学、更规范,更好地发挥了学生的能动性。不仅完全杜绝了抄袭、作假的实行为,更从各方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六、结论
在众多本科高校教学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大背景下,高校人才培养目标更多地集中在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发展教育之上。专业核心课程实施过程就是人才培养的主要过程,近几年来。攀枝花学院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坚持以应用人才培养为目标,重视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及其教学模式改革,初步形成了符合本校特色的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及具体教学实施方案,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初中物理新课标培训方案范文第2篇
一、研究背景
导学案的出现,得益于国家基础教育改革。在新课改背景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修正并完善知识体系,建立自主学习的方式方法。在这种背景下,一线教师为适应课标要求,逐渐改进自身的教学方法,导学案便是其中的一种。这种方法有很多的优点,从初中地理的角度来说,有利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有利于促进地理课堂教学的改革。
二、理论基础
初中地理导学案应用于课堂,导学案必然是基础,而导学案的理论基础在于人本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以及有意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理论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意愿以及需求均应受到重视。每一个学习者均能实现自我挖掘潜力进而自我实现,这就要求学习者进行自主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可获得成就感进而获取自信。
建构主义理论同样强调学习者通过自主学习修正并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其基础是主体现有的知识与认知经验。
有意义学习理论是一种认知学习理论,以学习内容及其呈现方式对学习者有意义,将学习者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义的学习。
1.导学案设计。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导学案尽量做到一个课时一个导学案,方便控制学习量,而且目标也很明确,可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因此,编制导学案时要紧扣教材,突出教学目标。以此为基础,充分调动学生自学,可用趣味教学、启发诱导、疑问导学、分层教学等方式编制导学案。
以《澳大利亚》一节内容为例。明确导学目标――澳大利亚的位置、首都;掌握澳大利亚地形特点、气候、人口分布;利用图片与资料掌握澳大利亚野生动物,并分析特有性及其原因。
列出重难点:澳大利亚地形特点、气候、人口分布、野生动物种类及其特有性。
设计预习案:即让学生根据个人体验,自由地探究、发现,再创造有关的知识。
设计探究案:即以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为前提,根据重难点设计合作探究的方式方法。探究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探究澳大利亚城市和人口,探究澳大利亚的地形以及动物。通过师生、生生互动,然后小组展示,进一步讨论交流,寻求知识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在合作探究中掌握知识。
设计训练案:设计训练题,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当堂完成,精选精练,当堂反馈,训练题设置梯度,即分为ABC三类,A类为基础题,B类为中等难度变式题,C类为高难度拓展题。
设计总结反思环节,师生共同对当堂所讲知识点进行总结和梳理,反思易错点。
设计拓展延伸训练,即组织兴趣活动,通过生活实例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
2.导学案应用。
初中物理新课标培训方案范文第3篇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思路:
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努力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实施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意见》;根据省,市教研室和县教育局20__年工作思路,围绕"课程改革"这个中心工作,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加大教学管理,教学研究和教学评价的工作力度,发挥指导职能,强化服务意识,为巩固我县"创强"成果,顺利实施新课程而努力工作.
二,工作要点和策略:
加强学习,更新观念,积极稳妥地做好新课程实验工作
课程改革是一次全面的教育创新,课程改革的全过程都需要不断的学习.我们要结合新课程的实践活动,帮助广大教师树立新型的教学观,人才观,评价观和课程资源观.
1)认真组织好第三次县级学科培训(分两个阶段进行).调整培训模式,增强针对性和时效性,培养一批课改骨干力量.努力探索与教研,科研及校本培训相结合的新模式.
2)研究和改进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学常规和课堂教学评价.
3)召开课程改革实施工作专题研讨会,组织"走进新课程,实践新理念"的教师论坛活动.
4)试行《湖州市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与评价》方案.
5)积极探索和研究新课程理念下的考试内容,方式的改革和促进学生发展学业评价方案.
6)配合市,县教育局,积极做好"省课改成果巡礼"的参展准备工作.
