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本网心得体会内容页

大学生的自主创业心得体会(甄选5篇)

2024-07-06 08:11:02心得体会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学生的自主创业心得体会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大学生的自主创业心得体会范文第1篇

1我国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现状分析

进入21世纪,以“创造、创新、创业”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模式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推崇,“创业”成为了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重要动力之一。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以创业带动就业。”在这一背景下,大学生的自主创业问题受到社会各界和政府的广泛重视,促进大学生创业的多项政策相继出台。2010年5月,教育部颁布了《2024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在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积极鼓励高校学生自主创业,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由此,大学生自主创业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然而,从现实情况看,我国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总体水平仍较低,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1.1大学生自主创业比例低

多项调查表明,在校大学生对自主创业具有较高的兴趣和愿望,但当其毕业之际,由于现实条件、自身能力等方面的限制,选择自主创业的人数却极少。据《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07、2008、2009届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分别为1.2%、1.0%、1.2%,而欧美国家则达到20%~30%。这一方面说明我国大学创业能力有待提高,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国大学生创业能力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1.2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成功率较低

由于大学生自身经营管理知识的局限,管理经验、社会经验等的缺乏,以及资金、人脉等经营资源的限制,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成功率普遍较低。教育部在2004年的一项调查显示,全国97家比较早的学生企业,赢利的仅占17%;学生创办的公司,5年内仅有30%能够生存下去。大学生自主创业成功率只有2%~3%,远低于一般企业的创业成功率。

2经济管理类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优势分析

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在国家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的背景下,经济管理类大学生逐渐成为了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一股中坚力量。相对于其他专业的大学生,经济管理类大学生在自主创业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2.1市场运营知识方面

在现代市场经济背景下,创业者要获得成功一般应具备市场营销、企业管理、财务管理、风险控制等相关知识。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与市场经济活动的联系最为密切,该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常要掌握宏微观经济学、管理学,以及市场营销、会计、金融、税务、经济法等多学科知识,这些知识在创业实践中具有广泛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有助于学生自主创业的成功。

2.2市场机会发现方面

创业是一个发现和捕捉市场机会,并通过有效的管理和运营,创造出新颖的产品、服务或实现其潜在价值的过程。不同的创业者对于市场机会的发现和捕捉具有不同的水平。成功的创业者一般具有敏锐的市场“嗅觉”,具有独特的市场视角和市场前瞻性。相对于其他专业的学生,经济管理类大学生由于系统的、长期的专业学习和思维培养,在市场机会发现、市场需求认知和市场竞争分析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有助于其自主创业获得成功。

2.3市场运营经验方面

创业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管理运营活动,需要创业者具有较强的市场运营能力和一定的管理运营经验。具体来看,市场运营经验可分为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在校大学生普遍缺乏市场运营的直接经验,但在间接经验方面,经济管理类大学生具有一定的优势。由于案例教学在经济管理专业的广泛普及和深入推广,该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较多的机会学习、研究成功及失败企业的市场运营案例,在汲取相关专业知识的同时,也积累了自身的间接市场运营经验,这有助于提升经济管理类学生进行自主创业的成功率。从以上三方面分析可知,基于经济管理类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优势,其在毕业以后更有可能走上自主创业之路。从一定意义上讲,经济管理类大学生可以成为大学生创业大军的主力和领头羊,能带动和提升我国大学生创业的整体水平。

3经济管理类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的构成

创业是一种复杂的创造性经营管理活动,是创业者通过捕捉商业机会,投入知识和技能,配置相关资源,为消费者提品和服务,为个人和社会创造价值和财富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创业能力的高低是创业成功与否的重要条件。区别于其他专业,经济管理类学科直接针对市场运营进行专业教学,该专业的学生应具有系统的市场运作知识,其创业能力应更加强调敏锐的市场特质和更加针对实际的综合技能。基于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和教学特点,综合国内外2024创业能力的研究观点,笔者认为经济管理类大学生创业能力是一个涵盖多种能力的综合体系,主要包括:创业素质体系、创业知识体系、创业技能体系三部分。

3.1创业素质体系

创业素质体系主要包括心理素质、个人品质特征和创业思维特质三部分。创业心理素质主要是指适应现代社会竞争强、压力大的心理特征,主要包括:敢于冒险、勇于竞争、不懈拼搏、态度乐观,以及理性、诚信、责任心等个体心理特征;个人品质特征主要是指,强烈的创业欲望和事业心,远大的抱负和进取心,以及不懈进取、艰苦奋斗、百折不挠等精神品格;创业思维特质主要包括:敏感的市场意识、强烈的创新意识、商业风险警觉意识、牢固的团队意识、合理的怀疑意识、科学的批判意识等,以及市场观念、竞争观念、效益观念等商业意识。

