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2024年轻干部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2024年轻干部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第1篇
一、全县年轻干部基本情况
调研结果表明,近几年来,特别是年至年选拔112名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工作之后,干部队伍的年龄结构、文化结构、性别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整体素质不断提高。截止目前,全县机关、事业单位35岁以下年轻干部共有426名(不包括医护人员及教师),其中,中共党员113名,研究生学历5名,本科学历123名,专科学历156名,中专(高中)学历103名,女性83名。426名年轻干部中县直单位年轻干部113名,占全县干部总数1.5%;乡镇年轻干部313名,占全县年轻干部总数4.2%。共有科级以上年轻干部26名,其中县直机关科级以上年轻干部5名,乡镇科级以上年轻干部21名。从总体上看年轻干部队伍整体学历较高,是推动我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持续发展的主力军。
二、近年来年轻干部队伍建设的主要做法
一是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组织、人事部门高度重视年轻干部的培养管理工作,按照“适度倾斜,统一调配,重点培养”的工作思路,把培养年轻干部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做到常议常抓。着重抓好在各级领导班子中选配年轻干部,特别是在领导班子换届时,对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条件成熟的优秀年轻干部大胆启用。在06年乡镇党委、人大换届工作中,选拔19名35岁以下的年轻干部进乡镇班子。
二是拓宽渠道,多方培养。充分利用县委党校的资源,坚持举办青干培训班,定期对年轻干部进行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培训。99年以来,先后举办青干班3期,培训年轻干部87人次。并采取选派挂职、轮岗锻炼等途径,加大年轻干部实践锻炼。先后选派33名优秀年轻干部下乡挂职锻炼,选派14名年轻干部到企业挂职,并从基层选调35名优秀年轻干部到县直机关挂职锻炼,着力培养和提高年轻干部的综合素质。
三是建章立制,完善措施。组织、人事部门主要从两个方面的工作入手,一方面,制定政策“空位子”,疏通年轻干部“上”的渠道。在领导编制数额限制的情况下,通过制定政策明确领导班子年龄结构,有意识的给年轻干部空出位子。如公开选拔副科级任职资格领导干部时,就明确要求年龄严格限制在35周岁以下,从制度上保证干部队伍的年轻化。另一方面,积极改进选拔方式。积极推行公开选拔、竞争上岗、挂职锻炼、任职试用等制度,建立健全有利于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的工作机制。同时,在日常班子调整充实中,坚持年轻干部优先选配的原则,及时将优秀年轻干部推上“快车道”。
二、存在问题及其原因
外部问题及原因:
(一)结构不甚合理。全县每年经审批考核录用的公务员名额有限,年轻干部数量较少,尤其是县直部门干部队伍平均年龄偏大、年龄结构不尽合理。此次调研还发现部分单位干部队伍流动较缓慢,年轻干部压力较大,发展空间小,影响了年轻干部的积极性。
(二)思想不够解放。近年来领导干部对年轻干部的培养观念有很大提高,但在实际工作中,部分领导干部在培养提拔年轻干部问题上认识不够全面,认为年轻干部经验不足、不成熟、挑不起重担,“嫩”了顶不住,“浅”了镇不住。有的领导用老干部的素质来比照年轻干部,看缺点多,看优点少;看问题多,看成绩少;看现象多,看本质少;看眼前多,看潜力少;觉得年轻干部不稳重、不全面;在培养使用上顾虑较重,循旧保守,缺乏不拘一格大胆识才的战略眼光和胆识,影响了年轻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的提高。
(三)认识不够全面。一些领导在年轻干部的使用上存在着实用主义思想,认识不够全面,缺乏全局意识,觉得年轻干部在现有岗位使用得心应手即可,而没有从长远的角度把年轻干部放到更重要的岗位上,使其进一步成长。一个年轻干部在本单位比较优秀,所在单位就舍不得放人,注重部门利益,而较少考虑全局利益。很少从培养和造就优秀年轻干部成长角度着眼,为年轻干部的尽快成长创造条件、提供机会,致使一些本来比较优秀的年轻干部逐渐失去了优势。
(四)机制不够健全。有些部门在培养管理年轻干部的问题上缺乏长远的、具体的操作规范,未能形成年轻干部管理的长效机制。加上在实际的工作中,由于人手少、精力有限、经费不足等客观因素制约,使得在年轻干部管理工作目标上不够明确,造成对年轻干部管理的不到位。
(五)培训不够深入。目前对年轻干部的培养主要分两大块,一是理论业务的培训,二是实践工作的锻炼。对于理论业务知识的培训主要是在县委党校开设的培训班。理论培训方式与年轻干部知识结构、岗位的实际需要及形势的发展有距离,在组织年轻干部培训学习方面力度不够,针对不足,无专业教材,学员的学习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实际效果不佳。实践锻炼仅限于下派上挂交流,且刚刚起步,力度不大。对如何为年轻干部搭建平台,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业务技能,有意识地压担子,进行能力提高等方面考虑的不多。
自身问题及原因:
(一)对未来信心不够足。一些年轻干部志向不够明确,对未来缺乏信心,工作缺少动力。由于目前乡镇干部工资待遇较低,发展空间小,再加上基层工作时忙时闲,劳动的强度较大,使得年轻干部工作忙时疲于应付,闲时就无所事事,造成责任心不强,缺乏求真务实和进取精神。
(二)学习主动性不够强。
有的年轻干部对学习持无所谓思想,认为学习不能解决资金权力等问题,缺乏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把学习看作是一种负担,而不是提高自身素质的需要;有的对学习理论不重视,轻视理论的功用,又不注意在实践中加以总结运用,在运用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显得比较薄弱;有的忙于事务和不必要应酬,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理解不深,把握不准,缺乏年轻干部应有的学习热情。
