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计算机教师工作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计算机教师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计算机;卓越计划;工程师
[中图分类号] C9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6-0148-03
一、 引言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是国家为振兴工程教育而进行的一次重大探索,对提高工程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工程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意义。自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开展“卓越计划”工作以来,计算机学院(下同)积极推进这项工作,2011年在全校率先实施卓越工程师企业培养,这是上海应用技术学院的一项开创性工作。回顾计算机学院“卓越工程师计划”开展4年来走过的历程,我们经历了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的制订及培养计划的具体实施,其中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
二、 “卓越工程师计划”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与课程体系建设
每所高校都有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是否科学,有没有竞争力,要结合学校办学定位才能得出结论。计算机应用市场的需求是多层次和多方位的,计算机学科和社会发展会提出不同类型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如何根据市场的需求,找到适合我们学生发展的定位,是计算机学院寻求发展的关键。卓越并不代表最高端,各层次人才培养都可以走卓越工程师的培养道路。我们只有找到既能符合市场某一层次的人才需求,同时又符合我们学生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将卓越计划与学科内涵建设相结合,才能真正把握住“卓越计划”这一历史机遇。
计算机专业教育不是几门课程的简单组合,而是一个和培养目标有效实现密切相关的系统工程。不同的计算机专业,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有所不同。软件工程专业,比较侧重程序设计能力、软件开发设计与维护;网络工程专业,侧重于网络软件开发设计和维护、网络工程应用和维护能力;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则更加重视影视制作和动画设计及图文信息处理能力,等等。计算机学院根据学科发展和专业发展的要求,依照能力培养的目标来设计系列课程,根据能力要求的不同,对专业结构和设置进行了调整,对课程体系和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了优化和整合,明确了各课程的教学内容及课程之间的关系,使整个课程体系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学院建立日常的课程大纲、课程建设、培养方案的管理制度,安排专任教师负责定期组织讨论、修订和完善课程大纲、课程建设、培养方案。学院根据“精炼教学内容,拓宽专业基础,加强实践教学”的思路,采用“平台加柔性模块”的体系架构,以课程群和模块化的思想指导制定培养方案。第1到第5学期为校内培养阶段,将这一阶段的课程划分为三个课程群:基本理论课程群、程序设计能力课程群和学科专业能力课程群,以满足学生对不同知识能力的需求;第6学期为过渡阶段,针对不同实习企业分模块进行教学,做好校内培养到企业培养的过渡;第7到第8学期为企业培养,学生进入企业参与实际项目的开发。培养方案设计原则是以实践促进理论理解、以理论引导优化实践,以实现知识、能力和素质三者的有机结合。计算机学院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工程实践能力,使他们成为专业知识扎实、动手能力突出、素质优良的卓越工程师。
计算机专业的培养计划不是一成不变的。计算机教育必须与时俱进,密切关注计算机行业的技术发展,从社会需要出发,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要紧跟计算机市场发展的脉搏。在“卓越工程师计划”培养方案的制订过程中,我们把各个专业、专业的课程模块及相关课程都安排骨干教师分工负责,我们要求这些教师要经常深入企业,与企业技术骨干讨论,及时了解和把握当前本专业发展的方向和最新技术发展对教学内容的需求,结合当前计算机行业的发展及我们自己人才培养的定位,研究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同时我们经常邀请企业专家来校讲课,给学生传授最新的计算机行业知识,对在校教师进行专业知识最新发展的指导。
三、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计算机教师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卓越工程师 课程体系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贯彻和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4年)》及《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4年)》而提出的高等教育重大改革计划[1]。2009年12月教育部正式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列入2010年教育部工作重点,2010年3月教育部正式启动第一批高校试点工作,我校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全国第二批试点高校。
