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本网心得体会内容页

中药饮片易混品种鉴别_药学论文十篇

2024-11-18 04:31:01心得体会

眼前欣赏的这篇共有32085文字,由汤阳平详细校正后,上传在★meiword.com!作用是汉语词汇,拼音是zuò yòng,意思是某种对象在某个时间(或无)某个空间(或无)的某个过程中,作为手段、工具,最终达成的效果。中药饮片易混品种鉴别_药学论文十篇欢迎学习参考,希望能分享给用的到的朋友!

中药饮片易混品种鉴别_药学论文 第一篇

中药材加工成饮片后,一些品种易混,抓住鉴别要点,将它们区别开。

【关键词】中药饮片??易混品种??鉴别

?药房中饮片的性状鉴别,大多是采用传统的经验鉴别,即通过看、摸、闻、尝等方法鉴别饮片,对中药饮片易混品种鉴别,运用植物分类学的理论知识,抓住饮片的某些特征,更容易鉴别区分。下面是几组易混品种的鉴别要点:

?(1)佩兰与泽兰

?佩兰:菊科植物佩兰eurpatorium?fortunei?turcz.的干燥全草切节。茎圆柱状,叶背面有疏毛,揉之有香气。菊科植物主要特征为头状花序。

?泽兰:唇形科植物地笋lycopus??lucidus??turcz.干燥全草切节。茎方形有四棱中空,叶边缘有粗锯齿,下面密生腺点。唇形科植物主要特征是茎方、四棱,花唇形。

?(2)松贝与小平贝母

?松贝:为百合科植物卷叶贝母fritillaria cirrhosa d. don、暗紫贝母fritillaria?unibracteate?hsiao?et?k.?c.?hsia和甘肃贝母fritillaria?przewalskii?maxim?的干燥鳞茎。wWW.meiword.cOM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习称“怀中抱月”。大瓣与小瓣高度相等,大瓣、小瓣形态分明。顶端钝圆或稍尖。

?小平贝母:为百合科植物平贝母fritillaria?ussuriensis?maxim的幼小鳞茎。大瓣紧抱小瓣,小瓣高不及大瓣,大瓣、小瓣形态界限不分明,大瓣顶端有一棕褐色小点。顶端较平。

?(3)山药、天花粉与葛根

?山药:为薯蓣科植物薯蓣dioscorea?opposite?thunb根茎的切片。切面白色、粉性,有光滑细腻感、质脆、易断,味淡、微酸、嚼之发黏。山药为单子叶植物,切面维管束散列,显细小散在的筋脉点。

?天花粉:为葫芦科栝楼trichosanthes?kirilowii?maxim.或双边栝楼?trichosanthes?uniflora?hao根的切片,切面类白色,可见淡黄色筋脉纹或筋脉小点。质坚,细腻、味微苦。天花粉为双子叶植物,切面具放射状排列的导管,天花粉筋脉纹(导管、纤维)淡黄色。

葛根:为豆科植物野葛pueraria?lobata?(willd.)?ohwi的根切片。切片灰白色至黄白色,可见淡褐色环纹及众多褐色小点与微细小孔。质坚韧、纤维性强或显粉性,味微甜。葛根为双子叶植物,切面具放射状排列的导管,葛根纤维性强,顺折易断,横折不易断。

?(4)秦皮与合欢皮

?秦皮:木犀科苦枥白蜡树fraxinus?rhynchophlla?hance、白蜡树

fraxinus?chinensis?roxb.、尖叶白蜡树fraxinus?szaboana?lingelsh.或宿柱白蜡树fraxinus?styllosa?lingelsh.的干燥枝皮或干皮切丝。秦皮枝皮外表面具灰白色点状皮孔,干皮常龟裂形成纵向沟纹。秦皮含香豆精成分,水浸液在自然光下显碧蓝色荧光。合欢皮:为豆科植物合欢皮albizia?julibrissin?durazz?的树皮切丝或块。合欢皮外表裂纹少,皮孔红棕色。水浸液在自然光下不显荧光。

?(5)地骨皮与香加皮

?地骨皮:茄科植物枸杞lycium?chinense?mill.或宁夏枸杞lyciumbarbarum?l.的干燥根切片。断面外层黄棕色,内层灰白色,气微。 ???????香加皮:萝摩科植物杠柳periploca?sepium?bge.的干燥根皮切片。断面黄白色,有特异香气。

?(6)桔梗与南沙参

?桔梗:桔梗科桔梗platycodon?grandiflorum?(jacq.)?a.?dc.根的切片。切面皮部类白色,木部黄白色,习称“金井玉兰”,可见淡棕色的环纹及裂隙。

?南沙参:为桔梗科植物轮叶沙参adenophora?teraphylla?(thunb.)?fish.或杏叶沙参adenophora?stricta?miq.根的切片,切面黄白色,多裂隙,体轻质松。

?(7)白附子(禹白附)与关白附

白附子(禹白附):为天南星科植物独角莲typhonium?giganteum?engl.块茎的切片。切面黄色,略呈角质样。质硬。气微,微有麻舌感。白附子为单子叶植物,表面较光华,环节处常有须根痕。

?关白附:毛茛科植物黄花乌头aconitum?coreanum?(levl.)?raipaics块根的切片。切面淡黄色至黑褐色,略呈角质状,常具放射状裂隙,有6~10个麻点。质硬。气微,微有麻舌感。关白附为双子叶植物,表面有皱纹,切面具放射状裂隙,麻点由数个小维管束环列形成。

(8)龙眼肉与荔枝肉

?龙眼肉:为无患子科植物龙眼euphoria?ongan?(lour.)的假种皮。

棕褐色,半透明,外面皱缩不平,内面较光亮有细密纵皱纹。质柔软。气微香,具特殊的甜味。

?荔枝肉:为无患子科植物荔枝litchi?chinensis?sonn的假种皮。

黑褐色,不透明,外面皱缩不平,内面较光亮且有较宽细密纵皱纹。

柔软感差。气微香,味较甜而微酸。?

参?考?文?献

中华共和国药典20xx版?一部?

[2]中药混伪品经验鉴别?罗绪和?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4年?

[3]中药鉴定学??李家实??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年

中药功效分类与药性系统间的内在规律研究_药学论文 第二篇

【摘??要】?以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临床中药学》教材为蓝本,统计326?种常用中药的功效分类与中药药性(性能)之间的关联性,总结规律,拟为深入探索中药药性理论的科学内涵提供研究思路。结果显示,不同类别中药具有特定的“四性-五味-归经-作用趋向”(药性系统)构架,与功效有着必然联系,且具有规律性。因此,主张以功效为线索,按类把握药性系统构架特征,探索各个性能之间的内在规律,并关注每类药物的物质基础在药性系统中其生物效应表达的特异性、层次性,以科学阐释中药的“性-效”内涵。?

【关键词】?临床中药学;功效分类;药性系统;规律性

?中药药性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是先辈们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吸收了与其时代相适应的社会学科、自然学科的学术思想及思维方式,并以阴阳五行、脏腑经络学说等中医理论为指导,依据药物作用于人体表达出的各种生理、病理信息,尤其是药物产生的临床效应,不断地加以提炼、升华,进而总结出来的药学理论和用药规律。随着历史发展,用药经验不断积累,新的药性理论也在不断产生。功效理论的诞生,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现今各类《中药学》教材均采用功效分类方式对药物进行相对划分。本文依据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临床中药学》[1]教材,对中药功效分类与药性系统间的关联性进行讨论,探索其规律。

?1??基于《临床中药学》对“功效-药性”内在规律探索的依据

?《临床中药学》是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指导下,在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的主办下,由成都中医药大学张廷模主编,全国11?所中医药大学参与,共同完成的供七年制使用的国家级“十五”规划教材。wWW.meiword.CoM其在以下两方面具有代表性。

?1.1??功效的系统研究《临床中药学》首次将中药功效作为中药理论专列成章加以论述。不仅探讨了功效的含义、分类,并从中药功效认识的发展概况、记述中的不完整性、局限性、记述上应遵循的几点原则等进行了研讨。尤其对功效分类,重点强调“对证功效与证之间具有相互统一和明显的对应关系”。

?1.2??功效与药性间的关联性初步探索该教材在讨论中药分类时明确指出,中药的性能分类,是与功效分类同时产生,而且并行发展。唐代《本草拾遗》的分类属于性能分类范畴,金元以后的《珍珠囊补遗药性赋》立足于四性,将药物分为寒性、温性、热性、平性四类。《医学启源》则以升降沉浮为主体,分为风升生、热浮长、湿化成、燥降收、寒沉藏五类。张元素《脏腑标本寒热虚实用药式》又以归经为纲进行药物分类。实际上,功效分类术语,多数是以药性作用特点加以表达,故明清以后的医药学家,大多继承其思想,采用综合方式进行多层次分类。笔者曾在“审视中药药性在功效分类中的表达”一文中已予以了和阐释。可见,该教材集全国各高等中医药院校中药学专家之长,在中药分类及对各药功效和性能的认识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并进行了相对规范。

?中药按功效分类,即反映该类药在主要功效与主治方面具有共性。故本文以《临床中药学》为蓝本,研究功效分类与药性整体间的相关性,探索其间的规律。

?2??功效分类与药性系统关联性归纳

?本文以该教材为依据,、探索326?种常用中药的功效分类与药性系统之间的关联性、规律性。所谓规律,指事物之间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决定着事物发展的趋向,具有必然性、普遍性(广泛存在具有共同性的性质)和稳定性[2]。每味药物均标注有性味归经及毒性,意味着各性能并非存在,也可将所有性能即四性、五味、归经、升降浮沉、毒性等性能视为一个药性整体系统。