3.2创业知识体系

经济管理类大学生创业不能只靠激情、兴趣、冒险精神,更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具体来说,经济管理类大学生应具备扎实宽厚的相关专业基础知识,如宏微观经济学、管理学、市场营销学、会计学、财务管理、统计学、金融学、经济法、国际贸易等。经济管理类大学生创业的一个显著特征是,通常为非技术型创业。因而,此类创业者还应具备一定的自然科学知识,特别是与商品生产、技术研发等相关知识,如材料科学、工程设计、机械、电子、纺织、化工等方面的知识。此外,作为创业者经济管理类大学生还应掌握社会沟通、创新能力提升等相关知识。如社会学、心理学、文学、政治学等,以及创造学等。经济管理类创业人才还应当掌握各类知识的发展动态,并及时将其补充到自己的知识领域中。

3.3创业技能体系

从市场运作角度看,创业技能体系主要包括机会把握技能和运营管理技能两部分。机会把握技能主要包括机会识别能力、机会开发能力两种主要能力;运营管理技能主要包括:资源配置能力、团队管理能力、分析决策能力、创新应变能力等四种主要能力。在现代市场经济体系中,创业者必须具有强烈的市场意识,善于捕捉市场机会,为自身创业构建初始优势。进一步而言,创业者还应能熟悉市场运行规律,掌握市场规则,通过强化市场认知和驾驭能力来开发创造市场机会。从运营管理角度看,首先,决定大学生创业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其对自身所拥有的内外部资源进行有效配置能力,如对企业人财物资源、企业技术资源、市场信息资源、社会关系资源等的有效配置。其次,在创业初期构建和谐、高效的创业团队是创业者的一项重要工作。创业者组建团队并形成对团队成员的吸引力,强化团队成员的凝聚力、向心力十分重要。再次,在创业过程中创业者的分析决策能力也决定着创业的成败。在创业过程中,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和复杂的商业活动,创业者需具备较高的分析决策能力,具体涵盖战略与战术决策、业务决策、人事决策等。此外,创新应变能力对创业是否成功也十分关键。现代市场经济体系下,市场信息、企业竞争瞬息万变,外界风险处处存在,创业者应能不断适应市场变化、持续创新,通过新理念、新战略、新产品、新市场应对市场竞争风险,使企业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推动企业的稳定发展。

4经济管理类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培养途径与方法

经济管理类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的培养具有自身的特殊性。由于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的系统设置,使得经管类大学生具备了远高于其他专业学生的创业知识,对自主创业所需的经济、管理、财税、金融、贸易、法律等知识有一定的掌握和储备。从创业能力的构成看,其培养重点应集中于创业素质体系和创业能力体系两部分。因而,如何在传授经济管理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塑造、强化学生的创业素质和创业实践技能,成为了经管理类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培养的关键所在。笔者认为应着重强化以下四方面:

4.1注重创业意识培养,提升大学生创业信心

目前,我国大学生对自主创业的兴趣高,而创业实际行动却非常低,形成了巨大反差,其原因在于大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信心的不足与缺失。所以,针对经济管理类大学生应着重强化创业意识和创业信心的培养。在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学中,很多学生的创业激情来自于某些特定人物或案例。这些激情消退得很快,当其面临问题决策时,绝大多数人都不能将创业想法付诸实施。与创业激情不同,创业意识是促使学生产生创业行为的重要动力要素。通过创业意识的培养,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观,把自主创业理解为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双重实现,不是因某个创业案例的激励而产生的激情火花,可提升其创业的主动性和持久性。另一方面,创业信心也是提升大学生创业意愿,推动大学生主动创业的一个重要因素。培养经济管理类大学生的创业信心,一方面要提升与创业相关的专业课教学,使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通过案例教学、专业实践、社会实习等形式提升其综合应用能力,在此基础上培养其创业信心。另一方面,要通过专业课教育、创业教育、品德教育等形式,使学生形成清晰、理性的创业认知,促进创业信心的形成。

4.2强化教师实践教学,构建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

大学生创业最终是面向社会的,社会是真正检验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场所。因而,对经济管理专业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要与现实社会全面相对接,培养学生符合现代市场特征、具有一定竞争优势的自主创业能力。一方面,在经济管理类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上应进一步强化“面向社会”的目标指向,对接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和企业竞争现状。在专业课程和创业类课程设计上,应深入社会和企业进行充分调研,将学校和专业的教育定位与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关注市场发展前沿,把握企业竞争的最新动向,优化、创新课程体系。另一方面,应构建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大学教师不仅是学生专业知识的主要传授者,也是学生创业能力的引导者和培育者。要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必须首先从教师入手,通过教师职业培训、教师企业兼职、横向科研课题等,提升教师的专业实践水平和经验,使之具有指导学生进行创业的能力。此外,学校还应引进、聘请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优秀的管理者等作为兼职教师,形成“专兼结合”、优势互补的师资队伍。

4.3创新教育模式,完善创业教育体系设计

经济管理类大学生在自主创业上具有其他专业大学生不可比拟的优势,其必将成为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中坚力量和活跃群体。针对这一群体,学校通过优化课程设置、创新实践教学、开展课外科技活动等建立系统的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在课程设置上,针对经济管理类大学生,应将创业教育融入系统的专业课程教育之中。创业过程一般涵盖创业构思、战略决策、资本筹集、企业注册、市场营销、团队管理、财务管理等多个层面,与之相适应,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可从创意思维拓展、创业知识体系、创业能力培养、创业实践训练等几个层面对专业课程进行系统归类,针对不同层面进行针对性的创新教学。在实践教学上,应不断创新教学形式,推动大学生创业实践活动的展开。经济管理类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不仅来源于课堂教学,而且必须与具体的实践活动相结合。高校应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积极为学生建立创业实践基地。如可组织学生深入企业、市场进行调研,使其了解社会、了解市场,可以学到许多课堂上学不到的隐性知识和商业潜规则;针对创业热点组织学生进行专项调查,使学生更理性地理解创业规划;组织学生参与企业的生产运营、商业策划、公关促销等活动,通过实战演练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处理问题、团队合作、协调沟通等实战能力。