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落实高校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学校在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本科工程师培养通用标准的指导下,以计算机行业标准为基础制定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标准。根据该标准拟定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
1 培养目标
以知识为基础,以工程实践能力为本位,以素质为核心,以市场为导向,以服务广西国民经济发展为目标,“面向工业界、面向未来、面向世界”培养具备良好科学素养和职业素养、丰富知识结构、扎实工程实践能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要求本专业学生具有较强的英语语言能力、良好的人文素质和创新意识,并在软件技术和嵌入式技术及其相关领域中的一个方向具有特色,能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工程实践开发能力。毕业生可从事计算机及相关行业的软件项目或嵌入式系统的设计、开发、维护和管理等工作。
2 课程体系的建设思路
课程体系的建设思路是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突出两个办学特色、重点发展两个专业方向、着重培养学生的4种能力。
坚持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将其作为一切活动的出发点。紧紧围绕培养目标,通过对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教材、培养方式、科研训练、社会实践环节的改革与创新,提升教师队伍素质和提高办学条件,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突出“校企合作”和“科研与教学有机结合”的专业办学特色。坚持与国内知名软件企业以及嵌入式应用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在我院现有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中软国际”的基础上,重点加大与江苏昆山花桥工业园区、上海杰普软件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吉祥腾达有限公司等实习基地的合作,争取建设更多的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进一步加强与广州达内、长沙蓝狐、国信蓝点、桂林优利特等实习基地的联系,与华为、3COM、品尼高等共建校企实验室,通过多种合作方式进行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坚持以科学研究为先导,科研与教学有机结合、协调发展。通过科学研究提高团队的学术水平,带动教学改革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根据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卓越班的规模和办学实际情况,重点发展嵌入式技术和软件技术两个特色方向。嵌入式技术方向着力培养学生掌握嵌入式系统的硬件、软件知识,嵌入式系统的分析、设计与开发方法,嵌入式系统的实施与运行维护知识以及在信息家电、工业控制、交通管理等领域的应用。软件技术方向着力培养学生软件开发技术和软件工程管理知识,主流软件工具和软件开发环境知识,软件测试与维护知识及其在电子政务、数字产品、工业控制等领域的应用。
培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卓越工程师的四种能力包括计算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算法设计与分析能力,程序设计能力,计算机系统的认知、分析、设计和应用能力。按照“四种能力”建设的需要,完善专业培养计划,以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为抓手,以课程群组驱动,优化课程体系。
3 以课程群组驱动,优化课程体系
合理的课程体系设置是高等学校保证培养目标和形成办学特色的重要手段。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卓越工程师在培养质量上追求卓越,在课程体系设置时,要求培养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具备较强的竞争优势和发展潜力。
跟踪ACM和IEEE-CS联合任务组的计算教程CC200X、欧洲形式化方法协会形式化方法教育研究分会FME-SoE的研究报告,结合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的《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暨专业规范(试行)》[2],依托我院承担的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核心课程实施方案研究”项目、广西教育教学改革“十一五”重点项目“计算机学科核心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实践”、全国“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大众化高等教育下教学型高校适用型人才培养的研究”等,探索和研究计算机学科的科学思维,即计算思维,进一步提炼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核心知识体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策略包括课程启动、课程组织和特色课程设置策略[3]。我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课程体系设置采用了从计算机导论展开的广度优先策略、基于系统的组织模式和按合作企业的不同要求独立灵活地并行开设多门特色课程。