?2.1??数据采集方法除统计每章节药物总数外,再统计各药寒热平药性、五味、归经、毒性出现的次数。将出现频率较高者纳入统计表。又因一味药物具有多种功效,在五味与归经标注上并非单一,常呈现多种表达,故原则上将占章节药味总数的50%以上者纳入统计表。升降浮沉则依据章节的共有主体功效予以反映,并非指单味药物。另外,本研究系主要因素关联,故重点按照寒、热、平三性进行统计,不再进行层次区分,即将大热、微温出现的次数计入温热性;大寒、微寒、凉则计入寒凉性项。若某个性能仅占章节药味总数的30%以下者,则视为个性,不纳入统计表。如13?味发散风寒药中,唯防风1味标甘味,仅占1/13,则不纳入表中;在归经方面,归膀胱、心、脾、大肠等经,均未超过30%,也未纳入表中。 ???????2.2??归纳结果对每章节药的药性系统主要特点进行总结、对比。

?3??讨论

?综合各表可见,大多数类别药物的功效与药性系统“四气-五味-归经-作用趋势”构架组合(3?种以上)间,呈现出明显的特征和规律。

?3.1??基于功效分类的药性系统特征表达解表类药物具有“辛-肺-升浮”药性系统基本规律,又因其影响的寒热病证不同,“辛-温-肺-升浮”构架为发散风寒药的药性系统特征;“辛苦-寒凉-肺-浮”则属于发散风热药的特征。清热药具有“苦-寒-沉降”药性系统构架,又因清泻里热作用部位不同其归经各异,清热泻火药多归肺胃经,清热解毒、凉血药多归心肝经。泻下药中的攻下和峻下药有“苦-寒-大肠-降”规律,峻下药几乎有毒。祛风湿止痛、通经络药有“辛/苦-肝肾-浮”特征;化湿药有“辛-温-脾胃”规律;利尿消肿、通淋药有“甘淡-寒-膀胱-降”构架;温里药多具“辛-热/温-浮”规律,归脾胃肾经;行气药有“辛苦-温-降”基本构架,主归脾胃肝,少数药物药性偏寒。消食药有“甘-脾胃-降”共性,药性有温,有平。止血药中,收敛止血、凉血止血药多具有“苦涩-肝-沉降”构架。化痰药中温肺化痰药“辛-温-肺-浮-毒”,而清肺化痰药则有“苦-寒-肺-沉”特征。止咳平喘药有“苦/辛-肺-降”规律。安神药“甘-平-心肝-沉”,平肝潜阳药有“咸-寒-肝-降”,开窍药有“辛-温-心-浮”规律。补虚药中补气、补阳药、补血大多具有“甘-温-肾肝”共性。收涩药“酸涩-温/平-沉”。涌吐药有“苦-寒-胃-升”规律。

?驱虫药(胃小肠-沉)、熄风止痉药(肝-沉)在归经与作用趋势少数药性有共性;活血化淤药(辛苦-肝/心)在药味与归经方面有共性。而攻毒杀虫去腐敛疮药的功效与药性间的相关性不明显。

?3.2??特定药性系统组合规律在药性理论研究中的重要性不同功效的药物,具有其特定构架的药性系统组合特征。在任何一种构架中,几乎含有药味,可见五味是药性系统中的基础。在“性-味”构架中,“辛-温”与“苦-寒”类别的药物最常见、最普遍。其次是“辛/苦-温”“甘淡-寒”“甘-温”基本构架。而“辛-寒”“苦-温”结构类药物相对偏少。可推测,以上“性-味”组合在表达效应方面存在着潜在关联,其产生的生物效应或许有交叉。五味是前人认识最早的药性理论之一,最初主要依据药材实际滋味加以概括。尽管人类味觉差异大,但若被明显感知的某“味”,理应反映其所含有的主要大类物质。不同的药味,也应当产生其相应的生物效应。如甘温之补气、补阳药,有可能是由其所含甘味物质产生促进脏腑功能活动,进而表达温性效应的。苦味之泻热、泻下作用与寒性改善热证也存在着交叉。那么相同药味为何在改善寒热效应方面又有差异呢?推测:一方面五味所含物质与寒热之性呈现的生物效应特征上存在交叉重叠;另一方面五味所含物质与寒热之性呈现的生物效应上可能有层次上的差异。故开展药性理论基础研究,可将其作为一个综合因素考虑,有目的地考察其差异性,不可忽视二者的关联性。

?即使“性-味”构架相同,为何各类效应又存在差异呢?由表可见,不同类别药物因归经不同,与性味及作用趋向结合所共同表达的功效各异。如同有“辛-温-浮”药性系统基本构架的药物,归肺经则表达发散风寒效应,性热归脾胃肾则表达温里祛寒效应,归心经(辛-温-浮-心)则表达开窍醒神效应。“辛-温-归脾胃”为化湿功效特征;而“辛-温-肺-有毒”药性系统则为温肺化痰药特征。同有“苦-寒-沉降”基本构架的药物,归肺经为清肺化痰效应特征,归大肠经的则表达攻下、峻下效应;若主归肺胃则多表达清热泻火效应,归心肝经多为清热解毒、清热凉血药的特征。同为“甘-温”之品的补气、补血、补阳药,也因归经不同,其作用各异。可见,归经在药性系统构架中占有核心地位。因而开展药性研究,除关注性与味之间可能存在的交叉分层效应外,则很有必要与归经(药物的作用部位与范围)相结合共同探讨,关注相同或不同“性-味”作用于不同部位,其呈现的效应特点。若单纯探讨归经,而忽略研究载体自身存在的“性-味”特点,亦难全面阐释药性的科学内涵与用药规律。

?此外,药性系统中,作用趋向与其他性能之间也2024联、交叉。一般具有辛甘之味与温热药性药物,多表现为升浮;具有酸涩苦咸之味与寒凉药性之品,多数表现为沉降之性。反映出多数药物的性味与升降浮沉具有的共性和关联性。毒性在药性系统中不具有普遍性,少数类别如化痰药、攻毒杀虫去腐生肌药多数具有毒性,而峻下药全部有毒。

?有学者用统计法对《神农本草经》中所含药物的四气与功效、药物自然属性、五味等因素的相关性进行研究;也有对中药性能-功效关联性进行,认为功效与性能相异而相关;并有采用聚类法,对清热药的药性与功效之间的关联性进行。可见学者们均在关注“性-效”的关联性。

?综上所述,不同类别中药具有特定的药性系统构架,且与功效存在着必然联系;开展药性理论研究,应以中药功效为线索,按类把握药性系统基本构架特征,探索各个性能之间的内在规律;关注每类药的物质基础在药性系统中,其生物效应表达的特异性、层次性,以科学阐释中药“性-效”内涵;通过基础研究,可修正药性认识的偏差,进一步丰富、完善和发展药性理论。

止血药的合理应用_药学论文 第三篇

?手术操作或创伤,特别是出血、渗血,有时很难控制,不但会增加患者失血量及手术难度,甚至会危及患者生命。随着对血液系统研究的深入,新的不同作用机制的止血药物也不断推出,以下我们就临床止血药进行综述。

?止血药是加速血液凝固和促使出血停止的药物。血管通透性及收缩功能、血小板数量及质量、凝血因子系统及抗凝系统是保持体内止血功能的三大要素,其中后者是一系列凝血因子连锁性酶反应的结果,其有三个主要环节:①凝血酶原酶的形成;②凝血酶形成;③纤维蛋白形成。纤维蛋白形成后,又被纤维蛋白溶酶所溶解,纤维蛋白溶解(纤溶)是一种抗凝作用。凝血和纤溶两者是一种对立而统一的矛盾,纤溶是保证血液的正常流动性,而血液在创伤处凝固,促使出血停止,是人体的一种重要防御功能。根据止血药的作用机制,目前临床应用的止血药可简要分为以下4类。

?一???作用于血管的止血药物

?这类药物能增强毛细血管对损伤的抵抗力,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促进受损毛细血管端回缩而止血。此类药物主要用于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所致出血,如特发性紫瘫、视网膜出血、慢性肺出血、咯血、血尿等,

?1、卡巴克络(肾上腺色腙,安络血)?此药无拟肾上腺素作用,不影响血压和心率。wwW.meiword.coM但应注意的是该药对大量出血和动脉出血无效,因此未提及在手术中使用。

?2、酚磺乙胺(止血敏)?除以上作用外还可增强血小板的聚集性和粘附性,促进血小板释放凝血活性物质,缩短凝血时间。因此也可用于血小板功能不良引起的出血,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紫癜。可用于防治多种术前术后的出血,与其他类型的止血药(如氨甲苯酸、维生素k等)合用,可增强止血效果。

?3、卡洛磺钠?该药在外科使用最广,作用机制是能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进毛细血管断裂端的回缩作用,常用于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而产生的多种出血。本药的优势在于水溶性强,是安络血的50倍,可配置较高浓度而发挥量效关系。毒性极低,最大非致死量>2000/mg。不影响凝血机制,且可稳定血管周围组织中的酸性粘多糖,它决定着组织的形状、弹性和顺应性,也影响细胞附着、增生和移动,且无拟肾上腺素作用,不会造成血压和心率波动。

?二??影响血液中凝血酶的止血药物

?1、维生素k:临床常用的维生素k1和维生素k3。维生素k是肝脏合成凝血酶原的重要物质,其缺乏或活力降低时,可导致凝血因子ii、vii、ix或x合成障碍,临床可见出血倾向和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主要用于:新生儿出血(多见于早产儿和发育不良的婴儿),阻塞性黄疽、胆痊及肠道吸收不良所致维生素k缺乏,广谱抗生素致肠道内细菌合成维生素k减少或缺乏所致出血。天然的维生素kl为脂溶性,口服后必须依赖胆汁才能吸收,人工合成的维生素k3为水溶性,不依赖胆汁,口服可直接吸收,活性也较强。与k1相比,k3显效较慢,作用较弱。使用这类药需注意以下几点①新生儿不宜使用维生素k3;②当患者因维生素k缺乏而引起严重出血时,短期内不能立即生效,可先静脉输注凝血酶原复合物、血浆。③对肝素引起的出血倾向及pt延长使用本类药无效。

