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本网活动方案内容页

农业合作社培训方案(甄选5篇)

2024-07-08 21:27:39活动方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业合作社培训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农业合作社培训方案范文第1篇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政府推动、学校主办、部门监管、农民受益”的原则,配合国家在农业领域和农村地区实施的重大工程项目,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培训、创业培训和农村带头人培训,引导农民转变就业观念,提高农民就地就近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促进农业劳动力向农业产业延长链转移,由单纯外出务工向就地就近转移就业转变,由服务城市发展向支撑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转变,推动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培训任务

我县年阳光工程示范性培训任务260人,其中沼气工70人,村级动物防疫员90人,机防手50人,农村建筑工匠50人,(各乡镇任务详见附表1)。

三、培训内容

1、培训对象:年满16周岁以上,具有一定的文化基础、身体健康的农民。凡有培训意愿者,可凭本人身份证就近申请参加培训,获得项目资助。

2、培训范围:今年我县将对沼气工(含沼气生产、维修、服务)、村级动物防疫员、机防手、农村建筑工匠等四个专业进行培训。

四、培训资金

对沼气工(含沼气生产、维修、服务)的培训按每个人550元的标准进行补助;对机防手、村级动物检疫员、农村建筑工匠的培训按每人430元的标准进行补助;培训补助资金采用培训券的方式直补农民。

五、组织实施

由培训机构承担具体培训任务。培训内容包括引导性培训和示范性培训,其中引导性培训不少于8个学时。培训机构与县农业局签订合同,按照合同签订条款,制定培训方案,开展招生,组织学员参加培训。要根据专业编好培训班次,并制定《阳光工程培训基地教学实施计划表》(见附表2),报县农业局审核备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按培训班次填写《阳光工程教学计划进程表》(见附表3),建立《阳光工程学员培训台帐》(见附表4),培训台帐将作为项目管理和检查验收的重要依据。培训结束后,培训基地要加强对学员的考核,对考核合格的学员,颁发培训结业证书。

六、具体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搞好部门协调。今年阳光工程工作时间紧、内容多、要求新,各级要加强对阳光工程工作的组织领导。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还需要做好内部的相互协调配合,能源、种植、农机和畜牧等部门应积极配合阳光工程项目主管部门,按照阳光工程项目管理办法,抓好分类培训的组织工作。

2、规范机构认定,完成培训任务。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确定有培训资质的单位承担培训任务;如果培训机构缺乏师资或实习条件,可采取与县级农业推广机构或其他单位合作办学的形式,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完成培训工作。培训机构要向社会公布各培训机构承担的培训任务、补助标准、举报电话,接受社会监督。

3、落实项目监管。

(1)坚持“第一节课”。在培训班开班第一节课上,分管阳光工程工作的领导必须到班,并讲解国家实施阳光工程的重要意义和项目实施2024要求;农业、财政部门要共同到场核实学员身份,检查招生简章,指导学员签名,将培训券直接发放到学员手上,告知学员培训券的金额,介绍培训券的使用方法。

(2)强化监督指导。农业部门要加强对各培训班次的随堂抽查、培训台帐、检查验收等环节的监督,农业、财政部门积极配合,同时到场,并填写《阳光工程监管登记表》(见附表5)。认真对各培训机构的学员培训台账进行审核,指导规范填写培训台账。督促培训机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培训教材建设,对于今年新增培训专业,各地原则上实行统一培训教材,做到人手一份。培训大纲和教材分别由各相关行业主管部门确定。指导培训机构建立统一的学员培训档案。

农业合作社培训方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农产品经纪人;背景;培训;模式:对策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般认为,“三农”问题的核心之一是农产品的流通问题,是农业生产和市场需求之间如何有效衔接的问题。那么,谁能解决农业生产和市场需求之间的矛盾,谁能在农业生产和市场之间搭建起一座桥梁,帮助农民将农产品销售出去?各地的实践表明,农产品经纪人一手牵着农民生产,一手牵着市场需求,他们是农民和市场的桥梁。因此,培育和发展农产品经纪人,是有效解决农产品流通问题的关键,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成立了本课题组,同时,自2006年始,即与绍兴市农产品经纪人鉴定中心一起承担了省内部分农产品经纪人的培训鉴定工作。3年多来,课题组成员先后在绍兴县、上虞市、嵊州市、诸几市、新昌县和越城区多个镇、村完成了23期培训班的教学任务,培训学员累计达2000余人。实践证明,这种有计划、有组织、有考核的培训模式在提高农民素质、培育农民经营理念、植入农民市场意识等方面是行之有效的。但如何让现有农产品经纪人队伍真正成为农产品流通中的一支生力军,帮助农民缓解农产品销售难的矛盾,则需要继续思考和研究。为此,本课题组于2008.5~2009.5期间,通过问卷调查、电话访谈、实地走访等调查手段,抽样调查了浙江省所辖宁波、绍兴、杭州、衢州等地区的部分农产品经纪人,对他们的经营现状和需求特征进行了广泛的信息2024部分重点对象还进行了跟踪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表1200份,收回有效问卷650份,调查涉及农产品经纪人的基本情况、经济活动以及对培训课程的感受和评价等10项指标,调查信息的归纳整理与综合分析,为更加精确地把握农产品经纪人需求及影响培训的因素等提供了系统的第一手资料,同时,也为进一步提升农产品经纪人素质和深化培训模式的研究提供了实证依据。

本课题研究旨在通过深化农产品经纪人培训模式,探索如何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农产品市场营销能手,为浙江省的新农村建设聚集大批实用创新型的中介组织和现代商人。

