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本网工作计划内容页

计划经济的典型案例{集合5篇}

2024-08-04 01:42:01工作计划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计划经济的典型案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计划经济的典型案例范文第1篇

论文摘要村镇规划作为一门规划类的专业方向课,课程内容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强的特点。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广泛应用于理论性强的课程。将具有典型性的村镇规划案例应用于课堂教学,可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村镇规划课程是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城市规划等地理学类、城镇规划类本科专业的专业方向课,其涉及我国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等诸多方面的规划与开发的现实问题,是一门政策性、综合性、现实性较强的专业课。伴随着我国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加大力度解决“三农”问题、积极贯彻农业土地流转政策,以达到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根本目的,村镇规划与建设发展领域的重要性日益提升。与此相对应,在全国各高校相关专业培养计划中,村镇规划课程的开设日益增多,教学改革与研究的开展也得以深入,课程的教学效果也日益提升。

案例教学作为管理学等学科常用的一种行之有效的课程教学方法,其教学效果是显而易见的。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为学生在课堂理论教学中创设一种特定的典型的教学案例或现实生产生活中的场景,使学生在该案例或场景中自主分析、比较、决策和总结,最终实现对现实案例的最为直观的感受和实践经验的总结与升华,达到将典型案例与课堂教学理论相结合的教学目的。

1村镇规划课程的特点

村镇规划课程作为一门重要的规划类专业方向课,以农村各级居民点的方方面面的规划、设计与实施为研究对象。wWW.133229.COm具体来讲,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了解掌握村镇规划的任务、基本原理、操作程序与工作方法、规划内容与技术经济层面的分析等;了解村镇规划领域同城市化、城市发展等政策方面的紧密关系,学会利用村镇规划专业知识进行基本的实践,为后续规划类课程的开展奠定原理与实践的基础。

村镇规划课程教学内容综合性、相关学科知识交叉性、实践性均比较强,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1课程内容综合性强

城镇规划作为一个城市发展与建设的蓝本,虽然在具体工作层面有条条块块的分工,但是在总体规划层面,是作为一个整体存在的。因此,村镇总体规划涵盖了村镇经济社会发展的内涵与外延,同时决定村镇在空间布局、经济发展、工程建设、文化传承等层面的发展方向。村镇规划课程的综合性也体现于此,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选取上要充分考虑这一特点。

1.2相关学科知识交叉性强

城市规划本身就是一门交叉学科,所涉及的相关学科和工程技术层面有很多,例如给水排水、电力电信、公共中心等;而就村镇规划与建设领域而言,其涉及的学科又具有独特性,例如村镇用地布局、村镇道路规划、农宅院落布置、公用设施规划、旧村镇规划、古村镇改造、村镇环境保护与村镇旅游资源开发等。

1.3课程内容实践性强

村镇规划课程内容在理论性层面具有综合性、交叉性的特点,在此基础之上,更要重视其实践性强的层面。该课程与具体的村镇规划与建设行为紧密相连,理论层面的教学内容本身就是规划建设实践工作的总结,源于实践,指导实践。因此,在课程内容的组织选取上,选择典型性的村镇规划与设计建设实例,才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夯实课程知识体系的基础,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1.4课程理论内容要严格遵照国家标准

《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作为我国于2007年新颁布的村镇规划与设计建设领域的国家标准,明确规定了规划设计的各项细节,在进行规划设计的时候必须严格遵守。因此,在组织教学内容的时候,也应该着重考虑对国家标准中的各项规定进行重点分析与讲解。但是,国家标准的内容作为一种行政规定,在教学过程中不够生动形象,如果将具体的村镇规划与设计实例和《镇规划标准》的条款相结合进行教学,既可以加深对“国标”的掌握,又会对具体的案例有直观的体会。

2案例教学法在村镇规划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实施

2.1基本思路

笔者认为,在村镇规划课程中实施案例教学的基本思路为:首先选取某地区的特定村镇,将该村镇作为规划与设计的对象,为学生提供基础的资料与图件;然后明确该区域规划的任务、内容、原则与基本方法,由学生通过网络搜索、查阅统计年鉴等多种方法自主收集规划需要的其他相关资料,在此基础上,对该区域进行初步的分析与讨论,同时引导学生运用己经具备的规划原理和相关方法来解决案例中的现实问题;最后,引出该区域已经通过或己经实施的具体村镇规划方案(含文本与相关图件),与学生自行得出的初步方案进行对比分析,总结经验和不足,最终达到使学生对理论的认识与运用水平得以升华的目的。

2.2案例的选取

案例的选取是否得当是该方法能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关键问题。

1)案例应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和对比性。在规划类课程中成功运用案例教学的关键在于典型性村镇规划方案的选取上。在教学中必须有目的地、合理地使用案例,注重将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地理、人文、经济社会特征的村镇规划方案和抽象概括、难于理解掌握的规划基本理论相结合。例如,选取典型性的南方村镇与北方村镇进行对比,选取沿海和内陆地区、平原和高原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发达地区等有代表性的、可进行对比的案例,从而使学生在习得基本理论的同时,对各案例具有代表性的地理要素对规划、布局和建设产生的现实影响有更为深刻的理解和体会。

2)案例应具有时效性与新颖性。纵观某一城市或区域历年的规划方案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在城市规划领域,时效性和新颖性是非常重要的特征,因为很多村镇规划的理念与决策和时代特征以及国家宏观政治经济政策息息相关。因此,案例的选取应选择时效性强、能够反映近期城市化发展趋势和国家宏观政策导向的典型性案例,从而使学生加深对城镇规划政策敏感性层面的认识和理解。