(三)工作经历比较单一。
据问卷调查发现,不少年轻干部的工作经历比较单一,从学校直接到机关,缺少其它岗位锻炼。因此,乡镇和县直机关年轻干部中,有多数希望参加挂职锻炼,丰富自己的工作经历。
三、对进一步加强年轻干部培养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一)营造氛围,为年轻干部的成长创造良好环境。年轻干部.的培养管理,关键取决于各级党委思想的重视程度。要更新观念,充分认清年轻干部工作的重要性,正确看待年轻干部在我县经济、社会事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把握年轻干部的自身特点和成长规律。通过各种方式为做好年轻干部培养管理工作打牢思想基础。通过制定培养管理年轻干部2024工作意见,健全工作机制。做到在研究干部工作时,有培养管理年轻干部的内容;在配备领导班子时,有年轻干部的一定数量;在培训干部和选送学员时,注重年轻干部的名额;在2024后备干部时,以年轻干部主。并加强督促检查,推动培养管理年轻干部工作的协调发展。
(二)加强培养,为年轻干部积累经验提供平台
一是注重多岗位锻炼。1、实行上挂锻炼。实际工作岗位既是考察识别年轻干部的途径,也是培养锻炼年轻干部的课堂。实行年轻干部上挂锻炼,坚持从乡镇中选调优秀年轻干部到县直部门跟班学习、挂职锻炼,促进年轻干部积累经验,提高政策水平,增强宏观思维和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通过上挂锻炼方式使年轻干部在不同的岗位上工作,可以更加有效的畅通用人渠道,充实县直机关干部队伍,切实解决县直机关干部年龄结构不合理,班子老化等问题。2、开展专项实践操作。抽调优秀年轻干部参与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参加计生、组织工作落实等专项实践操作。通过这些工作,培养年轻干部实际工作能力,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提高从政治、全局高度思考、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水平。二是注重多渠道培训。1、请进来培训。聘请专家学者到我县对年轻干部进行以领导科学、政治、经济为主要内容的高层次讲座,为年轻干部提高素质铺路搭桥。2、走出去培训。①有计划地选派基础较好、有发展潜力的年轻干部到高等院校学习深造,鼓励年轻干部积极参加各类高等教育,出台相应实施办法在时间与费用上予以帮助。②组织优秀年轻干部到到发达地区学习经验、更新观念、开拓视野、增强发展经济意识,激发年轻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3、加强思想历练。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加强年轻干部作风建设,组织年轻干部到党史教育基地参观,提高年轻干部对党的认识,端正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党性修养,提高思想觉悟。培养年轻干部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政治上正确判断形势和把握大局,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4、强化业务培训。不断拓宽年轻干部知识面。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原则,严格按照《干部教育条例》每年不少于12天培训时间的规定,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开展法律法规、网络、计算机应用、电子政务、招商引资等方面知识学习和培训,不断提升年轻干部综合业务能力。
2024年轻干部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第2篇
一、主要做法
1、实行职务零起点2024把后备干部2024对象扩展到优秀年轻大学毕业生。过去2024后备干部往往设有一定的职务条件,而作为后备干部源头的优秀年轻大学毕业生,因参加工作时间不长,由于职务等条件的限制一直难以进入局级后备干部的范围。着眼于在更大的范围内举荐学历高、年纪轻、有发展潜力、可塑性强的后备人才,今年初,江都市委组织部在对原有的后备干部进行滚动调整的同时,改以往的2024、调整后备干部变今年2024优秀年轻大学生。除规定被2024对象必须思想品德端正、政治素质好;勤奋好学,事业心、责任心较强;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和较好的群众基础等基本条件,还明确提出,只要参加工作三年以上,具有国家教委承认的大专以上学历,年龄在35岁以下,都在被2024的对象之列,2024的方法采取由各系统自下而上的民主2024根据民主2024得票的结果,经各主管局党研究,最终确定2024上报组织部门的优秀大学生后备干部名单。**年共建立了由244名优秀年轻大学生组成的后备干部人才库,其中有90%左右的是新进入组织部门视野和后备干部行列的新面孔,通过充实这些新鲜血液,后备干部队伍的学历层次、年龄结构有了明显的变化,进一步拓宽了后备干部的源头活水,储备了一批高学历、年纪轻的优秀年轻大学生后备干部。
2、引入公选和竞争机制,采取“两轮筛选、公推”的方法确定重点培养的优秀大学生后备干部人选。为了加速对学历层次起点高、年纪轻、可塑性强的年轻后备干部的培养力度,组织部采用“两轮筛选、公推”的方法,先由组织部从市直单位上报的244名优秀大学生后备干部中进行第一轮筛选,确定从年龄在30岁以下、第一学历全日制本科、目前担任中层正职、民主2024得票在80%以上的四种对象中共筛选40名,由组织部门通过对这40名优秀大学生进行为期半个月时间的集中理论培训,并根据年轻大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设置一些老师与学员互动的培训内容,并抓住集中培训的契机,由组织部门实行全程跟踪考察,并积极引入公选机制,改以往培训班结束书面考试为召开结业演讲汇报会,让每个参训学员根据半个月的培训学习,结合各自的工作谈认识、谈打算,口头演讲汇报学习收获,给他们提供展示各自能力和水平的舞台和机会,通过现场演讲汇报,强化干部的竞争意识,结业演讲汇报会还专门邀请市直机关部门负责人、参训人员单位负责人、党校老师以及组织部门中层以上干部近百人参加,通过听取每位学员的演讲汇报,按照公平、竞争、择优的原则,对学员的学习演讲进行公开评议和民主2024由现场的同志进行第二轮筛选,根据评议、2024结果,最终遴选出30名优秀大学生作为所在单位与组织部门共同重点培养的后备干部。大家普遍认为,这种以理论培训班为依托,进行“赛场选马”集中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方式好,既公平、公正、生动活泼,又现场考察了解每位学员的素质和能力,有些部门的负责人在听了所有学员演讲汇报后,认为以往站在本单位角度看本单位的年轻干部总觉得各方面条件还比较优秀,但一起放到赛场上来比一比,既发现了差距,又看到了年轻干部的希望,更增强了加速培养年轻干部的信心。
