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本网心得体会内容页

2024实践的心得体会(优选5篇)

2024-07-03 23:02:01心得体会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2024实践的心得体会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2024实践的心得体会范文第1篇

三天,虽然很短暂,却让我们从中学到了很多:通过幸福圈中圈,我们懂得并不是每个犯错误的人都意味着要承担一定的惩罚。俗话说人无完人,金无足赤。谁都有犯错的时候,当别人犯错时,我们要用宽容的心态去接纳别人;同样的要是犯错的是自己,也希望得到别人的体谅。这个游戏不仅使我们增进了友情,还让班级同学深刻地感受到了团结,知道了什么是班集体。

盲人上山,在进行这一项任务时,当我们作为盲人,我们必须完全的信任自己身边的领路人;当我们作为他人的领路人时,我们必须对盲人高度负责,为盲人引路。从中我们自问生活中,谁是我们的领路人呢?在过障碍时,从一开始大家的拘谨,放不开,到后来的团结配合默契,使我们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通过种种障碍,取得胜利。这让我们体会到团队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团队中,没有你没有我,没有你们没有我们,只有咱们。

经过三天的磨练,我坚信,高一(6)班的每一位同学都从中学会了宽容,学会了关心,学会了团结,学会了勇敢,学会了坚强;也会使班级从一个原本是56的班级成为一个真正的集体。

2024实践的心得体会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小学英语 课程开发 心得

1小组合作学习

在课程中学生通过参与、合作、交流等英语交际活动,真正投入到整个课堂活动中,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这样能较好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力。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活动,变传统的师生单向交流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个体与集体、群体与群体的多向交流。小组合作学习为这种多向交流提供了可操作的模式。

例如在上三年级剑桥英语下册Unit 5 Food 这课之前,先将班上的学生按人数分为6个小组,每组4-5人,成员之间都具有互补性,并任命一个能力强的人为组长。这堂课中老师设计了三次小组合作,第一次是小组练习单词接龙;第二次是小组内练习两个句型问答:“Do you like popcorn?” “Yes, I do/No,I don’t.” 和“What do you like?” “I like....”;第三次是设置一个情境,在餐厅里点餐,小组内成员分别扮演服务员和顾客,操练本堂课所学单词和句型。小组操练时,老师会走近各个小组,进行个别指导,每次小组合作完都要抽一到两组上台展示,对学生的评价也以小组为单位。成绩这种尝试收效颇丰,课堂上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活动,之前那些比较差的学生也在这种氛围下能够开口说英语。由于是采取小组评价机制,学生的合作意识非常强,他们似乎形成了一种 “组荣我荣,组耻我耻” 的观念。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一改以往教师一人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而更多的是发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讨论,教师作适当的引导、点拨。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2教学形式多样化和生活化

在英语综合实践课程中,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设计不同的教学形式,努力创设生动和真实的语言环境,这样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中逐步形成学习英语的兴趣与爱好,提高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获得良好的教学成果。

(1)创设生动、真实的语言环境。例如我在教授Unit 5 Food 时,笔者就设置了餐厅点餐这个环节,并且为学生精心准备了围裙、托盘和食物。笔者先和一个学生示范表演了西方国家是如何点餐的,然后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模拟表演这部分的内容。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完成了语言学习,激发了学习兴趣,提高了语言交际能力。

(2)巧用教具,实物和简笔画等辅助教学。小学生喜欢动,在课堂上的注意力时间是有限的,因此教师要想办法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笔者在上Feelings这单元时,笔者就借用彩色图片和自己的表情来教sad,smile,happy,terrible 和cry等单词。这样使教学内容直观化,把学生的思维和周围的事物都结合在一起,学生更容易记住知识点。

(3)运用游戏进行教学。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在课堂教学中,利用游戏进行教学,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知识融入游戏中,让学生在情趣盎然的游戏中学习巩固知识,寓教于乐。如:在学Days of week 这单元中,学习了Monday(周一),Tuesday(周二),Wednesday(周三),Thursday(周四)等七个单词后,就设计了一个Missing game(猜猜看),在ppt上设置几个页面,每个页面都有六个单词,让学生猜每页都少了哪一个单词。学生的好奇心马上就调动起来了,纷纷开动脑筋回忆这堂课所学过的单词,然后举手回答。在这个游戏的过程中学生已经将所学过的单词加强巩固了。