3)案例应侧重于现实科研项目。由于村镇规划领域发展迅速,相关教材等资源相对缺乏,而教材内容又略显滞后于发展的实际情况,因此在应用案例教学时,要侧重于将教师自身从事的相关在研项目,特别是本区域的项目,来弥补教学中教材的相对滞后性,拓展学生的思路和眼界,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同时使学生对该领域的科研工作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以此来促进日后的规划工作和科研工作更好地开展。

2.3案例教学在村镇规划课程中的实施

在选取典型性的、优秀的村镇规划实例的基础上,教师可选用引导式、启发式的课堂教学内容组织形式。例如,教师手中己有备好的某村镇规划的实例,包含文本和图集(选取自近年来全国村镇规划方案评比中的获奖项目),但在实施案例教学之前,该实例并不提供给学生,而是将该村镇的基础情况通过图、文、表格、统计数据的形式出现,待学生了解该区域基本信息后,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进行多方面、多层次的分析和讨论,在整个过程中穿插学科基本理论和方法的讲授和启发。经过约一节课的讨论后,在基本达成共识的前提下,给学生提供现实方案,与学生方案进行对比分析与讲评,总结优点,分析不足,达到使案例教学升华的目的。在充分对比讨论之后,通过课后作业的形式将文字部分的撰写和规划图的编绘工作完成,使整个案例教学形成一个闭环。同时,这也是一个完整的制定村镇规划方案的工作流程,通过课堂教学得以实现。

计划经济的典型案例范文第2篇

[论文关键词]任务驱动 项目导向 案例教学 多元整合

一、引言

软件工程课程是高职软件专业类学生的专业核心课,是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典型课程,主要培养学生软件开发能力和项目管理能力。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因为缺乏明确工作任务并涵盖课程理论知识的综合项目,学生对软件工程理论感到十分抽象,对实践操作也只是囫囵吞枣,根本体会不到软件工程在企业项目开发中的宝贵作用。

针对软件工程课程,国内职业教育课程在借鉴外来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理论的基础上,也有自己的创新。有一部分学校已经在这方面进行了改革和探索,但大多是单一的、松散地进行,这一状况的形成,一部分是因为现实客观条件的制约,另一部分还在于职业教育课程理论研究的不全面、不深入所致,因此重视和加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多元整合是提高高职职教课程开发质量的一个中心环节。

本文将以高职软件工程课程为例,将“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案例教学”多元整合的创新教学理念引领教学过程,强调动手能力,将工作过程的职业环境融入学习过程中,将学生对知识、职业能力的掌握程度提高到了实践这一层面,使得学生能真正进入到“在学中做,在做中学”的理想学习环境中。

二、多元整合创新教学理念

软件工程课程涉及软件项目计划、软件需求分析、软件设计、软件测试、软件配置管理、软件项目管理等软件开发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所在浙江省高新中小企业众多,发展主要依靠技术进步以及科技来推动,对人才的需求也明显高移。经调查发现,目前浙江省软件行业在软件设计、软件测试和软件维护方面的人才缺口大,供不应求。因此,我们将教学重点放在了软件设计、软件测试和软件维护方面。以一个典型、完整、实用的项目“学生选课管理系统”为载体,将软件工程项目开发中用到的各项工作技能按照工作过程分布阶段任务,将项目分解成一个个案例,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完成技能的案例教学,同时也体现了工作过程的完整性,将“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案例教学”多元整合的创新教学理念贯穿于教学过程。

(一)明确工作岗位,分析工作任务,任务驱动学习

任务驱动学习是让学生完成教师精心设计的培养职业能力的工作任务,构建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确定软件工程课程的工作岗位和工作任务是进行任务驱动学习首先要解决的课题。

为此,我们邀请软件行业专家、专业教师参照国家相关职业标准一起分析、论证软件工程工作岗位的工作过程和技能要求。在进行分析论证过程中,根据我院所在浙江省高新中小企业发展实际,结合高职学生学习特点,将软件工程课程培养的人才方向定位在软件设计、软件测试和软件维护三个岗位。我们明确了这三个岗位的典型工作过程,并详细分析了典型工作过程中的典型工作任务。

1 软件设计岗位的典型工作过程主要包括软件项目计划、软件需求分析、软件设计阶段。这些工作过程的典型工作任务有:(1)软件项目计划包括:软件项目计划内容的描述;度量项目的成本、规模、工作量和开发周期;确定项目开发过程模型;制订软件项目计划;(2)软件需求分析包括:定义需求工程过程模型;采用UML获取项目需求;采用UML分析项目需求;编写项目需求规格说明书;(3)软件设计阶段包括:策划项目的设计阶段;应用设计模式,执行系统的架构设计。

2 软件测试岗位的典型工作过程主要是软件测试阶段。其典型工作任务包括:软件项目单元测试用例设计;执行软件项目单元测试;软件项目功能测试用例设计;执行软件项目功能测试;软件项目性能测试用例设计;执行软件项目性能测试;软件项目压力测试用例设计;执行软件项目压力测试。

3 软件维护岗位的典型工作过程主要包括软件配置阶段和软件项目管理阶段。这些工作过程的典型工作任务有:(1)软件配置阶段包括:创建软件项目配置管理计划;对软件项目实施版本控制;(2)软件项目管理阶段包括:对软件项目进行项目估算;对软件项目进行风险管理;对软件项目进行质量管理。

(二)设计教学项目,培养职业能力,项目导向教学

项目导向教学是指通过一项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教学活动的教学方法,它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引领教学过程,强调实训环节,将工作过程的职业环境融入学习过程中,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到了实践这一层面,使得学生能真正进入到“在学中做,在做中学”的理想学习环境中,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工作岗位职业能力。