4.4以课外科技活动为带动,提升学生创业综合技能

在校园课外科技活动上,应不断创新形式,为学生创业提供交流、实践、竞赛等渠道与平台。如可通过创业沙龙、创业论坛、创业讲座、创业培训班等形式,举办学术报告、创业研讨、创业辩论等活动;通过“创业俱乐部”、“校内创业基地”等,为学生搭建创业实践平台。在校外科技活动上,应结合经济管理学科各专业特点,鼓励学生参加“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竞赛,以及各类广告策划大赛、电子商务大赛、公关大赛、谈判大赛、物流设计大赛、股市期货模拟大赛等。在参赛过程中,提供专业教师的和教师团队的系统指导,力求通过比赛使学生的创业知识得到综合运用,使学生的创业能力得到系统锻炼,使学生的创业思维和创业事业得到开阔,实现“以比赛求锻炼;以比赛提能力”的目的,促进经济管理类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全面、系统提升。

大学生的自主创业心得体会范文第2篇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创新;创业;高校图书馆

一、积极心理学概述

积极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如何正确把握人生的科学,关注从出生到死亡的所有人生阶段。积极心理学是由美国前心理学会主席马丁塞利格曼教授(MartinEPSeligman)于1998年倡议和定位。并在《积极心理学导论》一文中被正式提出。该文是由塞利格曼和森特米哈伊共同于2000年刊登在世界著名的心理学杂志——《美国心理学家》上。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研究新开辟的一块领域,其假设人类善良美好的一面与病态的一面同样都是真实存在的,并重点关注可以提升生命价值的事件,旨在激发个体的潜能和优势,促进个体的适应与发展,帮助实现个体的幸福生活和生命价值。其研究框架主要包含以下三方面主题:一是主观水平上的积极的主观体验。包括:满意、愉悦、快乐和实现感等。其中,最主要的是对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强调人要满意地对待过去、幸福地感受现在和乐观地面对未来。积极的主观体验能对由消极情绪造成的心理紧张起消解作用。从而使人的机体保持健康和活力。二是个体成长水平上的积极的个人特质。如,兴趣、天赋、性格优点、价值观等。包括:创造力、恒心、社会智力、团队合作、自我调适、希望等二十四种具体的个人特质[1]。同时,也对影响这些特质形成的因素进行研究。积极心理学认为培养这些特质的最佳方法是增强个体的积极情绪体验,具体方法是通过对个体的各种现实能力和潜在能力加以激发和强化,使之变成为一种习惯性的工作方式。从而形成积极的人格特质。三是群体水平上的积极的社会关系。如,单位、学校、家庭、社交圈等。积极心理学认为其重要价值在于可以为个人的良好发展提供社会支持。社会支持可以视为是他人提供的一种资源。包括:情感支持、物质支持和信息支持。由于人及其经验是在社会环境中得到体现的,而社会环境同时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因此,积极心理学提倡要建立有利于培育和发展人的积极力量与积极品质的社会关系。

二、高校图书馆为创新创业服务的意义

(一)有助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人才智力保障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发展时期,必须依靠科技创新来打造发展新引擎、增强发展新动力。从而推动新旧动能的接续转换、优化产业结构布局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达到经济平稳运行和长期持续发展的目的。“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已然成为当下经济转型升级时代的共识。同时,科技创新有利于增强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世界范围内抢占经济和科技竞争的战略制高点。科技创新关键在人才。人才是国家最大的资源,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此,高校图书馆应积极主动加强创新创业服务,必将有利于加快培养大批富有创新精神、勇于实践的专业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科技强国梦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二)有助于提高普通高校的办学水平,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人才培养也不符合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要求。因此,不利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人才培养的类型、层次和学科专业结构不能与社会的需求相契合,大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不足。因此。毕业生就业难和就业质量低的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高校应承担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赋予的历史使命,主动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培养大批应用型、技能型、复合型和创新型人才。并努力实现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在结构、质量、水平等要素上的全方位融合。由此可见,加强“双创”服务不仅有利于促进高等教育与科技、经济、社会紧密结合,进一步提高普通高校的办学水平。也有利于深化高等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从而推动我国成为人力资源强国和人才强国。

(三)有助于提升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能力和水平,推动高校图书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信息数字技术和信息化在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信息的获得方式及知识的服务内容等要求越来越高。面对各种信息知识服务机构商的冲击和挑战,高校图书馆已面临自身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难题。每逢一年一度的“高校图书馆发展论坛”举行时,众多中外专家学者便齐聚一堂,共商图书馆发展大计和途径、如何提升服务能力,以推动图书馆事业的进步。高校图书馆积极为“双创”服务,将有利于充分发挥自身的知识和人才聚合优势、进一步提升自身的服务能力和水平。这样,不仅能顺应时展的外在要求,也能满足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从而进一步推动高校图书馆事业的创新与可持续发展。