?2、凝血酶原复合物?含有在肝脏合成的vitk依赖的4种凝血因子(ii,vii,ix,x),除用于乙型血友病外,更多的是用于治疗因维生素k缺乏或患肝病而引起的出血性症状。

?3、凝血酶?为牛、猪、兔血中提取的凝血因子ii,加入凝血活酶及钙激活而成,能凝固全血、血浆及不加其他物质的凝血因子i溶液。凝血酶是凝血机制中的关键酶,能直接作用于血液凝固的最后一步。外用于创口局部止血,也可口服或局部灌注用于消化道止血

?三??抗纤维蛋白溶解的止血药物(抗纤溶药)

?这类药对一般慢性渗血效果较好,对癌症出血及创伤出血效果较差,且不良反应较多,易引起血栓,对有血栓倾向和栓塞性血管病史者应禁用,因此,制约了这类药在临床的使用。 ??????1、氨甲环酸?能竞争性阻止纤维蛋白酶原吸附于纤维蛋白上,妨碍纤溶酶的生成而促进凝血,低剂量能抑制纤溶酶原蛋白凝块的裂解,高剂量还能直接抑制纤溶酶的蛋白溶解酶活性。本药对纤溶酶活性增高所致出血有良好疗效,其作用强于氨甲苯酸。临床用于纤维蛋白溶解亢进所致的各种出血。应注意的是本药一般不单用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所致的继发性纤溶性出血,以防血栓进一步形成,影响脏器功能,特别引起急性肾衰竭。

?2、抑肽酶?为广谱蛋白酶抑制剂,对纤维蛋白溶酶有抑制作用,临床用于体外循环术。使用此药前应先作过敏反应试验,若有过敏反应,则不能使用。体外循环术后出血的原因主要是血小板功能异常和纤溶系统的激活。天然抗纤溶药物抑肽酶可抑制体外循环中纤溶和内源性凝血系统激活,并有保护血小板的作用,可使术后出血减少50%,但价格较贵,又可发生过敏反应。最近的一项多中心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bart?试验)?表明,在高危的心脏外科手术中应用抑肽酶会明显增加术后早期的病死率。因此,美国食品及药品监督局(fda)?于20xx年11月5日宣布暂停抑肽酶的销售及使用。随后,中国食品及药品监督局也于20xx?年12?月19日下令暂停抑肽酶在心脏外科的临床使用。但国内袁林辉[2]、王现强[3]等人的研究结果显示,中国人心脏外科手术中应用抑肽酶是安全有效的。所以在中国是否应该停用抑肽酶还需要国内做一些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研究来验证。

?四??其他

?1、蛇毒类血凝酶?是从蝮蛇如巴西矛头蝮蛇、尖吻蝮蛇、白眉腹蛇的毒液中分离、精制而得的一种酶类止血药,通过促进血管破损部位的血小板聚集,并释放一系列凝血因子及血小板因子3,使凝血因子i降解生成纤维蛋白i单体,进而交联聚合成难溶性纤维蛋白,促使出血部位的血栓形成和止血,具有凝血和止血的双重作用,在完整无损的血管内无促进血小板聚集的作用,也不激活血管内凝血因子xiii,因此不致引起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用于需减少流血或止血的各种医疗情况。

?2、去氨加压素??醋酸去氨加压素注射液能引起内皮细胞及血小板中vwf释放,形成超大vwf多聚体,可以起到保护凝血因子ⅷ及增强血小板粘附、活化、聚集水平,促进血小板血栓形成的作用;同时使血浆中凝血因子ⅷ的活力增加2-4倍,使凝血因子ⅸa介导的凝血因子x活化的速率提高200000倍,从而达到加速止血的目的;最后该药可以提高体内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t-pa)的活力,在止血的同时能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与其他止血药比较,醋酸去氨加压素注射液从机理上有其独特的先进性,作用于加速内源性凝血过程中凝血酶原激活的关键步骤和促进血小板血栓的形成,同时其提高t-pa的活力则不会引起过度止血而引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更加安全有效。?

参?考?文?献

[1]fergusson?da?,hebert?pc?,mazer?cd?,et?al?.?a?comparison?of?aprotinin?and?lysine?ogues?in?high2risk?cardiac?surgery[j]?.n?engl?j?med?,20xx?,358?(22)?:231922331.

[2]袁林辉,唐燕华,李昌,等.抑肽酶对体外循环手术患者的影响,南昌大学学报,20xx,50(3)67-69

[3]王现强,郑哲,敖虎山,等.心脏外科停用抑肽酶前后围术期结果比较[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xx,25(2):88292.

药物性肝病的诊断和治疗_药学论文 第四篇

??肝脏是药物在体内2代谢的重要器官,但药物及其代谢产物又可影响肝脏的结构和功能,造成肝脏的损害。药物性肝病是指在药物治疗过程中肝脏受药物本身、代谢产物损害或发生过敏反应所致的医原生疾病。危害包括肝脏血管损害、诱导肝癌和促使肝硬化等。肝细胞变性、坏死主要由毒性代谢产物所致,即亲电子的烷基化、芳基化和酰基化物质与肝细胞内和生命2024的大分子(dna、rna)共价结合而引起肝细胞坏死,也可由细胞色素p450酶氧化还原反应产生的自由基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或非饱和脂肪酸共价结合,产生脂质过氧化物而引起细胞膜损伤,最终导致细胞死亡。随着新药物的不断问世,特别是非处方药不继扩大,患者自行服药及随意加大剂量的可能性增加,药物性肝病的发生率也相应增加。目前所使用的药物中,有1000多种药物能产生肝损伤,在全球所有药物不良反应中,药物性肝病发生率为3%-9%,占所有黄疸住院病例的2%-5%,占成人“急性肝炎”住院病例的10%,药物性肝病临床和病理变化复杂,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缺乏特异性,易被误诊。现对药物性肝病的诊断要点与治疗原则进行归纳、总结如下。?

??1?诊断?

??1.1危险因素药物性肝病的发生受个体差异的影响,其中包括遗传性和获得性因素,诊断时应予以考虑。www.meiword.COM遗传性因素包括细胞色素p450酶的缺陷、乙酰化作用异常、谷胱甘肽合成酶缺陷、谷胱甘肽s-转移酶缺陷、免疫系统遗传变异等,使某些药物对药物的敏感性增加,易于出现药物性肝损。获得性因素包括年龄(大于60岁可能易促进异烟肼、呋喃坦丁引起的肝损,儿童易于出现丙戊酸及水杨酸盐引起的肝损)、性别(女性易出现甲基多巴和呋喃坦丁引起的肝损,男性更易患硫唑嘌呤诱导的肝损)、营养状态(肥胖促进氟烷引起的肝毒性,营养不良和禁食易于引起扑热息痛肝损)、怀孕(大多数四环素诱导的肝病出现在静脉使用四环素的孕妇)等。此外,有过敏体质或有药物过敏史的患者及有慢性肝病、肾功能不全、免疫紊乱的患者均可增加机体对药物毒性的易感性。这些因素在诊断药物性肝病时也应考虑。?

?1.2诊断要素:目前尚无确切的诊断方法及特异性实验诊断,现有的诊断标准仅供临床医师参考,详细询问病史胆关键,需仔细了解;其一患者发病前3个月使用过的药物,包括剂量、用药途径、持续时间及同时使用的其他药物;其二原来有无肝病、有无病毒性肝炎及菜他肝病;其三原发病是否可能累及肝脏;其四有无药物过敏史及过敏性疾病史。药物性肝病的诊断主要依据时间过程特点和临床诊断标准并排除其他因素而确定。?

?1.2.1时间特点从可疑药物给药到发病多数在1周-3个月内,停药后常常数周内可恢复,偶尔再次给药可诱使肝病复发(不可有意给予可疑肝损药物)。?

?1.2.2临床诊断标准具备下述第(1)条加上(2)-(7)条中任何两项,即可诊断;?

?1.2.2.1肝脏损害多在用药后1-4w内出现,但也可在用药数月后出现肝损情况,少数药物的潜伏期可更长;?

?1.2.2.2初发症状可有发热、皮疹、瘙痒等过敏现象;?

?1.2.2.3外周血液中嗜酸粒细胞大于6%;? ???????1.2.2.4肝内胆汁淤积或实质细胞损害等临床和(或)病理征象;?

?1.2.2.5淋巴细胞转化试验或巨噬细胞转化试验阴性;?

?1.2.2.62024病毒性肝炎的血清学指标阴性;(7)偶尔再次给药后又再次发生肝损害。?另外,药物性肝病的诊断需排除其他引起肝损害的疾病:包括肝胆疾病、滥用酒精、自身免疫性疾病引起的肝损害、心功能不全引起的肝缺血等。?

??1.2.3诊断新方法目前超声诊断药物性肝病的研究已有显著突破,有报道称,门静脉增宽是诊断早期药物性肝病的一个客观指标(长期服药门静脉增宽占62%,而肝脏回声增加仅占24%)。?

??1.3注意事项药物性肝病的临床表现复杂,早期的诊断对疾病发展的控制是必不可少的,用药过程中肝功能的监测是早期发现药物性肝病的首选方法,这需要临床医师重视及丰富的经验。?

?2治疗?

??药物性肝病的治疗无特殊性,治疗的前提是确立诊断,通过早期正确的诊断而阻止慢性肝损,一旦明确后采取以下措施,预后较好。?

?2.1停用致病药物一旦确诊或怀疑,应立即停用相关或可疑药物,特别注意的是,化学结构相似的药物也属禁忌。?