根据课程体系的设置方法和专业培养目标,分析创新能力的构成以及课程体系中的层次和结构关系,优化课程体系,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核心课程划分为基础课程群、硬件课程群和软件课程群。基础课程群包括计算机科学导论、离散数学、程序设计与问题求解、数字逻辑、数据结构、Java程序设计等;硬件课程群包括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软件课程群包括软件工程、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原理、算法分析与设计。将专业课程划分为两个专业特色方向课程群,即嵌入式技术和软件技术课程群。嵌入式课程群主要包括Unix/Linux操作系统、嵌入式C语言和C++、嵌入式系统原理及应用、嵌入式Linux系统开发、EDA技术、解析Linux内核、QT程序设计、嵌入式Wince系统开发、企业自设课程Ⅰ-Ⅱ等。软件技术课程群主要包括软件设计与体系结构、Java EE程序设计、UML与系统分析设计、软件项目管理、Java企业级应用开发、ORACLE数据库技术、基于.NET的开发技术、软件测试、企业自设课程Ⅰ-Ⅱ等。
课程体系中的实践环节分为基础实践和专业实践,基础实践环节是所有专业方向公共的综合性实验、企业认知实训和课程设计,意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应用知识的能力,侧重计算机基本操作、个人软件开发等技术与技能方面的训练,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与独立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专业实践环节是具体专业方向的课程设计、企业项目实训、企业项目综合开发和毕业设计,通过大量的工程实践,尤其是到企业学习和现场实践,有助于学生对工程实际问题进行深入、系统、本质的认识和理解,综合运用所学科学理论、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术手段来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参与企业项目综合开发,让学生在项目中分担研究、设计和管理等不同的角色,培养学生组织管理、交流沟通、适应环境和团队合作的能力。将大学生创新性实践项目、学科竞赛和科研活动等环节贯穿于整个实践教学过程,进行研究性学习,意在培养在工程应用方面具有创新潜能的拔尖学生。
4 课程体系的特色
为培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在课程设置时不仅要具有工程型人才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完整的知识体系以及应用型人才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而且还要具备运用科学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解决企业项目研究、开发和使用过程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具备进行产品开发和设计、技术改造与创新的初步能力。为实现卓越工程师培养的上述能力,在课程体系设置时应具有如下特色:
(1)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完整的知识体系。课程体系中的科学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覆盖了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建议的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公共核心知识体系,专业限选课、专业任选课和实践环节课程培养方向明确。
(2)课程设置合理。课程体系中课程的设置按教学内容由浅入深、由基础知识逐步向专业知识和实践环节过渡,教学内容的层次结构清晰。为了合理地安排教学学时数,保证每学期必修课程的总学时数在400以下,同一学期有先后顺序的两门课程,在教学计划制订时已标注分别安排在上半学期和下半学期授课。
(3)强调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在课程体系中,除每门课程的实验学时外,单独开设的综合性实验、课程设计、项目实训、项目综合开发和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达42学分,占除基本素质教育课以外总学分的29%。另外,专业基础课中每门课程的实验学时不得低于总学时的20%,专业限选课和专业任选课中每门课程的实验学时不得低于总学时的30%。对于在工程应用方面具有创新潜能的拔尖学生,还可在教师的指导下参加各类创新性实践项目、学科竞赛和科研活动。
(4)与企业联合培养。强调企业类课程的学习、参加企业项目的实训和综合类实践项目的开发,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组织管理、交流沟通、适应环境、团队合作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5)企业类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灵活。培养计划中企业自设课程并没有指定具体的课程名称,旨在方便多个企业根据自己的需求对学生分组按不同应用方向并行开设教学内容不同的企业课程,也方便学生就业后的企业岗前培训。企业类课程的教材和教学内容可以由企业根据自己的需求指定,由学校教师授课,也可以由企业指派工程师到学校授课,还可以由学校教师带队到企业去学习,这主要由企业的规模、培训实力和工作条件等决定。
5 结束语
按照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培养目标为出发点制订的课程体系进行人才培养,已在合作企业对学生进行培训和项目指导的过程中得到了体现,企业导师认为我校培养的学生基础知识扎实、勤学好问、动手能力强、思维灵活,很受欢迎。
参考文献
[1] 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研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4):21-29.
