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企业考察评估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企业考察评估报告范文第1篇
一、内部控制及其在审计中的运用
(一)内部控制标准站在不同的立场或角度,对内部控制的需要和认识不尽相同。出于对不同群体需要的考虑,COSO开发了一个实用的、能够被广泛接受的标准:内部控制――整合框架,将内部控制描述为为了达到3个目标所必需的5个组成部分:控制环境、风险评估过程、信息系统与沟通、控制活动以及对控制的监督。3个目标是: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和效果、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循。尽管这些目标各不相同,但可能相互交叉。一般而言,很多控制措施可能对应一个以上的目标。只有包含广泛范围的内部控制,才能满足不同的目标,也才能被广泛的接受。
(二)内部控制在审计中的运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要求审计人员以重大错报风险的识别、评估和应对为审计工作的主线,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效果。审计人员是在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包括内部控制)的过程中识别与评估财务报表层次和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并针对不同层次的风险,分别采取总体应对措施和进一步审计程序。其中对内部控制实施的审计程序包括两个步骤:对内部控制的了解和控制测试。前者是必须程序,后者是非必须程序。对内部控制执行的审计程序的性质和范围,取决于审计人员对控制风险水平的判断(如图1所示)。
二、了解内部控制
(一)了解内控的含义对企业内部控制的了解是指,将内部控制与企业的其他信息(如以前年度的经验)一起考虑,来评估控制的设计是否有效。“设计有效性”指的是一项控制单独或连同其他控制是否能够有效防止或发现并纠正重大错报。对内部控制的了解还包括确定企业是否在实际应用这些控制。
(二)了解内控的范围尽管内部控制关系到整个企业以及企业的各个经营单位或业务功能,但审计人员并不必了解与企业的每个经营单位或业务功能相关的内部控制。在评估控制风险时,审计人员最关心的是影响财务报表认定可靠性的控制。即如果某一内部控制程序产出的信息形成财务报告信息或检验财务报告信息,则这一内部控制程序是与财务报告相关的内部控制程序。如用来保护或维护资产免受非授权购买、使用或变卖的控制,通常既能够满足财务报告的目标,又能够满足经营的目标。审计人员在考虑这些控制时,通常局限于与财务报告可靠性相关的控制上。大多数与管理层各种决策过程的效率和效果相关的控制都与审计无关。如限制在企业的生产过程中过度使用原材料的措施,通常与审计无关,审计人员不必在了解内部控制和评估控制风险时予以考虑。
(三)了解内控的要求与财务报告相关的控制,在企业中被应用于各种层面。有些控制要素(如控制环境)在企业的较高层面运行,因此对很多乃至所有账户的余额都有影响。有些控制被应用到一个循环或一个循环中的整个交易类别,影响到相关交易产生的账户余额,而控制活动则在更低、更详细的层面上运行,主要关注交易循环中的单个应用程序,并对特定账户余额和审计目标产生影响。不同控制组成部分,达到财务报表认定或审计目标的效果也不同。较高层面的内部控制是否有效将直接影响重要业务流程层面控制的有效性。因此,要求审计人员从被审计单位整体层面和业务流程层面分别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
(四)了解内控的技术方法审计人员应充分了解内部控制的5个要素,以便针对每个重要交易类别和账户余额进行初步风险评估。实务中常用的技术方法有:(1)观察:指审计人员亲临工作现场,实地观察2024人员的工作情况,以确定控制措施是否有效的方法。(2)询问:指为了解公司内部控制设计是否有效,执行是否符合要求,而向2024人员询问情况的方法,包括口头询问和书面询问,并对询问结果进行分析、判断。(3)检查:指抽取内部控制生成的记录和文件,检查内部控制是否有效实施的方法。如通过检查借款审批单上的2024负责人签字,核实资金支付是否经过恰当的授权审批。(4)穿行测试:指选取某一交易样本,从该交易开始启动到授权、记录和处置,并经过信息处理系统,最终反映在财务报表的整个过程进行追踪、测试。通过穿行测试,可以有助于审计人员对内部控制进一步详细了解,并有助于判断内控设计和执行的缺陷。