二、农产品经纪人现状调查

(一)经纪人队伍结构老化,呈“青黄不接”之势

从表1的调查结果分析,在务农人口中,中老年人留守现象比较突出,35岁以下的经纪人明显偏少,仅占被调查人口的不到20%,说明浙江省农业弱质、农民弱势的状况尚未得到根本改变。由于农产品具有分量重、保鲜要求高、劳动强度大等特点,所以,需要有健康的体魄和较强的体力作保证。而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选择外出打工而不愿务农,必将导致农产品的高效生产及流通后继乏人,进而,为新农村建设埋下隐患。

(二)经纪人受教育程度不高,文化素质偏低

表2数据分析显示,初中及以下学历的经纪人占样本总体的65.5%,其中,小学及以下的人数又占了样本总体的22.1%,说明浙江省经纪人队伍整体文化素质不高。调查结果表明,浙江省多数经纪入信息采集手段落后,利用媒体或互联网获取信息的意识比较淡薄,相互之间缺乏信息联系和交流,自律管理及权益的自我保护机制十分缺乏。

同时,大专以上学历的经纪人仅占10.5%,学历较高的农民不屑于从事农产品流通业务,或者对农产品流通职业不够重视,说明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尚需加强宣传力度,经纪人的社会地位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以个体经营为主,组织化程度不高

表3数据显示,绝大部分经纪人的年营业额集中在15万元以下,这其中,又以5万元以下的占大部分,50万元以上的经纪人廖若辰星。从组织形式上看,个体经营占了很大比重,合伙型、公司型等经纪人实体较少,尚处于起步阶段。由于组织化程度偏低,导致经纪人经营规模较小,经营信誉、经营资质、抗风险能力都比较低。在访谈中,我们发现不少经纪人(他们同时又是地地道道的农户)尽管已成为专业合作社的社员,但由于合作社本身仅仅是一个松散型的组织,社员销售农产品的渠道、方式及价格均可以自行选择和决定,又由于许多合作社没有统一的农产品销售章程,所以,大多数农户还是选择自产自销这种传统的产品流转方式。据调查,目前42%的农户自己销售农产品。45%的农户将农产品卖给个体商贩,只有2.7%的农户采用订单销售,另一方面,由于浙江农民人均农业资源少且分散,这在客观上造成了农产品流通规模小、实力弱、市场覆盖率低。而主体过于分散,又导致大市场与小生产的矛盾突出。“千家万户小生产”无法适应“千变万化大市场”,单个农民就好比飘浮在大海上的一叶小舟:弱小无助,无法掌握市场动态,很难获取增值利润。典型的小规模农产品经营格局,难以产生支撑新农村的经纪人群体,这与新农村建设所提出的标准化、市场

国际经验表明,组织化程度较高的农村专业合作社,可以有效地保护农民在农产品流通中的合法权益,使职业农户在农产品市场价格形成过程中更有发言权,更有机会参与利润平均化。

(四)明显的经营区域局限,市场辐射力较弱

统计表明,61.5%的经纪人将农产品选择在当地销售,这种“门前销售”又分为3种情况,第一种是在当地农产品专业市场销售,此类为“等客上门”式销售(如嵊州的水果交易市场);第二种是在种养基地,结合观光农业、休闲农业销售,此类为“借船出海”式销售(如上虞的龙浦葡萄专业合作社);第三种则是由农户挑起“货郎担”进行摊贩式、近距离流动销售。除第二种销售模式外,其他两种模式,对经营户来说,可获取的利润通常是极低的。

经纪人选择就近销售农产品,主要有3方面的原因:茶叶、葡萄、西瓜、杨梅、茭白、桃子、鲜菜等农产品具有季节性强、易腐烂、运输要求高等特点,不宜远距离贩运;农户分散经营,尚没有形成产业规模,从产品销售单位成本的角度思考,无法产生规模经济效应;浙江的不少农产品多为与观光农业和休闲农业相结合的“角色产品”,游客在玩乐中采摘、在休闲中消费,使农产品处于“僧多粥少”、供不应求之态,农民便无卖难之虞。这自然使得经纪人开拓省外市场和国外市场既无动力,也无压力了。

(五)“获取信息难,寻找客户难”是经纪人目前面临的主要困难

表5显示,66%的经纪人认为,获取

信息、寻找客户、灵活的推销技巧是开展经纪活动时所面临的最困难环节,说明在今后的培训中要加强市场营销和谈判技巧方面的训练;同时,近16%的经纪人认为农产品储存技术落后是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说明经纪人培训需要农技专业人员的加盟;此外,剩下18%的经纪人需要在合同的兑现及农产品加工方面获取更多的知识,说明这些模块需要在今后的培训内容中予以进一步充实。

(六)培训效果初现,培训模式需要深化

表6显示,不同文化程度的培训对象普遍认为,经纪人培训对自己帮助很大。在与经纪人座谈中,学员纷纷表示,参加培训后,他们的市场意识逐步建立,产品标准思路逐渐清晰,营销技巧开始关注,产品销售增效显现。据嵊州市供销社主任介绍,该市前4期经纪人培训后,农民的农产品销售收入同比增长了20%。

在实地走访时,通过对种植(养殖)户、专业合作社社长和社员的深入交流,我们发现在培训内容的设置上,学历层次比较低的经纪人,其当务之急是需要接受种植、养殖技术方面的现场指导和培训。而大专及本科学历等层次较高的经纪人则希望在理念和体系方面得到更加系统的培训;在培训时间的选择上,不少经纪人提出,时间太短、内容太多,容易陷入囫囵吞枣、消化不良的窘境。

综上所述,经过第一阶段的普及性培训,一些初步掌握了经纪人基础知识的农民大部分活跃在了农业第一线,他们已经成为农产品流通活动中一支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但是,由于经纪人本身在知识储备、学习能力等方面的个体差异,以及农产品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迫切需要我们思考和研究相关对策,创新和深化培训模式,以进一步提升农产品经纪人素质。