3、制订培养计划,实行一对一结对培养制度。组织部门对遴选出的30名重点培养对象,由单位和组织部共同制订培养计划,要求单位明确一名领导干部与后备干部进行结对重点培养,组织部门负责挂钩联系,要求结对培养的领导干部不定期地与后备干部开展谈心活动,通过谈心、交心活动,及时掌握他们的成长情况,有针对性地给予帮助和指导,后备干部每年也要将个人的思想、工作、学习等情况书面向组织部汇报,组织部具体负责培养计划和措施的落实督查,由组织部门或后备干部所在单位组织人事部门定期对后备干部的学习、工作、自律等方面的情况进行考察,同时建立后备干部个人成长档案,谈心情况和考察情况将一并存入个人成长档案。
4、强化能力建设,提高理论素养。根据年轻大学生后备干部刚出校门步入社会时间不长,缺乏社会实践,工作经验不足的特点,与市委党校一起举办专题培训班,专门设置了政治理论教育、政策法规与廉政教育、知识经济与社会发展、管理与沟通艺术、公共关系与商务(政务)礼仪、公文写作等培训内容,采取理论与实践结合,讲授与研讨结合,训练与演练结合的培训新方法,着重强化对他们的党性锻炼,并通过重大方针政策的学习培训,通过对我市与苏南经济发达地区社会发展情况的考察对比学习,提高他们的理论素质和能力素质,提高他们对我市“大干三五年、奋力争进位”奋斗目标的认识和信心。并积极为年轻后备干部创造机会,组织他们参加南京大学MPA高级研修班的学习,帮助他们了解学习公共行政管理的相关内容,达到储备知识,拓宽知识面,提高理论层次的目的。
5、强化实践锻炼,有针对性地进行重点培养。对确定的30名重点培养的优秀后备干部,由组织部门按照培养目标,逐家落实具体的培养方案,根据各单位工作实际和后备干部个人的自身特点,确定培养菜单,制订菜单式的培养措施,实施优培优育工程,积极为他们创造条件,提供锻炼自己、增长才干、结累经验的平台,改变以往后备干部较多处于自然成长,望天收的状况,因人而宜的选择实践锻炼的途径和方法,对条件相对成熟的年轻后备干部适时给予提拔使用。
二、初步成效
1、发现了一批。通过公开2024优秀年轻大学生的活动,为组织上发现学历层次高、年纪轻、公认度好的年轻干部提供了机会。按照以往后备干部的2024条件,有相当一部分潜力大、可塑性强的优秀年轻大学生由于职务上的原因,而无法作为后备干部的2024对象,各单位2024上报的后备干部一般年龄都在35岁左右,或接近40岁,30岁以下的年轻大学生推上来的极少,所以进入组织部门视野的后备干部中,30岁以下的几乎见不到,而通过这次专项2024优秀年轻大学生,又不设置职务要求,使一批优秀年轻大学生通过自下而上的民主2024出现在组织部门的视野中,进入了后备干部的范围。在这次2024的244名优秀年轻大学生中,有114名年龄是在30岁以下,占47%,为组织上今后选拔培养和使用年轻干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储备了一批。在这次2024产生的244名优秀大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同志的自身素质都比较优秀,对通过“两轮筛选、公推”产生的30名优秀年轻大学生,确定为组织部门进行重点培养的对象,纳入后备干部人才库并实施“台阶锻炼计划”,对没有职务或是担任副股长职务的优秀年轻大学生,为他们创造条件,提拔到上一层次职位任职或交流任职,给他们压担子,使他们在不同的岗位上得到锻炼、得到成长,尽快成熟起来,随时准备接受组织的挑选,担负起更重的担子。
3、使用了一批。按照在优秀年轻大学生中培养后备干部,在后备干部中重视使用优秀年轻大学生的指导思想,以确保对年轻干部用当其时,在组织部重点培养的优秀年轻大学生后备干部中,条件成熟的及时提拔使用,特别优秀的破格使用,目前已有15名同志不同程度的得到提拔使用,其中有1名同志提拔为市委研究室主任助理,2名同志提拔为团市委副书记,1名同志提拔为妇联副主席,提拔为副科职务的3名同志年龄都在30岁以下。
三、几点思考
年轻后备干部的成长和培养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需要组织的重视和关心,需要大家的爱护和宽容,更需要年轻后备干部自身的努力和能力素质的迅速提高,我市将通过以下措施,努力营造有利于优秀年轻后备干部脱颖而出的环境和机制,为年轻干部的尽快成长、成才、成熟提供机会,搭建平台。
1、加速培养使用与台阶锻炼同步。年轻干部的成长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经历一定台阶的锻炼,是积累经验、丰富知识、提高能力的需要,也是组织部门认识干部和考察干部的过程。如果年轻干部任前缺乏必要的台阶锻炼,缺乏艰苦环境的磨练,缺乏严格的党性锻炼,操之过急,降格以求,往往会造成一些年轻干部因缺乏自律、放松要求而自毁前程,或因力不从心、无力为之而贻误事业。但如果没有年轻干部培养使用的“快车道”,让优秀年轻后备干部按部就班,一步一台阶的走上来,有可能就错过了最佳使用期,因此,我们将从实际出发,根据优秀后备干部的具体情况,坚持设立“快车道”与台阶锻炼相结合,不过于拘泥台阶,积极为特别优秀、发展潜力大、可塑性强的优秀后备干部铺设快速通道,大胆地破格提拔适合岗位需要的优秀后备干部,使他们早在其位,早谋其事,早压担子早成长。
2024年轻干部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第3篇
我县共有党政干部1800人,专业技术人员4578人,其中县级领导干部33人,科级领导干部1158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4338人,占68%;中专、高中的1275人,占20%;初中以下的765人,占12%。