计算机教师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思想认识水平
2.强化科学管理,确保教学工作开展
3.注重专业建设,促进校企合作教学
4.开展教研教改,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5.提供教学服务,凝心建校聚力办学
6.接受经验教训,找出差距引发思考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思想认识水平
1、按照学院党组织的统一部署政治学习,准确把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方法步骤,做好考勤、组织讨论、认真记录。政治素质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增强了凝聚力,促进了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2、今年学院正常教学、整体搬迁、基本建设并行。我们能够坚决执行学院领导的指示,与兄弟科室加强配合,在困难面前团结一致,做到志相同,心相连,力相聚,情相融,创造一个和谐的工作环境。
3、根据学校的要求和系内的实际情况,工作中还有哪些问题,如何改进,怎样推动工作进程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座谈,以制度规范工作人员的行为和处事,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提高教学水平和管理水平,做到人尽其用,物尽其用。严格执行学校工作制度和考勤制度,加强工作责任心,强化岗位工作职责和考核机制,进一步规范教学工作,完善教学过程,强化师德教育,提倡奉献精神。通过校风、教风、学风建设,激发内在动力,营造良好的工作作风和精神风貌。系科全体教师形成共识,坚决执行学校有关规章制度,严守职业道德,按照廉政建设和作风效能建设责任书上要求执行。
二、强化科学管理,确保教学工作开展
1、以贯标文件规范教学工作,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服务。按照学校质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规定和要求,按时做好质量记录、教学资料的整理管理工作。完成“质量管理内审”工作。每月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和计划实施评估过程,确保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2、认真组织教研活动,各项工作及时上通下达,遇到问题及时解决。坚持每天对本部门教学区进行巡视检查,督促教师避免出现上课迟到、提前下课等现象。进行教学常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和教师沟通及时解决,确保教学工作按计划、有秩序地进行。
3、认真组织考前集训和模考、统考工作,及时进行数据分析,针对考试结果及时组织相关教师召开考试分析会,总结经验、查找原因、及时整改。
4、进一步加强计算机机房教学设备的管理工作。完善设备维修保养制度,建立健全计算机机房设备管理责任人制度,发现计算机故障及时维修。专业教师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大规模机房计算机整合,我们系计算机专业教师自己动手维修设备,保证了计算机教学,提高了教师的动手能力,锻炼了计算机专业教师队伍。
5、加强安全教育,完善安全设施,建设“平安校园”,安全检查落到实处,常抓不懈,责任到人。全年计算机机房实习安全无事故,教师学生上机无安全事故。
6、规范库房管理,对采购、入库登记、领料、维修服务、报销签字修订了书面规章制度,并多次在会上强调执行规章制度的重要性,强调采购人员要廉洁自律。做到经常讲,反复讲,采购人员要对组织负责,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
三、注重专业建设,促进校企合作教学
1、信息工程系继去年与苏州工业园区裕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苏州铭星软件科技有限公司鉴定了校企合作协议书。今年信息工程系根据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五项信息楼建设项目,与苏州市科达教育网络有限公司进行了多项校企合作。在不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的前提下,教师参与了局域网综合布线工程实习,科达公司根据学生实习课题安排张峰工程师进行网络综合布线教学指导,保证了学生能顺利完成实习教学内容。
2、计算机专业教师学习前瞻性课程“交换与路由技术、网络综合布线技术、数据库技术、动漫技术、多媒体技术和影视后期制作技术”。邀请士奥动画企业来校为教师学生举办了“动画专业市场分析及课程介绍”专题讲座,激发教师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做好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工作,在“计算机专业建设委员会”和“计算机专业校企合作咨询委员会”的工作指导下,邀请了五位企业教学咨询官来校对计算机教学工作献计献策,对教学过程进行督导。把企业文化、企业管理、企业生产流程、质量要求、安全要求等内容介绍给计算机专业教师,使之贯穿在开发课程、编写教材和教学过程中。