三、提升农产品经纪人素质、深化培训模式的对策措施

如何进一步提升农产品经纪人素质?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在培训模式深化上做文章。培训模式应围绕支柱产业、特色产业、品牌产业的发展和结构调整。突出培训范围的广泛性、培训对象的层次性、培训方法的灵活性、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培训形式的多样性和培训程序的规范性,坚持培训内容与培训对象的需求相吻合、与培训对象的层次相一致。创新培训模式、拓展培训领域、延伸培训链条,综合运用集中辅导、典型示范、“菜单”选学、以农教农等方式,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培训活动,增强培训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具体对策如下:

(一)分层分阶段式培训

根据经纪人文化层次的差异,开展分层、分级、分阶段的培训,这种培训模式既可以消除部分学员“吃不饱”的饥饿感,也可以化解部分学员“吃不了”的消化不良症,真正实现因人而宜,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培训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不设门槛的经纪人普及性培训。参加培训的对象主要是文化层次较低的农民,只要他们有学习的意愿,都可以进入培训班听课学习。培训内容可以在兼顾市场营销知识启蒙与农业生产新技术、新设备的介绍引进的同时,侧重于介绍让农民可以直接应用的农业科技知识和产品质量标准等,通过普及现代农业科技,改造传统农业。例如,新品种及种子的处理技术、安全生产与质量控制技术、节水技术等。培训形式可以是现场示范、实地操练,也可以是视频演播,分段讲解。总之,尽可能使培训效果立竿见影。第二阶段为经纪人的素质提升培训,参加培训的对象主要是那些文化层次较高的农民,以及经过第一阶段培训后考核成绩较好的农民。培训内容则是将市场营销、经营管理的系统培育与农业高新技术的推广介绍相结合。又以营销和管理理念的系统培育为主。重点开设市场拓展和产品销售知识及实务课程(包括信息技术、市场调研方法、市场营销策略、商务谈判技巧、营销渠道管理等),同时插入农业高新技术课程(如资源循环高效利用技术、精深加工技术、工程与智能化装备技术等)。培训形式既可以是请专家、学者集中讲授,也可以是利用互联网平台实施远程答疑,还可以是丰富多样的座谈交流,如在本地合作社中选取成功经纪人宣讲经营心得,集思广益;加强区域合作社的交流与合作,分享经营成果;组团进行跨国交流,学习、吸收国外先进合作社的农产品经营管理经验,等等。

通过这种分层分阶段式的培训,可以使受训学员真正系统地、卓有成效地掌握农产品经纪人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高超技能,使他们真正成为具有宽视野、高素质的农产品经纪人。

(二)划圈分类式培训

资料显示,浙江既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农业资源稀缺大省,同时,又是我国高产综合性农业区,其出产的茶叶、柑橘、蚕丝、水产品、竹制品、苗木等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优势农产品区域化生产格局初步形成,优势区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如浙江茶叶的主产地集中在绍兴、杭州和嘉兴一带,浙江蚕丝的生产基地在湖州,衢州已成为浙江柑桔的规模化种植基地,嵊州及安吉的竹制品已闻名中外……即使是在同一地区,像水果和蔬菜等农产品也呈现出明显的区域集中性,如萧山萝卜干、富阳芦笋、临海西兰花、常山胡柚、上虞葡萄、余姚杨梅,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在本次调研中浙江的农业经济不仅具有明显的品类区域性,而且具有鲜明的高效生态农业特征。单以绍兴市为例,目前,该地区已呈现设施农业、集约生态养殖业、循环农业、休闲农业、绿化园艺业、有机农业、生态林业、贸工农一体化产业等8种值得推广的生态类型。如诸暨市马村畈现代农业园区,绍兴县绿神特种水产养殖有限公司,绍兴县稻鸭共育模式,上虞市虞南山区的板栗林套种高杆型名茶高效农业发展模式,诸暨花果山庄休闲观光园,绍兴兰渚山生态科技有限公司,绍兴县大地园艺有限公司。绍兴县王坛镇南岸村的有机茶专业合作社,上虞市海涂防护林建设,上虞松厦镇祝温村村庄平原绿化和曹娥江景观带等均已成为自成特色的高效生态农业经济。

由于各地区的经济基础、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各不相同,致使农产品种类具有很大的差异性,不同的生态产业具有不同的生产技术、产品销售特点及市场特点,这就要求经纪人培训不能采用“大一统”的培训模式,而必须因地制宜、进行分类指导。培训要变过去的“一灶制”为今后多模块并存的“多灶制”。变过去教学内容的“给什么,吃什么”为“点什么,吃什么”。即要根据不同的农业生态,有针对性地设置培训内容,按照产业特点,巧设课程菜单,实施解剖麻雀式的、划圈分类式的、有针对性的培训。

(三)案例式教学和体验式学习的培训

传统的灌输式培训法在实践中,日益暴露出其固有的不足和弊端。因为这种培训方法,过于强调课程体系的完整性和概念原理的逻辑性。加上在培训过程中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单一落后,不仅容易使课堂气氛沉闷、缺少灵动性。同时,也容易让学员陷入学习思考的惰性陷阱。

对农产品经纪人的培训不需要那种

学究式的教育,要针对受训对象文化层次及需求特征的差异,将一些概念的辨析和原理的剖析用一个个鲜活生动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例和故事穿引起来,采用师生互动式的交流,进行深入浅出的讨论。这种案例式教学和体验式学习的培训模式,可以让受训学员将被动式学习变成主动式学习。培训可通过提供活生生的素材(如引人大量的“营销案例”、“商务谈判案例”、“信息2024案例”、“合同签订案例”、“核算案例”以及“经营决策案例”等),将抽象的理论活化为具象的实践。将枯燥的概念转化为生动的形象。这样的培训,不仅可以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而且还能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促使学员主动地、持续地学习。