2,加强教学研究和教学管理工作
教学研究和教学管理是实践性,指导性很强的工作.
1)完善一日集体调研制度.本学期在调研活动中将选择有代表性的学校,帮助总结成功的经验,并予以推广
2)配合市教研室,加强对高中段教学的研究和指导工作.研究05年高考对策,收集,整理和研究新的高考信息及其措施,供学校,教师参考.
A)组织中学教研员对高中段学校进行集中教学调研(重点是昌硕高级中学);各科教研员根据各校学科的实际情况,经常到学校了解情况,指导,帮助高三教师搞好教学工作.
B)组织好高三"期末调研"考试,阅卷及分析工作.
C)重视高一,高二年级的教学指导工作.要与各校教师一起进行探讨,切实加强对高一,高二年级的过程管理;组织好高一,高二"期末调研"考试,阅卷及分析工作,以保证高中段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3)加强对义务教育阶段教学情况的调查和研究,根据新课程理念,做好义务教育阶段教学管理的指导工作.做好中,小学教学质量抽测工作.
4)加强对学科教研活动质量的管理,为学校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A)本学期的各学科教研活动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主攻方向.通过活动切实促进教师业务提高,达到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合作探究的目的.
B)加强教研活动的策划和运作.活动前要有充分准备,要有目的,有计划,活动后要总结.
C)各学科教研员,要以课程改革为契机,认真组织好公开课,示范课,观摩课,评议课和实验课等多形式课型的交流,促进"课堂教学模式多样化";"课堂教学内容个性化";"课堂时空拓展延伸化";"课堂教学手段现代化".
5)继续加强初,高中学科教学质量动态评估办法的研究和改进工作;改进音乐,美术,劳技等学科的测试办法.配合督导室,基教科等科室做好中小学办学水平评估工作.
6)组织中,小学教导(务)主任学习现代教育理论,研究教学管理,努力提高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
7)继续重视全县各校的教研组,备课组建设.使教研组,备课组团结协作,较好地发挥群体效能.加强校本教研,校本培训,校本课程开发等的研究,指导和服务工作.各学科要建立和建好学科教学基地;各校教学要逐步形成学科教学特色.
8)科研向教研落实,教研向科研提升.积极做好省,市,县三级教学教研系统课题的实施工作(申报,立项,过程管理和成果推广),在学科教学科研上有所创新,有所突破,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服务.
9)加强对高中会考工作的领导,思想重视,操作规范,切实提高各会考学科的合格率,优良率,降低会考工作的差错率.
3,加大教师培养的工作力度
课程改革顺利进行的关键是有一支精良的师资队伍.加强教师教育理论,教学业务的学习,努力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以适应课改新形势的要求.
1)配合教育局做好"名师工程"的实施工作.
2)继续做好对新教师的业务指导和教学常规管理工作.
3)对重点培养和指导对象,要按计划搞好培养,指导活动.
4)建立,健全学科教师业务档案.
5)各学科在教研活动中除要抓好教师的基本功训练工作外,更要组织教师学习现代教学理论,树立新的教学理念.认真组织好学科的各类评比活动.
6)继续进行各级教学明星,教学能手,教坛新秀,骨干教师的观摩课,示范课,送教上门等活动.
7)加强学科竞赛辅导教师的培训,加强学科竞赛的组织,辅导和研究,争取更好成绩.
4,加强教研室自身建设,提高教研员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
教研室不论作为一个整体,还是到学科教研员个体,都必须具有良好的素质,才能提高教研工作的水平,才能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发挥指导作用.
1)组织教研员认真学习"十六大精神",自觉实践"三个代表"
的重要思想,努力提高政治思想素质,教育理论水平和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自觉性.真正在学习,研究和指导服务上下力气.
2)完善教研室内部管理制度及岗位工作目标,岗位考核等办法,积极稳妥地进行内部管理制度的改革.本学期要完成几个有质量的教学调研报告.
3)办好《安吉教研》安排好每期内容,职责落实到人.