(五)初步评价在了解了足够的内部控制信息后,审计人员通过检查所设计的控制程序在良好运行条件下,能否达到目标来评价控制设计的有效性。当某项控制的设计或运行不能使管理层或员工在正常行使其职责过程中及时防止或发现错报时,表明存在某项内部控制缺陷。设计缺陷包括以下两种情形:(1)为达到实现控制目标的必要控制措施未实施;(2)现有控制的设计不适当,以至于尽管控制按照设计运行,但控制的目标经常不能实现。审计人员对控制的评价结论可能是:(1)控制设计合理,并得到执行;(2)控制设计合理,未得到执行;(3)控制设计无效或缺乏必要的控制。
(六)示例由于企业的规模和复杂程度及控制的性质各不相同,对内部控制的了解也存在差异。本文列示了对大中型企业内部控制的了解。
(1)对整体层面内部控制的了解。对整体层面内部控制的了解主要针对控制环境、风险评估、与财务报告相关的信息系统与沟通以及监督四个要素进行,这些要素在企业的较高层面运行,通常与企业的所有交易均相关。在具体实施时,审计人员要分析每个控制要素的具体内容,针对各自的影响因素,确定相应的控制目标,并根据不同的控制目标,了解和记录被审计单位采取的相关控制措施,进而判断控制设计是否合理。表1列示了实务中对“控制环境”要素的了解和评价。
(2)对业务流程层面内部控制的了解。与其他控制要素不同,控制活动均在业务层面上进行,一般只针对数量大或风险高的交易类别及某些特定账户余额和审计目标,其关系到特定的经营过程和相关交易及账户,因而比运转在较高层面、较为概括的控制更加直接地影响企业的财务报告目标。实务中通常首先针对各循环的控制目标,将常用的控制活动与被审计单位的控制活动进行比较,并评价控制活动对实现控制目标是否有效。其次,进行穿行测试,以确定控制是否得到执行。表2列示了对销售和收款循环中控制活动的了解和评价。
三、实施控制测试
(一)控制测试的含义与目的控制测试指测试控制运行的有效性。运行有效性是指如何运用一项控制,其是否在本期自始至终处于运行状态,以及什么人负责其运行。作为进一步审计程序的类
型2_--,控制测试并非在任何情况下都需要实施。审计人员实施控制测试是基于以下两个目的:一是出于成本效益的考虑。在评估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时,如果预期控制的运行是有效的,那么与该控制2024的财务报表认定发生错报的可能性就不会很大,审计人员就可以减少相应的实质性程序。二是为了获取另一类的审计证据。当仅实施实质性程序获取的审计证据无法将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的低水平时,审计人员应当实施控制测试,以获取控制运行有效性的证据。
(二)控制测试的确定实务中控制测试的具体运用包括两种情形:一是了解内部控制同时执行控制测试;二是为降低控制风险的评估水平而执行额外的控制测试。审计人员究竟决定怎样进行测试以及测试哪些控制,主要依据对控制风险的初步评估。评估的控制风险水平越低,就越需要2024控制有效运行的证据。
(1)了解内部控制同时执行控制测试。如果将控制风险初步评估为低于最大值,但不是低水平,那么审计人员就会将控制测试限制在企业层面的控制和业务层面的监督控制上。而大多数业务中,审计人员通过了解内部控制时执行的程序,能够取得某些企业层面控制有效运行的证据,来支持控制风险低于最大值的评估结论,因此,就不需要执行进一步的控制测试。在了解控制的同时所执行的控制测试通常不是针对控制活动进行的,因此不能提供充足的证据来支持控制风险为低水平的评估结论。
(2)执行额外的控制测试。为了将控制风险评估为低水平,审计人员可能会需要进行额外的控制测试。额外的控制测试是针对控制活动进行的。因为控制活动是应用在更低、更详细的层次上,而且相对于控制的其他组成部分来说,控制活动对特定审计目标和交易循环中账户余额有更直接的影响,因此,控制活动的测试对支持低水平的控制风险评估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测试控制活动通常比测试其他组成部分的控制,需要投入更多的审计精力。因此,除非审计人员已经确定可以取得证据,来支持账户余额或交易类别的完整性、准确性以及存在性或发生性这三个目标的控制风险评估为低水平,而且证据的取得方式是有效率的,否则通常不会测试控制活动。在满足以上要求的情况下,审计人员就能省略或大大削减上述目标相关的实质性测试。
(三)控制测试的程序审计人员在进行控制测试时使用的技术方法、执行测试的时间及测试数量,取决于对支持具体控制风险评估结果的必要证据的判断。审计人员在做这些决定时,应该考虑证据的来源、证据的及时性以及其他相关证据是否存在。