在遴选案例时,特别要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一是案例要有真实性。所选案例必须是社会经济生活中确实存在的事例,切忌哗众取宠虚构案例。二是案例要有针对性。培训师应结合教学对象和培训要求选用案例,有的放矢,远离对牛弹琴式的案例。三是案例要有启迪性。人选案例应该能够启迪农产品经纪人阐述自己的看法,并帮助其理性地分析问题,引导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案例式教学还要特别注意培训师对案例的点评和升华。同一案例,由于学员能力、经历和水平的不同,解决问题的手段和方案也会各不相同,甚至完全相悖。实际上,现实经济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多半不只有一种精确的答案,也没有一成不变的结论。因此,培训师在进行案例点评时要结合学员的实际,注意激发学员去联想、去探索、去创新。不要把结论束缚在某一方案的窄巷里。总之,通过这种案例式培训和体验式学习,要引导学员多角度、多层次、多渠道地解决案例中存在的问题,使点评升华,使培训效率提高,只有这样,才能使学员真正掌握经纪人必备的知识和技能。

(四)借专业合作社平台,释放经纪人培训优势

有专家预言,21世纪的中国农村,将是合作经济组织大放异彩的世纪。来自国家工商总局的统计数据揭示了这一动向,到2008年6月底,全国依法新登记并领取法人营业执照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58072家,入社成员达771850人。浙江省1/3以上的农民参加了专业合作社或受专业合作社的带动。2007年10月,浙江省百家农民专业合作社集体亮相国际农交会,首次在国际农交会上摆开合作社的“丰收盛宴”。2006年,浙江省专业合作社销售农产品总额248亿元,经营盈余12亿元,社员通过返利获得的收入户均达2463元。事实证明,浙江已成为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水平、社员收入较高的省份之一。而在农产品大市场中披荆斩棘的专业合作社的社长们,正是那些善于捕捉市场行情、长于市场运作的经纪人。

经验告诉我们,具有法人资格的农村专业合作社,是对合作社管理者及其成员进行组织培训和能力培养的最优组织,也是进一步提升经纪人综合素质的最佳平台。农产品流通上连生产、下接终端。从市场营销的角度讲,高素质的农产品经纪人,不仅应该是产品流通方面的专家,还应该是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的行家里手。所以,在农资采购、新品种引进、种植养殖技术更新等生产环节中,需要得到农技专家的指导;在农产品流通环节,需要营销专家、品牌专家等给予市场拓展、渠道创新等方面的专业性指导。以专业合作社名义对外聘请专家组织培训。在合作社内部经常性地组织开展经纪人业务交流活动,将技术指导、信息传递、物资供应、加工销售、资金融通等服务功能集于一体。借此既可以提高农产品经纪人的合作意识和协同经营能力,释放经纪人培训优势;同时也可以进一步扩大农产品经纪人的影响力,提高农产品经纪人的社会地位,吸引更多年轻有为的农村知识分子充实农产品经纪人队伍,争取农产品经纪活动得到地方政府的更大支持。

(五)规范考核,严格鉴证,实现面的扩张与质的提升

规范考核制度,严把鉴定质量关是进一步提升农产品经纪人素质的又一关键措施。我们认为,由于农产品经纪人培训对象的特殊性,在培训的初级阶段,应尽可能鼓励农民主动报名参加,让更多的农民通过培训,学习科学技术,树立市场意识,了解营销技巧。为增强学员的学习信心,考核可以相对宽松些。对凡是参加培训的农民,在完成了相关模块的学习任务之后,颁发农产品经纪人结业证书,并鼓励其进入高一等级的培训和学习。在培训的中、高级阶段,要制定科学规范的考核细则,要设定明确的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要求,考核方案的设计既要有平时成绩(包括到课率、课堂参与讨论的情况等),又要有综合成绩(包括独立操作能力和理论知识的测试考核)。考核程序要规范严格,考评尺度标准要高,内容要实,使考核真正达到鉴定标准,真实体现经纪人的经纪能力和经营水平。由人力资源和社会劳动保障部、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联合颁发的农产品经纪人资格证书,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含金量。但是,如果考核过程不严格,考核制度不科学,那么,不仅证书的公信力会大打折扣,同时,也不利于农产品经纪人培训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

此外,为使农产品经纪人队伍在面的扩张与质的提升方面实现可持续发展,应由人力资源和社会劳动保障部、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牵头,制定《农产品经纪人国家职业标准》,根据《标准》编写《农产品经纪人职业技能鉴定考试指南》,修订现有的《农产品职业技能鉴定培训教材》,将目前五花八门的《培训教材》按农产品类别规范为统一的《培训教材》初级、中级、高级系列,以便于培训考核鉴定。

同时,《职业标准》应体现农产品经纪人不同等级的职业要求和鉴定标准,《考试指南》应涵盖不同等级的考试目的、鉴定点、考试内容与测试题、考试样题等内容,《培训教材》应突出“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指导思想,教材内容应注重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教材板块可按照农业类别的不同进行模块化设计,以方便不同种类农产品经纪人的学习和考试。

最后,要建立统一的信息管理系统。发证机构对农产品经纪人资格要实行定期验证制。要加强对培训过程的监督,可以通过现场测评、设立举报电话、网上投票、电话访谈等方式,重点了解培训效果及培训对象的满意程度。这样做,一方面有利于经纪人队伍的动态管理和科学管理;另一方面,可以使经纪人队伍在扩张数量的同时确保质量的提升。

农业合作社培训方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农机教育;培训;问题;成效;建议;安徽宿州;桥区

中图分类号 G7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8-0289-01

农机教育培训是农机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科学发展的基础,是农机化技术推广的前提。近年来,随着中央惠农经济投入的加大,农业机械和农机装备项目得到不断提升,农机操作技术及驾驶培训也是安全生产的源头,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农机化培训也越来越彰显其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今天,宿州市桥区农机化教育培训工作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依然存在很多不足需要今后进行改进。