我院软件工程课程定位的软件设计、软件测试和软件维护三个岗位有不同的职业能力要求,通过与专家分析论证,我们明确了三个岗位要培养的职业能力:

1 软件设计岗位。要求要培养的职业能力有:理解、实施软件项目计划的能力,编写、制定软件项目计划文档的能力;获取、分析软件项目需求的能力,编写软件项目需求分析文档的能力:理解项目数据模型、项目的架构设计的能力;编写软件项目设计规格说明书的能力。

2 软件测试岗位。要求要培养的职业能力有:设计和实施单元测试用例、功能测试用例、性能测试用例、压力测试用例的能力;撰写测试计划、报告的能力。

3 软件维护岗位。要求要培养的职业能力有:实施软件项目配置计划、管理的能力;实施软件版本控制的能力;估算项目成本、规模、进度的能力;预测、监控、计划、管理软件风险,实施软件质量保证计划的能力。

为了与岗位工作过程相适应,能够在项目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在设计教学项目的选择上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第一,项目必须包含上述岗位的基本工作过程,能够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第二,项目难度适中,符合高职学生的知识、技能结构特点;第三,项目开发周期相对较短,能够在教学时间内完成;第四,项目内容容易理解,贴近学生经验,以便学生集中精力完成软件工程工作过程的学习。

为此,我们精心设计了“学生选课管理系统”来进行项目教学,引入企业真实项目“网上书城”系统来进行模拟训练。这两个项目背景高职学生易理解、掌握和操作,并且包含了上述三个工作岗位职业能力。通过几个学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学生基本能掌握三个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并根据自己的兴趣有所侧重,完全达到了我们项目导向教学的目的。

(三)分解教学项目,激发学习兴趣,典型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实际上是一种“做中学”的形式,在经验和活动中获取知识和技能,增进才干。软件工程案例教学的实践反映出,案例选择是否合适、案例运用是否科学将直接影响到案例教学作用的发挥。

对于软件工程这样一门理论和实践都比较注重的课程来说,案例教学就显得特别重要。我们在案例教学中进行了以下探索和实践:第一,案例贴近学生生活,删繁就简,能适应课程教学时限要求;第二,案例有代表性和针对性,能基本涵盖基本的工作任务;第三,案例能让学生参与并易于模仿实践。如讲解软件项目计划时,针对学生选课管理系统这个项目,由老师描述项目计划应该要确定的内容,并引导学生分组讨论确定项目中角色一人员责任矩阵,利用甘特图等工具制订初步软件项目计划。这样学生不仅仅是去强记那些固定的原理、规则。学生通过案例更深刻地理解了工作过程中需要掌握的技能。

三、多元整合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案例教学的教学方法各有特色,如何将这些教学方法整合在一个具体的教学项目中并让各种教学方法发挥其优点是我们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按照软件工程项目开发中典型的工作过程,我们将“学生选课管理系统”项目分解成一个个的小项目,每一个小项目对应着一个具体工作过程。对每一个小项目我们分成六个步骤进行项目教学:

第一步,确定每一个小项目的工作任务。不同的小项目对应的工作任务不同,有的工作任务比较独立、花费时间少,可以在—个教学单元中完成,我们称之为小任务;有的工作任务需要多个教学单元的综合实践才能完成,我们称之为大任务;在教学过程中,对大任务我们又将其分为若干小任务,并在各个小任务完成后进行分析总结,以便学生系统全面地掌握相应的职业能力。

第二步,教师进行案例场景描述,并通过典型案例演示项目中的具体任务。教师先对案例进行场景描述,让学生明白真实工作过程中这个小项目要做什么。然后通过典型案例的演示让学生体会到这个小项目要怎么做。

第三步,学生分组讨论,明确项目分工。软件的开发过程是一个团队合作的过程,将学生从成绩、性格、表达能力等方面进行分组,让不同的学生组合成一个团队进行项目的开发,既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又让学生能发挥各自特长,调动学生积极性。在此步骤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教学班组从整体上对团队的组合进行优化调整,对于一些比较难分工的项目,教师可以对团队进行指导,帮助团队进行分工。

第四步,学生根据不同分工完成典型案例的工作任务。通过项目分工,团队中每个学生有了明确的任务,可以根据教师典型案例的演示进行工作任务的模拟练习。通过这一步,让学生对工作过程和工作任务有真正的感性认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计划经济的典型案例范文第3篇

高等职业教育是把“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作为培养目标的,这一教育目标目前已为国内教育界所公认。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定位决定了高职教育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专业核心技能,而实践动手能力又是专业核心技能的主要组成部分。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具有启发性、实践性,能够提高学生决策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新型教学方法,是与高职教育目标相一致的。

财务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管理学科,如果只是进行传统的讲授式教学,会使学生觉得理论空洞,难以理解,而开展案例教学,却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将所学理论更好地应用于实践,培养学生清晰的专业理论知识、高超的专业技能和敏锐的专业判断能力,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必要手段。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法就是指把财务管理典型案例应用于课堂教学,通过教师讲授、组织学生讨论、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最后教师进行归纳总结讲评等过程来实现教学目的的教学方法。

一、高职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现实必要性

(一)体现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学理念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而我国高职财务管理教学的重心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理论基础知识,而且要求学生具备熟练的动手实践能力。据毕业生跟踪调查反馈,大多数学生存在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缺乏运用书本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财务管理案例教学通过将企业理财案例引入课堂,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复杂多变的理财环境,运用书中理论知识探询企业理财活动成败得失的经验和教训,掌握在既定理财环境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真正实现学校和企业、理论和实践的“零距离”。