三、创新创业服务策略探析

(一)引发积极的主观体验

积极心理学强调:积极的体验能让个体在生活中充满勇气和力量、积累长久的个体发展资源,能不断提升个体的思想与行为模式,以促进个体、美、德发展。无论是面对过去、现在还是未来,都能帮助个体拥有主观幸福的体验。而通常情况下,积极体验是通过个体全身心地投入活动,在活动中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因素,并取得某种成就时产生的一种体验。此外,积极情绪之间是相关和一致的,体验到一种积极情绪的同时也能体验到其他的积极情绪。我们要善于为获得积极体验创造客观因素,要善于帮助双创主体获得积极的主观体验。为此,我们可以采取“服务、关怀、帮助与奖励措施并举”的做法:一方面,可以通过全心全意的服务、无微不至地关怀及诚心诚意地帮助,为创客们营造温馨、友好、自由的创新创业环境,让创客们身处其中能充分体验和感受到自身所正在从事的工作是快乐和满意的。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奖励措施(包括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促使创客同时感受到情绪体验。如,幸福感、成就感等。从而使他们更乐意全身心地投入到创新创业中,并始终保持信心。如,东华大学2015届毕业生、上海银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的叶超表示:母校设立的“尚实创业奖”让自己很受鼓舞,将坚定不移地走创业道路,做对社会有意义的事情,全力以赴实现自己的创业理想[2]。

(二)激发积极的个人特质

从个体适应社会环境的角度来说,具备积极人格特质的个体能在身处逆境时采取更有效的应对措施。从而以积极的态度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压力和不利局面。积极人格的形成不仅有助于抑制消极人格的产生和消除其不利影响,而且有利于促进个体适应能力的发展和潜力的发挥。积极心理学认为,积极人格的形成与发展是个体主动把外在社会感受内化为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建构过程,并认为积极体验在这一过程中起至关重要地作用。增进个体的积极体验是发展个体积极的人格、力量和品质的一条最有效的途径。在现实中,我们可以采取信任、鼓励、赞扬与激励的做法。首先,要主动关心和帮助每一位‘创客’,让他们可以静心和安心专注于创新或创业中。同时,千方百计激发创客自身内在的积极因素。如,自信、乐观、创造力、爱学习等。并帮助他们利用这些积极因素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发挥自身的潜能以取得成功。从而获得美好生活的体验。其次,当他们遭遇挫折或失败时,我们要及时鼓励他们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设身处地的为他们着想,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困难,并给予他们最大限度的信任。让他们保持乐观,以更加积极的心态重新投入到未来的工作生活当中。最后,当他们每次取得一些进步或成功时,我们都要诚心地送上祝福,并给予赞扬。从而有助于把个人的主观体验、个人特质和取得的成就三者有机辩证统一起来,互相促进,以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如,有实践表明,大学生创业担忧最多的两个问题是有了创业点子后能不能做、怎么做?以及创业失败了怎么办?对此,在高校从事创业教育工作多年的何演老师指出:高校要做大学生创客的孵化器和避风港,不仅要让大学生创业实现从不敢想到敢想、敢做、敢闯的跨越;也要让大学生在创业时可以“放心一搏”,即使失败了也能“从头再来”,甚至“东山再起”,并意识到只要能有所收获、有所成长也是一种成功[3]。

(三)促成积极的社会关系

积极的组织系统意味着积极的社会关系,而积极的社会关系可以促进积极特质的发展和表现。从而进一步促进积极的主观体验。图书馆人可以通过尽可能地扮演多重角色、发挥多种职能作用,把高校图书馆建设成有利于培育和发展创客积极力量和积极品质的组织系统。为创客们提供情感、物质和信息等支持,让创客们在获得社会各方扶持与帮助的同时,也能充分感受到良好的工作氛围和社会关系。从而有利于广大青年人才通过“双创”活动施展才华、实现人生价值,也有利于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持续蓬勃发展。首先,我们要围绕双创主体努力打造能联系和聚合各种资源的“双创”服务平台。在双创主体与社会的生产发展需要之间牵线搭桥,起到类似“中介桥梁”的作用;其次,我们可以扮演类似“保姆”“助理”的角色,为创客们提供贴心、周到的服务与帮助;最后,我们要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呼吁,并争取相关政府职能部门、企事业单位、团体组织等社会各方力量为双创主体提供便利和帮助。如,来自天津大学的贾某某同学特别希望在大学里能有政府服务的窗口,可以为创客们提供创业政策咨询及相关服务等[4]。

大学生的自主创业心得体会范文第3篇

关键词:女大学生;创业行为;影响因素;控制措施

如今我国大学毕业生数量已经以飞快的速度增长,其中高校女毕业生的数量便已经占据了将近一半以上,可正是因为我国传统的性别偏见影响,使得相同条件下许多用人机构更加倾向于聘请沿用男生,女生就业前景就此岌岌可危,不得已地开始步入自主创业的道路。为了避免女大学生创业行为遭受消极因素限制,就必须针对他们创业行为拓展过程中的诸多影响因素加以有机提炼,同时制定富有针对性的协调控制措施。