1 存在的问题

1.1 培训生源不足,农机培训缺乏后劲

近年来,由于农机补贴政策的推进,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逐渐处于饱和状态,使得近几年来拖拉机驾驶员培训生源越来越少。

1.2 农机从业人员法律意识不强,安全意识和培训意识淡薄

开展农机从业人员培训时,由于受到机手的文化程度、作业时间、法律意识等方面的限制,机手畏难情绪较重,存在逃避侥幸心理不愿意参加农机驾驶培训;更有甚者,有的农机手心存侥幸心理,无视国家法律法规,无证驾驶、无牌行驶、违规改车加高,甚至载人、载物或人货混载,把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当儿戏,给农机安全生产埋下严重隐患[1-2]。

1.3 师资力量薄弱

培训教师大多为20世纪80―90年代的中专毕业生,教师队伍缺乏新鲜血液;教师培训学习和受继续教育机会较少,知识老化、缺乏更新,与新技术、新机具的实际应用教学产生了矛盾。

1.4 政府重视支持程度不够,硬件设施匮乏

政府对农机培训机构的财力支持远远不足,教学硬件设施严重不足,导致开展农机培训时,无法直观有效地进行培训工作,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农机培训工作的进展。

2 主要做法和成效

2.1 多措并举,深入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

2.1.1 抓好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工作。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中,实行模块化教学,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方法,提高学员的参与性、互动性和实践性。

2.1.2 做好各类公益服务性培训工作。结合农时,送教下乡,把流动课堂开设在田间地头。充分利用区农机局在乡镇组织的夏收夏种、秸秆还田、秋收秋种及土壤深松等各类现场会,设立流动课堂,发放自编宣传资料,对新机具进行现场讲解和示范操作,手把手教农机手调试机械。同时,对返乡农民工、农机合作社社员进行免费培训。通过以上培训活动,提升了农机服务水平,拓宽了创业渠道,夯实了农机化发展基础。

2.2 严把培训质量关

2.2.1 因地制宜,做好农机驾驶培训。根据农业部《大中型拖拉机驾驶员培训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小型拖拉机驾驶员培训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联合收割机驾驶员培训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要求,桥区农机培训机构认真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在保证学时和教学要求的情况下,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驾驶培训。理论教学上,授课教师认真学习、通览教材,合理编制教学计划,确定教学目标,明确重点、难点,做好教案;授课时结合电化教学,以通俗易懂的大众语言把知识传授给学员,使他们易于接受,真正能够学以致用。教学内容上,严格按照实习教学大纲的要求,由实习教师专人指导,培养农机技术人员的动手能力;努力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结合生产要求,培养其熟练掌握运用农机技巧及独立操作能力。教学方式上,针对农民报名人数不够集中统一,学习时间不够充足,个人接受能力差异大的实际情况,采取循环教学法,随到随学,每周定期考核,必要时进行个别辅导,学会为止。教学地点上,针对部分偏远村庄学员进校学习不便的实际困难,采取校内培训与下乡设点培训相结合的形式,在各乡镇农机服务中心设立了培训报名点,机手节约了时间,节省了路费。与监理站密切配合,形成培训考试“一条龙”,缩短办证时间,简化办证程序。既严把了参训率、考试关,又解决了学员的实际困难,稳定了学员想早拿证的急躁情绪,保证了课堂教学秩序,做到了教学相长的统一,保证了教学质量。

2.2.2 完善章制度,做好管理工作。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实行制度化管理,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查,以便于监督管理。在培训收费上,严格执行桥区物价局核发的收费标准;在教学过程中,拖拉机驾驶培训教员在开展培训工作时,均持证上岗,以便接受学员监督;在档案管理上,专人专职进行纸质档案管理,做到档案分类清楚、内容完整、摆放整齐,同时建立电子档案,做到档案管理电子化、信息化、高效化。

3 建议

3.1 适应新形势,广开办学路,拓宽农机培训领域

生源是农机培训机构赖以生存的基础,因而要采取措施

增加生源。一是充分利用每年的“三夏”“三秋”现场演示平台和参展机具、技术、人力资源,围绕各类新机具和国家购机补贴机具的推广,大力组织广大机手开展专门培训班;二是农机监理部门要加大田检路查,杜绝无证驾驶的现象;三是重点培训农机大户、农机专业合作社社员,按照培养“有知识、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要求,对农机专业合作组织的法人代表、财务人员、操作人员、维修人员、农机大户进行重点培训,使之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领头人和致富能手,成为服务“三农”和应用先进科学技术推广的优秀示范者,为提高农机的作业质量水平、服务环保水平和和谐管理水平做出贡献[3]。

3.2 改进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水平,提升培训效率

可采取岗位培训、学历教育、继续教育、中短期实用技术培训等方式,切实搞好农业机械化管理、技术、实用人才3支队伍建设。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压缩培训时间,使机手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真正学会实用的驾驶、操作、维修等技术,不断增强培训教育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加强培训教育的效能化建设[4]。

3.3 争取政府支持,加大宣传力度,切实做好农机培训工作

积极争取政府、上级主管部门在资金政策方面对农机培训工作的支持,加大对农机培训工作的资金投入,及时更新教学设备;通过报纸、网络、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和各类型的农机具推广、科技下乡等活动,大力宣传农机培训相关的方针、政策及农机法律法规,营造全社会关心农机、支持农机培训的良好氛围,提升农机从业人员的自我意识,使之能够懂法、依法、用法,并自觉参加农机岗前培训。

4 参考文献

[1] 刘群.农机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湖南农机,2009(1):64-65.

[2] 梁云鹏.创新农机培训模式的思考[J].当代农机,2014(10):68-69.

农业合作社培训方案范文第4篇

近日,农业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联合印发《2013年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项目实施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要充分发挥各级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等农民教育培训专门机构的作用,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本刊将《意见》的主要内容摘编如下。

?