??2.2支持治疗卧床休息,避免体力活动,如果无肝性脑病史可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饮食,补充各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保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必要时输注白蛋白或新鲜血浆。????????2.3保肝、退黄治疗患者出现血清转氨酶升高或白蛋白下降等肝功能损害征象时,可给予护肝药物,如凯西莱、肌苷、葡醛内酯、门冬氨酸钾镁等;深度黄疸者可静脉滴注高渗葡萄糖、vitc、还原型谷胱甘肽等,有报道称,腺苷尽氨酸(思美泰)在临床上可安全有效地治疗药物性肝病,尤其是药物引起的肝内胆汁淤积。另外,多烯磷脂酰胆碱是人体不能合成的必需磷脂,可结合于肝细胞膜结构中,对肝细胞再生和重建非常重要,具有保护和修复肝细胞的作用。?

??2.4肾上腺皮质激素?有黄疸、皮疹或重症者,可适量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对急性药物生肝衰竭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2.5积极防治并发症如防治出血、感染、脑水肿、肾衰、肝性昏迷等。?

??2.6特殊解毒药异烟肼用vit?b6,扑热息痛用n-乙酰半胱氨酸,抗胆石药对胆汁淤积性肝损有帮助。?

??2.7人工肝或肝移植对药物性肝损引起不可逆转的肝功能衰竭者可给予人工肝治疗,必要时可行肝移植。?

?2.8防治药物性肝病重在预防,对于某此能损害肝脏的药物临床医生要注意,不要大剂量的超负荷使用,有报道称山莨菪碱能治疗药为我所用性肝病,减轻药物的肝毒性作用,其副作用小,价格低廉,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应用。也有报道称蜂胶对动物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长期服用蜂胶可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2024在药物研究中超临界流体技术的研究_药学论文 第五篇

????????????????????????作者:谭建伟?杨天才?虎亚光?

作者针对在药物研究中超临界流体技术做了一些理论和实践的探讨,包括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在中药和天然药物中的应用以及超临界流体技术用于微粉化,最后对超临界流体技术用于手性药物的分离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药物研究;超临界流体技术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sfc)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新型分离技术,是利用超临界状态下的流体作为萃取剂,从液体或固体中萃取植物中的有效成分并进行分离的方法。超临界流体是指超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状态下的高密度流体。超临界流体具有气体和液体的双重特性,其黏度与气体相似,但扩散系数比液体大得多。当气体处于超临界状态时,其性质介于液体和气体之间的单一相态,具有和液体相近的密度,黏度高于气体,却明显低于液体,扩散系数为液体的10~100倍,因此对物料有较强的渗透和溶解能力,能够将有效成分提取出来。可作为超临界萃取的溶剂种类很多,如co2、乙烷、乙烯、丙烯、甲醇、乙醇和水等。WWw.meiword.cOM目前研究较多、最常用的超临界流体的溶剂是co2。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在医药、化工、食品及环境等领域取得了迅速发展,特别是在天然药物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方面日益受到广泛重视[1]。

?1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在中药和天然药物中的应用

?将临界co2萃取技术应用于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及其制剂提取工艺研究,结合传统剂型的工艺改革,可有效富集生物活性物质,提高收率,改变中药制剂“黑、大、粗”的面貌,是目前中药现代化研究领域的重点内容。利用超临界co2作为溶剂对中药的提取、分离有其独特的优点:?(1)sc-co2的临界温度(31.?1℃)接近室温,在温和条件下提取可防止热敏性物质的降解,使高沸点、低挥发度的物质顺利萃取出来;?(2)co2的临界压力(7.?38mpa)处于中等压力,就目前工业水平其超临界状态一般易于达到;?(3)co2无毒、无味、不燃、不腐蚀,萃取产品无溶剂残留,故能满足对药物、食品等溶剂残留控制质量指标,不会对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同时也不会污染环境;?(4)萃取速度快,效率高,能耗低,且操作参数易于控制,因而能使产品质量稳定;?(5)超临界co2还具有抗氧化灭菌作用,有利于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超临界co2对挥发性成分、低分子质量、低极性和脂溶性成分表现出良好的溶解性能,因而采用超临界萃取技术从天然药物中提取脂溶性成分的研究比较广泛。近年运用该技术从辛夷、川芎、草莓、干姜、茶籽、辣根、金银花、橙皮、芹菜籽等天然药物中提取得到的挥发油及其他药用成分已达数十种。

由于超临界co2的极性较弱,对低分子量的脂肪烃,低极性的亲脂化合物(酯、醚、醛、内酯)有优异的溶解性能,但对强极性和高分子量物质(糖、氨基酸、淀粉、蛋白质等)很难提取,尤其对癌症和心脑血管疾病有显著疗效的多糖类、皂苷类、黄酮类的提取几乎无能为力。 ???????2超临界流体技术用于微粉化

?传统的微粉化方法往往会损伤药效成分,而基于超临界流体沉降技术的微粉化方法条件相对比较温和,因此适用于制备具热敏性、易降解的药物超细颗粒。并且该技术制得的药物颗粒中无溶剂残余,有利于药物后续处理及环境保护。其基本原理是使溶液在极短的时间内达到高度过饱和状态,从而使溶质瞬时析出形成超细颗粒。更重要的是,利用sfp制备的药物粒子粒径小、粒径分布窄、粒子均一及表面圆整,从而该技术在干粉吸入剂的制备中备受国内外研究者的青睐。目前,?sfp用于制备粒径均一的超细粒子的主要方法有超临界溶液快速膨胀法、超临界抗溶剂法和气体饱和溶液法。由于sas法对于控制超微粒子的物理形态在以上方法中占据明显优势,因此在干粉吸入剂的研究中又以sas较为多见[2]。

?3超临界流体技术用于手性药物的分离

?超临界流体色谱采用超临界流体为流动相,具有检测方式和固定相种类多样的特点,在手性分离方面较好地弥补了高效液相色谱和气相色谱的不足,体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与其他液相色谱(lc)相比,?sfc不必要在对映选择性上提供优越性。但与典型的有机液体相比,超临界液体的粘度更小、扩散性更大、流速更高、柱平衡更快,从而可以实现比较快的拆分。采用手性固定相进行手性拆分时,流动相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通常采用co2作为流动相,但是co2对极性化合物的溶解和洗脱能力比较弱,易造成峰形拖尾。因此实际工作中常在co2中加入少量极性溶剂(甲醇、乙醇等)或者添加剂(酸或碱),这样既可覆盖固定相表面的活性部位,又可增加流动相的洗脱强度和选择性。在分离强极性离子型化合物时,有时即使在co2中加入极性改性剂也不能改善洗脱时间和拖尾状况;而加入手性反离子后,离子型化合物与手性反离子形成非离子型的离子对复合物,可被co2洗脱。离子对超临界流体色谱也可以在非手性柱上得以应用。为了达到所要求的对映选择性,柱子的固定相可从多种可能的手性固定相中选择。综合所有这些因素可以找到最佳分离条件。

?4展望

?超临界流体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在药学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仍然有一些问题需要加以解决和完善,包括设备自动化程度的提高以便越来越精确地控制条件参数,规模的不断扩大以适合于工业化和产业化大生产以及应用面的不断扩展是今后该领域研究和应用的主要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朱自强.超临界流体技术原理和应用[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3-4.

[2]金竹萍.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的应用及研究进展[?j].山西化工,?20xx,?27(2):?42-6.

2024药物研究中蛋白质组学的研究_药学论文 第六篇

【摘要】作者针对药物研究中蛋白质组学做了一些理论和实践的探讨,包括蛋白质组学研究近况,并对在药物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药物研究;蛋白质组学

?药物研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基因组技术的发展对药物研究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如何加快药物发现和药物开发的速度,开发有效的药物仍然是药物研究的重点和难点。蛋白质组学作为基因组时代或后基因组时代的核心部分,可以通过直接比较正常体与病变体、给药前后蛋白质图谱的变化弄清疾病的发生发展,发现药物蛋白靶点及药物治疗的分子机制,从而使快速发现更有效的药物成为可能。

?1蛋白质组学研究近况

?1.1蛋白质组学相关概念: 蛋白质组这一概念是1995年由澳大利亚学者[1]最先提出来的,指的在一个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内,一个基因组、一种细胞组织或一种生物体所表达的全部蛋白质。对蛋白质组相关问题的研究称之为蛋白质组学,主要是在整体水平上研究细胞内蛋白质的组成及其活动规律。

?1.2蛋白质组学相关技术: 经典的蛋白质组学研究技术主要包括四大方面:(1)蛋白质的分离技术;(2)蛋白质鉴定技术;(3)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研究技术;(4)大量数据的技术。wWW.meiword.Com其中二维凝胶电泳和质谱技术是蛋白分离纯化鉴定的核心技术。近几年随着蛋白质组学的发展,出现了不少新的研究技术和研究思路,如固相化ph梯度胶条、二维差异凝胶电泳、多维色质联用、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离子化-蛋白质芯片系统,表面等离子共振、同位素亲和标记等技术的发展,不仅优化了普通二维电泳上样量和检测的极限,而且在自动化、特异性和重复性上都有所突破。