(二)有利于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案例教学中,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互动的参与者。一方面,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判断,可以不断培养、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又因案例教学倡导多向、发散型的思维方式,不求答案惟一,所以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证分析能力。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

案例讨论有助于锻炼学生的交际沟通能力及讨论、聆听等与人合作的能力。案例教学要求学生主动参与案例的讨论,对案例中的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和措施,并进行课堂辩论,这对提高学生的思辩能力和表达沟通能力十分有利。另外,在案例教学中学生通过发言提纲的编写、案例分析报告的撰写均能提高文字表达能力。

(四)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理论业务水平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一般按照书中的既定模式进行讲授,这种方式对教师的要求不高,只要按照书本将理论知识讲述清楚即可;而在案例教学中,因其是双向互动式教学模式,对教师知识面的宽度和广度都有很高的要求。为满足财务管理教学对案例的需要,教师还要深入企业或通过其它渠道收集大量案例,并根据案情及教学要求进行筛选、改编使之典型化,大大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和业务水平。

二、选择财务管理教学案例的策略

财务管理教学案例是适应高职教学目标的要求,围绕一个或几个热点问题,在对企业背景进行充分调查的基础上,选择具有典型财务活动的实例,修改加工编写而成的,用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因此,在教学案例的编写中应注意掌握以下几个策略。

(一)目的性策略

目的性是指每一个案例的选择应与教学目的相对应。高职教学目的总的来说是培养高级技术人才。财务管理这门课程的教学目的主要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教学案例的选取应针对高职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目的,不仅能体现财务管理课程中的某些重点和难点,使学生对课程的一些问题有较深的理解,而且要恰当地与学生们关注的经济热点问题有联系,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保持教与学的有效互动,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成教学任务。

(二)时效性策略

财务管理理论和方法受理财环境的影响较大。随着理财环境的变化,财务管理的一些理论与方法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一些在特定阶段内看来非常经典的案例放到另一阶段就可能会失去其实际意义,一味照搬容易误导学生。因此,在选择教学案例时必须注意案例的时效性,使学生了解最新的经济动态。

(三)典型性策略。典型性是指案例应具有代表性、重要性,一个好的财务管理案例必定具备普遍的现实代表意义,对学生能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教学案例要具有典型性,能反映实际情况中经常的、典型的、重要的经济业务活动,学生通过对其反复观察思考,能够真正理解理论知识和方法,灵活地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真实性策略

真实性是指案例的取材一定要基于企业财务管理的实际,确保案例所陈述的内容是实践中所发生的真实事件,是现实工作中常见的却又复杂的两难问题。只有真实的而非虚构的案例,才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积累实践动手能力。教学案例应选择在实际经济活动中真真实实存在的案例。例如,财务分析时可选择上广电2006年为什么会亏损26亿元的案例,但教学案例不是简单的“拿来”,而是根据教学需要加工以后的“拿来”。

(五)地方性策略

地方性是指案例的选择应具有区域性特点。高职的毕业生大多数在当地企业就业,案例的选择应该具有区域经济的特性。高职学校应积极寻求校企合作,而从校外实习基地企业获得典型案例更具有实践教学意义。台州民营经济相对发达,中小企业数量多,财务管理职能大多由业主承担,导致理财方面发现许多典型案例,如:筹资困难,丧失很多投资机会;风险意识薄弱,投资盲目,蒙受重大资金损失;不能处理好国家、企业和职工的利益关系等。这些身边的案例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六)综合性策略。综合性是指能反映企业实际经济活动中财务管理各要素的相互关系的案例。结合实际教学需要,可以综合使用,也可以单独使用。为了加强对财务管理业务全过程的把握,教学案例应选择同一个企业一定时期的某些事件,它们之间应具有数学勾稽关系,从而使学生知道财务管理要素之间如何形成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进而把握全局,分清主次,提高实际财务管理能力。

三、如何组织高职财务管理案例教学

高职案例教学并没有统一的模式,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总的来讲,案例教学主要包括以下基本程序。

(一)案例准备阶段

教师根据财务管理课程教学进度和教学计划进行周密的教学准备,选好合适的案例。案例一般应选择现实经济生活中典型的财务管理事件,并认真熟悉案例的内容和相关背景信息,系统掌握剖析案例时用到的相关理论知识,提前分析案例可能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以便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另外,学生也应在课前仔细阅读案例,熟悉案例的相关信息,以便在课堂发言讨论。

(二)案例讨论阶段

案例讨论是探讨财务管理案例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途经和措施。首先,要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剖析同一财务管理案例,阐述自己的看法,相互辩论,阐述理由;其次,教师要有效控制课堂讨论过程,随时把握学生讨论的切入点,提供思考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形成热烈的讨论气氛;另外,还要注意把握讨论的范围不偏离主题,要让学生成为案例讨论的主角,教师只是在必要时起指导作用,在讨论中教师不要直接表露自己的观点,避免结论性观点影响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如果发现学生分析判断有错误,也应该有引导性地启发学生自己纠正。

(三)案例总结阶段

在学生对财务管理案例进行讨论、分析和评价之后,教师要及时归纳总结。归纳总结的重点是评价学生案例分析的思路是否正确、分析方法是否得当、解决问题的措施是否具有可行性,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自己的分析正确与否;阐明该案例分析和评价的重点、难点,指出学生分析评价结论中的优点和不足,并引导学生对提出的问题再一次进行深入的思考。另外,总结并不是给出标准答案,通过总结要让学生明白,案例分析并非是为了得到一系列正确答案,而是学会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