培育对象向新型职业农民倾斜

《意见》提出,为贯彻落实2012、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和新型职业农民,提高务农农民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水平,充分激发农业生产要素潜能,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今年阳光工程向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倾斜。紧紧围绕“两个千方百计、两个努力确保、两个持续提高”总体目标,着力加强务农农民从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培训,以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骨干农民为重点对象,培养一支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现代农业生产经营者队伍,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新农村提供人才保障和人力资源支撑。

?

结合农业项目资源,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今年阳光工程突出为产业发展服务,加强与农业项目对接,按照2024农业项目实施方向、重点区域和产业布局规划确定培训对象和分解培训任务。

2013年阳光工程全国安排示范性培训任务316万人,继续按照农业专项技术培训、农业职业技能培训和农业创业培训层次组织实施,各层次分别培训203.54万人、107.97 万人和4.49万人。

?

在农业专项技术培训方面:一是培训粮棉油糖高产创建项目实施区骨干农民。根据2012年国家粮棉油糖高产创建项目实施区域分布,每个示范片培训骨干农民100人。二是培训“菜篮子”产品生产基地骨干农民。根据《全国蔬菜发展规划(2011-2024年)》确定的580个蔬菜生产重点县,每县培训骨干农民500人。三是培训肉牛、肉羊、奶牛、生猪生产大县骨干农牧民。根据《全国肉牛、肉羊、奶牛、生猪优势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从列入规划的重点县中选择50%的县,每县培训骨干农牧民200人。四是培训渔业生产大县骨干渔民。根据2010年主要渔业统计指标,从本省年产1万吨以上水产品的渔业大县中选择50%的县,每县培训骨干渔民200人。

?

在农业职业技能培训方面:一是培训专业合作社骨干社员。各省从2012年农业部认定的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农机除外)中选择50%的合作社,为每社培训骨干社员50名;按照国家级示范社数量,选择等量的省重点专业合作社(农机除外),为每社培训骨干社员30名。二是培训社会化服务组织从业人员和享受农机购置补贴的农民。根据2011年《全国农业机械化统计年报》,各省从本省农机专业合作社中选择10%重点社,为每社培训农机手20人;按照当地公布的购机补贴目录,以当地重点农机具为主,培训2011-2012年新购机农民,数量不低于农机专业合作社培训人员;按照农业部2011年公布的全国第一批500个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示范组织名单,为每个合作组织培训植保员30人。三是结合“美丽乡村”创建开展农民培训。农业部2013年起在全国组织开展“美丽乡村”创建活动,选择1000个“美丽乡村”进行创建试点工作。各省要结合“美丽乡村”试点要求开展农民培训,每村不少于50人。

?

在农业创业培训方面:一是结合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开展培训。根据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目标,参照创业培训模式,对遴选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每个试点县培训200人,避免与其他培训层次重复。二是培训合作社负责人。对照农业职业技能培训中第1项选择确定的国家专业合作示范社和省级专业合作重点社,每社培训经纪人等负责人1人。三是培训农村创业青年。落实农村青年创业就业行动,提高青年农民在种养业、农产品加工、农产品流通和农业服务等领域的创业就业能力,全国培训2万人。

?

培训任务向培训能力强、培训质量高的农民教育培训专门机构倾斜

《意见》提出,承担阳光工程培训任务的机构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是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公办机构(省部级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和农业龙头企业除外),且近5年无不良记录;二是具备较强的农民组织能力和农民培训经验;三是具备稳定的培训教师队伍和相应的教学实训条件,农业职业技能培训和农业创业培训要具备必要的食宿条件;四是自愿在农业主管部门指导下承担培训任务。

?

各级农业主管部门应当遵循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择优确定培训机构,每个项目实施县承担任务的培训机构原则上不超过3家,培训任务要向培训能力强、培训质量高的农民教育培训专门机构倾斜。在培训机构自愿申报的基础上由农业主管部门组织评审,评审结果要向社会公示,无异议后予以确定。承担新型职业农民农业创业培训任务的机构由省级农业主管部门商县级农业主管部门确定,承担其他农业创业培训任务的机构可由省级农业主管部门确定,其余培训机构由县级农业主管部门确定。各省农业主管部门对所有的培训机构进行备案管理。

?

《意见》要求各地充分发挥各级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业职业院校、农技推广机构和农机校的作用,加强培训资源整合,按产业需求科学编制培训规范,制定教学计划,开展农业生产经营系统培训,择优选择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基地、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作为实训基地。

?

规范实施,开展培训工作

农业部从今年开始,结合培训对象和从业岗位分批发布和修订农民培训规范,明确适用对象和培训目标,对师资队伍建设、编发培训教材、培训实施与考核评价等方面提出明确意见。

?

一是制定培训计划。培训机构根据农业主管部门下达的培训任务类别、对象和数量,科学论证、精心制定培训计划,报农业主管部门审批后组织实施,严格按照计划落实培训人数、培训时间和培训内容。

?

二是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阳光工程培训师资库,遴选熟悉“三农”、具有丰富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专家,特别要吸收经过知识更新培训的农技人员进入培训师资库。根据各培训班的对象和内容,从师资库中挑选适合的专家授课。培训机构应组织学员对培训效果进行测评。各省农业主管部门应组织对各地培训师资库进行年审,及时淘汰不合格人员,补充优秀师资,确保教师水平。

?

三是编发培训教材。加强培训教材规划、建设和管理。根据产业发展需要和培训规范,采取全国、省、县统分结合方式组织编写通俗易懂、针对性强的培训教材。各地免费将培训教材发放给参训农民,确保每人一套。农业职业技能培训、农业创业培训不得以简单的讲义、明白纸等代替培训教材。

?