?2在药物研究中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蛋白质组学的快速发展,蛋白质组学技术在药物研究领域有着越来越多的应用,为高通量、特异性、快速的进行药物相关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2.1靶点的发现和确认: 药物靶点是指药物在体内的作用结合位点,包括基因位点、受体、酶、离子通道、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筛选与确定新的药物作用靶点不仅为揭示药物的作用机理提供了重要信息,而且对新药的开发研制、建立筛选模型、发现先导化合物等也具有重要意义。

weingarten等用二维电泳和生物质谱联用技术,对调节性t细胞进行了蛋白质组学,寻找与其功能相关的蛋白靶点,以期找到用于治疗多发性硬化症等免疫系统疾病的新药物靶点。hu等对法尼基转移酶抑制剂的抗癌作用机制进行了蛋白质组学研究。他们对药物作用前后的卵巢癌细胞总蛋白进行了双向电泳以及质谱,发现热休克蛋白70在药物作用后表达上调,然后利用热休克蛋白抑制剂和酶联免疫吸附进行了后续研究,他们进一步发现热休克蛋白70能够对法尼基转移酶导致的癌细胞凋亡起到保护作用,而热休克蛋白70的抑制可能成为卵巢癌治疗的新靶点[2]。 ???????2.2耐药相关机制研究中的应用: 在癌症、感染等疾病的治疗中,抗肿瘤、抗菌以及抗病毒等药物的耐药问题已经成为相关疾病难治疗、易复发的主要原因之一。2024耐药机制的探讨已经成为了抗菌药物领域的研究热点。利用该技术,研究人员已经发现了多种与耐药相关的蛋白,如:磷酸丙糖异构酶、hsp27、sorcin等可能与胃癌多药耐药相关;线粒体转录因子a、组蛋白h2b、组蛋白h4、核糖体蛋白l3等可能与结肠癌5-氟尿嘧啶耐药相关;?sigma调控因子rpod和膜孔蛋白f可能与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相关等。这些蛋白的鉴定为深入研究药物耐药性产生机制提供了线索,而且对进一步筛选具有潜在价值的抗多重耐药的药物治疗靶点具有参考价值。

?2.3临床医药研究中的应用: 近年来,蛋白质组学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研究中。蛋白质组学技术高通量、大规模的优势在临床药物研究中得以充分发挥。例如:根据不同病理过程中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的变化,筛选疾病特异性发生变化的蛋白质,把这些特异的与疾病相关的蛋白质作为生物标志物进行疾病筛查和分期、分型;根据不同治疗、用药阶段蛋白质表达发生变化的情况,筛选病程、药物作用相关的蛋白,利用这些蛋白标志物进行病程和用药时机的选择等;根据生物标志物在不同疾病中的变化,从而辨别疾病的性质和进程,对预后进行判断等。eberini等研究了佐剂关节炎大鼠模型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前后血清蛋白质表达图谱的变化,发现不同的药物对血清蛋白质表达水平的影响不同,而且血清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与炎症参数如关节肿胀等平行。此研究表明,通过研究用药前后蛋白质谱的变化可以判断药物的疗效,进而为临床选择用药及观察疗效提供有力依据。

?3展望

?蛋白质与蛋白质相互作用,交叉形成复杂的网络系统,是各项生命活动的基础。从先导化合物设计、靶点的寻找与确认,到药物疗效和毒性的评价,最终到临床个体化给药的实现,都是蛋白质组学发挥其技术的舞台。蛋白质组学技术为新药研发提供了新的思路,无疑将对药物研究起到强大的推动作用,将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易红,杨轶轩,陈主初,等.应用蛋白质组学技术筛选胃癌耐药相关蛋白质[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xx,33(3):267-76.

[2]乐军,蒋晓飞,梁莉,吕元.蛋白质组学多重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j].中国抗生素杂志,?20xx,31(8):?496-500.

珍珠岩助滤剂的毒性检测_药学论文 第七篇

关键字:??珍珠岩助滤剂??毒性检测?

珍珠岩助滤剂是一种由非晶玻璃体组成的白色固体粉末,主要成分是钾、钠和铝硅酸盐,无臭无味,不含有机物,除用于医药、石油、化工等工业中多种用途的过滤外,也用做啤酒、软饮料、食用油等食品工业的加工过滤。本文依据《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对珍珠岩助滤剂进行了毒理学试验,检测其毒性作用。

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各组动物均未发现中毒症状,无死亡。用horn法计算ld50大于10?000?mg/kg,根据急性毒性分级标准属实际无毒级。

微核试验结果显示阳性对照组微核率22.5%,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各实验组微核率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试验结果为阴性,说明该试样对小鼠骨髓细胞不引起致突变作用。

畸形率各实验组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与阳性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结果为阴性,说明该受试物未引起小鼠畸形。

ames试验表明,各实验组加与不加s9均未引起回复突变菌落数明显增加(与阴性回变数比值小于2.0),试验结果为阴性,说明该受试物无诱发细菌基因突变的作用。

小鼠经口急性毒性试验、小鼠微核试验、ames试验及小鼠畸形试验结果表明,珍珠岩助滤剂无一般毒性,致突变等不良作用。

浅析中专药剂专业药理学与药物治疗学基础教学_药学论文 第八篇

论文关键词:药剂专业?调查?药理学?教学?

论文摘要:通过对我校药剂专业毕业生、实习生,实习单位带教人员进行调查问卷、访谈,针对发现的问题,对药剂专业《药理学与药物治疗学基础》的教学进行改革尝试,力求培养实用型人才。?

《药理学与药物治疗学基础》是中等卫生职业教育药剂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药理学和药物治疗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常用药物的作用、用途和不良反应,熟悉常见疾病的药物治疗一般原则和基本治疗方案,了解重点药物的作用机制,为指导合理用药,预防和监测药物不良反应,开展药学服务和从事药剂专业岗位工作奠定良好基础。近几年我校药剂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于社会零售药店、医院药房等,为了使学生能学以致用,具备较强岗位适应性,成为面向基层的技能型高素质型药学人才,我们通过对医药企业实习的学生及相应带教人员等进行调查和访谈,从中获得一些对教学改革有益的意见和建议。?

1?研究方法与结果?

1.1?对象与方法?

对本校20xx年药剂专业毕业后在药店工作的学生,共31名进行问卷调查;对有我校实习生的药店带教人员、店长进行个人深入访谈;对药店的部分员工进行小组访谈。?

1.2?结果?

1.2.1?从事职业?

本次调查共收有效问卷31份,其中25人占(80.6%)从事药店营业员工作,2人(占6.5%)为收银员,4人(占12.9%)为库房管理员。wWW.meiword.coM?

1.2.2?工作情况?

(1)能承担药品销售工作的时间:?有17人(占54.8%)能在两周到一个月时间中能承担药品销售工作;有8人(占25.8%)能在一至三个月能承担药品销售工作;只有1人(占3.2%)能在零至两周内可以承担药品销售工作。?

(2)与非药剂专业毕业同事相比,学生认为自己的优势:有16人(占51.6%)认为自己与非药剂专业毕业同事相比,在医药专业知识方面更强,有7人(占22.6%)认为自己与非药剂专业毕业同事相比没有优势,有4人(占12.9%)认为自己沟通能力上有优势。?

1.2.3?用药指导情况?

(1)据统计当顾客咨询选用药物时,仅有38.7%的学生能做到询问用药者情况后自行判断,有32.3%的学生向顾客2024反馈疗效好的药品,有22.6%的学生则向顾客2024店里销量最好的药品,更有极少数(占3.2%)学生2024上经常看到药品或请顾客咨询坐诊医师。当顾客咨询药物情况的时候,有90.3%的学生能说出药物用量,83.9%的学生能说出药物用法,87.1%的学生能说出药物的作用;但仅有54.8%的学生能说出药物的注意事项,51.6%的学生能说出药物的禁忌症,35.5%的学生能说出药物的不良反应。?

(2)据统计学生最擅长2024药物中居前三位的药物分别是:感冒、清热解毒药,儿科用药和抗生素。最不擅长2024的药物中居前三位的药物分别是:心血管药物,肝胆消化系统药物、中药品种。有38.7%的学生能把大多数常用药物商品名和通用名相对应,有32.3%的学生只能把3/4的常用药物商品名与通用名相对应。当顾客问及某药品疗效时,有51.6%的学生按药品说明书进行介绍,仅有25.8%的学生按药理学知识介绍。?

(3)通过对实习生的访谈得知,顾客询问最多的问题依次为药品成份、功效、用法、用量、副作用等。而学生在实习及工作中感到自己比较欠缺的正是2024药品的成分、含量、用法、用量等专业知识,觉得学校的学习实用性不强,到了实际工作中对药品非常陌生。?

2?讨论?

通过以上数据和访谈情况表明,学生在学校期间掌握的理论知识有限,以致在实际工作中出现药品专业知识欠缺,不能与临床需要相结合做好用药指导工作,不能很快适应工作等问题,为此,我们在药剂专业《药理学与药物治疗学基础》的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改革,力求培养实用型人才。?

2.1?整合教学内容,力求“新、实、精”?