3课程评价

2024实践的心得体会范文第3篇

一是学习与应用的关系。提高领导干部科学发展的能力,学习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党员领导干部一定要认真学习和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努力学深学透,不能满足于一知半解,更不能稀里糊涂,当门外汉,搞瞎指挥。但是,学习只是途径,不是目的,目的应该是为了应用。学而不用,顶个屁用。应该说,有些党员领导干部对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外延等概念和理论并不是不知晓、不懂得,而是知之不行、学之不用,没有真正做到学以致用,造成了学与用、知与行的严重脱节。这样,无论是对个人决策还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都是不利的。实践已经证明,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2024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2024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对于真理,我们要学习学习再学习,更要应用应用再应用,并且在应用中检验学习效果,在应用中转化学习成果。

二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理论离开实践,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实践缺乏理论指导,将会走弯路、走错路。伟大的实践产生伟大的理论,伟大的理论引领伟大的实践。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要围绕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既抓好理论学习,又突出实践特色,只有把学习成果运用于实践,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加深理解,才能真正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真谛;既解决突出问题,又创新体制机制,为从根本上、长远上促进和保障科学发展提供制度保证;既突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这个重点,又在各个阶段、各个环节对领导干部和普通党员都有明确具体的要求,确保全体党员参与学习实践活动的全过程;既坚持正面教育为主,又引导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实事求是查找问题,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形成团结一致向前看,齐心协力推动科学发展的生动局面。理论指导实践,是将抽象变为具体的过程。为此,必须在学习实践过程中,紧密结合实际,紧密联系实际,不能“空对空”,而应“实打实”。

三是干部与群众的关系。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干部是学习的主体,群众是实践的对象。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本。干部受教育、发展上水平,都是为了群众得实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人民群众得实惠”是学习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此,要在学习实践过程中,坚持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广泛吸引群众参与进来,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人翁地位,真心倾听群众呼声,真情关心群众疾苦,真诚为民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通过干部的模范带头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学习与实践科学发展观,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青山绿水、和谐安宁、美满幸福,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要通过学习实践活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转变干部作风,引导和带领群众建设好全面小康社会,促进社会和谐与进步,共同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

2024实践的心得体会范文第4篇

挣钱的辛苦

整天在公司辛辛苦苦上班,天天面对的都是同一样事物,真的好无聊啊!好辛苦啊!在那时,我才真真正正明白,原来父母在外打工挣钱,真的很不容易!

(二) 人际关系

在这次实践中,让我很与感触的一点就是人际交往方面,大家都知道社会上人际交往很复杂,但是具体多么复杂,我想也很难说清楚,只有经历了才能了解,才能有深刻的感受,大家为了工作走到一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和个性,要跟他(她)们处理好关系需要许多技巧,就看你怎么把握了。我想说的一点就是,在交际中,既然我们不能改变一些东西,那我们就学着适应它。如果还不行,那我们就改变一下适应它的方法。这次社会实践让我掌握了很多东西,最重要的就是使我在待人接物、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同时在这次实践中使我深深体会到我们必须在工作中勤于动手、慢慢琢磨,不断学习不断积累。遇到不懂的地方,自己先设法解决,实在不行可以虚心请教他人,而没有自学能力的人迟早要被企业和社会所淘汰。

(三) 管理者的管理

在公司里面,有很多的管理员,他们就如我们学校里面的领导和班级里面干部。要想成为一名好的管理者,就必须有好的管理方法,就要以艺术性的管理方法去管理好你的员工,你的下属,你班级里的同学们。要想让他们服从你的管理,那么你对每个员工、每个同学,要用到不同的管理方法,意思就是说:在管理时,要因人而异!

(四) 认识来源于实践

一切认识都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说明了亲身实践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并不排斥学习间接经验的必要性。实践的发展,不断促进人类认识能力的发展。实践的不断发展,不断提出新的问题,促使人们去解决这些问题。而随着这些问题的不断解决,与此同步,人的认识能力也就不断的改善和提高!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认识对实践具有巨大的反作用。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主要表现在认识和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但是认识一经产生就具有相当独立性,可以对实践进行指导。实践,就是把我们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客观实际中去,使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有用武之地。只学不实践,那么所学的就等于零。理论应该与实践相结合。另一方面,实践可为以后找工作打基础。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学到一些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因为环境的不同,接触的人与事不同,从中所学的东西自然就不一样了。要学会从实践中学习,从学习中实践。我们不只要学好学校里所学到的东西,还要不断从生活中、实践中学习其他知识,不断从各方面武装自己,才能在竞争中突出自己、表现自己。