四是实施班级管理。对农业职业技能培训和农业创业培训,培训机构建立规范的班级管理制度,选好配强班主任负责班级的日常管理;成立班委会,引导学员加强互相交流和自我管理,保证培训工作顺畅有序;组织各培训班学员填写《阳光工程参训学员满意度测评表》。

?

五是组织培训考核。农业职业技能培训和农业创业培训,每期培训班结束时组织参训农民考试考核,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开展现场技能操作测试。对通过考试考核的农民出具培训证明。各地加强与农业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协调,鼓励受训农民自愿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增强执业就业能力。

?

六是项目管理和验收。农业和财政主管部门应派专人对职业技能培训和农业创业培训逐班次讲解阳光工程政策,核实学员情况,听取学员建议,公布联系电话,请学员进行监督;培训结束后,农业和财政主管部门通过检查培训档案、抽查学员培训情况等方式逐班次开展检查验收。验收不合格的,出具整改通知并督促整改到位。

农业合作社培训方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新型农民;培训模式;经营管理技能;辽宁省

中图分类号 F32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9-0332-02

2007年9月,辽宁省组织实施“农民技术员培养工程”,在农村种养殖科技示范户中选拔有一定实践经验的农民进入省内农业高等院校,接受以需求为导向,半年制、非学历的技术培训,使其成为现代农业技术的示范者和传播者。新型农民接受经营管理技能培训,不仅有利于自身发展,也有利于现代农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1-4]。

1 基本情况

截至2012年初,沈阳农业大学共举办了10期培训,共有2 460名农民学员参加了培训,2 228名学员获得了结业证书,1 868人得到了职业技术资格证书,1 800人取得了农民科技经纪人证书。实践证明,接受过培训的农民技术员把新的经营管理理念、技巧和方法带到了乡村,有的建立了社办实验室,有的开办社属农产品加工乡镇企业,有的制定了生产过程标准,有的创立了农产品品牌,有的扩大了生产规模,有1 300人被当地县政府聘为科技特派员,领办了合作社1 000家以上,发展社员3万户,开展培训1 000余次。

2 经营管理技能培训模式

2.1 组织与招募

自2007年9月开始,辽宁省科技厅会同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省农委、省财政厅共同组织实施“辽宁省农民技术员培养工程”,以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目标,开展培训时间为2~4个月的非学历教育的培养计划。工程以沈阳农业大学等7所涉农高等院校为依托,围绕辽宁省农业特色主导产业设置了14个专业,出版了18本适合农民学员需要的培训教材作为工程的指定教材,由东北大学出版社统一出版,并配置了相应的视频教材。在培训内容的安排上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内容与农事活动相结合、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相结合、教学内容与培养能力相结合为基本原则。培训经费由政府“埋单”,免学费、住宿费和书费,农民学员只负担伙食费。在学员招募方面,采用公开招募、自愿报名和选送相结合的方式,农民接受学校培训的基本条件是年龄在18~45周岁(2010年之前为18~50周岁),具有初中以上文化水平,从事专业农业生产2年以上,有一定的种植、养殖产业。本人到所在县(市)科技局报名,由县(市)科技局向辽宁省科技厅2024经辽宁省科技厅批准,送入大学参加培训。

2.2 培训与管理

2.2.1 设置好专业,做好教学计划,选聘好师资。按需施教、及时调整、不断完善,根据学员特点,制定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从“受训后的农民既要有能力解决目前生产上的实际问题,又要有一定的知识储备”的基本原则出发,一是突出经营管理技能培训的实用性;二是针对学员具有农业生产实践经验但文化水平不高的特点;三是兼顾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和加强学员综合素质的培养,让学员树立经营管理意识,增强经营管理技能。在授课教师的选聘上,遵循业务精、责任心强、教学和实践经验丰富的原则[5-6]。

2.2.2 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方法。在教学方式上,采用理论授课、研讨交流、实地考察、撰写论文等方式,在教学方法上,更多地采用“行动学习法”、“案例教学法”、理论授课与现场实习相结合、校内实习与校外实习相结合、教师讲解与师生互动相结合。并组织师生到农业大户学员家中进行现场实景教学,注重实效。

2.2.3 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通过开展主题班会,评选“村业英杰”,颁发奖状,激发农民自主创业潜能,鼓励学员勾画发展蓝图。开展“情景模拟,拓展训练广场”,例如情景模拟商贸谈判,实景演练锻炼了学员的实践经验。通过聘请知名专家举办各种专题讲座,如创业知识讲座、往期学员事例介绍、合作经济、人际关系、民俗及传统文化讲座、公文写作等,以开拓学员的视野,全面提高学员的写作能力、思维能力、交际能力以及培养学员驾驭市场的能力。

2.2.4 加强学员思想观念教育。通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给农民技术员以灵魂,使其综合素质有全方位的提高。“要做事,先做人”,塑造新型农民的灵魂,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其成为有理想、有文化的新型农民。举办学员座谈会,了解学员需求,通过学员讲现状、谈体会,启发学员创业的智慧。教育学员实现“两个转变”:从纯体力型、纯经验型的劳动者向智力型、科技型转变;从盲从生产、靠天吃饭型向研究市场、找米下锅型转变,实现“两个富有”,即要“富口袋”,必先“富脑袋”。

2.2.5 加强管理制度建设。制定《农民技术员培训管理办法》,建立“班干部—班主任—培训科—分管院长”四级信息反馈机制,定期召开学员代表座谈会,及时了解学员的学习生活状况,发现问题后及时组织2024人员研究解决。每周定期召开班主任例会,解决1周遇到的问题,并制定未来一段时间的工作计划。