(四)撰写报告阶段

学生在充分讨论后,应根据自己的观点独立撰写案例分析报告。在报告中,首先应提出自己的观点或备选方案,再围绕结论展开分析,并用大量的数据和事实支持自己的观点。其次,要求学生不要去猜测别人的分析思路,或财务管理活动中实际是如何做的,也不要去照搬所谓权威性的分析评价结论,而应通过分析和评价复杂多变的财务管理实际案例,掌握正确处理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四、高职财务管理案例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案例教学法无疑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方法,它具有传统教学所无法比拟的优点,特别是在培养应用型管理人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操作能力方面很有成效。但是,作为一种教学法,它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和不足。在高职财务管理案例教学中,应注意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要围绕高职培养目标,有计划地进行案例教学

高职教育目标是培养具有必需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许多高职院校财务管理培养的目标是培养胜任当地中小企业筹资、投资、资产营运管理,能参与编制财务预算和财务分析,具有专业核心技能的人才。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教学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案例教学,以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在案例教学之前,一般应制定一个详细、周密的案例教学实施计划。计划应包括案例教学安排的章节、时间、教学手段以及应达到的教学效果等。

(二)正确处理案例教学与其它教学手段的关系

案例教学法虽然很重要,但也不能替代其它的教学手段。因为培养学生素质、提高学生能力、增长学生知识的教学手段有很多,除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张嘴”的讲授方法外,还有情景模拟、现场观摩、实验实习、参观访问和测试教学等,这些都是重要的教学手段,是案例教学法不能完全替代的。实际上,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如利用讲授法,可以让学生掌握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分析方法,为案例教学打好理论基础,而案例教学法则可以使学生学到的理论知识和方法得到实践和巩固。

(三)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案例教学的效果

案例教学时如能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教学效果将如虎添翼。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把文字、声音、图片、影像等有机地整合于一体,根据案例教学内容的不同,突出重点、难点,生动形象,图文并茂,且具有可重复性和师生互动性。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一方面可使课堂教学的知识输出量增加,教学效率大大提高;另一方面也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只有将高效的教学方法与先进的教学手段结合起来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计划经济的典型案例范文第4篇

关键词:工程建设项目 成本控制 实际案例

工程建设项目具有一次性和投资巨大等特点,如果成本控制不当,经济损失惨痛;反之,如果成本控制恰当,经济效益将十分显著。工程项目全过程大体可分为决策阶段、勘察设计阶段、采购阶段、施工阶段、安装调试阶段和使用阶段。在工程建设项目成本控制体系中,各个阶段都有不同的工作内容、任务要求和具体控制措施。

在实际工作中,通过实施全过程成本管理,有效控制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和采购阶段的工作质量,提高工作效能,对实现工程建设项目成本控制目标至关重要,原因如下:

1、设计环境、条件、标准和能力直接影响设计方案的优劣,而不同设计方案所涉及的施工组织方案、材料设备标准、项目建设周期可能会有非常大的差异,从而导致项目投资成本相差悬殊。有人说如果设计方案一旦确定,项目投资成本的70%-80%也就基本确定了,可见设计方案的优劣是影响项目投资成本水平的关键因素。

2、施工合同的变更往往是由于勘察资料不足、设计标准更改、设计深度不够或设计失误造成的。变更过多,不但可能导致合同价款的调整,而且也可能因为结算方式的差异,不利于对承包商的管理,影响其在施工过程中对施工成本控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由于上游设计、施工、设备到货等工作计划不足、进度延迟等原因,导致各工程项目施工进度不协调,施工方案得不到优化,从而额外增加临时设施,产生额外成本。

4、能否实现采购过程的有效竞争,让优秀的设计、施工和设备供应商脱颖而出,进而在工程项目中使用性价比较高的设计方案、施工方案和设备材料,也是工程项目成本控制十分关键的因素之一。

以下是某工程项目中几个成本控制的典型案例,可以印证上述各事项对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重要性:

案例一:某项目A拟生产的产品被其他单位生产的更好方案所替代,致使D项目自工程竣工以来从未投入使用。究其原因,当属外部市场条件不可预见性、决策者对市场环境的不熟悉导致项目决策失误,已投入的成本将不可避免地形成损失。此案列反映出项目决策工作的复杂性,管理决策对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重大影响。

案例二:某项目B前期规划采用根据服务对象分区建设的思路,分别在两个服务区各建设一个子项。但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发现厂区的各项环境满足总体规划、分期建设的条件,因此,更为经济的规划方案是建设一个子项,设备分期采购安装、分期投用。但由于部分关键工程已经开始施工,最终还是不可避免地导致了土建工程的重复性建设。此案例反映出合理的总体规划方案对工程项目投资成本控制至关重要。

案例三:某项目C是为了满足一个重要的一级里程碑需要而增加的临时项目,其不少工作涉及到隐蔽工程。该设计方案在组织招标过程中发现询价结果高得连主设计人自己都觉得离谱。最后通过组织召开设计方案专家评审会,调整了原施工图设计方案,使工程造价大幅度降低,但同时本已趋紧的进度也因设计方案反复变更而更加紧张。此案例反映了不同详细设计方案对工程项目投资控制影响重大。

案例四:某项目D因直接关系到项目开工仪式的举办,而初期进度又十分紧张,上游设计能力和资料条件不足、深度不够,导致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不断出现变更。而承包商不断提出的变更要求又得不到建设单位及时有力的澄清和回复,最终导致工程结算变得十分复杂,一方面极大地增加大了投资控制管理工作的难度,另一方面也造成现场人力、物力的浪费。这是典型的因设计工作质量不高,项目赶进度增加成本控制风险和难度的案例。