4、我系专业班级开设了职业素养训练课程《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帮助学生懂得了“马斯洛理论”、“霍兰德人格”和“萨帕职业阶段”等理论知识,对学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全面统筹考虑。按照“宽基础、多技能、能力为本、敬业为先”的理念培养学生。帮助他们完成职业生涯的规划,得到了专业班级学生的欢迎。
5、我系完成了四个百人新机房建设,完成了录音渲染演播室和动画专业拷贝室的建设,完成了二维动画实训室建设,完成了网络综合布线实训室一期工程建设,正在建设有锐捷网络实训室一期工程和三个百人机房工程项目。正在筹划具有国际领先的三维动作捕捉实训和三维动画实训项目。
四、开展教研教改,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1、计算机专业教师积极撰写教学论文,制作教学课件,编写教学教案,编著修改校本教材。今年苏州市高技能人才培养研发市级重点课题《公共实训基地it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研究》包括12子课题。完成专业论文12篇《公共实训基础it高技能人才培养现状分析研究》、《公共实训基地it高技能人才过程化评估研究》、《公共实训基地it高技能人才培养教材开发研究》、《公共实训基地it高技能人才培养教学方法研究》、《公共实训基地it高技能人才培养教学资源网建设研究》、《公共实训基地it高技能人才培养精品课程开发研究》、《公共实训基地it高技能人才培养课程改革研究》、《公共实训基地it高技能人才培养师资素质构建研究》、《公共实训基地it高技能人才培养素质教育研究》、《公共实训基地it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方法研究》、《公共实训基地it设备配置前瞻性研究》、《公共实训基地it高技能人才培养专业建设研究》。
2、计算机专业教师积极参与公开课的开课、听课、评课活动。公开课课堂教学氛围好,教师准备充分。计算机理论教学与实习一体化,全部应用行为引导型教学方法。“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培养目标”,通过公开课的开课、听课、评课活动,教师们在教学上取长补短,提高了教学水平。
3、计算机专业教师到苏州电子信息技工学校、苏州轻工业技工学校、机械部苏州技校、苏州高等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兄弟学校进行专业课听课评讲活动。积极参加江苏省高新技术中心教研组活动和苏州市计算机中心教研组活动,提高计算机专业教学质量。
4、信息工程系全年开展了“计算机系统操作技能竞赛”、“网页设计技能竞赛”、“计算机网络综合布线技能竞赛”、“动漫设计竞赛”、“计算机网络组建技能竞赛”和“影视后期制作技能竞赛”活动,并选拔优秀教师学生参加了苏州市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五、提供教学服务,凝心建校聚力办学
1、信息工程系的另一个职能是数字化校园管理,本年度新校区建设中能够配合基建办公室完成校园一卡通、校园监控网络、校园电话网络、校园广播网络和校园计算机网络工程的建设配合工作,完成学院led显示屏和学院多媒体教室的建设工作。
2、信息工程系的另一个职能是信息技术公共实训,本年度能够配合培训处,举办了清华同方公司技术人员的高级工培训,举办了退伍军人高新技术培训,举办了苏州市残疾人计算机技能竞赛培训工作,举办了苏州光大银行外汇政策业务网络考试,举办了苏州医疗保险计算机操作培训,举办了江苏省物流师职业资格网络统考和网络统考前的上网实训。
3、今年上半年每周六、周日开放网络电子阅览室,为公共实训基地首批学员查阅参考资料提供方便,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4、配合学生工作处完成全院07级5年制高职班和09级大班的成人高考网上报名工作。
5、信息工程系的另一个职能是全院电脑办公设备的维护维修工作,在人员少任务多的情况下,许多计算机专业教师在不影响教学任务的前提下,抽时间对学院办公室、学工处、招就处、项目研发处、公共教学系等多个部门的电脑办公设备维护维修工作,他们不计较个人得失认真负责的服务态度赢得了兄弟部门的赞扬。
六、接受经验教训,找出差距引发思考
1、我校计算机专业在本市职教范围内影响不大,尤其是计算机技能竞赛成绩在全市不是最好,距学校领导寄希望的“计算机专业做大做强”还有很大差距。搬迁到新校区后计算机专业硬件上有了很大提升,我们要“以规模求地位,以质量求生存,以创新求发展”,提高我校计算机专业在全市乃至全省技师学院范围内的竞争力,提高技能竞赛名次和竞赛技能水平。
2、硬件资源配置不足,信息楼面积限制了专业建设的发展,计算机机房满负荷运行仍有部分省统考班级无法上机练习,目前5401机房的电脑设备陈旧,电脑故障反复出现影响上课教学效果。希望能够在下学期更新升级。那一世
3、近两年增加动画专业、服务外包专业和网络技术专业,计算机专业教师要不断地学习新技术新知识,计算机专业教师要争做学习型团队,争取更多的学习机会。尽管我们不断在修改教学计划,设置新课程,选编新教材新讲义,可我校计算机专业课程、计划、教材、参考资料的制定编写还跟不上计算机的迅猛发展。当然,也不排除个别老师对自身要求不高,责任心不强。
七、个人主要承担工作
1.担任信息工程系主任,具体负责教学管理工作,主要有两类:第一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管理,专业课程考工合格率达99%;第二全院高职班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管理,参加计算机全省统考合格率99%。担任信息技术公共实训中心主任,配合培训处负责清华同方公司技术人员的高级工培训的管理工作、退伍军人高新技术培训的管理工作、市残疾人计算机技能竞赛培训