4)继续关心和改善教研人员的工作条件,确保教研人员全身心投入教研工作.
5)加强教研室工作作风建设,密切与基层学校的联系,强化服务意识.虚心听取意见,进一步做好服务工作.三,20__学年第一学期教研活动安排
(八月份)
初中语文新教材培训
初中科学新教材培训
初中英语教研组长会议
中学政治教师理论学习
初中政治新课改培训及调研工作
(九月份)
初,高中语文教研大组会议
高三语文高考总结分析会议
初中学校数学教研组长会议
高中数学教研组长会议
省初中数学优秀课评比
组织高中数学竞赛辅导活动
召开初中科学,高中化学大组成员会
物理教研大组长会议,高三物理竞赛
高中(各完中)英语教研组长会议
10,中英语听课教研活动
11,高一与高二英语备课活动
12,初,高中历史与社会教研大组会议
13,各完中历史与社会教学调查
14,市初中思想政治优质课评比
15,传达省高中劳技信息
16,县中小学体育教研大组成员会议
17,布置中小学体育优质课评比事宜
18,新教师听课(职教)
19,中小学成绩统计分析表下发
20,全县教科室主任会议
21,小学高段语文大组成员活动
22,组织召开小学低段语文大组成员
23,小学低段语文"重培"组活动
24,小数(高段)教研大组活动
25,小学常识大组活动
26,县新课程备课活动(小学思品)
27,县小学思品大组会议
(十月份)
1,初中语文学科青年教师阅读能力竞赛
2,高一语文教研活动
3,初,高中语文优质课评比
4,全国高中数学竞赛
5,高一数学教师集体备课
初中数学新教材教学情况交流
高中数学优质课评比
市级初中自然青年教师业务素质比武推荐活动
高三化学20__高考试卷分析研讨会
10,高一化学课堂教学质量评比
11,初中自然中考复习分析会
12,高一物理新教师优质课评选活动
13,高二新教材(英语)听课教研活动
14,初中新课程教案评比(历史与社会)
15,高中历史教学片段评比
16,市地理学科论文评比
17,高三生物教研活动
18,总结03年度体育健康标准实施情况和布置下届……
19,课堂教学指导(职教)
20,高中电脑课教研活动
21,教科研成果推广
22,小学语文作文序列研究活动
23,小学语文参加全国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评比活动
24,小学语文第二册新教材第二次培训
25,小学数学,小学常识命题竞赛
26,小学数学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观摩活动
27,小学低段数学课标交流,讨论(一)
28,小学思品培养对象活动
29,1—6年级思品命题竞赛
30,小学英语听课教研活动
(十一月份)
高二语文教研活动
高三数学教学研讨会
初中数学课改研究小组活动
召开高二化学教学指导研讨会
高三物理研讨活动,初二自然研讨活动
中学生英语能力初赛
高三英语教研活动
初中社会优质课评比
体育高考研讨会
10,体育青年教师教法培训(中,小学)
11,期中高三语文教学评价(职教)
12,初中电脑课教研活动
13,教科研活动一次(课题指导)
14,小学低段语文命题竞赛文秘站版权所有
15,实践新课程的论文评比(小学低段语文)
16,小学低段数学课标交流,讨论(二)
17,一年级教师上课比赛(小学思品)
18,骨干教师外地学习(小学思品)
(十二月份)
中学数学优秀教研组评比
湖州市高二数学竞赛
初三数学竞赛
初中科学第三批培养对象会
高中综合理科复习研讨会
初中科学新教材第二次培训
高二物理研讨活动
中学生英语能力决赛
新课改评价研讨会(历史,社会)
10,高一历史教师县外教研活动
11,高二生物教研活动
12,生物优秀论文评比
13,中小学体育检查辅导
14,职教语文教师公开课
15,教科研活动一次(课题结题)
16,承办市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评比活动(小学语文)
17,小学高段语文第二批"重培"对象课堂教学汇报活动
18,小学4—6年级数学竞赛
19,小学低段数学教案评比