近年来,特别是十六大以来,我县干部培训工作紧紧围绕全县经济发展大局,以干部需求为导向,以大规模培训干部为首要任务,以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为目标,以全面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为重点,不断创新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式,整和培训资源,优化培训队伍,提高培训质量。五年来,共培训党政干部1895人次,专业技术人员4686人次,基本达到每名干部普遍轮训一遍的要求。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加强领导,做到“三个到位”。
一是思想认识到位。当前,我县正处于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要实现氯碱项目为龙头的盐化工业和以“五个一”工程为主导的农业产业化建设,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基于这一认识,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切实把干部培训作为一项“素质工程”,放在经济建设的主旋律中审视谋划。
二是组织领导到位。为了加强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领导,成立了全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县委书记担任,副组长由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和政府一名副县长担任,县委宣传部、农工部、党校,县人劳局、教育局、司法局、财政局等部门主要领导为领导小组主要成员。领导小组先后召开六次会议,专门听取培训工作情况汇报,研究解决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县委组织部充分发挥“主管抓总”的职能,协调各方面的力量,加强宏观管理和具体指导,初步形成了县委组织部主管,县级2024部门分工负责,县、乡联动培训的良性机制。
三是安排部署到位。制定出台了《**县2002年—2007年干部教育培训五年规划》,提出了“重点干部重点培训、优秀干部优先培训、紧缺干部加紧培训、年轻干部全面培训”的工作思路,认真组织实施。做到工作有计划、有安排、有部署、有检查、有督促、有考核,有兑现。
(二)强化措施,坚持“六学并举”
当前,随着新理论、新知识、新技能的不断出现,给我们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此,我县立足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积极探索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全方位的干部大教育大培训新格局。
一是坚持领导干部“带”学。县委常委会、中心学习组把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禁的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党的先进性建设等重大理论作为重点学习内容,每月坚持不少于2—3次的学习。
二是举办培训班“精”学。近年来,我们按照干部掌握新知识、积累新经验、增长新本领的要求,2024学习内容,不断加强对各级各类干部培训的力度,先后举办了党政领导干部培训班、新提拔干部培训班、年轻干部培训班、农村党支部书记培训班、乡镇“五制”干部培训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训班、《公务员法》培训班、《行政许可法》等培训班128期,培训干部6758人次。在举办好各类班次的基础上,我们按照“高标准、严要求、出精品、创特色”的思路,着力抓好一年制优秀年轻干部培训班的培训。我们从13个乡镇、46个县直部门中按照单位2024组织把关的原则,挑选了69名年纪轻、素质好,发展潜力大的优秀年轻干部在县委党校进行了一年制培训。培训采取集中辅导与专题讨论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外出参观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相结合;教师辅导与远程教育相结合,并建立了一支内外结合的教师队伍,先后邀请了省委党校经济研究室教授和市委党校的教授进行辅导授课,重点学习了马克思哲学、社会主义市场概论等12门课程。通过培训,使一大批干部迅速成长,综合素质得到了较大提高。县委本着“边培养、边使用”的原则,先后有38名领导干部走上了领导岗位。
三是成立青年理论学习小组“互”学。我们针对选调生文化素质高,部门优秀年轻干部工作作风实等特点,成立了以选调生为主体,部门优秀年轻干部共同参与青年理论学习小组,搭建了年轻干部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共同学习,全面进步的平台。学习采取专题讨论、个人演讲,自选内容,轮流授课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县委书记亲自为学习小组辅导讲座,县政府县长在财力上大力支持,县委组织部长经常深入学员中间,询问学习、工作以及生活情况,着力为年轻干部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同时充分发挥理论学习小组的示范作用,在全县机关中深入开展建设学习型机关活动,带动了党政机关青年干部涌跃加入学习小组,在全县上下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四是强化干部在职自学。我们采取制定干部必读书目,编印自学辅导材料,调阅自学读书笔记,评比自学成果,建立干部自学档案等行之有效的手段,增强干部自学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同时,为了保证干部在职自学经常化,县委、政府制定出台了《2024加强全县干部日常管理规定》,对干部在职自学进行了明确规定,并把单位集体和个人在职自学作为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