(1)控制测试技术方法。进行控制测试时,可以使用的技术方法有询问、观察、检查文件和记录以及重新执行。除了重新执行,其他用来进行控制测试的方法和那些用于了解控制的方法完全一样。可见,为评价控制设计和确定控制是否得到执行而实施的某些风险评估程序并非专为控制测试而设计,但可能提供2024控制运行有效性的审计证据。通常基于观察、询问和检查文件记录而进行的测试,能够提供足够的证据,来证明相关控制的运行是有效的。只有当询问、观察和检查程序结合在一起仍无法获得充分的证据时,审计人员才考虑通过重新执行来证实控制是否有效运行。
(2)控制测试范围。控制测试中应用的程序应该足够广泛,以支持对控制风险的评估。如审计人员询问销售经理,如何审核和调查毛利率异常的报告,如果仅仅询问销售经理是否对差异做了调查,是不充分的。通常还应该询问:报告是怎样审核;是否每个报告都经过审核;如何调查报告上的项目;哪些问题导致出现这些异常情况等。
(3)证据的时效性。如果在控制测试中使用观察技术,审计人员应该考虑到,从测试中获取的证据仅仅与观察发生的时点相关。该证据不足以评价在非测试期间控制的有效性。在这种情况下审计人员会决定执行其他的控制测试,来获得控制在整个审计期间运行有效的证据。如审计人员会在某个时点观察存货的盘点,并检查其他时间段内用于记录存货盘点的文件。
(4)控制的持续运行。在评估控制测试是否支持计划的实质性控制范围时,审计人员需要确定相关控制在本期内是否持续运行。由于手工控制和计算机控制的特点不同,其控制风险也存在差异。手工应用的控制更容易发生随机失败。当评估这些控制时,审计人员应取得证据,证明其被用于不同的时间和地点。当然这些测试不需要很广泛。在某些情况下,对监督控制的测试,能够提供手工执行控制持续运行的有效证据。而且,获取2024持续运行的证据,并不必总是将测试拓展至整个期间。如某项控制包括审核和追踪异常报告,那么只要特定要求得到了遵守,如报告了“已收到但没有出具发票的货物”,就表明该项控制是连续的。对于计算机控制,如果已经进行了测试,并且发现其运行有效,那么就提供了程序化的会计和控制流程在整个期间内持续运行的证据。
(四)控制测试结果的评估审计人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评估控制测试的结果:(1)计划的控制风险估计水平是否已经达到。如果审计人员发现某个审计目标重大错报风险比预期的高,就必须考虑需要从实质性测试中取得的保证。(2)考虑出现偏离或缺陷的原因。如果控制测试揭露以前描述过的控制中出现了偏离或缺陷,审计人员应该考虑出现的原因,是有意还是无意。有意的偏差或缺陷可能意味着存在欺诈行为,审计人员要考虑其对管理层和员工的正值性和其他审计内容的影响。如果是无意的偏差或缺陷,审计人员应考虑如何修改实质性测试计划的内容。(3)综合考虑控制的所有组成部分。不同的控制组成部分,通过不同的方式对内部控制起作用。只有企业层面的内部控制组成部分有效,内部控制的整体才有效。如果审计人员推断整个企业的内部控制是有效的,那么内部控制的其他低层次方面被越权或忽略以及出现错报的风险也会比较低。这个结论能帮助审计人员确定其他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
(五)示例实务中,应针对不同的控制目标及被审计单位的控制活动,考虑控制执行的频率,采取相应的程序获取证据,以评价控制活动是否有效,是否支持控制风险的评估水平。表3列示了对控制活动进行的测试和评价。
四、存在问题及对策
(一)内部控制评价缺乏标准我国现实条件下并不存在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内部控制标准规范,尚未形成完整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现实中,至少存在包括证监会、财政部、人民银行、证券交易所等部门或主管单位的2024内部控制标准的规范文件。上述各规范中2024“内部控制”的定义不尽相同,企业选择的内部控制标准就存在差异。这将导致审计人员对内部控制评价的困扰,进而影响内部控制评价的合理性。
企业考察评估报告范文第2篇
最近这两年大家几乎每个人都有类似的经历,收到过类似的短信,比如:“某某公司拥有充足的投资资金,诚招优质项目合作”等等。除此之外,我们也在电子邮件、聊天工具甚至电话方面也发现了相关的骗局。如果收到短信、邮件或者电话的正是一个急需资金的企业家,那么行骗者的阴谋极有可能得逞。
骗术1:来头很大,满嘴专业术语
为了取得中小企业主的信任,这些行骗者动不动就署名“国际投资顾问公司”,并且满嘴专业术语,例如什么“债权投资”、“股权投资”等等,蒙得中小企业主一头雾水。