20,小学电脑课教研活动
(05年一月份)
做好期末考试工作(物理)
《历史与社会》教师教材教法竞赛
初中物理新课标培训方案范文第4篇
培训顶层设计的核心是使公司培训体系与整体发展方向充分融合,在传承优势的基础上,开展顶层设计,优化培训体系,保障培训工作质量与效果。
1.搭建提升培训效果的联动机制
培训开发体系的整体优化效果及职能的发挥,需要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职位管理系统、考核评价系统、职业发展规划系统等其他模块的联动作用,应重点完成好两个对接。一是员工职业发展通道与培训需求管理对接。在研究培训需求时,不仅要考虑员工当前的培训需求,还要研究员工职业发展中、高级阶段的需求,做到提前筹划、及时培训,符合条件时及时提升职位与薪酬。二是员工绩效评价机制与培训需求管理对接。依据员工绩效评价结果,选择适合培训的弱项,通过培训和考试考核,检验其绩效改进情况,对取得的成绩及时肯定与奖励,实现员工考核评价与培训的良性循环。通过形成联动机制,培训激励作用显性化,更好地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2.科学开展培训需求研究工作
能力建设是培训顶层设计的核心,针对以往培训需求研究自下而上“需求提出”的片面性,采取了自上而下的“需求研究”以及对各单位培训需求的科学评估,使培训计划的确定依据更充分、说服力更强。根据发展战略要求,应用动态评价方法,共提炼归纳了公司发展所需核心能力9项、业务板块所需能力47项、岗位序列所需能力50项。其中,国际陆上业务核心能力包括语言、市场拓展、跨文化交流、项目管理等13项能力,同步评价了各项能力需求程度以及培养周期,明确提出了针对职能管理、专业技术、操作服务三大类别的各个岗位序列的不同层级的能力需求结构。例如,技术专家岗位层级的培训需求重点是国际学术交流能力、技术方向把握能力、团队带动能力、人才培养能力。依据能力需求编制了公司2013年培训计划,增加了国际化运营、岗位间的交流培训、市场商务技能培训等。培训针对性有较大提高,补上了能力需求研究不足这一课。
3.严格按照流程组织实施培训
培训工作涉及的要素较多,必须加强流程管理,才能确保运行顺畅。一是要明确职责分工。公司层面负责高端人才、国际化人才、优秀后备人才培训。所属单位层面负责一般管理和专业技术培训、操作服务类取证培训;地震队层面负责地震队岗前培训、标准化作业培训和季节工培训。二是加强培训对象管理,按照人才成长和能力提升的不同阶段,选择关键培训内容。初级人才(新任及后备)重点是基础概念及基本技能,中级人才(任现职3年)重点是扩展技能及协同能力,高级或资深人才(任现职5年及以上)重点是综合能力和素质建设。三是培训项目组织实施中,对方案制定、方案审核、课堂实施、效果评估反馈等关键环节必须管控到位。培训方案要根据培训目标要求,对照培训标准确定内容、课时、教材、培训方法、考试考核方式等,选择具备资质与专长的培训师。抓好以上重点工作的每个细节,才能保证培训项目的成功。
4.全面加强培训资源建设工作
施训能力体现了公司培训资源建设的水平。针对目前培训课程通用性较强、适用于上岗基本要求为主,缺乏面向未来的提升类培训课程,公司根据培训需求结构、课程体系的评价和确认,逐步建立覆盖全公司的“岗位—能力—课程”对照体系,尽快引进和开发适应公司未来发展要求的国际先进管理理论、精益化管理、战略、市场、资本运营等高端培训课程。一是重点建立内部标准课程体系,对于标准课程进行固化,并根据需要持续补充、调整、优化,重点开发石油物探企业领导力培训课程。二是加强内外部培训资源建设及管理,梳理目前内部已有培训资源并制定持续优化和补充的计划。建立内部培训师及培训课程的评价及激励机制,调查目前所用外部培训资源,建立分级管理制度及外部培训资源筛选及评审制度。三是完善内部教材库、硬件设施、培训资质等管理,做到标准化、有形化、规范化,特别要制定倾斜政策,保证教学设备与生产设备同步配备与更新。通过以上切实可行的措施,增强了培训资源服务保障能力。
二、培训体系建设的实施对策