案例五:某项目E在增加道路边坡安全防护工程时出现设计变更,考虑到工程质量的特殊要求,设计单位选用了较高标准的材质和比较美观、艺术的设计型式。但在材料采购过程中,发现仅仅材料费用就高达几百万元,方案被取消。但此时因为材料采购合同已经签订且无法退货,最终不得不购置该批材料,在其他工程项目中消化使用。此案例一方面反映了工程项目设计标准要求不统一额外增加项目成本;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技术、商务分离阻碍了及时沟通,最终导致施工方案技术与经济的不协调。

基于以上经验教训,笔者认为,在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中,应该通过精细化管理,采取以下各项措施,在勘察、设计、施工和设备材料供货等重点环节加强成本控制:

1、加强建设单位、现场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与设计单位的沟通,确保设计方案输入条件的完整性、正确性和经济性,优化设计方案,以利于设计方案有的放矢,避免由于设计人员闭门造车出现设计方案脱离现场实际的情况,从而导致项目成本失控。

2、推广设计方案比选,尤其是投资金额大、受施工现场条件影响较大的技术性项目,要广泛开展技术经济分析和评价,加强技术业务部门、商务部门和财务部门之间的横向沟通,以及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与建设单位之间的纵向沟通。必要时借助社会外部专家的力量,在确保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开展多设计方案的比较,规范重点项目设计方案比选决策过程,使设计先决条件、设计方案比较与决策、详细设计方案计算等文档化,实现设计全过程的可追溯性管理,以增强决策者的责任意识和民主意识,合理选择设计标准,并根据价值功能理论进行功能分析,提高所采用设计方案的性价比。

3、规范和优化采购程序,通过市场竞争控制工程建设项目成本。在实际工作中,要通过严格、规范的采购程序和合适的采购方式,提高采购项目的性价比,让更多优秀的设计、施工、监理和设备材料供应商参与到工程建设项目成本管理中,为控制工程建设项目成本作出贡献。

4、加强项目成本考核。在工程建设各环节中制定切实可行的成本控制目标,在各责任单位和相关人员的年度绩效考核方案中增加成本考核的内容和权重,将工程建设项目成本控制工作分解落实到日常工作中,并与各级单位和相关人员的薪酬兑现挂钩,增强广大员工的成本控制意识;而对日常成本控制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典型人物和事迹,单位应通过不同形式予以奖惩,以进一步调动广大员工成本控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计划经济的典型案例范文第5篇

1、统一国法

2、揭橥价值

3、建立体系

4、集中资讯

5、整套继受

二、法典理念面临重估

1、多元民主

2、短期国会

3、案例思考

4、资讯革命

5、渐进调适

三、民法典保有的优势

1、容让公法

2、经济理性

3、裁判规范

4、体系效率

5、转型工具

四、民法典的几种选择

1、体系观点

2、价值观点

3、功能观点

4、技术观点

5、程序观点

台湾的“民法”经验﹐对于同文同种的大陆﹐参考价值是毋庸置疑的。但谈起要不要制定民法典﹐制定什么样的民法典﹐小锅小灶用了半个多世纪的经验﹐对于食指浩繁﹐决心重起炉灶﹐开放自由市场﹐既承受更多包袱﹐又面对更多选择的大陆﹐恐怕能借鉴的就有限了。欧洲方兴未艾的民法典运动﹐最大的一块以统合为目标(未来欧洲联邦的民法典)﹐个别的国家有的彻底翻新(荷兰)﹐有的追求转型(前社会主义国家)﹐共同面对的则是全球化下英美法家族的招手。中国大陆的民法典运动很难摆脱这样的公转﹐虽然它也不可能放弃在亚洲的自转。从此一位角提出和讨论民法典问题﹐即不能不重新寻找并确认它的时代意义﹐民法毕竟不等同于民法典﹐如果说人类的经验肯定了民法的不可替代性﹐民法典始终还只是一种可能的选择﹐它的内容和形式﹐当然也有回应时代新变化﹐因地制宜的必要。

一、民法典的历史功能

1、统一国法

欧洲大陆的民法典运动开始于十八世纪﹐绝对不是偶然。民法典取代了原来散见各地的习惯法、领地法、宗教法等等﹐其意义与其说是满足民事交易的规范需要﹐更重要的毋宁在藉此宣示和稳定其统一的、无上的主权[5]﹐对于民族国家的建立﹐法典以民族语言象征统一而唤起认同﹐加上其内容散发的共同价值﹐可以不带强制的轻易深入民间角落﹐实为极佳的统合工具。相对的﹐同一时期的英国﹐其王室法院判决形成的普通法早已成为主要法源﹐而海岛天险、单一语言也使民族国家自然形成﹐民法典的制定就显得没有那么迫切[6].

2、揭橥价值

近代民法典也代表一种乐观的理性主义﹐相信个人自由和自利动机会给社会带来最大的福祉。拿破仑法典成功的主要原因﹐就在它从所有权绝对、契约自由到男女婚姻自由、平等继承﹐非常一致的、全面的建立了个人主义的价值秩序[7].这种「一次说清楚的民法典﹐可为初期资本主义社会奠定稳固的基础结构﹐是修东墙补西墙式的零星立法难以望其项背的。同一时间北美洲以宪法形式做到的﹐欧洲大陆也用民法典来实现﹐可谓异曲同工[8].