(五) 专业的重要性

选择了会计为专业的我,在这次实践中自然比较关注这一环。虽然在实践中只是负责比较简单的部分,但能把自己在学校所学的知识真正运用出来也使我颇感兴奋!在学校上课时都是老师在教授,学生听讲,理论部分占主体,而我自己对专业知识也能掌握,本以为到了企业,实践应该能够应付的来,但是在企业里并没想象中如此容易。平时在学校,数字错了改一改就可以交上去了,但在工厂里,数字绝对不可以出错,因为质量是企业的第一生命,质量不行,企业的生产就会跟不上,而效率也会随之降低。企业就会在竞争的浪潮中失败,所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企业要时时保持着这种竞争状态,才能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因为这样,企业会对每一个在厂员工严格要求,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出错,这种要求在学校的课堂上是学不到的,在学校里可能会解一道题,算出一个程式就行了,但这里更需要的是与实际相结合,只有理论,没有实际操作,只是在纸上谈兵,是不可能在这个社会上立足的,所以,一定要特别小心谨慎,而且一旦出错并不是像在学校里一样老师打个红叉,然后改过来就行了,在工厂里出错是要负上责任的,这关乎工厂的利益损失。

总之,这次社会实践让我学会、懂得了很多很多,我希望在真正踏入社会之前,能有更多这样的实践机会让我锻炼。

2024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初中生社会实践心得体会范文

小学生寒假社会实践心得范文500字

文理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摄影专业寒假社会实践心得

大学生寒假社会实践报告心得

大学生村官社会实践心得范文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心得感想

暑假工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暑期毕业生社会实践心得体会2024

寒假促销员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2024寒假社会实践心得体会模板

大一工厂打工社会实践心得

2024实践的心得体会范文第5篇

一、当前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存在的问题研究

在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下,中国当代青年的价值观念多元化现象突出,对国家的主导价值存在淡漠、不认同甚至抵触的现象,引发青年价值取向冲突、道德素质低俗化、犯罪多样化等种种严峻社会问题,严重影响着青年的成长成才。要提高当前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成效,找准现存问题所在是关键。经过调查研究表明,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存在如下问题:

(1)教育方式偏离生活化

当前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式存在功利化、知识化、模式化的问题,不符合当代青年求知规律,没有从人本性问题上来拓展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当代青年更容易在具体生动、生活实践体验性强的教育方式中激发求知欲、领悟提升、素质内化,抽象枯燥、政治理论宣讲式的教育内容和方式很难影响、重构当代青年的思想观念,难以取得教育实效。

(2)教育内容和目标偏离生活实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其真正价值不在认知,而在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离开了青年生活的现实基础,教育目标脱离青年切身利益诉求和人民群众基础,那这种教育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从理论形态转化为实践形态,将国家的主导价值观转变为被广大青年普遍接受、认同内化和实践外化的主流价值观,关键在于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源于生活、融入生活、贴近生活,才能达到教育指导青年生活、引领青年实践的目标。正如英国实证主义教育家斯宾塞提出了2024教育与生活关系的“为完美的生活做准备”的教育观,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提出了“教育即生活”的观点,非常关注人的生活意义的教育家陶行知提出了 “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所以,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生活化。

二、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生活化的内涵分析

(1)符合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运动规律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的发展过程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到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辩证发展过程。认识运动过程中,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所以,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生活化就应当以感性认识为基础,以青年旅游的方式开展的社会生活实践,就是让青年在感性认识中慢慢形成理性认识,而现在普遍采取的“说教式”培育方式其实在跨过感性认识阶段,就很难达到理性认识的层面。青年只有在具体的社会生活实践中亲自体验、形象感悟,才能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正含义和赋予的精神力量。

(2)符合青年心理认知规律

人的心理认知规律是一个“知、情、意、行”相统一的过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过程,就是一个由知、情、意向行转化的过程。简而言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基础是认知,目标是行为。那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实现有效性,找到有效的认知教育方式是关键。认知心理学认为,人对事物的认知,源于长期的社会交往实践。同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认知环节,不应只有单向传播和课堂说教、学习教材这种单一化、被动化的方式,而应通过社会生活实践来主动认知。通过科学、丰富、立体的认知,获得情感体验,内化为青年内心强烈的信念,依托这种具有持久性、自律性的信念和价值观,来引导行为导向,最终形成稳定的行为习惯。

(3)符合能动的实践观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认为,实践是主体对客体能动的反映,能动的反映论的“能动观点”。实践的根本点是在于人的主观能动性,而人的能动性的源泉,在于人的生活需要。青年价值观教育不是知识性的传统教育,而应该是立足于2024人的生活的教育、生命的教育。所以,价值观教育的成败关键在于是否符合人的生活需要,是否符合人的生命质量与人生发展的教育,价值观教育只2024注青年生活、贴近青年实际,才能切合青年认知、增强情感体验、激发对价值观的需要。