一、现下影响我国女大学生创业行为的因素

1、传统性别文化理念的约束

尽管我国社会不断改革发展,但是涉及传统的男尊女卑文化理念尚未得到消除,在此类背景综合作用下,高校女学生一切思想和行为都承受着巨大压力,无法得到全面性发作。这类状况表现出社会整体对女性的不信任,使得他们的自尊遭受深入性打击,严重情况下将直接令该类群体忽视自身独立思索和理性判断的技能实力。长此以往,女大学生群体便不能针对自身事业树立起较高的期望,相应地去选择公务员、教师、国企职员这部分轻松体面的职务,不会自主参与到自主创业活动之中。

2、创业优惠政策不够健全妥善

中国十七大报告已经做出明确化阐述,当前社会改革发展的重要使命,便是竭尽全力修缮既有自主创业机制,提供诸多优惠辅助型政策内容,同步令传统就业教育观念得到有机革新,使得更多的劳动者能够转化成为专业的创业主体。最近阶段,不同地方政府都开始针对女大学生创业行为,提供多元化的扶持和优惠政策,某类层面上令女大学生的自主创业信心得以深刻激活。可与之相互矛盾的是,大多数政府提供的创业优惠政策都存在漏洞,包括法律法规的不健全、政策宣传无法深入,以及某些政策执行力度不够等问题交互式影响,使得女大学生创业行为根本得不到强而有力的保障条件。

3、女大学生创业教育机制基础指导地位不深刻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期,我国教育机构开始制定实施全新的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其间主张针对广大高校师生进行深刻性的创新教育引导,力求为他们的自主创办各类高新技术企业提供激励辅政策,就此令创业教育事业得到蓬勃改革发展,同步令广大高校学生获取丰富的创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可这部分创业教育工作还是存在严重的局限性,最为深刻的问题便是在男女大学生创业教育机制创设上的笼统化现象,即无法结合女大学生身心特征,制定富有针对性的创业教育引导方案,一时间令这部分创业教育机制指导实效大打折扣。

二、日后合理化应对上述影响因素的措施要点

1、全面解放思想,塑造出自尊、自信、自立和自强的新女性

想要彻底整改传统重男轻女文化理念,进一步克制对现代女大学生群体创业行为的消极影响结果,就必须透过社会和女性自身等角度进行协调化控制。首先,面对当前社会上难以根除的性别歧视和角色定位等消极状况,包括大众传媒的女性外貌外形等价值定位现象,可以将其视为片面宣传东方女性传统美德的行为。在此类基础上,科学化引导和应用不同类型宣传推广媒介,以及社会舆论力量,及时树立起男女平等和两性和谐化发展的理念;再就是针对女大学生进行多元化素质培养,鼓励他们客观性地观察认证自身存在价值,在维持个人主体意识前提下,衍生出自信、自尊、自立和自强的精神意识。其次,为女大学生开拓更多的创业扶持渠道,使得该类群体长期积压的创业压力得以有效缩减。女大学生在创业环节中始终面临较多困境,创业成功的自信心饱受约束。因此,需要政府、社会、家庭和学校等,提供健全化的扶持条件,有机拓宽女大学生创业支持渠道,稳固他们的创业信心。

2、修缮高校女大学生创业教育机制

高校在开展女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期间,需要结合该类群体身心特征,在设置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增加女性发展史、女性心理学、创业营销、创业财会等专业化课程,力求借此奠定女大学生坚实的创业理论基础。与此同时,高校还可以考虑和企业之间进行通力合作,为女大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训练岗位基础上,令他们亲身体验创业过程,为日后丰富的创业实践经验累积,奠定基础。

3、整合沿用不同类型社会力量和资源

想要切实改善女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的针对和实效性,就必须针对不同阶段创业支持性政策进行科学化评估和修缮,力求为女大学生创业提供充足的资本、技术、人力服务条件,顺势搭建起健全化的公共专业服务平台,营造出一类和谐愉悦的创业服务环境。再就是搭建起一类完善的女大学生贷款担保体系和创业基金体系,争取为日后女大学生一系列创业行为提供丰富的资金和优惠政策支持。

三、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新一代女性代表的女大学生,理应科学审视创业行为对自身经济价值提升的辅助效用,同时不断完善自身创业知识和技能,透过不同阶段实践挑战成功应对建立起稳固的自尊和自信心。长此以往,带动更多数量的女大学生进行共同创业,借此带动社会更多大学生进行合理性就业,最终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陈方.女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调查与建议[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1,20(05):143-167.