五是鼓励干部学历教育“深”学。我们积极鼓励干部参加党、干校以及各类高等院校开办的学历教育,严格把好质量关,进一步提高干部的学历层次和学识水平,使之成为某一方面具有一计之长的专业人才。目前,有28名在职干部获得研究生学历,680名干部获得大学学历,1986名干部获得专科学历。
六是发放资料“送”学。我们针对偏远乡镇干部学习无资料的现状,购买了中组部编印的全国干部学习读本100套、1200册发放乡镇干部手中,保证干部学习有资料。
(三)注重管理,健全五项制度
一是建立学员考勤制度。对学员到课情况采取课前课后点名的方式,严格考勤登记。对因事因病不能到课的必须履行请假手续,请假一天的由县委党校批准,请假二天以上的必须由县委组织部批准,凡未办理请假手续的视为旷课。旷课连续三次的,在全县范围内通报批评。
二是建立跟踪问效制度。通过召开学员座谈会、调查问卷等形式对培训内容、方式、时间进行回访,针对学员的意见、建议和要求,及时进行调整、改进和提高。
三是建立“述学、评学、考学、督学”制度。由干部按照培训以及在职自学的内容和目标要求,客观公正的进行自我认识、自我总结和自我评价,讲述交流自己的学习心得,由干部群众对学习情况进行评比。每次培训都要组织干部进行政治理论和业务水平进行考试考核,检验学习培训情况。
四是建立培训工作汇报制度。规定每次培训结束后,县委组织部召开专题会议,听取县委党校以及负责培训工作的同志作培训情况汇报,研究解决培训工作中好的做法以及存在的问题,不断改进培训方法,提高培训质量。
五是建立学习培训档案制度。坚持把干部学习培训时间、学习内容、考核成绩以及参训鉴定存入本人档案,作为干部年度考核、奖惩、培训、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
(四)成效显著,凸现“五个”变化
一是干部的文化结构有了新的变化。乡镇干部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数比例由原来的52.6%上升为68.2%;县级单位的党政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数比例由原来的57.6%上升为76.8%。
二是干部的专业技术结构更趋合理。党政机关单位的熟悉党务、经济、政法、农业、行政管理、城市建设等专业技术的干部有了新的改善,知识互补、专业配套更趋合理。
三是干部的综合素质有了新的提高。通过比较全面地、系统地学习培训,进一步夯实了干部马克思理论基础,增强了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解,提高了干部的理论修养、思想修养、政治修养、文化修养和能力修养,增强了干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是促进了全县整体工作。通过抓培训,干部素质大幅度的提高,全县上下形成了一心一意谋抓经济,聚精会神谋发展的局面,各项事业突飞猛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五个一”工程建设顺利推进;以氯碱化工产为为龙头的大式业战略加紧实施,一个榆林南部经济强县正在崛起。
五是为今后干部培训工作提供了经验。通过不断创新思路,改进培训方式,整合培训资源,提高培训质量,为新形势下,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地提高干部的素质,适应全县改革、发展、稳定的需要提供了经验。
三、存在的问题
我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距上级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五难”:
一是思想认识难。主要表现在一些干部对培训工作认识不足,存在“重工作、轻培训,重实践、轻理论”的问题。
二是因人而异培训难。由于干部存在年龄、经历、岗位以及能力的差别,决定了干部培训必须因人而异,但是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干部培训机制仍然停留在过去那种笼而统之、大而化之的做法。
三是学习情况考核难。当前对干部的评价主要从德、能、勤、绩、廉等方面进行,对干部的学习情况只作了原则性的要求,没有具体细则,使考核把握难。
2024年轻干部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第4篇
1、以会议精神为指导,认真组织实施全区干部教育“十五”规划,保证规划确定的培训任务的顺利完成。《2001-2005年大厂区干部教育培训培训工作规划》已于2001年6月制定下发,全区各级党组织正在有计划、分步骤地组织实施。全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会议的召开为我们实施“十五”干部教育培训规划,进行了宏观指导,为创造性地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提供了有效方法。我区将根据认真贯彻落实这次会议精神,结合大厂干部教育培训和培训资源条件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体系,强化落实措施,真正将会议精神落到实处。进一步将目标细化分解,制定年度工作计划,明确工作进度和质量要求,有步骤、分阶段地组织实施。
2、突出党政“一把手”和年轻干部的教育培训,强化全员培训,提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整体水平。
一是围绕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提高驾驭全局的能力,加强对党政“一把手”的教育培训。根据岗位要求和工作特点,围绕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宏观决策、综合协调能力,开设一些专题班次,本着急用先学、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精心组织课程。针对“一把手”工作忙、责任重、难以长时间离开工作岗位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弹性学习制”、“学分制”等新的培训方式。以短期培训为主,内容相对集中,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五年内区管正职到区级或区级以上党校培训两至三次。