三、青年旅游与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生活化的内在契合性论证

青年群体是家庭的核心,是社会的未来,是中国经济的当前消费力,更是中国经济的未来建设者。青年旅游不仅仅是旅游经济层面的问题,也是思政教育、素质教育层面的有效载体。青年旅游作为现代性产物的青年文化运动,起源于16世纪末文艺复兴运动后期的英国,但只有贵族子弟才能参加青年旅游活动,通过组织游览欧洲国家,接触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社会文化,促进他们在知识、社会、价值观念方面的成长,之后青年旅游逐步平民化和广泛化。笔者认为“青年旅游”在实践目标、实践内容、实践方式上,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生活化有内在契合性。

(1)两者在目标上具有同一性

研究发现寻求“自我发展”是青年典型而普遍的旅游动机,旅游可以成为青年寻求、实现自我发展的一种人生历程。青年旅游对于青年有一种本能的喜爱,是具有高度社会经济关联度、参与性的人类活动,是青年群体开展人际交往、实践社会生活、建立价值观的生活化方式,是信息、文化与价值的传播载体,通过积极认知社会、认知自然、认知人类本身,从而养成价值观念、促进自我发展。“青年旅游”具有自我发展的诉求,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具有养成核心价值观、引导科学人生的目标诉求,两者具有同一性。

(2)两者在内容上具有契合点

“青年旅游”内容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形态也逐步多元化,主要有观光旅游、修业旅游、义工旅游、教育旅游、培训旅游、外交旅游等,越来越成为当代青年自我探索、自我实践、自我发展的一种生活方式。在青年旅游中可以找到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生活化内容相关的连结点、契合点,两者有机结合,形成可行有效的互动教育模式,在促进青年旅游经济健康发展的同时,更能实现青年价值观的有效树立,是一个双赢的路径选择。

(3)两者在方式上具有共同点

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生活化特点的分析,什么样的社会生活实践方式能符合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运动规律、符合青年心理认知规律又符合能动的实践观?青年旅游就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是知、情、意向行实践的过程,是青年热衷的符合生活需要的实践过程。可见,两者在认识方式上具有共同点。比如,近年来,台湾青年旅游已形成较为成熟的政策框架观,整合了公共外交、志愿服务、实践学习、观光游行等青年成长发展的诸多渠道,成为推动青年成长发展、素质教育、价值观教育的有效方式,值得借鉴。

综上,青年旅游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生活化具有内在契合性。《青年毛泽东旅游价值观初探》一文指出:毛泽东早在青年时代就对旅游活动很重视,有意识地进行了一系列的旅游实践,形成了旅游价值观,毛泽东从少年、青年逐步成长为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袖,与他青年时期有目的地通过旅游活动来深入社会、了解民情、强化自身素质、促进思想水平的提高有着不可分刻的联系。这进一步支撑了从“青年旅游”视角创新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生活化的观点。

四、青年旅游视角下的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生活化路径创新研究

基于青年旅游与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生活化的内在契合性论证,围绕教育生活化目标、内容、方式、制度角度,分别制定青年旅游政策、设计青年旅游项目、便利青年旅游实践、建立青年旅游激励,来设计青年旅游视角下的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生活化路径。

(1)围绕教育生活化目标,制定青年旅游政策

团组织在政府的领导下牵头负责制定青年旅游价值观教育政策,教育部门、旅游部门、团组织协调落实相关工作,在组织领导机构和政府政策保障两个方面确保青年旅游价值观教育的切实实施。这个问题上可以借鉴台湾青年旅游外交的成功模式。台湾地区青年旅游发展较晚,但是却在较短时间里建立起成熟有效的模式,不仅创新了台湾公共外交方式,也大大提高了台湾青年的素质和能力。其成功的其中一个原因是台湾政府重视程度高,政策体系健全。青年旅游在台湾被提升到了政党执政和政府施政的“青年政策纲领”的高度,建立了政府跨部门协调机构和制度,建立了“青年旅游专案小组”作为协调机构,“行政院青年辅导委员会”作为召集人,统筹推进整体工作,台湾教育部、交通部观光局作为副召集人,相关部门共同协调推动,实现了青年旅游外交政策与志愿服务、青年创业、青年参政等其他青年政策的有效衔接,推动青年的成长成才。

(2)围绕教育生活化内容,设计青年旅游项目

生活化内容应立足青年现实生活,比如学习、工作、社会交往、家庭生活、旅游实践等等方面的具体生活基础。“青年旅游”项目涵盖文化旅游、生态旅游、观光旅游、外交旅游、志愿旅游、探险旅游、修学旅游等等,从文化传承、生态文明、祖国河山、交流访问、志愿服务、体验实践等方面来实践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生活化,让当代青年在自我探索、自我实践、自我发展的旅游生活方式中养成价值观。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