企业发展依靠核心竞争力,GE公司认为核心竞争力是人的能力,而不是物质或可继承的资产,是企业内部集体学习能力,而不是外在资源的强大,并将人力资源管理、学习型组织等纳入发展战略。GE公司的经验表明,持续创新培训开发工作,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方式之一。公司培训工作在未来也将迎来新的发展。
1.探索学分制管理模式
学分制的核心在于通过积分描述员工学习的量和质,并以此为依据将员工的学习质量纳入绩效评价体系,促进员工主动学习。探索学分制管理模式,要建立“岗位—能力—课程—学分”对应关系,确定一名员工职业发展初级、中级、高级阶段对应的各门课程及学分,分阶段考核每门课程成绩,合格者获得学分。初级阶段全部学分获得后,方可选修中级阶段课程及学分,依此类推。参照学习积分取得情况,作为员工选择高级阶段课程、员工绩效评价、员工晋升的重要依据。
2.推进学习型组织的创建
学习型组织是培训发展的高级阶段,也是企业具有良好的自我调节完善能力的表现形式,其核心包括:学习成果、学习能力、学习制度和学习型文化4项内容。通过建立起工作和学习的互动,行动后进行反思,以制定新的决策,产生新的行动。其实施包括:明确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充分发挥特色学习方式的功能、建立并落实学习文化4个方面。最终树立学习理念,增强学习意识,建立学习机制。其功能发挥是通过建立课题小组,选择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及未来发展中的能力建设问题,通过课题研究并形成成果,再加以应用,建立课题评价和激励机制。公司将沿着这个方向努力推进培训工作,实现培训工作水平螺旋式上升的目标。
3.转变培训参与者的职能
初中物理新课标培训方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图案;学制;专业教育;“北京模式”
“艺术设计”作为专业名称取代工艺美术或实用美术等是近些年才出现的。民国初期,艺术设计被称为“图案”,是借用日本人对“Design”的译意,主要指制造建筑、工艺品和各种器物之前所绘制的“图样”和“制作方案”。20世纪中国高等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经历了“图案——工艺美术——艺术设计”的发展演变,源头一直可以追溯到1906年南京两江优级师范学堂的“图画手工师范科”。1918年北京美术学校设置图案科,首次将艺术设计纳入民国高等专业教育体系。“北京模式”是指从1918北京美术学校到1937年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20年间在人才培养规格、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和修业年限、教学组织等方面所形成的具有自身特色的高等美术教育教学模式 。本文研讨北京模式之图案专业教育的学制类型、课程体系、办学思想、模式特点以及对当今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的启示。
一、北京模式之图案教育的学制类型及课程体系
中央美术学院的前身,从1918到1937年经历了北京美术学校(1918~1922年)、北京美术专门学校(1922~1924年)、国立艺术专门学校(1925~1927年)、京师大学校美术专门部(1927~1928年)、北平大学艺术学院(1928~1933年)和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1934~1938年)等6个发展阶段,先后实施了“中等”、“专门”、“大学”和“专科”等4种学制类型的“图案”专业教育。由于相关档案资料遗失严重,在此,只能对“图案”教育的各类学制、课程体系进行简要的分析。
1、“中等”学制及课程体系