3 经营管理技能培训的作用分析

3.1 提升农民素质,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实施“培养工程”,培养了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将推动广大农民更新观念、解放思想、开拓视野,提高经营管理技能。广大农民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寻求经营管理技能,增强了农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案例1:旅顺口区水师营街道水师营村一村民,在2003年就创建了大连市旅顺口区鸿图生态樱桃园,当时还是一个果树种植的门外汉,通过参加“培养工程”,学习了果树种植技巧以及经营管理方面的相关知识,劳动中勤于学习,善于积累,虚心向专家教授请教,逐渐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果园发展的路子。2008年其成立了大连旅顺红土地樱桃专业合作社,同年4月成立了旅顺口区寿林果园优良品种培育推广基地,栽种马哈利樱桃种子树3 000株以上,培育砧木苗10万株以上。在果树种植过程中,提倡绿色生态环保的经营理念,园内不使用含磷农药和化学除草剂,全部采用生态肥、有机肥和人工除草的方法,虽然增加了成本,但获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在完成自己果园稳步发展建设的同时,她还十分注重企业文化的提升,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在2009年6月挂牌成为“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实训基地”,旅顺口区妇代会指定“双学双比示范基地”、“巾帼示范林”和“优质苗木培育基地”,并作为特邀嘉宾单位参加了辽宁电视台的新农村节目的录制。

3.2 拓宽农民视野,提高农民收入

通过培训学习,学员们致富视野发生转变,经营管理理念普遍增强,经营管理技能有效提高,不仅成为依靠经营管理致富的能人,同时成为经营管理共同致富的带头人。

案例2:沈阳市东陵区李相镇三家寨村一村民,入学前是一个养猪大户,猪存栏近1 000头,其养的猪是野猪和东北的杂交种,由于肉的品质好,因此市场销路一直很好,经营业绩不断攀升,但一直没有质的飞跃。经过参加经营管理技能培训,有一次在《市场营销》课上讲到品牌战略时,他发现了品牌的主要作用。于是,他第2天就到工商局咨询注册商标的事情,由此诞生了“肥中瘦”牌猪肉,拥有了自己的猪肉品牌,并开创性地发展了“溜达猪”和无公害养殖新技术,一举拓展消费者市场。现在他不仅自己经营,还扶持70多户贫困户,发展了100多户参加“公司+农户”的模式经营,免费培训养殖技术,免费提供饲料的配置方案,免费咨询,在猪成长到80 kg以上后,以高于市价的5%回收,年均使农户增收达到1 000元/只,至今使100余户贫困户脱贫,带动了当地区30户走上了致富路,在当地真正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

3.3 加快了农业产业化步伐,优化了农村的产业结构

通过培训学习,使更多的农民掌握了经营知识、管理技能,加速扩大产业经营的步伐,一些好的产业项目也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扶持,规模经营初见成效。随着当地产业项目的规模不断扩大,当地的农业产业结构也随之优化升级,一批专业村、特色村、特色产业蓬勃发展起来,真正地践行“一村一品”、“一乡一业”。

案例3:鞍山海城市王石镇朱葛村一村民,在参加培训前就创办了辽宁鸿远南果梨种植专业合作社,经营无公害南国梨。通过经营管理技能培训,对于如何更好的发展合作社又有了新的想法。他十分重视对合作社的管理,实行“六个统一”:统一种植品种,统一用肥用药,统一化验检测,统一产品标准,统一品牌包装,统一入市销售。由负责人定期进行培训,按照区域,以村、镇为单位,对合作社下属的连锁机构进行统一管理,并给予统一的技术服务,到农适季节给社员发信息告知农药使用情况等,生产的产品使用统一的产品标识,给予统一的销售价格。他还想到用品牌来带动产业,将鞍山南果梨注册为地理认证产品,申请了辽宁名牌、辽宁注册商标。同时积极建设企业文化,以配送安全可靠农资产品、提供优质高效农技服务、共同发展地方支柱产业和帮助农民增产增收致富为服务宗旨;以完善国家级“放心农资连锁店”、争创“中国名牌农产品”为战略目标。同时,合作社的网络营销也初具规模,并提出下阶段的发展目标是对公司网站进行自我运营,充分发挥网上营销的作用。

4 展望

4.1 加强市场调研,明确农民培训需求

新型农民经营管理技能培训的开展要符合当地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切合新农村建设发展要求。在培训之前要对参加培训的农民进行调研,了解农民对培训方式、培训时间、培训内容等一系列的需求,并针对农民的需要开展经营管理技能培训,使农民学到真正实用的知识和技能。

4.2 科学制定培训制度

培训制度的科学制定有助于促进培训效果的提高。在培训内容上,结合不同农业产业的实际情况,制订出详细的培训计划,有针对性、有层次、有重点地开展经营管理技能培训;在培训设施上,确保教学设施、办公设备齐全,培训设施能够满足教学要求;在后勤服务上,改善宿舍条件,为学员办理学生食堂就餐卡、开水卡、图书借阅卡,购置文体活动用品,方便学员的学习与生活,解决学员的后顾之忧。

4.3 完善跟踪服务,巩固培训效果

从学校的角度出发,积极促使专家和学员建立起多种联系及合作方式,解决农民学员返乡后运用经营管理技能的后顾之忧;建立学员校友网络平台,随时了解学员动态信息,为学员答疑解惑,随时掌握培训成效;定期召开老学员座谈会、回乡创业典型经验交流会;农民学员结业后领办和创办合作社,在社内举办社员培训班的,给予全方位的支持。利用媒体大力宣传经营管理技能培训取得的成绩,吸引更多的农民学员加入。

5 参考文献

[1] 李润平,张莉莉.四川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现状调查[J].调研世界,2012(2):32-35.

[2] 莫鸣,雷晞琳.新型农民培养实效与缺陷分析[J].求索,2011(7):93-94.

[3] 王传博,王雅文.新农村建设中培养新型农民的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10(3):36-38.

[4] 刘芳,王琛,何忠伟.北京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的需求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10(6):63-6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