的管理工作、光大银行外汇政策业务网络考试的管理工作、医疗保险计算机操作培训的管理工作、省物流师职业资格网络统考和网络统考前的上网实训的管理工作。
2.承担09科技班《图形图像处理》课程教学工作152课时、承担07大2班和08大10班《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工作90课时、承担08大5班、08大15班、08大16班、09大4班、09大5班、09大6班共6个班级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工作36课时。全年完成教学课时278课时。
3.担任苏州市高技能人才培养研发市级重点课题《公共实训基地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研究》项目负责人,完成合著论文《公共实训基础it高技能人才培养现状分析研究》8000字,独著论文《公共实训基地it高技能人才培养精品课程开发研究》5000字。
4.安全有效地组织安排老校10个计算机机房的搬迁和库房办公室的搬迁工作,搬迁后经整合维修,没有影响正常计算机专业教学秩序。
5.配合学院领导对新校信息楼各个机房和实训室的策划布局工作。四层楼分布“信息技术专业、服务外包技术专业、动画技术专业和网络技术专业”。动画拷贝实训室、二维动画实训室和录音渲染演播室项目的摸底计划招标工程验收,现已完成投入使用。8个计算机标准局域网机房和4个计算机百人局域网大机房项目的计划招标工程验收,现已完成投入使用。完成锐捷网络实训室和综合布线实训室项目的摸底计划招标工作,现正在施工建设中。三维动画实训室、三维动作捕捉实训室和三百人园形大机房筹建方案正在进行中。
6.参加国家劳动部组织的《网络编辑师二级(技师)职业资格鉴定培训》,通过考试获得了网络编辑师技师职业资格。
7.编写了数据库应用软件《技师学院招生录入系统》,年技师学院招生时投入使用。
计算机教师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关键字:高职教育;计算机;教学计划;实践技能
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3044(2008)08-10ppp-0c
1 引言
通过学习《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的文件精神,深刻体会到高职教育广阔的发展前景,同时面临着机遇和挑战。教育的大发展,各层次多渠道的办学,也培养出了不同层面需要的人才;为此,我校贯彻 “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办学指导思想,要求培养“理论上够用,实践技能过硬”的应用型人才。虽然我校在办学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而作为在计算机教学第一线的教师,从事两年计算机教学中领会到高职教育思想的培养模式,现对我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计划,需要更进一步进行教学改革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2 细化教学计划
通过三年的教学循环,我们的学生在就业岗位上几乎没有自己突出的技能,对自己所学知识不能真正应用到工作当中,然而社会上各种各样的技能培训班却承担起了就业生的岗前培训和技能考证的任务。我认为我们现有的教学计划要根据市场的需求、职业化的需求、技能型的需求来设置;真正体现“理论上够用,实践技能过硬”的原则。按照我校提出的“2+1”模式,对现有的教学计划进行修改。
2.1 明确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作为高职高专专业设置中的一门主干学科,它应该强调的是学生的技能要求。该专业对实际操作要求会更高,这样需要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要考虑学生应该从那个方面入手、该学习什么知识、达到什么效果;是对软件方面进行培养呢,还是硬件方面进行培养呢。这样明确了培养目标,制定地教学计划才能把握好课程的合理安排和设置。如表1所示,教学计划中专业基础课更多的体现了知识的理论性,而实践操作学时(包括上机和实验)只占了12%;经过连续三年的重新修订,将其中的一些实践操作学时体现了出来;如表2所示。
表1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计划专业基础课模块
表2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计划专业基础课模块(新)
新修订的教学计划中的专业基础课模块,实践学时占了33.5%;删去了如大学物理、电路及电工技术,缩减了模拟电子电路和数字电子电路的学时,分别用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数字逻辑替代了计算机组成原理、数字电子电路两门课程。
2.2 减少专业课程设置中传统的理论推导知识,增加课程设置中的实践技能操作部分或用其它应用型较强的科目代替