“新”——?随着医药事业迅猛发展,药物的更新换代加速,一些药物的作用机制不断被深入认识,提出了很多新的观点和药物作用靶点。在教学中增加一些临床应用较多,但课本没有提及或者没有作为重点药物提及的内容,如磷酸二酯酶ⅲ抑制剂:西洛他唑,能够可逆性抑制多种原因引起的血小板聚集,临床广泛用于改善慢性动脉硬化性闭塞引起的慢性溃疡、疼痛、发冷及间歇性趾行等症状[2]。还通过开展专题讲座,给学生介绍某一领域最新的研究进展,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更好地与临床用药接轨。如:“糖尿病的治疗与护理”,“高血压的合理用药”,“抗生素滥用的危害”等讲座,既可更新药理学知识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实”,即理论联系实际,在临床及日常生活中,药物商品名众多,一种药有好几个商品名,而教材上的药名基本上是以通用名为主,以至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对药品非常陌生,针对这一难题,在课堂教学中尽量给学生多介绍常用药物的商品名,讲解药物商品名与通用名的关系,例如:芬必得/芬尼康/芬力克的有效成分均为解热镇痛药布洛芬;严迪即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罗红霉素;沐舒坦/乐舒痰/润津的有效成份均为祛痰药氨溴索。同时,以课后作业形式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药店、医院药房2024药物商品名,并相互交流讨论,以班级为单位登记2024成册。这样既增强了教学内容实用性,也使学生能很快适应实际工作,当面对品种繁多的药品时能根据其通用名判断主要药理作用、用途及不良反应。? “精”,充分利用各种媒体,精心设计课件,使教学内容少而精,重点突出。重点讲解各章节的代表药物,其他一般药物只讲解其特点或者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带头问题找答案自主学习,例如:讲授利尿药一章时,先带着学生复习生理学中尿液生成的基础知识,再讲解药物对尿液生成的影响机制,进而提出问题:“按药物作用部位不同,利尿药如何分类?各类利尿药作用特点是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利尿药相关知识并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完成利尿药作用比较表,最后由老师总结评价。既避免上课“满堂灌”,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另外,临床上为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及降低医疗费用,通常会使用复方制剂(一般由于2种或2种以上药物组成)。在药理学教学过程中,相关章节选择一至两种有代表性的复方制剂,向学生介绍其主要成分,各自药理作用及联合用药的优缺点,例如:常用感冒药白加黑(美息伪麻片),由对乙酰氨基酚、伪麻黄碱、右美沙芬、苯海拉明(夜片中含有)组成。其中,对乙酰氨基酚为非甾体类抗炎药,具有解热镇痛作用,能缓解感冒发热、四肢酸痛、头痛、咽痛等症状。伪麻黄碱为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选择收缩上呼吸道血管,缓解鼻咽部黏膜充血、肿胀,使鼻塞症状减轻,但对全身血管影响较小,对心率血压几乎无影响。右美沙芬为中枢性镇咳药,非麻醉性镇咳药,作用强度与可待因相等或稍强,但无成瘾性,治疗剂量不抑制呼吸中枢,不良反应少,有效抑制咳嗽症状。而在夜片中增加了h1受体阻断剂苯海拉明,具有抗过敏镇静作用,能帮助病人入睡。这几种药物联合使用能同时减轻感冒常见的发热、头痛、咽痛、四肢酸痛、咳嗽等多种症状,也减少各药的用量,进而减少药物不良反应。通过对复方制剂各组分药理作用、不良反应及联合用药原理的讲解,有助于新旧知识相互串联,也有利于学生掌握临床合理用药指导。?

2.2?加强药理学实训课程?

实训教学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关键[3]。依据药剂专业学生毕业从事的工作岗位需要,在校企合作行业专家共同指导下,将我校药剂专业药理学课时分配进行了调整,总课时为114学时,理论及动物实验课时96学时,实训课时18学时。实训内容的选取以药品零售服务和药房药学服务两个岗位的职业活动为导向,突出零售药店、医院药房常用药物的作用、用途和不良反应,突出用药指导知识。以模拟药房为平台,通过角色扮演驻店药师、顾客、患者、零售药店营员等,开展药品说明书的阅读和使用、用药指导、用药咨询、处方审核等技能实训。教学中通过教师讲解分解任务,学生分组自主策划并亲自实践完成从询问病情、阅读药品说明书、复方药物成分明确药品作用、用途及不良反应到提供用药指导等一系列药学服务过程,做到“教—学—做”有机结合,有效缩短了药理学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学以致用,更体现职业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念。?

参考文献:?

[1]?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全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2024药剂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m].:卫生出版社,20xx.?

[2]?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化学药和生物制品卷[m].:卫生出版社,20xx:3811.?

[3]?陈穗.药学专业高职教育改革的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xx:24(8):8-9.

我国中药出口欧盟的策略探析_药学论文 第九篇

?20xx?年5?月1?日开始,欧盟传统草药产品指令在欧盟成员国全面实施,欧盟市场将不允许销售未经注册的草药产品,这意味着中药在欧盟的销售将会遭遇技术性壁垒以外的法规限制,中药企业以后如何出口欧盟市场,是海内外学者以及中药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欧盟对中药产品的监管

?欧盟主管药品管理的部门是欧盟委员会企业与工业总司(eidg)和总部设在英国伦敦的欧盟药品评审委员会(emea)。

?欧盟委员会企业与工业总司(eidg)负责2024药品立法动议以及药品许可销售的建议等职责。欧洲药品局(european?medicineagency,简称emea?)?成立于1995?年2?月1?日,其前身叫欧洲药品注册审评局(european?agencyfor?the?evaluation?of?medicineproducts),是药品上市许可审批的机构,主要职责是通过审评和监督人用药品和兽药的使用来保护和改善人和动物的健康,负责对欧盟人用药品和兽药的上市许可申请进行科学审评;通过药品监督网络不断监督药品的安全,对已上市但产生副作用的药品的收益和风险变化报告采取恰当的措施;有权规定动物食品中的兽药药品残留安全限值;负责欧盟医药领域的创新和研究。WwW.meiword.COm欧洲药品局总部位于英国伦敦,现下设6个专家委员会:人用药品委员会(chmp)、兽用药品委员会(cvmp)、孤儿药品委员会(comp)、草药产品委员会(chmp)、儿科药品委员会(pdco)、高级治疗产品委员会(cat)。

?与中药关系最为密切相关的机构是欧洲药品局下属的草药产品委员会(the?committee?on?herbalmedicinal?products),具体职责是制订欧盟草药产品质量标准;制定草药产品申报程序;制订欧盟药材、药材原料及混合物目录;协调解决各成员国就传统草药产品注册提出的2024问题。

?在欧盟市场,中药根据欧盟及其成员国相关管理法规规定可按不同的产品类别进行销售:含有动物、矿物质等非植物成分以及化学成分物质的中药,按照欧盟药品管理统一指令council?directive20xx/83/eec?规定,在进行销售前,必须取得emea?或欧盟成员国的销售许可证书。只含有植物成分的中药可纳入草药、传统草药产品、食品、食品补充剂、化妆品及医疗器械范畴管理,适应相应的管理法规。中药如果按照传统草药产品进行销售,需按照20xx年4?月1?日颁布的传统草药产品指令council?directive?20xx/24/eec?的规定,必须进行药品简化注册。

?欧盟药品注册申请程序分为三种。一种是集中注册程序,即申请医药公司只需要向emea?提交一份药品上市销售许可申请,一旦获得批准,便可以在欧盟所有成员国、冰岛、挪威以及列支敦士登销售。从欧盟药品局收到申请资料到人用药品委员会做出审评结果,规定的最长期限是210?天。生物技术产品、孤儿药及含有新的活性成分的药品只能选择集中程序,即只能向位于伦敦的emea的总部进行申报,获准后可同时进入欧盟所有成员国市场销售。另一种是相互承认程序,即已经在欧盟某一成员国获得药品销售许可证书,便可以根据该国与其他欧盟成员国相互承认的程序获得其他欧盟成员国的销售许可,进入其他欧盟成员国销售。申请人将申请资料直接递交给计划申请上市的成员国,即相关成员国(concerned?member?state),申请人同时需要已批准上市的成员国即参考成员国(reference?memberstate)做出评估报告,按照欧盟法规规定参考成员国在90天内必须做出评估报告,发送给申请人和相关成员国,相关成员国也需在90?天内做出审评意见。第三种是分散注册程序,即申请人未获得任何成员国的销售许可,计划在2-3?个欧盟成员国国内同时申请上市,申请人必须选择一个成员国为参考成员国,由其在120?天内做出评估报告,发送给申请人和相关成员国,相关成员国需在90?天内做出审评意见。对于相互认可程序和分散注册程序,如果参考成员国和相关成员国对各自的审评具有分歧,则统一由欧洲药品局进行协调。

?如果中药按照食品、食品补充剂、化妆品及医疗器械在欧盟市场进行销售,则由欧盟委员会健康与消费者保护总司(sanco)管理,欧盟委员会健康与消费者保护总司负责欧盟的食品、化妆品、医疗器械等产品的安全和监督管理,其总部位于比利时。

?二、我国中药出口欧盟遇到的主要问题

?据ims?health?机构统计,20xx?年欧盟草药产品市场年产值将近39?亿欧元,而且逐年呈递增趋势,其中位列前5?名的国家是德国、法国、意大利和英国,分别占总产值的39%、21%、8%、6%、5%。从20?世纪80?年代中药正式出口海外市场以来,欧盟一直是我国中药出口的主要市场,但截至20xx?年,中药出口欧盟只有约1.7亿欧元,在欧盟草药产品市场中的占有率极低。随着20xx?年欧盟传统草药产品指令规定的草药产品的7?年过渡期限的结束,一直困扰中药出口欧盟的市场准入、绿色技术壁垒等问题也会越来越突出。现在中药出口欧盟遇到的问题有两个方面。

?(一)中药出口欧盟的市场准入问题

?20xx年年初,作为我国中药传统出口市场的英国,海关突然加大了对中药进口检查的力度,大批中药被抽检认为不符合英国法律规定,被英国当局没收销毁,出口厂商和进口商损失惨重,中药又一次遭遇了严重的市场准入问题。根据英国1968?药品法和英国外来药品指导(ethic?medicineguide)的规定,对于外来的医疗性产品可以以草药、草药补充剂、食品、化妆品身份来界定。若按食品和草药销售,可以免除注册管理,符合食品和草药的相关管理规定。如按照草药补充剂进行准入销售,中药必须符合产品组成的要求,不能含有非草药外的活性成分,不能进行功能方面的描述,产品名称不能使用所使用的植物名称,产品信息必须使用英文等2024草药补充剂的相关规定。在欧盟传统草药产品指令正式实施前,草药补充剂在英国也是免于注册的。但多数中药出口商均不了解英国药品法的详细规定,不知道产品准入时如何归类,按照哪种类别进行申报,对于药品、草药、草药补充剂以及食品的进口规定也不清楚,从而导致产品准入时不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况屡屡发生。英国以外的欧盟成员国药品主管当局对中药的管理由于缺乏法律依据,对中药的监管更为随机混乱,经常出现中药在进口时被进口国海关认为不符合规定而查扣退货的事件。

?(二)中药出口欧盟的绿色技术壁垒问题

?中药领域的技术壁垒是指那些对中药的国际交易构成不合理限制的技术法规,技术标准,或其他技术要求的程序等一系列的技术性措施。

?1992?年8?月欧盟规定对于具有严重健康风险的35种植物以及含有这些植物成分的食品补充剂禁止进口销售,其中就包括马钱子以及乌头属植物(aconite?family)等中药。