二是围绕夯实理论基础、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对年轻干部的教育培训。针对年轻干部的特点,在使他们“靠得住、有本事”上下功夫。一方面,突出党性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今后五年,举办各级各类年轻干部培训班都要
把加强党性教育作为培训的重要内容。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对年轻干部系统地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知识、优良传统作风的教育,帮助他们夯实理论基础,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
观、人生观、价值观。另一方面,重视在实践中锻炼培训年轻干部,继续通过挂职和放到基层、艰苦地区、关键岗位考验等办法,加强对年轻干部的培养锻炼,丰富年轻干部的阅历,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和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
三是以知识更新为主要内容,强化全员教育培训。按照全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会议要求,把重点放在新知识、新技能的教育培训上,推动干部普遍实现与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知识更新。通过专门培训、专业进修、短期研修、专题讲座等形式,开展以WTO、市场经济、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证券、法律、城市建设、现代科技、网络应用等为主要内容的新知识培训,努力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业务素质、领导能力和管理水平。以中青年干部为重点,普及外语、计算机培训,重点抓好计算机信息技术与网络知识的培训,45岁以下机关干部均要接受培训,取得合格证书。继续鼓励干部参加学历教育,到2005年,区管以上领导干部的文化程度整体上提高一个层次,35岁以下的干部基本达到大学以上文化水平。积极开展公务员更新知识培训。
2024年轻干部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校 年轻干部 培养选拔
年轻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的后备力量和希望所在,“源源不断培养大批优秀年轻干部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的根本大计”。高校是高知识群体、青年人群体的密集地。如何选拔培养优秀年轻干部,加强高校干部队伍建设,是高校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也是当前高校党委必须认真思考和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为指导,是加强高校年轻干部队伍建设的根本方向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几代领导人都非常重视年轻干部在革命及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在战争年代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因此,有计划地培养大批的新干部,就是我们的战斗任务。”[1]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邓小平在1992年南巡讲话中指出:“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起来,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要进一步找年轻人进班子。”[2]在国家建设发展的重要时期,强调:“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思想政治素质好、文化知识水平高、领导能力强的年轻干部,是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而重大的政治任务。”[3]在国家发展的关键时期,指出,“史立伟: “源源不断培养造就大批优秀年轻干部,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继往开来、薪火相传的根本大计。” [4]“加大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力度”,“鼓励年轻干部到基层和艰苦地区锻炼成长”。[5]2013年,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提出了“怎样是好干部、怎样成为好干部、怎样把好干部用起来”这三个干部工作的根本问题,以及“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这五条好干部的重要标准。同时,提出“培养选拔年轻干部,事关党的事业薪火相传,事关国家长治久安”,要“加强和改进年轻干部工作,要下大力气抓好培养工作”[6]。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2024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构建有效管用、简便易行的选人用人机制,改进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选拔机制,用好各年龄段干部,真正把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选。[7]这些为我们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高校年轻干部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