大学生的自主创业心得体会范文第4篇

论文关键词:高职生;自主创业;毕业生;就业压力

近年来,随着大学各种扩招,毕业生迅速增加,然而社会需要的工作人员数量基本不变,并且大多数用人单位希望招用有几年工作经验的人员,所以毕业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面对这种形势,选择自主就业既可以为自己寻找出路,也可以减轻社会就业压力。所以自主创业成为毕业生们另一种全新的选择。而国家最近新出台政策也对创业给与了很大的支持,这更给创业一族增强了自谋生路的信心。因此,高职生自主创业就成为了高职生成才的重要模式,更是缓解就业压力新的重要的途径。

一、高职生自主创业的现状

高职生们普遍存在创业热情高涨,创业意识欠佳,创业成功率较低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形成与高职生群体的创业意识淡漠有很大关系。

首先,自主创业参与者少,旁观者多。尽管中央和地方的政府机关、税务部门以及各个高校都对高职生自主创业给予了这样或那样的优惠条件, 但是高职生参与的热情仍不是很高。高职生仍然把政府部门、大型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作为择业的首选目标,自主创业发展步伐缓慢。

其次,自主创业成功率低。高校高职生创业取得成功的有,但失败的却相对更多。据统计,大部分的高职生创业最后都是以失败告终。失败的原因很多,如只凭一股热情而缺少创业策划、不熟悉市场、选择项目不合理、年轻浮躁过于理想化、不懂人际交往规则、不善于管理、合伙人不团结、资金不足、家庭变故、要考研而中途退出等。

二、高职生自主创业面临的问题

第一,市场经验不足。许多学生在设计产品开发项目时并不了解市场上的需求,或者主观臆断市场需求,或者闷起头来一味地搞技术;他们通常难以得到第一手的市场信息,也就无从分析市场未来的发展方向,同时他们往往以自我为中心,缺乏换位思考的能力,这使得很多下大力气研制的产品找不到买家,错过了商业机会,甚至导致失败。其次,社会经验不足。高职生社会经验的不足,常常使他们在刚开始创业时盲目乐观,看到的都是成功的例子,而对于创业过程中会遇到的失败却没有充足的心理准备。一旦在创业中遇到挫折和失败,许多创业者感到十分痛苦茫然。

第二,综合素质较弱缺乏管理、法律和风险投资知识。虽然多数学生在大学期间也学了一些管理方面的知识,但对于人事管理、资金财务管理、经济法、税务、知识产权法等知识相对较为缺乏。他们创办的公司也大都组成了自己的管理团队,但公司的管理能力还是相当薄弱的。其次,综合素质能力弱。一方面高职生在意志品质方面,自觉性、坚毅性、自制力和勇敢、果断等不够彻底。另一方面实践能力、开拓、组织领导、协调协作、沟通和人际交往能力、创业、创造能力等有待进一步提高。

第三,缺乏创业环境。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高职生自主创业优惠政策。但是,高职生创业之路异常艰难,除了创业者本身条件的限制之外,更多的是因为缺乏一个整体有序的创业环境。与外国成熟又完备的创业环境相比,我国现在的创业环境还不是很完善。在资金支持、政府政策、创业教育与培训、商务环境等各个方面还需进一步完善和健全。

第四,缺乏创业资金。创业资金是创业的基本要求,是创业成功发展并壮大的前提。有调查表明,40%高职生认为“资金是创业最大的障碍”。

第五,抗挫折能力不强。一部分高职生意志力比较薄弱,开拓进取的精神不强,同时思想又比较单纯,往往处于理想化状态。一旦理想与现实出现差距,就会情绪低落或者丧失信心 。

三、解决对策

创业意识是影响一个人创业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它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后天形成的。对于准备创业的学生,应该着重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培养自身的创业意识。具体途径如下:

(一)政府方面举措

第一,建立信用服务体系。为高职生建立信用档案、提供信用记录、开展信用培训,并设立创业基金,发放创业贷款,使高职生创业能够通过政府的引导获得贷款,从而顺利启动资金。

第二,加大宣传引导力度。政府可以加强宣传力度,积极营造支持创业、鼓励创业、保护创业的社会舆论环境;积极宣传鼓励高职生自主创业的优惠扶持政策。

第三,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目前高职生创业所必需的配套措施、规章制度还没有健全或者落实,这就要求国家制定长期战略和政策。各级党委和政府需改善创业环境,通过制定一系列的政策、法规来优化创业环境,指导和支持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一方面要开辟融资渠道,为高职生创业提供金融支持。另一方面要求政府部门加强服务意识,为高职生创业提供方便之门。

(二)学校方面举措

首先,改革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从课程的总体规划、分科要求和具体内容去考虑创业课程设计,合并或删除跟创业联系不大的课程内容,增设有利于提高学生创业知识结构的课程。在教学方式和手段上,少运用“讲授——接受”的教学方式,多给学生创造实践锻炼的机会。

其次,增加学生的创业体验。从实践来看,通过亲身体验获得的知识最容易记忆和提取。同样,通过自身行动获得的创业体验越丰富,创业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建议可通过以下三种方式来加强学生的创业体验:一是依托创业园地或实习基地,给学生提供条件,使其主持或参与经营管理活动;二是制定创业计划,号召学生参与;三是鼓励和帮助学生参加劳务服务。