?1993?年比利时报道有11?例患者服用含有中草药防已和厚朴成分的减肥药后出现广泛肾间质纤维化病例;1999?年8?月英国报道患者在服用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药材关木通后出现肾功能衰竭事件。这些事件报道后,欧盟加强了对中药进口的监管,欧盟成员国均禁止使用关防己、关木通等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药材。

?欧盟及各成员国还对中药设置了有害物残留量、重金属以及毒性药材等严格的进口规定。有害物残留量主要是指中药中二氧化硫、黄曲霉毒素以及杀虫剂和除草剂的残留等。欧盟规定食品补充剂中黄曲霉毒素(b1,b2,g1,g2)的总含量均不得超过2.5ppb,黄曲霉毒素(b1)不得超过2.5ppb;二氧化硫、杀虫剂和除草剂的残留则要求低于0.01ppm。欧盟还规定食品补充剂中重金属如下:铅(pb)低3.0ppm,汞(hg)低于0.1ppm,鎘(cd)和砷(as)均低于1.0ppm。

?20xx年emea在网站发表声明提醒消费者注意对于健康有风险的含细辛醚、草蒿脑的草药产品,这也直接影响了含细辛醚的细辛、石菖蒲、鹤虱以及含草蒿脑的罗勒、月桂、茴香和八角等中药的进口销售。

?20xx?年3?月日本福岛核电站核辐射事故后,欧盟对于先前允许一定剂量辐照灭菌的中药设置了更为严格的辐射残留指标,甚至对于有些产品规定不得采用辐照灭菌。

?综合上述,现阶段中药在欧盟市场遭遇了有害物残留量的限定、重金属含量的限定、中药成分的规定以及灭菌方式的规定等技术壁垒问题。 ???????三、我国中药出口欧盟市场的策略选择

?在当前欧盟传统草药产品法规在欧盟所有成员国正式全面实施的情况下,中药产品要想顺利出口欧盟市场,中药企业必须对欧盟2024中药的管理法规有一个全面的识,了解欧盟各成员国对中药的监管动态,采取有效的产品质量、产品归类、产品准入和市场选择等策略,成功出口欧盟市场。

?1.?产品质量策略

?针对有害物残留量的限定、中药成分的规定以及灭菌方式的规定等欧盟绿色技术壁垒,中药企业应从源头上提高中药产品的质量。首先按照国家“gap”标准和绿色植物标准,建立具有特色优势的高标准中药材示范种植园,进行良种选育,严格控制重金属和农药残留量、加快病虫害防治等高新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其次对中药中的动物、矿物成分,尤其属于欧盟禁止的植物成分,要寻找可以替代的植物,然后进行实验室、临床研究,在保持原有药品疗效的基础上进行成分替换,开发符合欧盟和产品申请的参考成员国(referencemember?state)法规要求的出口产品。

?2.?产品归类策略

?对于适宜出口欧盟的中药,将产品按照欧盟市场目前可以接受的形式具体分为草药、草药产品、食品、食品补充剂、化妆品以及医疗器械。对于经过物理方式处理加工的中草药,如进行切割、压碎以及研磨成粉状,均可按照草药来对待。对于中草药制剂以及中成药,可以按照草药产品或食品补充剂来对待。如“当归丸”、“六味地黄丸”等。对于中国传统药食两用的产品,如枸杞等,既可以按照中草药也可以按照食品来分类,但如果按照食品来对待,要服从欧盟食品指令council?directive178/20xx/eec?的规定,需要符合指令规定的添加剂成份、卫生学、黄曲霉毒素、杀虫剂、除草剂以及辐照残留等规定。对人体皮肤具有一定治疗作用的软膏类中药产品,可按照化妆品的身份归类,服从化妆品指令council?directive76/768/eec?的规定。而对于外用贴剂类中药产品,还可以考虑按照医疗器械的身份进行归类,服从欧盟医疗器械指令council?directive93/42/eec的规定。

?3.?产品准入策略

?根据欧盟对于草药、草药产品、食品、食品补充剂、化妆品以及医疗器械的管理规定,中药准入欧盟市场可采用由易到难的准入策略。首先应考虑按照食品、食品补充剂或草药的方式准入,因为食品、食品补充剂和草药不需要经过复杂的药品注册程序,只需要符合欧盟成员国对食品、食品补充剂或草药的相关管理规定。其次,应考虑按照化妆品或医疗器械的方式准入注册,相对于草药产品的注册来讲,化妆品或医疗器械的注册难度较小,费用也较低。最后,中药可以考虑按照草药产品身份准入,但要进行药品简化注册,此种方式费用较高,注册难度大。传统草药产品指令规定,传统草药产品在申请日之前至少有30?年的药用历史,其中包括在欧盟使用至少15年的历史。仅这条规定,就使所有的中药企业望而至步,截止20xx?年9?月底,只有兰州佛慈制药有限公司一家中药企业提交了欧盟传统草药产品的注册申请。

?4.?市场选择策略

?虽然传统草药产品指令在欧盟各成员国已经全面实施,但欧盟各成员国对指令的执行力度各不相同,对中药的监管程度也大不一样。目前在荷兰、比利时等国对中药的监管仍较为宽松,许多复方中成药仍旧可以按照食品补充剂的身份进口销售。但在英国,只有符合英国外来药品指导(ethicmedicine?guide)规定的中草药可以自由进口销售,草药补充剂已不允许自由进口,只有中医诊所的注册中医师可以使用。故中药出口应首选荷兰、比利时为主要准入市场,其次选择英国市场准入欧盟较为适宜。▲

参考文献:

[1]翁新愚.中药国外注册指南[m]?.:卫生出版社,20xx.11.

[2]傅俊英,贾谦.加强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实现中医药可持续发展[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xx,6(4)?.p.13

[3]?郝静.?浅议中药国际化中的技术壁垒[j].?黑龙江对外经贸,20xx,2,p.33-34。

[4]?么厉,肖诗鹰,刘铀华.国内外中药市场[m].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xx

农药混剂联合毒性评价_药学论文 第十篇

关键字:??农药混剂?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材料和配制

1.1.1 试剂品级和来源 试验农药均为工业品级原药。76.5%甲基对硫磷、80%丙溴磷、88%氧乐果、85%敌敌畏由天津农药总厂提供;85%水胺硫磷、90%马拉硫磷、90%甲氰菊酯、84.5%氰戊菊酯、94%高效氯氰菊酯、97%灭多威由华戎生物激素厂提供;99%溴氰菊酯由天津艾格福(agrevo)公司提供;95%速灭威、98%异丙威由上海东风农药厂提供;98%辛硫磷由东方农药厂提供;90%甲胺磷由石家庄农药厂提供;吐温80由广州南方化玻公司进口分装;花生油为市售商品。

1.1.2 配制 除水溶性农药用蒸馏水配制外,其它农药均加入适量吐温80作为助溶剂,搅拌混匀使与农药充分接触,再加入蒸馏水配制成混悬液备用。

1.2 试验动物

wistar大鼠,清洁级,体重180~220g。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研究所繁育场提供。将受试动物按体重随机分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

1.3 染毒剂量和方法

1.3.1 染毒剂量 根据统计计算毒性参数的方法,每一项ld50按等比梯度设定5~8剂量组。

1.3.2 染毒方法 动物禁食12h后,单剂一次经口染毒,混剂按等毒所需剂量分别灌胃给药,2次给药间隔8秒,根据“农药登记毒理学试验方法”对染毒大鼠连续观察2周,记录动物症状发生时间、中毒表现、死亡时间和死亡数。

1.4 资料的统计

1.4.1 ld50的计算 依照bliss法 计算单剂和混剂的ld50及95%可信限,并获得相应的对数剂量-效应回归方程。wwW.meiword.cOM

1.4.2 联合作用方式的判断 采用harris法[2],根据各单剂的ld50及95%可信限计算混配农药的预期ld50及95%可信限,再计算预期ld50与观察ld50的比值,称毒性比(tr)。tr等于1且预期与观察ld50的95%可信限互相覆盖,为相加作用;tr>1,预期与观察ld50的95%可信限不互相覆盖,为协同作用;tr<1,预期与观察ld50的95%可信限不互相覆盖,为拮抗作用。

2 结果

2.1 中毒症状

2.1.1 有机磷与有机磷混配 大鼠经口灌服有机磷农药各种单剂后在出现症状的潜伏期、高峰期、死亡、恢复等过程基本相似,不同农药之间只是症状的出现和维持时间及程度上差异,均相继出现流涎、肌束震颤、全身震颤、抽搐、惊厥、出汗、呼吸抑制、紫绀、死亡等典型的胆碱能危象的表现。2种有机磷混配给药与单剂的上述过程相似,在症状的出现时间、持续时间和程度上有差异。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氧乐果和辛硫磷,混配染毒后约1h出现肌无力、四肢瘫软,可持续2~3天。

2.1.2 有机磷与拟除虫菊酯类混配 动物染毒后一般首先出现胆碱能症状,如流涎、震颤、抽搐等,继而出现ⅱ型拟除虫菊酯类症状(cs症候群),其中包括震颤、流涎、步态不稳、肌紧张、舞蹈样扭动、惊厥,并可致死亡。幸存的动物上述症状仍可持续数日。值得指出的是辛硫磷与氰戊菊酯混配给药后出现四肢无力,持续2日后两后肢瘫痪,但可在4日内恢复,提示有一过性肌无力发生,两单剂均未出现上述症状。

2.1.3 有机磷与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混配 与大鼠经口灌服有机磷农药后出现的症状基本相似,但潜伏期、高峰期、死亡、恢复期均明显缩短。