3、建立体系

Max Weber在他的巨著「经济与社会中曾把法典分为两种类型[9]﹐第一种是由某位启蒙的领导者锐意革新﹐藉法典的公布和实施来开创新纪元﹐上述两种功能在此类民法典即十分显著。但第二种类型﹐则不强调原则的创新﹐其主要功能反而在于提高法律的理性程度﹐把多年累积的实务和学说加以体系化﹐使法律的适用和法律的专业教育都容易得多﹐这类法典的学院味道比较浓厚﹐罗马帝国的国法大全实际上就是法律和法学见解的整理汇编,到了自然科学兴起的十八世纪,体系化的追求更被视为当然,被冠上「法学实定主义之名的德国民法典[10],其主要贡献即在于把潘德克吞学说(Pandektenwissenschaft)的纯净体系转变为法律体例,去芜存菁而继往开来。

4、集中资讯

5、整套继受

最后﹐对于法治的后发国家而言﹐历史也显示﹐法典继受实为最便捷的追赶工具。真正具有原创性的民法典并不多﹐强制或自主继受﹐全部或部分继受﹐实际上是十九、二十世纪绝大多数民法典的写照。一九二六年土耳其制定的民法和债法,实际上就是瑞士民法和债法前551条的全套翻译[14].Rodolfo Sacco指出法国民法典在全世界曾先后引起三波的移植潮[15]﹐德国民法典在庆祝百年的时候﹐也能细数其北到北欧、苏联﹐东到东欧、希腊、土耳其﹐乃至东亚各国的广泛影响力[16].没有法典的工具﹐整套的学习几乎只有经由殖民的方式﹐才能有一定的效果[17].

二、民法典理念面临重估

法典作为一种立法形式﹐代表某一法律领域的完整规范﹐究竟是不是最好的选择﹐而以其技术上的困难﹐值不值得当成一个目标去追求﹐到了二十世纪的中期以后﹐已经在盛产法典的欧洲大陆引起越来越多的怀疑。德国研究近代私法史的大师Franz Wieacker﹐很早就看出法典到了资本主义后期将由盛而衰的「危机[18]﹐义大利学者Irti在一九七九年发表的书则提出「去法典化的主张﹐受到各方瞩目[19].事实确实显示﹐继法国、奥地利、德国、瑞士等较有特色的民法典之后﹐已未见新的高峰。而行政法和新兴领域﹐如经济法、劳工法、社会法等﹐则尽管法律常常多如牛毛﹐法院案例更是汗牛充栋、无法卒读﹐但始终还无法产生一部可以和拿破仑民法典并驾齐驱的法典﹐大大小小的单行法渐渐变成唯一的选择﹐何以如此﹐值得在研订民法典时深思。

1、多元民主

2、短期国会

事实上仅仅从立法产能的角度来看,孕育于威权社会的法典理念,对于民主化以后的短期国会,受到审议法案「届期不连续原则的限制,也往往变成了难以实践的奢侈品。现代的国会倾向于把过大的法案锁在抽屉里,以免会期结束一事无成。这使得法典式的立法如果不能在政治上先达成共识,而一股作气强渡关山,几乎难逃一提再提、再衰三竭的命运,台湾近年物权法的修正就是最好的例证,提案机关现在才学乖,准备把整包法案拆成几个小包[23],从化零为整的法典思考,转为化整为零的游击战。但这还只是对既有法典的修正而已,谁还作兴去提什么新的法典?制定法典本来就需要坚强的政治意志为后盾[24],威权时代还可求之于天纵英明的君王,一旦立法权落入像菜市场一样论斤秤两的国会,而且三四年新陈代谢一次,几乎就成了不可能的任务。

3、案例思考

法典面对的另外一个挑战,则直指其背后的体系思考。人类的法律思考其实从来就不脱体系(System)和议题(Topik),只是大陆法系发展出来的体系取向的法律方法,往往以形式的三段论隐晦了实质的议题思考,而英美法系发展出来的案例取向的法律方法,则以形式的案例归纳隐讳了实质的体系思考[25],如此而已。形成两种思考的成因之一,是对法官的信任程度,但不论贯穿法国民法典的抑制「法官统治(gouvernement des juges)想法,还是使英国始终对制定法典提不起热情的法官寡头阶层[26],在这些国家先后形成某种稳定的民主分权体制以后,也都逐渐失去了意义,法官既不是法条的奴隶,在补充法律不足的时候也有其正当性的界限。更重要的是,全球化加速了不同法律理念的汇流,和法律方法的互补,在此一过程中,过去法典所引以为傲的体系理性,自不再是理所当然。

4、资讯革命

新世纪的资讯革命也让法典的光环褪色不少,当法律内容必须经常大幅更新,而各种法源-法条、解释、判例、决议、学说等-收入电子资料库后,可以轻易搜寻乃至依需要而作不同组合时,至少对法律适用者而言,法典已经像古董一样中看而不中用了。法律资讯系统也已走向全球化发展,一九九三年起美国国会法律图书馆即已完成建立全球法律资讯网(Global Legal Information Network, GLIN),成为第一个多国参与的非营利法律资料库[27].大陆法系的法典虽不同于英美法系单纯基于资讯目的而做的法律汇编,但当法典外滋生太多的特别法时,法典的权威还是难免动摇,德国在二十年前所以启动债编的修正,就是因为联邦法务部调查发现大约有2700个民法条文散见于250部单行法中﹐怎样把特别法整编进去﹐即成为修正的一项重点[28]﹐但2002年完成修正的债法仍只纳入一般契约条款法及若干保护消费者的单行法,整编的效果十分有限[29],事实上只暴露了法典的资讯功能「有时而穷的窘境。