辨别方法:在这一阶段,中小企业主要做的无非是警惕。第一步,可以通过资讯发达的网络查询其公司的网站或者其他相关信息作出基本判断;第二步,通过工商部门查询其档案资料,尤其查询其是否具备合法的工商营业执照并且有无通过年检。
骗术2:名目繁多,开口要X
行骗者在取得了中小企业主的信任后,便立刻直奔主题――“收费”。而且他们收费的项目、安排的流程看似都理由充足且非常规范,让中小企业主一时真假难辨。这一阶段,他们设立的收费名目一般为:
第一, 项目考察费。 行骗者一般会以项目考察的理由要求企业支付往返飞机票钱、住宿费、餐费等,并且要价颇高。
辨别方法:在我国,真正的投资方一般都会自己解决项目考察的费用。
第二, 项目受理费、评估费。 骗者通常会要求中小企业主缴纳项目预审和评估费,并假装组织一批专家对项目进行考察和评估,还轻率地做出要马上投资的意向。
辨别方法:项目审核流程操作不规范,仿佛只是走一遍过场,便立马作出初步认可结论;在项目审核阶段就要求缴纳评估费(正常情况下项目评估要等到融资实施阶段才展开);最后可以调查其指定的评估机构的资质、背景。
第三, 项目可行性报告书制作费。行骗者往往要求中小企业主到其指定的机构,制作《项目可行性报告书》(或《商业计划书》)。
辨别方法:行骗者会以种种理由拒绝中小企业主已有的《项目可行性报告书》(或《商业计划书》),而一再要求中小企业主一定要到自己指定的机构办理。
企业考察评估报告范文第3篇
[关键词]审计风险;程序;了解环境
审计师在审计时应当考虑的风险包括三种,即企业的经营风险,审计风险,特别风险。经营风险是对实现企业目标或执行企业战略产生不利影响的各种不确定因素,企业所具有的经营性质、所处行业、外部监管环境、企业的规模和复杂程度等因素都对财务报表发生重大错报有密切的关系,许多经营风险最终都会造成财务后果,比如经营风险中竞争者开始延长产品保证期,这样会给企业带来增加预提保证费用的风险,还有如果原材料发生短缺,就会产生标准成本的损耗率上升,竞争者在市场技术上开始领先,这样就会造成投资需要增加计提减值准备。审计风险则是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核心概念,它由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组成,重大错报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它有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组成,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互为反向关系。特别风险是,在审计实务中需要特别考虑的重大错报风险,即是否是舞弊风险、是否是近期经济环境、会计处理方法和其他方面的重大变化、是不是复杂的交易、是不是重大的关联方交易、是不是对重大事项存在不确定计量空间,是不是设计异常或超出正常经营过程的重大交易,由此看到,特别风险与非常规重大交易和判断事项2024即金额和性质异常并且不是经常发生的。
在审计实务中对各种风险的评价是风险导向审计的开始,审计师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目的是为了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为了了解被审计单位的重大错报风险,审计师首先要了解被审计单位极其环境(不包括内部控制),这其中包括,了解被审计单位的行业状况、法律环境与监管环境以及其他外部因素性质,对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运用,目标、战略以及相关经营风险,财务业绩的衡量和评价;其次要了解内部控制,这主要了解控制环境、被审计单位的风险评估过程、信息系统与沟通、控制活动、对控制的监督;第三是对风险评估及其审计计划的讨论,主要是被审计单位面临的经营风险、财务报表容易发生错报的领域、错报的方式、特别是由于舞弊导致重大错报的可能性,第四评估重大错报风险,主要包括财务报表层次、认定层次(各类交易、帐户余额、列报、披露)。
为达到以上目的所要执行的具体审计程序有:
首先,询问。询问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和内部其他相关人员,询问的主要问题有新的竞争对手、主要客户和供应商的流失、新的税收法规的实施、以及经营目标或战略的变化、财务状况和最近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可能影响财务报告的交易和事项、或者目前发生的重大会计处理问题等,审计师还应当考虑询问内部审计师、采购人员、生产人员、销售人员等其他人员,并考虑询问不同级别的员工以获取对识别重大错报风险的不同需要,即询问治理层、有助于审计师了解其针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的编制环境;询问内部审计师有助于审计师了解其针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有效性的情况,以及管理层对内部审计发现的问题是否采取适当的行动;询问参与生成、处理或记录复杂或异常交易的员工,有助于审计师评估被审计单位选择和运用某项会计政策的适当性;询问内部法律顾问,有助于审计师了解被审计单位的2024诉讼、法律法规的遵循情况、影响被审计单位的舞弊或涉嫌舞弊、产品保证和售后责任、与业务伙伴的安排、以及合同条款的含义;询问销售人员,有助于审计师了解营销策略及其变化、销售趋势或与其客户的合同安排;询问营销或销售人员,有助于审计师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原材料采购和产品生产等情况等情况。
其次,执行分析程序。分析程序是指审计师通过研究不同财务数据之间以及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之间的内在关系,对财务信息作出评价,分析程序还包括调查识别出的、与其他相关信息不一致或与预期数据严重偏离的波动和关系,审计师实施分析程序有助于发现识别异常的交易或事项,即特别风险,审计师还可以对财务报表的审计产生影响的金额、比率和趋势进行预测。在实施分析程序时,审计师应当预期可能存在的合理关系,并与被审计单位记录的金额、依据记录金额计算的比率或趋势相比较,如果发现异常或未预期到的关系,审计师应当在识别重大错报风险时考虑这些比较结果。新晨
第三,进行观察和检查。观察和检查程序可以印证对管理层和其他相关人员的询问结果,并可以提供2024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信息,审计师应当实施下列观察程序,观察被审计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如观察被审计单位人员正从事的生产活动和内部控制活动等;检查文件、记录和内部控制手册,如检查被审计单位的章程,与其他单位签订的合同、协议、股东大会、董事会议、高级管理层会议的会议记录,各业务流程操作指引和内部控制手册,各种会计资料、内部凭证和单据;阅读由管理层和治理层编制的报告,如阅读被审计单位年度和中期财务报告、管理层的讨论和分析资料、经营计划和战略、对重要经营环节和外部因素的评价、被审计单位内部管理报告,以及其他特殊目的的报告(新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分析报告);实地察看被审计单位的生产经营场所和设备;追踪交易在财务报告信息系统中的处理过程(穿行测试),这是审计师了解被审计单位业务流程及其内部控制时经常使用的程序。通过追踪某笔交易在业务流程中如何生成、记录处理和报告,以及相关内部控制如何执行,审计师可以确定被审计单位的交易和内部控制是否与之前通过其他程序所获的了解一致,并确定内部控制是否得到执行。
基于对企业风险管理的考虑,风险评估程序应当贯穿于企业财务报表审计的整个过程,并运用大量的专业判断识别、计量风险因素,为防止主观和片面的判断影响审计结果,要进行讨论和研究,形成对被审计单位的总体情况报告、总结上年的工作情况、被审计单位的环境变化情况、财报的易错领域、重要审计事项和审计领域、可能发生的重大舞弊和重大错报风险、重要性水平的设定、最后制订总体审计策略。
参考文献:
企业考察评估报告范文第4篇
关键词:资产评估 执业质量 内部控制
资产评估行业执业质量的提高,不仅可以提高注册资产评估师执业能力,还可以进一步提升资产评估行业社会公信力。2010年广西资产评估协会开展以资产评估机构执业质量检查为核心的调查,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查了10家广西资产评估师事务所,分别对于其内部管理制度、设立条件持续情况与合伙人及股东任职条件持续情况方面、对资产评估师股东或合伙人由所在资产评估机构为其缴纳基本医疗等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的情况和独立执业质量等方面进行了检查。本文以这次检查结果为切入点,通过分析广西资产评估行业执业质量存在问题的原因,从而提出提高广西资产评估行业执业质量的对策。
一、广西资产评估行业执业质量现状分析