总之,混配农药中毒的症状潜伏期短、死亡较快,但症状持续时间较单剂相对为长。各组死亡动物大体解剖肉眼观察未见明显病变。

3 讨论

本研究对国内常用的8种有机磷、4种拟除虫菊酯、3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组成的13对等毒剂量混剂的联合急性毒性作用进行了评价。按harris法评价的结果表明:在有机磷混剂中辛硫磷+甲基对硫磷呈拮抗作用,甲胺磷+丙溴磷、敌敌畏+氧乐果混配为相加作用;在有机磷与拟除虫菊酯类混配后,除敌敌畏+溴氰菊酯和辛硫磷+氰戊菊酯为相加作用外,其它4对混配均为协同作用;在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的混剂中,甲基对硫磷+灭多威为拮抗作用,辛硫磷+灭多威、甲胺磷+速灭威为相加作用,马拉硫磷+异丙威为协同作用。

从各混剂实测毒性与按harris法计算的预期毒性相比较,观察到混配后的毒性发生一些改变。本研究所用的3类农药按化学结构均属酯类。这些农药进入机体后即可抑制体内的酯酶系统,如乙酰胆碱酯酶(ache),也可与酶结合(b-酯酶等)或被水解(如a-酯酶)[3]。当2种农药同时进入机体后,酯酶体系负荷、应激能力与给予单剂时不同,因此即使按等毒剂量混配后给动物染毒也会引起代谢途径和速率的变化,致使总体毒性发生改变。如jokanovic等证实,b-酯酶通过水解酯键或通过其活性部位与有机磷酸酯结合的2种机制,在有机磷酸酯解毒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4]。由于各种有机磷酸酯对b-酯酶的亲和力不同,因此在与其他农药混配时就有可能使毒性发生变化。

3.1 有机磷与有机磷混配的联合作用

有机磷与有机磷混配因作用靶位点相同,理应呈相加作用。keplinger等对101对有机磷与有机磷、有机磷与有机氯进行了联合作用评价,结果为80对有相加作用、9对大于相加作用、12对小于相加作用[5]。曾有人对甲基对硫磷与多种有机磷(蝇毒磷、育畜磷、乐果、敌恶磷、乙拌磷、丰索磷、乙基对硫磷、磷胺、敌百虫)混配毒性进行了研究,也主要呈亚相加作用或是相加作用[6]。敌敌畏与其他22种有机磷杀虫剂混配未呈协同作用,而与马拉硫磷混配呈现明显的增毒作用[7]。这些报告表明有机磷与有机磷混配多为相加作用。本研究结果与上述报告基本一致,我们研究的3对混配中2对为相加作用,仅甲基对硫磷+辛硫磷混配的毒性比为0.61,属拮抗作用。众所周知,单剂有机磷农药主要代谢途径为氧化、水解、谷胱甘肽转移以及代谢产物的结合反应等,各途径处在动态平衡中。就水解作用而言,很多抗胆碱酯酶的有机磷酸酯是由一组被称为a-酯酶或对氧磷酶水解的。该酶存在于血浆和肝内质网中,可通过裂解酸酐键、p-f、p-cn或酯键水解许多有机磷[8]。sultatos曾证实对硫磷与毒死蜱混合,动物体内产生的对氧磷与对硝基酚减少,表明对硫磷的氧化作用减少;而水解作用、谷胱甘肽转移酶增强,致使脱甲基和脱芳基产物增多,毒性降低,认为可能是毒死蜱抑制了对硫磷的氧化作用[9]。辛硫磷+甲基对硫磷发生拮抗作用的机制,可以从单剂和混剂的对数剂量-效应曲线的斜率改变看出,毒物在达到相同效应时剂量发生了改变。2药单剂的斜率分别为3.77和5.36,等毒混配后的斜率为10.19,这除了生物变异因素以外,提示可能有毒代动力学的变化,即表明毒物在体内的吸收速率和代谢过程发生了变化。根据sultatos的实验结果,可能除了辛硫磷抑制甲基对硫磷的氧化作用外,还可能与甲基对硫磷竞争肝微粒体氧化酶,致使生成甲基对氧磷减少而转向脱芳基解毒途径。另外,从等价毒性可知,该甲基对硫磷毒性较辛硫磷大83倍,辛硫磷要达到抑制ache的阈浓度就必需占有较多的活性位点,因此会与甲基对硫磷竞争活性位点,使生成的甲基对氧磷也不能磷酰化ache,而有机会被a-酯酶水解使总体毒性降低。 3.2 有机磷与拟除虫菊酯混配的联合作用

本研究涉及的6对有机磷和拟除虫菊酯的混剂中有4对为协同作用:辛硫磷+溴氰菊酯、辛硫磷+高效氯氰菊酯、水胺硫磷+甲氰菊酯、甲基对硫磷+高效氯氰菊酯;辛硫磷+氰戊菊酯混配属相加作用,但毒性是预期毒性的1.5倍;敌敌畏+溴氰菊酯混配也为相加作用,毒性有一定的降低,即所谓亚相加作用(毒性比为0.76)。拟除虫菊酯类在哺乳动物体内主要代谢途径是酯键的水解,其中b-酯酶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经口染毒时可迅速被水解而解毒。此外,gauhan等也证实哺乳动物的酯酶对有机磷抑制作用十分敏感,酯酶抑制后可使氰戊菊酯毒性增加25倍[10]。也有报道认为,在拟除虫菊酯代谢过程中除了酯酶水解作用外,肝微粒体氧化酶体系的氧化也起到一定的作用。当有机磷与拟除虫菊酯类混配时,有机磷可抑制肝微粒体酶,或与拟除虫菊酯类竞争b-酯酶,或竞争微粒体氧化酶而使拟除虫菊酯类代谢延缓,使拟除虫菊酯毒性增加[11]。这与酯酶受抑制后,拟除虫菊酯的水解减少2024[12]。有人研究了溴氰菊酯与多种有机磷的联合作用性质,其中与氧乐果、敌敌畏、益棉磷混配时毒性增加,而与乙酰甲胺磷、久效磷、磷胺、甲基对硫磷混配时毒性未增加[13]。我们的实验结果也是多呈协同作用,与以往的报道基本一致。但我们研究中,未见敌敌畏与溴氰菊酯混配时毒性增强,与上述报道不一致,原因可能与所用药品品级和染毒方式不同2024。我们的药剂为原药并同时给药,文献中用的是乳油,先给敌敌畏,间隔一段时间再给溴氰菊酯。

拟除虫菊酯类不仅仅是作用于钠离子闸门,还可拮抗γ-氨基丁酸介导的神经系统抑制作用,改变烟碱样胆碱能递质的传递,增加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等[14]。另有报道指出某些拟除虫菊酯与乙酰胆碱受体有高度亲和力[15]。与有机磷混配引起的毒性增加是否与上述机制2024尚待研究。

3.3 有机磷与氨基甲酸酯混配的联合作用

本研究涉及的4对有机磷与氨基甲酸酯混配农药中有2对为相加作用,协同和拮抗作用的各1对。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与有机磷作用的靶作用点相同,混配后联合作用应属相加。但本研究中甲基对硫磷与灭多威混配后对大鼠急性经口毒性降低(毒性比为0.73),呈拮抗作用。曾有人报道了乐果与灭多威混配呈拮抗作用[16]。欧晓明等用6种方法研究甲基对硫磷与硫双灭多威对昆虫的毒性,结果均呈拮抗作用[17]。lange等对氨基甲酸酯能明显降低甲基对硫磷毒性的解释是认为硫代氨基甲酸酯与甲基对硫磷竞争微粒体氧化酶的结果,延缓了甲基对氧磷的生成[18]。而hayes等认为是硫代氨基甲酸酯暂时占领了ache的活性位点,因而阻止了甲基对氧磷对ache的磷酰化作用,使体内对氧磷酶能有机会对甲基对氧磷进行水解[6]。mansour等对11种有机磷与2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混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2种毒性强的农药混配时,一般会呈现拮抗作用[19]。汤晓勇等对甲基对硫磷与灭多威混配的毒代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两药混配后引起了ache抑制时间后延,脱烷基代谢物和对硝基酚的生成延后(待发表),提供了甲基对硫磷和灭多威发生拮抗作用的毒代动力学的依据。

马拉硫磷与异丙威混配表现出协同作用。2024马拉硫磷与其它农药混配发生协同作用的报告很多,都证实凡能抑制体内马拉硫磷代谢的羧酸酯酶均可增加马拉硫磷的毒性[20],这可能因羧酸酯酶被抑制后,马拉硫磷分解代谢减慢,致使其能有更多的“机会”使ache磷酰化。mansour等认为被增毒的是混剂中的低毒农药,增毒机制是由于高毒农药对解毒酶有较快的亲和反应,与羧酸酯酶或其它酶形成了稳定的底物-酶复合物,从而阻断了解毒酶对低毒化合物的催化作用,使本来毒性低的农药在体内不被代谢而发挥毒性作用[19]。

总之,混剂的毒性改变是农药在体内行为的综合反映,农药混配引起代谢途径的改变常是主要的原因。由于每种农药代谢途径有很大不同,为了对农药混配的联合作用性质作出预测,必须分别进行毒代动力学研究。

目前在联合作用评价中一些方法、术语尚不统一,给资料的比较带来困难。yth等用27种毒物作两两配对,组成350对混合物进行联合毒性实验,提出了评价联合作用性质的经验范围(0.4~2.5)[21],与keplinger等用于评价联合作用性质的数值范围(0.57~1.75)有很大差别[5],使同一试验结果得出不同联合作用性质的评价。本研究仅以一个等毒剂量的结果来评价联合作用性质尚不能代表不同配比联合作用性质[22]。而一些设计多个剂量水平的方在逐渐被人们所认识[22~24]。此外,在混配选择中还应注意混配农药的选择毒性(大鼠ld50/昆虫lc50)的测定,以便为选择混配农药的种类和配比提供依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