(三)个人方面举措

第一,要培养高职生自主创业意识。高职生要想在毕业之后比较顺利的进行创业,就要在大学阶段树立创业理想,坚信创业理想能够实现,从而为这个理想的实现而不断的奋斗。高校需对学生进行创业培训,让他们在社会实践、创业实践等活动过程中将所学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逐渐形成自主创业意识。其次,要塑造良好的创业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是高职生进行创业的一个必要条件。创业活动是一项面临严峻挑战和压力的创造性事业,必须具备良好的创业心理素质。

大学生的自主创业心得体会范文第5篇

“创业创新创优”简称江苏三创,是新时期江苏精神的主要体现,其主要内容是:①青年要争当创业的先锋。创业离不开青年,青年更需要创业。广大青年要带头弘扬艰苦创业、自主创业、全民创业的风尚,坚定处处可以创业、行行可以创业、人人可以创业的信心,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奋发有为,不断超越,率先走上创业成才、创业致富的道路,用创业实现人生价值,成就美好未来。②青年要争当创新的典范。创造是青春的本色。广大青年要发扬勇开风气之先的优良传统,与时俱进,敢干敢变,敢为人先,以强烈的创造精神和创造激情,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产品创新等各个领域进行大胆尝试,不断用新观念研究新情况、用新思路落实新任务、用新办法解决新问题、用新举措开创新局面。③青年要争当创优的标兵。广大青年要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不断学习新知识,刻苦钻研新技术,努力掌握新本领,以强烈的主人翁责任感,立足本职,爱岗敬业、争先创优、无私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争创一流的业绩。

自主德育是职业学校学生实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提升的主要德育形式之一,它的核心就是要求教育者牢固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以现代社会所需要的道德素质为培养目标,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挖掘学生的主体潜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参与道德认识和道德实践活动,使他们通过独立思考、自主选择和积极实践来培养自主德育意识,掌握自主德育方法,养成自主德育习惯,提高自主德育能力,逐步形成主体的现代道德素质。

自主德育在学校是培养学生自信、自立、自强、自律精神,促进学生身心俱健的成人教育;是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和学习能力,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成才教育,是通过不同载体,学生个性提升的成功教育。我们针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知识背景和实际,应用成功教育的理念和方法,突出职业教育的实践性,搭建平台,多元评价,积极开展以“三创”为主要内容的自主德育实践活动,着眼于学生成功,让学生通过自主德育活动成人、成才、成功。

学校针对职业学校学生“风格各异、千变万化”的好动、爱动特点,结合“成人、成才、成功”的培养目标,积极实践“以提升学生职业素养为核心的个性化发展”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模式(简称IPQ教育模式),创设促进学生职业素养和个性特长充分自由发展的平台。在加强选修课程建设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个体发展的“”型模式。“-”指选择一个专业,明确一个方向,夯实职业素养;“|”指培育一项爱好,发展一项特长,促进个性发展。“”所指的“方向”,是指就业或者升学;“|”所指的“爱好”和“特长”,可以是专业技能,可以创新发明,可以是创业实践,也可以是文艺、体育、科技方面爱好和特长。结合江苏三创精神和学生德育现状,我们积极开展“三创教育实践活动”,把三创教育实践活动,引入课程、引入课堂、引入社团,这是学校结合江苏精神、指导学生开展自主德育实践活动的重要载体,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课程引领,自主学习

2009年9月,学校开设了校本特色课程《赢在三创》,成功实现了三创教育进教材、进课堂,我们把三创课程纳入学校各专业人才培养计划课程中,安排在学生入校后的第一学期进行教学,每周两节课,强调与德育课程相结合,实现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的优势互补,通过课程的嵌入,渗透“三创”教育和实践,充实和拓展了自主德育教育的内容,让每个学生深入了解和系统掌握“三创”的精神实质,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选修“三创”方向的通用技能课,以及学生特长方向的限选课,增加了学生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的选择性,其最终目标就是满足学生对教育选择的个性化、多样化需求,让学生主动、积极和自觉地参与到“三创”实践中来。“三创”课程丰富学生自主德育实践活动内容。

制度保障,自主实践

德育教育的过程是学生主动获取、主动发展的过程,而不是被动灌输的过程。学校通过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不断刺激学生主体的内部强化,充分发挥主体的内驱动力,从而将道德要求由外部影响逐步转向内部提升,由群体协同逐步落到个体进步。学校先后出台了《德育学分制试行方案》《2024建立和完善技能、创新大赛制度的意见》《学生创业工作管理与考核办法》《科技创新竞赛管理与考核办法》等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把创新、创业成果列入考核体系,实行动态量化积分。把学生在“三创”实践活动、行为规范、素质拓展和创新精神等方面的表现全部纳入统一的德育评价中。鼓励学生参加技能、创新竞赛,参与创业、开设创业项目,全面发展、获得荣誉来获得奖励学分。对“三创”工作的支持和指导,构建和完善了“三创”工作的激励机制,保障了在自主德育环境下,“三创”教育与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三创”制度保障学生自主德育实践活动行为。