各省市和各部委以中央2024精神为统领,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年轻干部的培养工作。例如:北京市委按照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总体部署,为全市各乡镇街道统一配备了一批 “80”后处级领导干部,为优秀年轻干部锻炼成长提供了广阔平台。教育部提出要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后备干部选拔、培养、管理和任用工作制度,培养一支素质优良、规模适当、结构合理的后备干部队伍。北京高校作为干部资源的“蓄水池”的作用日益显现,一批综合素质高、发展潜力大的优秀年轻干部充实到了北京区县、乡镇的干部队伍中,成为事业发展的骨干。
无论是几代领导人对年轻干部队伍建设的丰富论述,还是各级政府加强年轻干部队伍的具体举措,都充分论证了“源源不断培养大批优秀年轻干部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的根本大计”。而随着我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转变,对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来说,既是机遇更是挑战,也给高校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高校要站在人才是高校的生命线的战略高度来审时度势,充分挖掘高校党政管理人才、教学科研人才和后勤服务人才的潜力,做到人尽其才,才为我所用。在具体工作实践中,要从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着手,以思想的解放、观念的更新、机制的创新来推动年轻干部选拔培养工作,从培养、选拔、管理等环节入手,加大工作力度,创新渠道,切实加大高校选拔培养年轻干部的力度,增强选拔培养年轻干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坚持以创新平台、按需施教为着眼点,构建分层次、分类别的高校年轻干部培养体系
北京科技大学从遵循年轻干部成长需求出发,以提高干部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宗旨,着眼于学校的事业发展和工作推进,着眼于干部个人的成长发展,以党校为主阵地,创新平台、按需施教,从培养对象、培养内容、培养渠道等方面进行优化设计,构建分层次、分类别、重实效的年轻干部培养体系。
1.在培养对象上,抓好“三个重点”。一是抓好青年高层次人才的教育培养。为更好地落实党管人才的原则,举办包括入选“百千万人才工程”、新世纪优秀人才和北京市科技新星在内的,活跃在科研教学一线的青年教师参加的“青年高层次人才培训班”。培训分理论学习、能力提升、协同创新三个部分,通过举办“院士、长江学者面对面”等活动,进一步加强青年人才队伍建设,提高青年人才的科学研究和协同创新能力,进一步充实“双肩挑”后备干部队伍。二是抓好优秀青年干部的教育培养。对年轻后备干部,每年举办优秀青年教师和机关科级干部参加的“优秀青年干部培训班”。培训班采用专题讲座、网上学习、素质拓展、课外阅读、辩论赛、社会实践等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新颖活泼又不失思想性和成长性。三是抓好新上岗干部的教育培养。对新任处级干部,采取分专题的形式,举办岗前培训班,邀请高等教育管理方面的专家、高校职能部门正职进行授课,帮助其提高岗位适应能力和行政管理能力;新提任正处级干部由校领导进行面对面辅导;副处级干部由各单位正职进行面对面辅导,加强对岗位工作指导的针对性。
2.在培训内容上,突出“三个方面”。一是突出年轻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紧扣时代脉搏,把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作为青年干部教育培训的中心内容,每年结合社会热点,通过举办各种理论研讨班、在线学习等形式,在培育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师德师风的基础上,提高年轻干部的政治觉悟和思想理论水平。二是突出年轻干部对高等教育规律的了解和教育管理能力的培养。通过开设“ 高等教育学”“现代大学制度”“知识产权保护”“实用法律知识”“微观经济学”等知识性课程和“领导科学”“领导干部素质与领导艺术”“领导干部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等实务性课程和专题讲座,使年轻干部进一步深化对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的认识,从而提高他们按照大学规律办学、按照人才成长规律教学、按照管理规律做事的知识水平和能力。三是突出年轻干部岗位履职能力的培养。根据年轻干部岗位、工作性质和内容的不同,将干部队伍划分为本科教学工作系统、科研工作系统、学生工作系统等7个系统,以系统为单位,组织开展干部学习培训。在工作系统内,加强各部处之间、部处与学院之间的良性互动,并就学校事业发展和本系统工作中的一些具体、共性的问题开展学习、交流和研究,坚持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相结合,坚持政策研讨与工作交流相结合,坚持走出校园和引入资源相结合,提高年轻干部的岗位履职能力。
3.在培养渠道上,优化“三种形式”。一是创新党校的教育培训形式。实施课程选修制改革,实行学分化管理,每学期为中层干部开设若干门培训课程,并将培训课程纳入学校统一的教学安排;开发“干部培训在线学习系统”,网上视频,在线考试,解决了部分干部学习时间、地点无法固定的“工学矛盾”,突破培训时空瓶颈;开通“处级干部管理信息系统”,为每名干部建立电子档案。二是实施年轻干部“走出去”计划。设立年轻干部境内外培训专项资金,每年定期选派有发展潜力的优秀年轻干部到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境内外高水平大学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挂职培训,着力开拓视野,提升能力。三是实施年轻干部岗位锻炼计划。积极选派优秀青年干部和教师到北京区县、江苏江阴、湖南湘西、贵州遵义等省市的地方政府,以及包钢、新疆等大型国企进行挂职,使年轻干部的眼界更宽、思路更宽,综合协调能力进一步增强。同时,开展校内双向挂职锻炼,从学院选派优秀青年教师到机关、直属单位挂职,从机关、直属单位选派优秀青年干部到学院挂职锻炼,加强双向互动和了解,使年轻干部了解情况更清、把握问题更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坚持以完善制度、激励保障为着眼点,建立健全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的工作机制