从现有的教学计划当中,发现我们的大多数课程已经不适合我校的学生进行学习了。原因就是部分课程理论知识过多、较死板,而教学计划中体现出来的实践学时占7%,对学生学习会产生枯燥和乏味的感觉,导致厌学、失去学习的积极性(如表3);通过学习几门计算机基础方面的课程之后,开设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市场人才需求强的课程;比如3D MAX、动画制作、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组装与维修、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等课程(如表4);经过修订后的教学计划中实践学时占50.5%;从新的教学计划中反映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中实践学时占总学时的41%,实现了国家关于职业教育实践学时占40%的要求。
表3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计划专业课模块
表4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计划专业课模块(新)
2.3 教研室活动要切实落到实处,体现出教研室在执行教学计划中的重要性
教学计划的贯彻执行,要通过教研室来体现,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而每一位教研室的教师才是教学计划执行的具体载体。教师在贯彻教学计划过程中,不断的对教学计划提出自己的看法,对修订教学计划很有利。教师对教学计划的认识,具体就认识到了对每一门课程的掌握,这样可以通过“说课”来提高对教学计划的认识;使提高教学质量落到实处。对每一门课程的执行,来实现我们的培养目标。
2.4 体现“2+1”模式
学生在两年之内学习完了技能性强的课程,那么在第三年就应该安排更多的时间让他们去实践。这个实践可以是课内实践,也可以是课外实践。课内实践就体现在课程安排适当的学时进行上机实际操作;课外实践就体现在集中实训,安排到合适的岗位上进行顶岗实习(如订单式培养)。通过集中实习、实训,让学生掌握这些知识的应用,然后将其转化为他们所需的技能证书。组织学生考取与课程有关的一两个技能证书,打开就业的敲门砖;这也符合高职高专关于采取“双证书”制度的有利结合。
3 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是一所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教学改革中的主体。合理的师资队伍才是一个专业赖以生存的关键因素。
3.1 引进学历高、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
从我校现有从事计算机教学的师资队伍中看,存在着学历结构不合理、教学经验不足的特点。现有的教师只能满足于计算机的基本技能和稍高层次的专业技能教学,不能满足更高层次关于高技能型专业技能的要求;所以,引进学历高、经验丰富的教师是我校对提高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存在和发展的首要工作。
3.2 教师应不断的进修和深造
虽然我们现有的教师在教学经验上很缺乏,但我们都在努力提高自己,使自己在某一方面更精、更强;利用课余的时间,积极进取,充实自己。参加一些有本专业有关的专业进修,丰富专业知识;同时还可以进修在职深造,拓宽知识层面,使自己的知识结构更加合理。
3.3 年轻教师应适当的到企业去锻炼,成为“双师型”教师
我校大部分教师都是刚刚离开学校就又进入学校的,虽然有较为深厚的理论知识;但缺乏较强的实践性操作和应用。利用我们的假期或者是进修的时间我们走进工厂、企业进行挂职锻炼;了解企业应该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那方面的技能需求更强。将自己的亲身体会应用到自己的教学中,才能使我们的学生完全掌握和知道自己的工作特性。这样,不仅解决了我校缺乏“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困难,还培养了一批属于自己的“双师型”队伍。而对于计算机教学中的“双师型”教师,我认为通过到一些大型的培训公司,专门的培训学校,网络公司等企业中学习,更能体现出计算机工具的实用性。
4 改变传统的考试模式
传统的考试模式都是有纸“作业”,对于计算机教学中,大量的技能性较强的课程应从课程的本身出发,采取“无纸化”的考试模式,比如全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公共课,可以使用一些与课程内容相当的测试软件进行考试;3D MAX可以采取三维动画设计师认证考试的方式;计算机组装与维修可以采取计算机组装与维修师认证考试的方式等等。这样以来,不仅使我们的学生提高了学习积极性,也可以使自己取得相应的证书。当然,我们不能所有的课程都去考对应的证书,可以让学生自愿去选择。学校在学生考证方面应给于更大的支持,比如建立相应的职业技能鉴定站。另外,还可以和一些知名度较高的培训学校建立长期的校外实训基地,互惠互利;使我们的职业技能鉴定站中不能进行鉴定的种类,在校企合作的实训基地中进行鉴定;为学生提供一个畅通的考试途径。
5 结束语
总之,高职高专计算机教学改革应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的改进和改革;适应社会的需求和计算机行业的发展要求,真正达到培养出来的学生既有理论知识,又具有技能的人才。这样的学生在社会上才能站住脚,才能在就业岗位上展现自己的才华,体现出的高职教育才是成功的。
参考文献:
[1] 俞林.“一条主线、三个层面”实践教学体系探索[J].职教论坛,2007(10)
[2] 高林.职业院校“双证书”教学工作的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13).