评价激励,个性发展

评价引领过程,规划决定结果。学校希望学生在品德、学业、身心各方面全面发展,希望学生在创业、创新、技能各方面齐头并进,希望学生结合自身优势,个性化发展,多元化成才。学校对学生的成人、成才、成功采用多元化评价,开展学期“三创优秀学生”、“职教之星”的评选,设置了13个单项奖,包括:奉献之星、工作之星、学习之星、技能之星、创新之星、劳动之星、体育之星、艺术之星、进步之星、共青之星、合作之星、自强之星、环保之星,每学期的开学典礼上,学校对上学期受表彰的同学及“五星班级”、“五星宿舍”进行表扬,学校推出“月度优秀学生”的评选,并每月在教学区的宣传栏中集中表彰。评价方式的多元化激励了更多的学生享受表彰之乐、成功之乐,吸引了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到以“三创”为主要载体的自主德育实践活动中来。多元评价彰显学生自主德育实践活动成效。

建设载体,规范引领

目前,学校以‘三创’实践为主要载体的学生自主德育实践活动已形成特色,生成品牌,做出示范,“三创”活动激活了学生内在动力,调动了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成功、自主德育的活动积极性。

1.创新实践

学校用小发明小创造的实践活动激发了职业学校学生的创新精神,每学期组织一次学生金点子大赛,每位学生发掘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创新点,学校组织对学生的创新金点子进行集中评选,给予奖励,同时,积极帮助获奖金点子申报实用新型专利,目前学校已有专利80项。学生的专利项目在制作成作品后,学校积极组织参加了各级各类的创新发明竞赛,获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全省有较大影响力。

新建成的创业园内科技创新基地,为学生营造了一个从构思到检索的认知空间,从设计到制作的实践空间,从展示到转化的成果空间,从产品到商品的营销空间,以全方位、立体式,覆盖整个创新工作流程的空间呈现给每个学生,服务于每个学生。

2.创业实践

学校每年组织一次创业社团、创业项目的申报、答辩活动,对优秀项目和社团进行表彰,2024优秀创业团队参加市、省职业学校学生商业计划书大;对优秀的创业项目,通过进一步完善运营方案,积极在校内模拟运营;校内运营成功的项目,进入学校学生创业园,成为真正的实体运营项目,真实经营。目前学校现有学生水果店、饮品吧、美容美发店、洗车、汽车饰品等共22个创业项目和社团。

为了对全体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创业教育和实践活动,学校建设了学生创业园,在市、区劳动部门的指导下建成了大学生创业辅导站,既有按照标准配置的学生创业孵化区、培训讨论区和一站式服务中心,又有多间创业实体门店,免费服务学生创业实践和创业社团,创业园是学生创业项目(社团)重要的孵化载体。

为了提供给创业学生良好的创业孵化机会,学校为每个创业项目和社团聘请了一至两名专业教师担任指导教师,邀请创业培训指导师开设创业选修课,引入了市人社局免费提供的创业培训,解决了创业学生的后顾之忧。

3.创优实践

学校每年的把文明风采竞赛、校园生活节与创优实践有机结合,开展了征文、摄影、班级、宿舍文化建设、体育竞赛等多种形式的创优实践活动,为了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修养和追求,学校每学期开设业余团校、每学年开设业余党校,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青年学生。“三创”实践成为学生自主德育实践活动的重要载体。

成效显著,个性张扬

1.技能素养普遍提高

近三年,学生获得相应专业国家职业资格四级以上证书的比例为100%,持有两张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的比例为90%;学生参加技能大赛,获得省技能大赛三等奖以上奖牌51项,其中有6人次获得全国技能竞赛金奖,2011年学校被评为“苏州市职业学校师生技能大赛先进学校”。

2.创新发明成为亮点

学校从2008年下半年起开始在全校范围内倡导创新教育,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学生作品参加第十八届、第全国发明展览会和2012年世界发明展览会,累计获得6枚金牌、11枚银牌和13枚铜牌,其中两项作品获得金奖中的金奖“宝钢奖”;近三年参加江苏省职业教育创新大赛,累计获得一等奖4项、二等奖15项、三等奖20项,在全省中等职业学校中名列前茅。截止2011年底,有62个创新项目取得国家发明专利证书。2010、2011年,学校连续两年获得“苏州工业园区2011年度知识产权工作先进集体”称号。2011年学校获得“苏州市青少年科技教育特色学校”称号。

3.社团活动如火如荼

学校现有Show舞堂、健美操队、cosplay社、动漫社、轮滑社、手工社等10多个兴趣社团和数控加工、电子产品装配、车之翼维修站、庆典礼仪服务、创意工作室、课件工作室、手绘工作室、飘洒美发室、导游社等20多个创业社团。Show舞堂自编自排的街舞《桥墩》参加苏州市中小学舞蹈比赛获得一等奖。健美操队参加全国啦啦操锦标赛获得一等奖。2008年才成立的庆典礼仪社团先后为第八届全国职业教育技术装备展览会、太仓市政府重点工程“太仓港鑫海媒炭码头”开工仪式、第二届中国开发区职业教育年会、“全国重点师范大学―园区教育实习基地”签约揭牌仪式等重大活动提供礼仪服务,标准规范的服务流程和优雅娴熟的服务姿式受到大会主办方的高度评价。学生通过社团活动,不仅绽放了个性光芒,收获了成功喜悦,而且养成了坚强的意志,增强了团队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4.争先创优各显神通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