选拔培养年轻干部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最关键的是要建立能够让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的工作机制。在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过程中,要在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上下功夫,不断完善选拔培养年轻干部的各项制度,建立健全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选人用人机制和激励保障机制。
1.以制度建设为根本,不断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制度是规范个人与组织行为的各种约束和规则,起着规范、约束人们行为的作用。通过制度建设的常抓不懈,让选拔培养年轻干部成为常态、常规,做到有规可循、有据可依。建立健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干部竞争上岗实施办法》《干部考察预告实施办法》《干部任前公示实施办法》《干部试用期考核实施办法》等一系列制度,进一步完善干部初始提名、民主2024、考察、公示等选拔程序,让选人用人权在阳光下运作,真正实现教职工在干部任用方面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从而保证优秀年轻干部能够被选准用好。
2.以激发干部队伍活力为切入点,不断完善干部轮岗交流机制。交流轮岗是年轻干部知识更新、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径。为解决学校年轻干部岗位经历单一、社会阅历和工作经验有限等问题,坚持交流轮岗与培养使用相结合,最大限度地使年轻干部在多部门、多岗位得到锻炼。一是“竞争式”轮岗交流。对机关职能部门的正、副职,在同一岗位任职达到一定任职年限时,进行刚性轮岗交流,并对机关处级岗位和科级岗位面向校内全体教职工采取竞争性选拔的方式进行配备。二是“转调式”轮岗交流。对在同一处级单位任职一定年限的干部,结合任期考核,在不同处级单位之间进行任期性岗位交流;针对学院处级干部,从班子结构的合理性和学院发展的长远性出发,对连续任职一定年限的院长和业务副院长进行结构性岗位交流。轮岗交流制度的有效实施,有力地激发了干部队伍的活力和干事创业的热情,全面提升了干部的综合能力,也为年轻干部的成长拓展了发展路径。
3.以加强岗位履职能力考察为出发点,创新年轻干部成长考察机制。不断完善后备干部培养、教育、管理办法,实行定期调整、动态管理,对表现突出的、有发展潜力的优秀年轻干部尽早放到关键性岗位上压担子,锻炼能力,丰富干部队伍的“源头活水”。在此基础上,实施了“岗位主持”实职试用和考察制度,即让年轻干部主持一年该岗位工作,一年后经过组织考察,其岗位履职能力和师生反响达到岗位要求,再使其担任相应的处级岗位职务。例如,针对机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岗位空缺时,设置“主持工作的副职”的副处级岗位形式;针对二级学院学生工作副书记岗位空缺时,设置“学生工作负责人”的正科级岗位形式。通过这种选任制度的设计,给主持工作的年轻干部在岗位中压担子,接受组织考察,再结合一年期的工作表现和师生认可度作出任职决定。一年的主持岗位工作期间,既是年轻干部在岗位上接受历练和收获成长的过程,同时也是学校党委考察其岗位工作能力和水平的过程。这有利于充分调动年轻干部的积极性,激励年轻干部以更大的责任感去做好岗位工作,同时,也为学校党委选准用好年轻干部拓宽了考察路径。
4.以拓展年轻干部发展空间为着眼点,不断完善年轻干部激励保障机制。加强年轻干部队伍建设,客观上要求必须为年轻干部的健康成长成才提供发展空间。为了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在做干部选任制度的顶层设计过程中,学校党委结合处级干部换届工作明确提出,各二级学院行政领导班子里应至少含年轻(40岁以下)的业务副院长1名,有4名以上(含)处级干部的机关处级单位应至少含40岁以下的处级干部1名。这一制度性要求为年轻干部成长发展、有所作为开拓了制度空间。同时,严格实施党政领导干部职务任期制,加强任期考核,加大对任期考核不合格干部的调整力度,推动干部队伍的优胜劣汰和良性流动。此外,建立健全处级干部试用期考核制度,强化年轻干部岗位履职能力的考核;试行五级、六级职员岗位聘任制度,完善年轻干部的发展和激励保障,充分调动年轻干部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总之,高校在加强年轻干部队伍建设工作方面要在政策法规允许的范围内积极创新、大胆探索,立足高校作为年轻干部的“源头活水”,从培养、选拔、管理、激励等方面进一步下功夫,把高校年轻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文章系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委托课题《北京高校年轻干部状况调研》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 邓小平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重要文献选编[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杜,2008.
[4]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1年07月01日.
[5]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2012年11月8日.
[6] .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3年6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