[3]涂廷保.高职“2+1”模式改革的实践[J].职教论坛,2007(10).
[4]雷正光.职业教育课程建设的理性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31)
[5]卢海涛.关于高职发展“订单式培养”的问题与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13)
[6]郑春瑛.对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的探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16)
[7]聂建武.半工半读是培养高技能人才有效的职教模式[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15)
计算机教师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中职教学;计算机教学;模式分析;职业规划
计算机教学不仅需要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还应该讲究教学的方式,尽可能地让学生能够融入大课堂的教学中来,首先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兴趣,尽可能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其次让学生重视计算机技能的提高,端正学习态度的同时树立科学的、严谨的逻辑思维。在学生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做好指导工作,为学生解答疑难问题,保证学生的学习能够更加顺利地进行下去,同时还应该注意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应该与市场需求结合,确保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一、培养学生对于计算机学习的兴趣
计算机的学习首先要让学生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才不会因为学习内容的枯燥而产生厌学的情绪,学习兴趣的提高也能够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同时还可以开发学生的思维,这些都是学习计算机专业不可缺少的条件。为了让学生对计算机知识产生兴趣,教师除了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之外,还应该以就业为向导让学生在平时对与专业知识有关的新闻进行了解,以有助于学生了解本专业的知识,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专业的思维方式,学生在接触前沿的知识的过程中,能够知道自己应该掌握的内容与以后的就业有什么联系,从而能够更加快速地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学生会逐渐建立起正确的就业目标,为以后的职业规划提前做好准备。在与同学分享的时候,也能逐渐找到自己要努力的方向,所以教师在平时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以就业为前提,为学生多普及一些前沿的专业知识,让他们尽可能地多了解自己将来要从事的行业。
二、奠定坚实的专业基础
对于计算机学习而言,虽然计算机技能的掌握非常重要,但是必须建立在坚实的知识基础上,所以在提高专业技能之前就必须奠定好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只有对基础知识熟练掌握才能不断提升专业技能。夯实专业基础知识也是为了学生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能够熟练地解决问题。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树立认真学习的态度,对待每一个细节都要有耐心,这样才能不断积累好专业基础知识,为学生的专业水平的提高做好铺垫,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严格要求学生,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就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尤其是计算机的学习,不仅要求学生学习的耐心,还要求学生学习的细心,所以无论是基础知识的掌握还是学习态度的养成都需要教师做好监督工作,让学生在以后的职业竞争中树立好自己的优势。
三、教学与实践相结合
中职院校的教学与普通院校的教学不同,前者是为了向社会直接输入专业型人才,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实践,这样学生在进入职场之前就能够更好地适应工作环境,不至于因为从学校直接进入职场而产生不适应的感觉。将教学与实践相结合需要学校和教师为学生提供合适的实习环境。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加真实地了解未来的工作,学校应该为学生联系或者建立更加真实的实习地点,让学生能够学习到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只有实际的接触工作才能明白哪些知识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用得到,学生在不断的接触和实习的过程中就能够找到自己应该注意的职业问题,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符合中职教育的理念,培养的人才才能更加适合社会的需求,同时也就增强了中职院校毕业生的职业优势。
四、为学生做好职业规划
计算机知识也分为很多方面,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为学生制定培养方案,按照学生所擅长的方向发展,这样在以后择业的过程中才能有目的地进行。教师在为学生进行职业规划的同时,应该帮助学生分析就业前景,确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补充的专业知识。计算机专业在很多行业都要应用,所以制定学生职业规划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学生以后想要从事的行业,避免学生以后走太多的弯路。所以,职业规划一定要在学生学习的中期开始,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调整自己的职业规划,不断完善学生的培养计划,逐步增加学生的职业竞争力。
计算机知识的学习比较困难,教师应该尽可能地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融入教学中,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才能跟上教师的节奏和思路,将学生的学习和就业结合起来,切实地为学生的就业考虑,不断提升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既要提高专业知识和能力,又要提高适应社会和职场的能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