5、渐进调适

对于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国家,是否可以套用过去发展中国家的模式,以民法典作为基础结构,一次完备市场游戏规则,也有相当不同的看法。有人就认为,转型国家需要经历更复杂的调适,柔软而富弹性的英美法制可以降低试误成本,使转型更容易成功[30].这类国家中﹐在计划经济时代即完成制定民法典者,如苏俄、波兰、匈牙利等,或像东德那样立即并入西德的市场经济体制,调适的问题或许会比较小一些[31],少了这样有利的条件﹐最好就要慎重考虑。

三、 民法典保有的优势

尽管在整体形势上起了如上的变化﹐要断言民法典已经走入历史﹐当然还是为时太早。法典是时代之子,其功能因为各种社会条件的变迁而有兴衰﹐可说是十分自然的事,比如上述统一国法、汇集资讯的功能,对大陆法系国家的民法典而言确实已经没落,但有些功能在走过政经体制的嬗变、不同意识形态的洗礼后,越见柳暗花明、水落石出的风韵﹐也是事实。根据义大利学者Sacco在一九八三年作的统计,仅仅二战之后就出现至少四十七部民法典[32]﹐这还没把一九九二年公布而受各方推崇的荷兰民法典(仍未竣工)﹐及如魁北克的民法典﹐还有后社会主义国家如俄国、蒙古、爱沙尼亚、哈萨克斯坦、阿尔巴尼亚等制定的新民法典算进去。显然民法典有些特质﹐使其历久而弥新﹐正在进行中的立法﹐在取舍间如果能掌握这些特质﹐应该更容易成功。

1、容让公法

调整私人关系的民法和调整国家与人民关系的公法﹐本来各有领域﹐规范原则与技术也大异其趣﹐当国家扩大对私领域的干预后﹐公私法之间的龃龉才日渐增加﹐此时公法的公共利益考量应该有原则上优先的地位﹐这一点﹐各国民法纵未如荷兰新民法那样明文规定[33]﹐实际运作起来也莫不如此。此一容让﹐反而使得民法典不必随公法的左右摆荡而起舞﹐民法典越能维持私法的纯净性﹐越有其持久性[34].其自治规则的个性越明显﹐分配资源的功能越淡薄﹐也越可远离多元多变的利益团体[35]﹐民主政治本身带来的干扰因此就可以减少﹐只有短期国会的问题需要耐心克服。此一特性是民法优于政策性格浓厚的经济法、劳工法、社会法之处﹐后者在法典化上遭遇困难﹐民法典却能维持盛况不坠﹐应非无故[36].

2、经济理性

3、裁判规范

民法和公法的另外一个不同﹐从而也形成了民法典的优势﹐在于它其实是以裁判者﹐而非交易大众为真正的规范对象(Normadressat)。公法中除了组织法和诉讼法﹐基本上都是行为规范﹐以引导人们的行为为其目的﹐从而规范内容必须充分考量人民的理解程度﹐高度逻辑、体系化的法典反而制造认知的障碍﹐妨害规范目的的达成[43].规范私领域的民法﹐其财产法主要的内容只是从理性经济人的假设出发﹐模拟正常交易活动而作的规定[44]﹐身分法基本上也是建立于普遍的人伦和习惯上﹐不必「使知之﹐即可「使由之﹐因此概念的精纯﹐体系的严谨﹐对民法而言反而形成其优势﹐民法典可以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在既有的规范技术上﹐像电脑一样不断「升级﹐需要教育的只是少数的法律专业[45].

4、体系效率

对于适用民事规范的法律专业而言﹐法典的体系性和资讯的方便、透明﹐使思考脉络清晰﹐搜寻成本降低﹐而把裁判歧异度控制在一定范围[46]﹐这样的功能即使在案例思考也已经可以在大陆法系国家登堂入室的今天﹐始终还是无可替代的。案例法尽管有其务实、弹性的优点﹐但使用费时、教育不易、和制定法容易冲突等等缺点﹐即连有悠久传统的英美也深知其弊[47]﹐从最近两个世纪英美法系国家所作的法典化努力﹐正说明了这一点[48].正因为不是从零开始﹐放弃法典而朝案例法发展﹐或者反过来﹐都还要支付极高的换轨成本﹐因此对于早已习惯大陆法系法律思考的国家而言﹐虽不必排斥案例方法的引进﹐但若因此而放弃法典的体系效率﹐仍是极其不智的决定[49].

5、转型工具

对于转型国家而言﹐从计划体系过渡到市场经济毫无疑问是一极大的工程﹐所谓的大爆炸(big bang)或休克疗法(shock therapy)﹐已证明可行性甚低。反之﹐「摸着石头过河﹐「成熟一个﹐制定一个、「宜粗不宜细的转型立法策略﹐大体来说在成本效益上还比较值得肯定。因为社会基础完全不同﹐民法典的确不能像过去东亚或拉美国家那样﹐立即全套继受于其农业为主的社会﹐作为发展市场经济的基础建设﹐慢慢等它开花结果[50].但渐进立法到了一个阶段﹐边际效用已经不大﹐而因为法令之间的漏洞、矛盾﹐社会付出的成本反而快速增高﹐这时就到了法典出台的时候[51].所以民法典不会阻碍转型﹐相反的﹐如果时间拿捏得宜﹐它反而可以同时起多种作用﹐包括统合芜乱的中央地方法令﹐揭橥重要的价值﹐建立便于适用与教育的体系﹐集中资讯而提高法律的透明度等﹐而更加速体制的转型。

四、民法典的几种选择

对法典从社会、文化角度做过深刻比较研究的Csaba Varga﹐曾经提出非常细致的功能类型[52]﹐就民法典而言﹐本文仅从以下几个观点来分类﹐作为评估大陆民法典草案的基础。

猜你喜欢