学校创建伊始,即设立了“中等”学制的图案科,修业年限为“预科一年本科四年”。年龄14~20岁的高小毕业生,初试1门(或中国画或西洋画或图案画),复试国文、算术、历史、地理、理科、图画等6门,及格者可录取“预科”;年龄15~20岁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复试国文、英文、数学、历史、地理、博物、图画等7门,及格者可录取“本科”一年级。首届招生不足10人,1922年停止招生,但“中等”的图案科教育一直实施至1924年底,共培养学生40人左右。
“中等”学制的课程体系,包括修身、国文、英语、数学、物理、化学、历史地理、博物、体操、教育学等10门文化课,以及习字、图画、用器画、图案法、解剖、手工、实习、美学美术史等8门专业课程。其中文化课共64周学时数,占总周学时数的32.65%;专业课共132周学时数,占总周学时数的67.35%。 其中,专业课如,“习字”讲习楷、行、隶、篆、草等书体;“用器画”讲授几何画法、透视投影画法等;“图案法”讲授平面图案、立体图案、装饰图案等;“图画”讲授中国画、运笔法、毛笔写生、铅笔写生和临摹图案画等;“手工”包括竹木工、金工、木工,及(金工、纸类、粘土、石膏等)细工;“实习”包括平面图案新案制作、立体图案的制作、各种工艺及装饰图案制作、建筑装饰图案及新案制作,以及绘画写生临摹、绘画新案的制作等;“美学及美术史”讲授中国美术史、西洋美术史和美学等。
2、“专门”学制及课程体系
从1922年10月至1930年7月实施“专门”学制的图案教育。起初分设“工艺图案组”和“装饰建筑图案组”,修业年限为“预科一年本科三年”或“本科四年制”;后来分组设木工、金工、建筑、陶瓷、染织、印刷等方向;招收普通高中或中等学校毕业生,考试国文、英文、数学、历史、地理、物理、化学、图画等8门课程,及格者可以进入本科一年级;而本校“中等”图案科毕业生,可免试直接升入二年级;首届“专门”学制仅招收新生2人;先后培养5届毕业生共40人左右 。
“专门”学制的课程体系 :工艺图案组开设伦理学、物理、化学、外国语、博物等5门文化课,以及绘画、图案法、实习、用器画、工艺制作法、制版术、印刷术、建筑学、美术工艺史等9门专业课;其中,公共课共20周学时数,占总周学时数(160)12.5%;专业课程共140周学时数,占总周学时数87.5%。专业课程教学:“绘画”开设4学年,每周8或时,进行或中国画或西洋画的写生、临摹及新案制作;“图案法”开设1学年,每周2学时,讲授平面图案法与立体图案法;“实习”开设4学年,每周分别为14、15、18、1时,包括平面图案制作、各种工艺图案、立体图案、建筑装饰图案的新案制作和毕业制作;“制版术”后3学年开设,每周分别3、3、4学时,包括写真版及摄影术、网目版、玻璃版、亚铅版、三色版;“印刷术”后3学年开设,每周2学时,包括石版、三色版、金属版、木板、复色版等印刷技术;“用器画”前3学年开设,每周分别4、2、2学时,讲授平面画法、投影画法、投影画、透视画;“工艺制作法”后3学年开设,每周分别2、2、3学时,包括漆工、金工、铸金、陶器、染织等工艺制作;建筑学讲授建筑学大意,“美术工艺史”开设2学年,周学时2,讲授东西方绘画史、东西方建筑史等。建筑装饰图案组开设伦理学、数学、物理、化学、外国语等5门文化课,以及塑造、绘图、图案法、用器画、实习制图、建筑学、美学及美术史等7门专业课;公共课共30周学时数,占总周学时数18.75%;专业课共130周学时数,占总周学时数81.25%。其中,绘画、图案法、用器画、实习等课程的教学内容安排与工艺图案组的基本相同,只是课时略有差别。其他如“塑造”开设4学年,每周3学时,包括油土、雕刻、石膏模型制作、木质模型制造等;“建筑学”开设4学年,每周分别4、5、5、5学时,讲授建筑学大要、建筑构造、建筑意匠、建筑材料、铁骨铁筋构造、家具制造法及装饰法、施工法、装饰法等;“美学及美术史”开设4学年,每周2学时,讲授中国美术工艺史、西洋建筑史、美学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