(一)事务所执业缺乏内部控制 (1)缺乏必要的制度。在检查过程中,大多数的事务所都已经按照财政部和中评协要求,制定了比较完整的内部控制制度,包括对执业质量、人员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的内容。但仍存在少数事务所缺乏必要的制度建设,没有对执业质量等进行控制的制度。(2)对工作底稿的复核不够完整。在检查中发现,在部分的工作底稿中没有反映出复核的痕迹,没有体现出三级复核的要求;在个别复核人签名存在重复签名现象;在部分工作底稿中体现了复核的程序,可仅有签名而无复核意见,使得复核流于形式。(3)对于报告签发和报告签章方面缺乏管理。在检查中发现,有个别事务所缺乏对报告签发的管理,在底稿中没有报告签发过程的记录,无法表明报告签发是否经过相关人员的授权。在对于报告签章方面,个别事务所的部分工作底稿只有注册资产评估师的盖章而缺乏签名,甚至个别的报告没有主任及其他相关人员签章。(4)缺乏相应的收费制度。在检查中发现,每个事务所都将《资产行业收费管理办法》粘贴在办公地点。但只有广西正德评估有限公司专门建立内部收费管理办法,其他机构都是使用评估行业收费管理办法;并且极大多数事务所都没有针对评估费的债权催收制度和索赔制度。
(二)基础规范不完备 (1)工作底稿不规范和不完备。检查的报告中,评估报告的底稿基本符合规范,能够支撑评估结果,但是工作底稿中存在一些问题,不够完备。如评估业务约定书、评估计划没有按评估准则要求的内容书写完整,缺少法人或授权人签字,部分缺少委托方公章;企业整体评估中对被评估企业的历史沿革、现状和发展前景,可能影响被评估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的宏观、区域经济因素,被评估企业所在行业的发展状况及发展前景等资料2024不全,甚至没有以上资料;对评估方法没有进行适用性分析,对采用何评估方法,不采用何种评估方法没有说明原因;对企业整体评估不采用收益法评估,以及没有说明不采用收益法评估的理由及2024相关支持资料;缺少流动资产的往来询证函,存货盘点表,应收、应付票据复印件等资料;重要资产缺少现场勘察记录及现场清查明细表,除一个评估举例外没有其他重要资产的计算底稿及询价依据;重要资产的产权证明、购货发票、合同、工程预结算书2024不齐全,甚至没有以上资料;机器设备评估举例不具有代表性,或者价值量过小。重置成本构成要素有误,如未将需安装设备的安装费用等计入重置成本,对成新率形成过程披露不够充分,成新率的贬值因素(或修正系数)的形成过程披露不充分;出现计算错误、明细表评估值与案例不一致等低级错误;采用收益法对企业进行整体评估,未2024被评估企业前三年的会计报表及相应的资料,无企业提供的财务预测信息资料,缺乏必要的计算底稿。采用现金流量法评估,对永续经营的资本性支出计算错误(对固定资产等的更新支出没有按评估值或评估基准日的市场价值来计算)。折现率的取值与收益口径不一致,计算及取值过程过于简单。房屋建筑物重置价值取值过程过于简单,取价依据不充分。采用市场比较法评估,底稿中未体现市场法所需的3个交易案例的信息,如价格来源,现场勘察照片等;土地使用权评估市场上有交易案例,且评估目的为资产转让,应采用市场比较法评估,但却只采用成本逼近法评估,且成本逼近法中年期修正计算有误;没有披露划拨土地的评估价值是否包含土地出让金;长期投资评估工作底稿及资料过于简单,没有对控股子公司进行整体评估,没有按整体评估的要求2024相关资料;评估明细表没有按准则规范或国有资产评估指南的要求书写完整,评估申报明细表没有每页盖单位公章,甚至没有评估基准日的评估申报明细表;底稿中国有企业改制的专项审计报告没有盖审计单位公章及注册会计师签字盖章,评估明细表的账面价值与审计报告的账面价值不相符,没有在审计的基础上评估;对评估增减值没有进行原因分析和说明;企业改制评估或国有资产评估缺少经济行为文件;三级复核签字不齐全,部分缺少签字评估师在复核表上签字,三级复核的内容记录不齐全,部分复核流于形式。(2)评估报告内容不规范不完备。在检查中发现评估报告内容没有按准则规范或国有资产评估指南的要求书写完整,如缺少报告标题、缺少评估报告使用者,缺少委托方与产权持有方或被评估单位之间关系的说明,评估目的表述层次不完整、不清晰,评估依据不完整,缺少具体的经济行为文件;评估对象及范围没有列出账面值或者说明账面值的情况;评估假设及特别事项说明的内容与评估对象及评估目的、评估方法无关系,或者说明不够充分,往往流于形式;对影响评估结论的事项说明不充分;在国企改制评估报告中,正文没有企业的历史沿革、经营情况介绍;报告中对采用何评估方法,不采用何种评估方法没有进行分析及说明原因,评估计算公式与评估说明中的不一致;评估明细表与企业申报评估明细表不一致;评估明细表反映的信息不够完备,如缺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